记得“邓州市红学二高中红楼读书(袭人)竞赛大会随着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一曲优美动情的女声民谣响彻学术报告大厅。全场近四百名佳宾和参会者群情激荡,他们步着乐曲的节拍,兴致勃勃地在原地欢快地舞动起来。

 

中国出了个习大大,

多大的老虎也敢打,

天不怕嘿地不怕,

做梦都想见到他!

中国还有个彭麻麻,

最美的鲜花送给她,

保佑她祝福她,

兴家兴国兴天下!

习大大爱着彭麻麻,

这样的爱情话,

彭麻麻爱着习大大,

有爱的天下最强大!

男人要学习大大,

女人要学彭麻麻,

像他们一样去爱吧,

温暖的爱能暖万家!

男人要学习大大,

女人要学彭麻麻,

像他们一样去爱吧,

有爱的人才赢天下!

 

没想到,红楼梦》读书大会开幕式竟一首《习大大和彭麻麻》拉开帷幕这实在把我震住了。因我是竞赛的主评委,所以对每位参赛者的发言,必须全神贯注地倾听。然而,我走神了。只因刚才的旋律老在我胸中激荡在脑中回响 我尽量控制住情绪,把注意力拉回到竞赛中来。后来竞赛虽结束了,但我心中的疑团却没解开。紧接着,郝新超秘书长和时玉飞副秘书长安排我参观了习氏祠堂及习近平总书记祖籍风景区。后又参观了宋朝贤臣范仲淹所建造的花洲书院。过后,我自然而然地将民谣与实地参观联系起来。最终,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郝生所精心安排啊,促使我迸发出来自内心的感慨:“精英文化,邓州风骨”。 

 接着,我们自市区向西北方向驱车近四十公里,来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的祖籍地——堰子里习营村。远远看去,村边大路旁停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轿车操着各地口音慕名而来的人群有的还在街摊点上忙着购买旅游纪念品和当地土特产。俨然一派生气盎然的社会主义美丽乡村景象。

顺着人流,我们来到了习氏祠堂。祠堂门头“邓州习氏”的匾额由齐心(习近平总书记的母亲老人家题写。祠堂巍峨肃穆,《崇德尚贤》牌匾高悬,庭院宽敞洁净,苍松翠柏蓊蓊润润只见最后一道院落矗立着一尊石碑,碑后是一座坆冢。这就是习氏先祖习思敬夫妇合葬之墓。我伫立在墓碑前沉思了许久。习思敬公的大名把我的思绪拉到了历史的深处——

元末一位少数民族著名诗人、书画家,进士出身的廉吏萨都剌有一首《寄习思敬》诗曰:“深冬残月夜,醉卧玉山楼。风动银筝响,花垂烛流。连床无客梦,中失乡愁。岁月如流水,凭高忆旧游”。习思敬公能与萨都剌诗酒唱和,可见其俱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身份地位。他自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从江西新淦县(今安市新干县)迁徙至河南邓州定居,到满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这一支习氏族人逃荒至陕西富平县淡村为止,习仲勋一族在邓州繁衍生息了513年,为邓州文明进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当今,以习仲勋为代表的习氏家风已成为邓州精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无愧为邓州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邓州人对本土“精英文化”情有独钟。这是我在参观考察、阅读文献过程中得到的感悟。在花洲书院《邓州名人馆》里,共展示出69位本地或在邓州生活工作过的古今名人事迹。历史的跨度从殷商王朝始,直到当今时代。如殷商王朝时邓国国侯吾离、汉时的名医张仲景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宋朝名相寇准、贤相范仲淹,《岳阳楼记》就是在邓州写成。令邓州人更加自豪的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为邓州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花洲书院《习仲勋纪念展馆》分十一个单元向世人展示出习仲勋的光辉业绩。展出内容丰富详实,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个方面:一,乡愁忧民;二,循道固本;三,尚德修身。这也许是精英文化的核心部分吧。习仲勋同志虽南征北战、历经坎坷,但从不忘自己根在邓州。他对自己的家人和亲友们多次郑重地强调:咱们有三个家,一是河南邓县,二是陕西富平,三是北京”。习近平总书记也深情地说:“我们的祖居地是河南邓州市十林镇习营村,在我曾祖父时,逃荒要饭离开河南到了陕西。当时就是吃不饱饭,光绪年间逃荒出来的”。“我本人的祖籍寻根还是应该去南阳邓县(即邓州”。“野人怀土,小草恋山”,“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必备的品质。不仅如此,习仲勋同志为捍卫家乡的土地,与日本子浴血奋战;为解放家乡人民,与国民党作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实现振兴华夏的中国梦、为家乡洒下辛勤的汗水;他几乎全天候地关心、支持家乡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并深情地留下遗嘱,请邓州的亲友和官方人员参加他的追悼会。习仲勋同志这种纯粹的乡愁传播给全家、同事和亲友。

精英文化第二个特质——循道固本,也溶化到习仲勋的血液里。他十三岁走上革命道路,无论是在枪淋弹雨的战争年代,还是身陷敌人的囹圉,或是遭受迫害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甚至身处逆境,他总是坚守党的信念不动摇,保持住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这里不妨引用习近平总书记为父亲88岁生日的祝寿信中的话语:“一是学父亲做人”,“您是为人坦诚、忠厚”,“您一辈子没有整过人和坚持真理不说假话,并一以贯之”。“二是学父亲做事”,“父亲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更令我们感动的,是父亲从不居功,从不张扬,对自己的辉煌业绩视如烟云。这才是成大事者的风范,永远值得我辈学习和效仿”。“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无论是白色恐怖的年代,还是极左路线时期,无论是受人诬陷还是身处逆境,您的心中始终有一盏明亮的灯,永远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习仲勋同志听完来信,深情地说:“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他在最后的日子里对儿女们说:“我没给你们留下什么財富,但给你们留下个好名声”!这里无须诠释,朴实无华的语言就像一束“循道固本”的明亮火把,启迪人们的心性


对习仲勋同志“尚德修身”言行的列举,还是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祝寿信最为准确:“四是学习父亲的赤子情怀。您是一个农民儿子,您热爱中国人民,热爱革命战友,热爱家乡父老,热爱您的父母、妻子、儿女。您用自己博大的爱,影响着周围的人们,您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黙地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报效养育我的锦绣中华和父老乡亲”。“五是学父亲的俭朴生活”,“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齐心同志对儿子习近平这封祝寿信作了介绍。她说:“这封信,既是近平本人并代表儿女们对父亲真实感情的流露,也是一个革命后代继承先辈精神的誓言。当桥桥向大家宣读这封信的时候,她不禁热泪盈眶,我和在场的人也无不为之动容。仲勋听完来信,非常理解儿子,向家人、子女和亲朋们说:‘还是以工作为重,以国家大事为重’。”我发自内心觉得:在这里,任何人的话都会变得多余。精英的话语,经典的哲理。精英文化就是这么地紧抓人心。


最后,谢谢邓州红学会给我次接触精英文化的大好机会。我对《习大大和彭麻麻》有所理解了,对邓州独特的精英文化有所领悟了。我也相信,邓州人定会加倍呵护属于自己的这张“精英文化”的名片 ,更会打好这张名片,为掀起更火的读红浪潮,振兴邓州经济、提升文化品位,振兴华夏的中国梦共同奋斗携手并进!

 

           朱永奎微信书毕于2016119日清晨5


红学研究经典名著红学家红学专家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寻梦红楼】朱永奎|精英文化,邓州风骨发布于2021-06-01 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