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有一段批语,貌似说得很有理,让人一时无法反驳,然而细细琢磨,却又觉得问题多多。兹录于下:


庚辰双行夹批:奇文!写得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何也?宝玉之心,凡女子前不论贵贱,皆亲密之至,岂于宝钗前反生远心哉?盖宝钗之行止端肃恭严,不可轻犯,宝玉欲近之,而恐一时有渎,故不敢狎犯也。宝钗待下愚尚且和平亲密,何反于兄弟前有远心哉?盖宝玉之形景已泥于闺阁,近之则恐不逊,反成远离之端也。故二人之远,实相近之至也。至颦儿于宝玉实近之至矣,却远之至也。不然,后文如何反较胜角口诸事皆出于颦哉?以及宝玉砸玉,颦儿之泪枯,种种孽障,种种忧忿,皆情之所陷,更何辩哉?


这段话,说的是贾宝玉黛玉薛宝钗的关系,概括起来,贾宝玉和林黛玉是“近中远”,贾宝玉和薛宝钗是“远中近”。这种说法,我是不赞成的。首先,就来自于这段批语骨子里对于薛宝钗的偏爱。怎么个偏爱法?


所谓“盖宝钗之行止端肃恭严,不可轻犯,宝玉欲近之,而恐一时有渎,故不敢狎犯也。宝钗待下愚尚且和平亲密,何反于兄弟前有远心哉?盖宝玉之形景已泥于闺阁,近之则恐不逊,反成远离之端也。”


这把薛宝钗说成个道德模范了。而且,在褒奖宝钗的同时,把宝玉对其他女子的亲近说成是“轻犯”,说成是“狎犯”,说成是“不逊”了。这样就太偏颇了。


其次,今天先不说宝玉和宝钗的远中近,先说批语者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宝玉和黛玉是近中远。这样说的依据就是:


1.林黛玉不像薛宝钗那般圣不可侵犯,所以贾宝玉敢侵犯,敢不逊,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理解成这样,是不是太过分了呢?是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呢?


2.把林黛玉和贾宝玉爱情萌芽、发展、成熟过程中的试探、交流和争吵,视为远,更是可笑,这样的情形连贾宝玉自己都解释过,所谓疏不间亲,对关系远的薛宝钗反而要尊重些,对关系近的林黛玉反而要随意些。这样才是解释得通的。


3.为此,我要反问批语者一句,那么,请问,八十回后和薛宝钗结婚的贾宝玉为何和悬崖撒手出而为僧呢?为什么要抛弃薛宝钗,使其成为弃妇呢?那也是“远中近”?近在那里?反正我只是看到了远,没有看到近。


4.紧接着的问题是,即便林黛玉死了,贾宝玉也念念不忘,至于出家信守爱情誓言,请问如何“近中远”了?我是没有看到远,只看到了近。


大约一个人,只要蒙上了道德的虚伪的眼罩,任是怎么聪慧,怎么有才,也是要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呀。


红学研究经典名著红学家红学专家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贾宝玉和林黛玉如何“近中远”?发布于2021-06-01 21: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