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播放列表

红楼梦贾宝玉晴雯茶文化 红楼梦贾宝玉晴雯茶文化2

    是“国学生活化”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雅集空间,大家坐在一起一边谈玄,一边喝茶,一边讲事情,一边喝喝茶。喝茶本身成了一个代名词。我对茶文化有特殊的关注,很重要的是一方面是自己从小就在家里喝茶。另一方面在社会交往中发现,通过茶文化的载体来建立国学生活化的体系,可能是比较好的方法。一提到喝茶,大家都会觉得讲茶的人称之为“大师”,都被人说是骗子。大师往往是骗子的代名词。

 

  看到我讲茶,我的朋友觉得:你原来好好的中医药出版社当编辑不当了,大学老师该讲的课不讲了,去讲茶,和马连和芳村的一些骗子没区别。我觉得这肯定不对,卖茶的不能当作骗子。所有的文化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有这么三种人:

 

  第一种是制作者,对于茶来讲做茶者;

  第二种是使用者,对于我们来讲是喝茶的;

  第三种是卖茶的。

 

  这三种人之间互相瞧不起。本来三者应该相互尊重。比方说没有这些卖茶和做茶的,我们去喝什么茶呀?没有喝茶的做茶还有意义吗?卖茶还有人买吗?所以三者缺一不可。一个正常的社会这三者之间应该互相尊敬,互相不疑。但现在刚好相反,卖茶的人说买茶的都是傻子,茶根本喝不出好坏;做茶的都是笨蛋,农民也不懂;做茶的人说了只有我们最懂茶,卖茶的都是骗子,喝茶的都是傻子;喝茶的人觉得做茶的农民没文化;卖茶的是骗子我没办法买茶。互相之间见到就想骗,缺乏基本的尊敬,这是一个问题。这事不光在茶如此,可能行行业业都有点儿类似。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这正是国学生活化要解决的问题。怎样能让大家把这事做好?换句话说三者之间不疑不欺互相尊敬。普洱茶培养了很多大师,有人在茶上签字“88青饼陈国义”,比如你问陈先生这茶是你种的?他说不是;这茶是你生产的?他说也不是; “88青饼陈国义”是个什么概念呢?他说这茶是我命名的,就是他把自己的一款茶命名就成了大师。收藏了一个东西就也成大师了。但中国国学有一句老话“师传道授业解惑”,这个叫‘师’。你的东西对别人有利益,影响到后世叫‘师’;“大师”又是谁?今天在北京大学毫不客气地讲蔡元培是大师,傅斯年是大师,胡适是大师,包括梁启超是大师,他们都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教的释迦牟尼是大师,道教老子是大师,这些大家共同尊敬并认同的大师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死了,传到授业解惑为师,一个人他死后不是靠自己的个人影响力,而是他真正的思想学问在死后多年还对后人有帮助让后人受益,这才是大师。活着就称是“大师”的基本上就是骗子,这是毫无疑问的一件事情。当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方面,国学,特别是在茶的方面培养了数不清的这样、那样的大师,所以我们最怕别人说我们是大师。听到是活人称大师的基本有点儿不靠谱。在茶文化的现象里产生这么多大师的原因是什么?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有两套茶文化:一套宝玉的茶文化;一套晴雯的茶文化。

 

  两套茶文化集中反映在《红楼梦》里的77或78回。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个情节,我简单再重复一下。晴雯是贾宝玉的丫鬟,晴雯要死了,临死的时候她已经不在贾宝玉漂亮的大观园里,而是在自己家里。她得了很重的病,按照小说的说法当天夜里这个人就死了,在那天的上午贾宝玉去看她的时候,她遇到贾宝玉说的第一句话说:哎哟我好不容见到你,我要你帮我做个事情,灶台上有一杯茶,能不能把那个茶倒过来给我喝。接着贾宝玉说这茶特别粗糙,根本就不好,在贾宝玉看来根本就是不能入口的茶,可是晴雯喝了甘之如饴、如饮甘露,贾宝玉说过去的院子里有那么上等的茶晴雯还嫌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现在这种茶她都能够喝得下去了,很是一番感慨,然后两个人从此道别,生死两途。当天夜里贾宝玉做梦梦到晴雯。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什么?

 

  首先告诉我们这两套茶文化是不同的。一个朋友问我,既然有贾宝玉的茶和晴雯家的茶是不是也有贾宝玉的茶具和晴雯家的茶具呢?我说恐怕没有茶具。为什么?因为晴雯家没有茶具,晴雯家的杯子又装酱油,按照《红楼梦》里的讲法又油又膻,又装肉汤又拿它炖个鸡汤或是包个排骨,喝白水都是拿这个杯子,生病了吃药也是,甚至没洗干净就用。贾宝玉说一拿这个有很大的膻味,他还是用水弄了一遍还不行,又擦擦,擦完之后用水又冲一遍才给晴雯喝,膻味还没去完,可见这个东西可能当时又没钢丝球又没洗涤灵,贾宝玉也不善于洗碗,就成了这个局面。但毕竟这个时候它不是茶具,茶具是专门喝茶用的一套工具,所以恐怕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茶文化,在贾宝玉的茶文化里边什么都讲究很精致,杯壁若深,壶壁瓮沉,用橄榄壶的炭来烧水,打多难得的水,就得用多难得的茶,那是极其价格昂贵的一套系统,一般人无法享受。相对来讲中国古代文物中的茶具卖得比较贵,因为它量少,不是每家都有条件使用,家家都有条件使用飞叫做汤盆,总体数量少做得又精细的茶具,当时就是有钱人用的。晴雯家的那个茶,一定要把茶做到尽可能便宜,社会大众才能喝得起茶,这本身是两套完全不同的文化,但这只是其中一点,更重要的还有第二点。

 

  晴雯在她临死的时候需要喝这一口茶,她想得到的是茶汤的滋养,她知道她的茶不是贾宝玉家茶,可是她就想喝这一口。为什么有水不喝要喝茶?一位老先生说,因为喝水我只能喝一杯,喝茶能喝三杯。这是最实在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是很多人早上喝茶要把茶喝透,实际上首先茶对每个人,无论是贾宝玉和晴雯都是公平的,但是茶文化对于贾宝玉和对于晴雯都是有差别的。讲平等,你不能妨碍他讲差别,讲差别也不能妨碍他讲平等,好多谈文化的人一谈到平等,就讲平等就不能有差别,每个人都得一样,这是做不到的。一讲差别就说是恶性竞争,就不能有平等这也是不对的。一个真正好的文化是中道,讲差别不妨碍讲平等,讲平等不妨碍讲差别,这两套茶文化是可以并存甚至转化的。最简单地想象一下当年晴雯喝的茶,当然这是小说中的人物,至少也是清代中期。在曹雪芹时期晴雯喝的茶如果留到今天再经过记录,真是曹雪芹家里用过的糙茶,但肯定是今天的国宝。研究茶学的都得去求之若鹜,一定要去抢。它就是在转化之中的,但是这两个茶文化最大的不同的之处在于一个是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得到,另外一个是只有很少的人花了很大的代价才能享受得到,然后产生的结果就是会出现第三种人。

 

  第三种人就是“大师”。大师说我有特殊的方法可以让你只花像晴雯家的那一点钱就可以得到贾宝玉家的茶的待遇,大家一听肯定是骗子,市场上天天这样的事情都在发生,结果就是大家都不去讲茶,讲茶的都是骗子,导致又回到前边的问题:讲茶的都是大师、都是骗子。大师就是说一些最不靠谱的话的。

 

  大家内心也有问题。我们一不留就信了。你相信之后所产生的效果是迟早有一天会后悔,还会产生更大的毛病。第一代的骗子大师带来了第二代的大师,第二代的大师入行就是听第一代的大师所讲的贾宝玉、晴雯的,贵和便宜的这套东西,最后变成了他相信所有的茶都是错的,都是假的。今天只要能够知道自己喝茶的诉求是贾宝玉的还是晴雯的,对于我们来讲就没有任何问题了,不去做更多的幻想。

 

红学研究经典名著红学家红学专家茶文化红楼梦贾宝玉晴雯茶文化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晴雯的两套茶文化体系发布于2021-06-01 22: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