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写了几个士,如仙人空空道人、跛足道人,凡人张道士、马道婆等。其中身份最特殊的道士要数贾家“文字辈”的老大哥贾敬了。对于贾敬这个人物,在雪芹先生的笔下着墨并不多,但这却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人物,围绕这个人物有很多有意味的事情,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

贾敬这个人用今天的话说是个相当另类的人。他出身高贵,是宁国公贾演之孙,袭爵的贾代化次子。不过因为长子贾敷八九岁上就死了,他便成了家族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在“代”字辈已成传说之后,活跃在这片舞台上的最高辈分就是“文”字辈了。而贾敬在“文”字辈居长,是当仁不让的老大哥。 可以说除了贾母之外,就数他的地位最高了。像他这种地位的人称之为宗子。宗子在家族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的,具有继承家族爵位,以及主要财产的权利,而且在祭祀、治丧、宴客等方面都起到主要作用。在第53回,贾氏家族在宁府祭祖闭关已久的贾敬依然被请出来担任主祭。因为有他在,旁人就没权利干这个差事,否则就是僭越,这在封建社会可是很不得了的罪名。

以上说的是贾敬的出身。在封建社会里,爵位是可以世袭的,所以皇室或受皇封的宗族嫡长子一出生就是含着金钥匙的。绝大多数袭爵的嫡长子们因为不用付出任何努力就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因此在这个团体中骄奢淫逸的纨绔子弟占了绝大多数。贾赦与贾珍就是这群纨绔子弟的缩影。而同样是袭爵的贾敬在这一点上很让人钦佩,他既是家族中袭爵的宗子,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进士。是“文”字辈中唯一一个有功名的。读过《儒林外史》的都知道穷秀才范进中了个举人便乐得发疯,平时挤兑他的老丈人,以及当地的乡绅都赶过来巴结他。中了举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高举人一等的进士呢?因此贾敬的确是这个腐朽的家族里面很有正事的一个。

贾敬袭了家族的爵位,又中了进士,按说前途一片光明,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等着他。但他却做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抛妻弃子,离家出走,到城外的玄真观当了道士。要说贾敬这个人人品还真不错,不贪,不色,是贾氏家族里难得的正经人。而且有才学,又视名利如粪土,甘心去过清心寡欲修道生活,可见这个身上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但读过《红楼梦》的人大都对他印象不佳,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在第五回,宝玉游太虚境时,曾听到仙女所演绎的十二支曲子,这十二支曲子所影射的就是金陵十二钗。其中有关宁府长孙媳秦可卿的判词《好事终》有一句“裘其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把贾敬归罪为宁府败落的罪魁祸首。由于书中对贾敬的描述过于简略,仅就现在我们读到的内容来看,贾敬为求自己的得道成仙,而把家族抛在一边不管不问,任期腐朽败落,作为一个大家族的族长,这是一种相当不负责任的行为。同时他对儿子贾珍只养育不教育,因此这个家族最正经的贾敬却养了一个最不正经的儿子贾珍。用冷子兴的话说:“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有关贾珍的荒淫无耻可谓罄竹难书了,常言说“养不教,父之过”,根子还是在贾敬这。

此外贾敬的修道也没修来什么好,最后竟然死在“嗨药”上了,让人觉得这个人迂腐到了极致。不要以为嗨药只是现代社会才有的现象,其实在古代就已经有不少嗨药的了。只不过那时候还没有类似于吗啡、摇头丸、K粉之类的舶来品,有的只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毒品,就是道教外丹

产生于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到了东汉,经过一个叫张陵的人改造,形成了宗教。道家的思想在春秋之后并不受待见,不过这不等于道教也不受待见,好道的人从帝王到平民如过江之鲫。其实这些人修道的目的并不是想修养身心,绝圣弃智,这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没什么诱惑力。有诱惑力的是道家的仙丹,以及吃了仙丹之后的得道成仙。所以道家是盛产神仙的一块土壤。中国的神话小说如《西游记》《东游记》《封神演义》等等,里面的神仙绝大多数都是道教的人物。长生不老的梦想从古至今都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因此道士们炼丹炉内的丹药才使得各个阶层的人趋之若鹜。

那么道家的丹药到底是什么东东?吃了真能长生不老吗?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丹药的成分就略知大概了。道家的丹药以五金(金、银、铜、铁、锡)八石(朱砂、云母、空青、巩石、硝石、石英、石钟乳、赤石脂)三黄(硫磺、雌黄、雄黄)构成。按道教的说法,丹砂可以反复变化,黄金可以永久,因此吃了丹药之后就能长生不老了。但他们所采用的原料不是化学品就是矿物质以及金属制品,汞和硝石、硫磺是炼丹的常用药物,提炼出的成的多为砷、汞和铅的制剂。大家都听说过砷中毒、汞中毒和铅中毒,可见所谓的长生不老丹吃了长生不老是扯淡,永葆青春还差不多,因为吃了这个东西年纪轻轻的就能中毒身亡,算是永葆青春了。

当然炼丹术在科技方面是有贡献的,使用的提炼方法和各自实验,为日后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就起源于炼丹术。不过当时的道士以及好道者可不是抱着科研的目的来的,这些科学方面的成绩只能说是歪打正着,而那些经过精心提炼而成的小药丸究竟吃死了多少人恐怕很难统计了。

中国人“嗨药”的历史其实由来已久,外丹的前身“五石散”,原料就是“八石”中的那五石。在魏晋时期曾风靡一时。其中主要成份为砷制剂,服后混身发热,非得走路才能“散发”,甚至要泡在冷水中才能解脱,所以社会上就又流行起宽肥的服装,甚至有人索性躲在竹林中,脱光了衣服混日子,还美其名曰“高士”。嗨这种药的大都是当时的名士,如何晏、王弼、夏侯玄、嵇康等等,直到唐代还有服散的风气,还有专门的“解散方”,不过唐代那个时候对道家仙丹的迷信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光是死在这上面的皇帝就有宗、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等六个,中毒的皇帝还不算。

皇帝不读书不看报,不懂科学常识也就罢了,可悲的是当时满腹经纶文学家也热衷“嗨药”。如韩愈、白居、元稹、杜牧等。特别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学家韩愈,懂得千条理,万条理,最终因为迷信这种长生不老丹,“嗨药”成瘾,年仅56岁就挂了。正因为这种丹药害人不浅,因此在宋元之后便日渐衰落,后来的道家便以修炼气功内丹术为主了。那些死于外丹上人也就白白成了殉道者了。

再回头来说贾敬,贾敬最终的结局也是当了这样的殉道者,“吞金服砂,烧胀而殁。”那么甄士隐和贾敬同样是半路出家,同样是太上老君的信徒,结果一个成仙,一个殉道,为啥差距就这么大呢?我想问题不在这“道”上,还是在于这信的人身上。

有关贾敬的名字,有人认为是明世宗嘉靖的谐音,不过我觉得这个名字也可理解为“假敬”,那就是对道教的信仰是假的,他修道的目的并不是对道教本身有多大好感,而只是追求个人的得道成仙。甄士隐是在参透世事之后去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境界去了,达到了庄子所说的“逍遥之境”。而贾敬的修道功利性十足,为了成仙而不惜代价。本来他是不至于这么早就死了的,道观里的小道士曾劝说他:功夫未到,且服不得。”结果他不听劝,夜里悄悄服了,结果就“宾天”了。所以说他尽管抛下了荣华富贵,但并没有抛下贪欲,如此热衷当神仙,并不计代价本身也是一种贪欲,有了贪欲的人是不可能有好结果的,古往今来皆同一理。

他“宾天”之后,皇帝看在他祖父的面子上,追赐了他一个五品官。悲哀的是做为一族之长,他的葬礼办得远不如他孙媳妇秦可卿风光,更可悲的是贾珍贾蓉这爷俩在服丧的时候还和尤氏姐妹勾搭,贾敬做人的失败可见一斑了。他可以说是没活明白的典型,活的稀里糊涂,死的更是轻于鸿毛。所以他和甄士隐的分别从各自的姓氏上就可以看出了,实际上就是“真人”与“假人”的分别。

红学研究经典名著红学家红学专家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贾敬:死于“嗨药”的老大哥发布于2021-06-01 21:40:4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