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是历来引起争论最多的红楼人物之一,由钗党黛党引发的思辨其本质就是对宝钗的形象定位,看轻宝钗自然挺黛,看重宝钗的人就成为钗党。所以说世人黛玉的褒贬基本在八十回中已有定论,八十回后对黛玉这一人物的最大期待在于她的死。而宝钗却不同,她在八十回中的人物欠缺比林黛玉要大得多,面对残本,很难了解宝钗这一人物的宝贵处,她的性格复杂而矛盾,层次微妙,如同第一女主人公林黛玉一样让人爱而怜惜,虽然宝钗绝非完人,她性格中的瑕疵如同黛玉一样,但她的整体色调是正面的,是高洁的,并且也是与宝玉有一脉相通的。

  此论的基础有以下这几点。

  首先,要评价宝钗,当尊重作者对她的基本设定。曹公对宝钗的评语是“山中高士晶莹雪”,宝玉对宝钗的界定是怀想和怀念(怀金悼玉),这一暗一明的两个关键评价是我们解读宝钗的钥匙

  其次,从宝钗的诗词灯谜等作品,查考宝钗不为人所熟知的一面,诗词等人物作品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法之一,它们带给读者的信息量很大。

  再次,透过脂批等线索深层次地了解宝钗。

  宝钗出场后被曹公描写成一位温婉可亲,随分安时的大家闺秀,这与林黛玉是两种写法,相同效果。宝钗果真温婉内敛,随和可亲吗?一方面来说是的,宝钗被作者冠以“时”字是不虚的(时宝钗小惠全大体),以她的冰雪聪明做客贾府,不难想象她的为人之,人前应付。然而每当我们近距离观察宝钗,却总能感觉到她并不随流。这不是虚伪和矫饰,相反这是她人前退去回归本我的真实流露,宝钗似乎对生活缺乏热情,她自己的生活清冷素寂,超然不媚,这是隐士的性情。所谓大隐于市,宝钗是一个不隐居的隐士。宝玉常发不俗的宏论,在宝钗看来,应该只是小隐和中隐的境界。对宝钗生活的描述一方面勾勒她隐士的心境,一方面兆示她寡居的结局。

  宝钗须常服冷丸,这点上她的性格基色与宝玉又是相通的,他们都有世人不能解的荼毒之处。有人解读她娘胎里带来的热毒是她对世俗的热切渴望,更具体是对宝二奶奶的热衷,被冷香丸不住粉饰。果真如此吗?先看宝钗对待世俗的观点,她的确劝过宝玉“混帐话”,自己为人处事也积极周到,但这岂不正是冷香丸的香所致吗?宝钗活的是周全八面,上下应酬的生活,但这不能完全掩盖她内心的甘守孤寂和不爱花儿粉儿的初衷。在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一回中面对黛玉,她吐露了只恐人前疏于应酬的疲惫。从她的螃蟹诗,灯谜(更香),以至她十分推崇的《寄生草》都能够强烈感觉到她犀利的眼光,对世俗辛辣的批判,对自身遭际深深的苦痛和无奈。作者将这些细节独独加给了宝钗而非黛玉宝玉,宝钗那愤世嫉俗,冷眼旁观和超然于上的性格在冷香丸的压制下依然雾隐峰峦,隐约可见。也许正因如此,她才能在刘姥姥逗乐一群人的时候淡然相看,这是怎样的冷,能使她在火爆的场面中独醒。作者非常精心地刻画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三人,宝黛钗,且个个可爱可赞。可惜我们似乎读懂宝黛容,读懂钗难。

  我们看看宝钗对宝玉的称谓,一探她对宝玉的态度。贾母到蘅芜苑的时候批评宝钗屋子收拾得太过素净,暗示出宝钗凄惨的结局,她果然不能拥有婚姻生活,这对一个年轻女孩子来说是何等的不幸和薄命。宝钗不知道她日后所托的人是属于别人的,她也不曾认可过将自己的终身托付宝玉。在她口中不曾赞许过宝玉分毫,“不中用”“无事忙”“杂学旁收”都是她对宝玉的戏虐之言。宝钗对宝玉虽有过情不自禁,但正如宝玉羡慕过她那段雪白的膀臂一样都是短暂的和出于本能的冲动,这绝不是爱情。对比林黛玉对宝玉的态度,爱耍小性的林妹妹镇日和宝玉纠缠吵闹,却从不曾如此贬低过宝玉。宝钗的眼界是高远的,宝玉的眼界是奇绝的,他们彼此不能入对方的法眼。在八十回后,当他们终于完成金玉良缘时,他们也依然不能互为知己,他们注定只是高朋。很认可金玉之间永为姐弟不曾夫妻的探佚说,也以为这样的结局才更有令人扼腕的悲剧性,不过这都是后话,无可考证。

  宝钗有过的一次青春洋溢是她的朴蝶,脂批说她非拘拘然一女夫子,使我们终于想起,宝钗不止是冷静成熟,理智随和的,她也是一个年轻的少女。至于滴翠亭一节,个人认为出于对林黛玉随时贬损的回应,也作为审时度势,更作为彼时彼景,她说林姑娘几乎是必然,不然说谁?说谁都不是宝钗所为。

红学研究经典名著红学家红学专家薛宝钗,宝玉薛宝钗,宝玉薛宝钗,宝玉薛宝钗,宝玉薛宝钗,宝玉薛宝钗,宝玉薛宝钗,宝玉薛宝钗,宝玉薛宝钗,宝玉薛宝钗,宝玉薛宝钗,宝玉薛宝钗,宝玉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山中高士晶莹雪----小撷宝钗的人格发布于2021-06-01 22: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