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写作手法探微(3)

至真

《红楼梦》的一些写作手法是批书人提示了我们的,然而还有一些写作手法是批书人不能明说的,如果明确地指出来就暴露了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这类写作手法要靠我们根据书中的情节、人物的行为、作者的思想立意等,做出正确判断。这次我介绍反讽法。要知什么是反讽法,就要首先知道什么是讽刺法。讽刺是用比喻、荒诞、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或者直接用讥刺和嘲讽的笔法描写厌恶的人或事物。讽刺的笔法分为如下几种:1、明讽:以立场鲜明的方式对人或事物进行讽刺;2、暗讽:不对人或事物直截了当地进行讽刺,而是采取夸大其辞,或言之无理等方式,让受众领悟。3、讥讽:用旁敲侧击或尖刻的话指摘或嘲笑人或事物的错误、缺陷、不合理等;4、反讽:又称倒反法、反语,单纯从字面上不能了解其真正要表达的意义,而实际上其原本的意义正好与字面的意义相反,这种手法通常需要从上下文及具体语境来了解其用意,让读者产生思考和判断,去发现人或事物的本质。


反讽法的特点是观点与事实对立。作者首先设定一种观点,并且用肯定、赞美的语言来表达,然后通过事实或情节来推翻自己一开始设定的观点,也就是自己否定自己,从而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感悟作者的真实意图。反讽体现了字面意义和实际要表达意义的对立。作者一般在下列情形下使用反讽:1、在某种事实或现象上进行反讽;2、在人们普遍认知的概念上进行反讽;3、在人或事物的名称上进行反讽。反讽的主要类型有:言语反讽、情境反讽、悲剧反讽、总体反讽等。中国古代诗文中经常运用反讽法。例如李商隐的《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
贾谊是西汉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二十岁为汉文帝的博士,后升为太中大夫。由于主张政治改革,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长安,郁郁而死,年仅三十三岁。李商隐这首七绝是历来传诵的名作。它是根据汉文帝召见贾谊的一段史实写成的。前两句从正面写起,汉文帝在研究国家大事的“宣室”接见贾谊,显示出汉文帝求贤若渴之心,对贾谊很器重。但是接下来笔锋一转,道出了汉文帝的真实意图:“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原来汉文帝关心的不是向贾谊讨教治理国家、惠及百姓的大计,而是问“鬼神”之事,讽刺意味尽显。在这强烈的反讽之中,我们看到帝王的昏聩,贤士的无奈,国家的悲哀。
《红楼梦》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集大成,是思想和艺术的巅峰之作。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虽然已经流传二百多年了,然而对它的写作手法研究得还很不够,尚有一些重要的写作方法没有深入挖掘研究,甚至有的写作方法尚未发现,或者虽然被极少数研究者发现了却未得到普遍认可。单从反讽这种早已被中国古典文学广泛运用的写作手法来看,红学研究者们尚且缺乏深入研究,有人甚至不知道书中有这种写作手法,以致造成对书中人物和主旨立意的认识产生了偏差。下面列举《红楼梦》中运用反讽法的一些实例进行分析。
一、时代背景上的反讽


第一回,青埂峰下的顽石“凡心已炽”,意欲人间造历一番。僧人“念书符,大展幻术”,把它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并且说要带它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邦”是指国家,邦国。“昌明隆盛之邦”的意思是:兴盛发达的国家。“诗礼”是指读书人家以诗书礼仪教育子弟。“簪缨”借达官贵人的冠饰指代高官显贵。“诗礼簪缨之族”指书门第、官宦之家。也是在这回,书中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第二回,贾雨村说:“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第十四回,秦可卿葬礼仪式,前面铭旌上大书“奉天洪建兆年不之朝”。庚辰本眉批:〖“兆年不易之朝,永治太平之国”,奇甚妙甚!〗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
根据以上文本对社会景象的描述似乎这是歌舞升平的盛世,可是在文本的其它地方就予以了否定。青埂峰下的顽石要下世造历,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甲戌本侧批:四句乃一部之总纲。倒不如不去的好。”注意这里的“魔”字,魔是魔罗(梵文:Māra)的音译,意译指杀者、夺命、能夺命者、障碍。贾雨村出场时书中写道:“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业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贾探春的判词:“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这里的“末世”很显然都是指一个朝代的末期。书中还有多处明确指出时代背景处在“末世”,而一个朝代的末世那往往就是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景象。甄士隐的家被火烧毁后投奔了岳丈家,书中对社会环境的描写也是“末世”景象:“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粮夺食,鼠窃狗偷,民不安生。”贾府虽然号称“诗礼簪缨之族”,然而我们从书中的情节看,宝玉不喜读正经诗书,厌倦科举,终日沉迷于脂粉堆里,其他人亦是如此。贾珍、贾蓉父子生活奢侈糜烂,吃喝玩乐、聚麀淫乱。贾琏同样淫乱,且在家孝、国丧期间停妻再娶。种种不堪的行为说明贾府已经丧失了诗礼簪缨之族应有的规范。因此,书中不管是作者直接说出,还是借人物之口说出,其“昌明隆盛之邦”、“昌明太平朝世”、“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兆年不易之朝”、“诗礼簪缨之族”等等,都是在反讽。《红楼梦》写的就是一个朝代行将灭亡的末世、乱世。

二、人物行为上的反讽

《红楼梦》第四回,作者对贾雨村断案采用的就是反讽写法。贾雨村起复补授应天府知府,一上任就有一件人命案。薛蟠想买英莲为妾,打死了想娶英莲的冯渊。贾雨村一开始还摆出一副秉公断案的样子,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的走了,再拿不来的?”他想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捉拿薛蟠。这时候他的旧时相识,曾在葫芦庙为僧的门子阻止了他。并且拿出护官符来,向贾雨村说明薛家的背景。贾雨村听了立马改变了态度,全然不顾国家法律,不顾英莲的父亲甄士隐在贾雨村困居葫芦庙时,慷慨解囊相助的恩情,谎称薛蟠暴病身亡,还用什么扶乩请仙之术,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这起人命案。这段情节采用反讽的手法,把贾雨村虚伪狡诈,趋炎附势,枉法裁判,前后判若两人的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


采用反讽法描写人物行为在《红楼梦》中比比皆是,最精彩的就是抄检大观园一回对王善保家的行为描写。王善保家的本是荣国府大房太太邢夫人的陪房,按说“仆以主贵”,她本该是人人奉承的角色,但因为邢夫人不讨贾母喜欢,为人又吝啬可厌,导致大家也都瞧不起王善保家的。绣春囊事件爆发后,王善保家的“只因她素日进园去那些丫鬟们不大趋奉他,他心里大不自在,要寻他们的故事又寻不着,恰好生出这事来,以为得了把柄”。便先行状告怡红院里行事作风张扬,脾气又爆炭似的晴雯。她向王夫人添油加醋地抹黑晴雯,使得王夫人触痛往事,认为晴雯会把宝玉给勾引坏了。王善保家的告状行为直接导致了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自以为有了报复女孩儿们的机会,每抄一处她都一马当先翻箱倒柜,盼着抄出一些见不得人的东西来。在抄到黛玉居住的潇湘馆时,王善保家的没有一点儿顾忌,从紫鹃房中抄出两副宝玉常换下来的寄名符儿,一副束带上的披带,两个荷包并扇套,套内有扇子,都是宝玉的东西。王善保家的自为抓住了黛玉的把柄想要借机生事,幸而凤姐说这东西不值什么才作罢。在抄检到探春居住的秋爽斋时,王善保家的竟然拉起探春的衣襟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一语未了被探春扇了一耳光。她自觉没脸,要回老家去。在抄检到迎春的缀锦楼时,她想有意隐瞒外孙女司棋的箱子里没啥东西,结果被周瑞家的伸手掣出一双男子的锦带袜并一双缎鞋来,还有潘又安写给司棋的书信等男女私情之物。王善保家的本想拿别人的错儿,不想反拿住了她外孙女儿司棋与大观园外的表弟潘又安私通的证物,又气又臊,自己打自己的嘴:“老不死的娼妇,怎么造下孽了!说嘴打嘴,现世现报在人眼里。”一个奸佞坏婆子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不能不为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而击掌称叹。
三、人物名号上的反讽
净虚是水月庵的老尼,尼姑智善、智能儿的师父。“净虚”的法号当取意于天台术语“尽净虚融”。尽净:彼经专明诸法皆空之实相,不余一法,悉皆是空。尽者悉皆之义,净者真空之意。虚融:诸法既为真空而无自性,故虚通融镕,同为一如。一如:不二曰一,不异曰如,不二不异,谓之“一如”,即真如之理,犹言“永恒真理”或本体。“尽净虚融”语出佛教天台宗四祖,天台宗实际创始者智顗《法华玄义十之一》曰:“般若论通则三人同入,论别则菩萨独进。广历阴入尽净虚融,亦不明其意出意。”


那么我们看书中老尼净虚的行止真的像她的法号那样“净虚”吗?秦可卿葬礼灵柩停在铁槛寺,凤姐一行暂住馒头庵。净虚带领智善、智能儿两个徒弟出来迎接。凤姐说道:“你们师徒怎么这些日子也不往我们那里去?”净虚道:“可是这几天都没工夫,因胡老爷府里产了公子,太太送了十两银子来这里,叫请几位师父念三日《血盆经》,忙的没个空儿,就没来请奶奶的安。”《血盆经》乃是伪经,是不良僧人为赚钱投施主所好,为产妇“消灾解业”而假托真经持诵。在这里净虚还特意强调胡老爷给了十两银子。可见净虚为了钱财不在乎念的是真经还是假经。她还给凤姐揽了一桩破坏人家婚姻的“生意”,让凤姐赚了三千两银子,她也肯定得到了不少好处,结果导致张金哥和守备之子这对情人一个自缢,一个投河而死。这件悲剧的发生净虚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推手,这显然不是出家人应该做的事情,她已经完全参与到了世俗人的贪念之中,张开血盆大口敛财,佛门只是幌子而已。这段情节把净虚和自称不爱钱的凤姐都给反讽了。俗话说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净虚和凤姐不但没替人消灾,反而引发人命案,这是作者对她们的无情鞭笞和讽刺。
四、情节描写上的反讽
《红楼梦》是悲剧,因此作者在很多地方采用反讽法设计情节,增强悲剧感,伏线悲剧结局,同时也让喜剧平添了荒诞滑稽的意味。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单就回目看也是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贾元春加封贤德妃是光耀贾府的天大喜事,“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但作者紧接着就写智能儿私逃、秦业一命呜呼、秦钟病情加重等事。得知秦钟病重,宝玉“心中怅然如有所失。虽闻得元春晋封之事,亦未解得愁闷。贾母等如何谢恩,如何回家,亲朋如何来庆贺,宁荣两处近日如何热闹,众人如何得意,独他一个皆视有如无,毫不曾介意。因此众人嘲他越发呆了。”在这里宝玉表面上忧虑的是好友秦钟病重,实则忧虑的是作为“警示钟”符号的秦钟已经命若游丝,那么贾府距离衰亡的时日也就不远了。在这里贾府之喜与秦家之悲形成鲜明对比,贾府阖家人只知欢庆,全然不知盛极而衰,悲剧也要降临。这就是作者有意设计的悲喜情节上的反讽。


宝玉去探视秦钟的情节也采用了反讽法。此时秦钟已是面如白蜡,合目呼吸于枕上。宝玉忙叫道:“鲸兄!宝玉来了。”连叫两三声,秦钟不睬。宝玉又道:“宝玉来了。”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余气在胸,正见许多鬼判持牌提索来捉他。那秦钟魂魄那里肯就去,又记念着家中无人掌管家务,〖甲戌本侧批:扯淡之极,令人发一大笑。余请诸公莫笑,且请再思。又记挂着父亲还有留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甲戌本双行夹批:更属可笑,更可痛哭。又记挂着智能尚无下落,〖甲戌本双行夹批:忽从死人心中补出活人原由,更奇更奇。因此百般求告鬼判。无奈这些鬼判都不肯徇私,反叱咤秦钟道:“亏你还是读过书人,岂不知俗语说的:‘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庚辰本眉批:可想鬼不读书,信矣哉!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阳间瞻情顾意,〖庚辰本侧批:写杀了。有许多的关碍处。”正闹着,那秦钟魂魄忽听见“宝玉来了”四字,便忙又央求道:“列位神差,略发慈悲,让我回去,和这一个好朋友说一句话就来的。”众鬼道:“又是什么好朋友?”秦钟道:“不瞒列位,就是荣国公的孙子,小名宝玉。”都判官听了,先就唬慌起来,忙喝骂鬼使道:“我说你们放了他回去走走罢,你们断不依我的话,如今只等他请出个运旺时盛的人来才罢。”〖甲戌双行夹批:如闻其声,试问谁曾见都判来,观此则又见一都判跳出来。调侃世情固深,然游戏笔墨一至于此,真可压倒古今小说。这才算是小说。众鬼见都判如此,也都忙了手脚,一面又报怨道:“你老人家先是那等雷霆电雹,原来见不得‘宝玉’二字。〖甲戌本侧批:调侃“宝玉”二字,极妙!脂砚。〗〖甲戌本眉批:世人见“宝玉”而不动心者为谁?依我们愚见,他是阳,我们是阴,怕他们也无益于我们。”〖甲戌本侧批:神鬼也讲有益无益。都判道:“放屁!俗语说的好,‘天下官管天下事’,自古人鬼之道却是一般,阴阳并无二理。〖庚辰本双行夹批:更妙!愈不通愈妙,愈错会意愈奇。脂砚。别管他阴也罢,阳也罢,还是把他放回没有错了的。”众鬼听说,只得将秦魂放回,哼了一声,微开双目。
小鬼刚刚说完“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阳间瞻情顾意”就被打脸了,一听说宝玉来了赶紧放回秦钟。这段情节明是讽刺阴间判官,实是反讽人间社会。正如甲戌本回前批所云:“大鬼小鬼论势利兴衰,骂尽攒炎附势之辈。”
《红楼梦》作者以语言反讽表现人物性格本性;以情节反讽昭示荒唐的行为;以悲剧反讽衬托喜剧的荒唐,或暗示未来的悲剧结局。在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一回,批书人反复提醒读者:“不可看正面,只可看反面”、“只不要被瞒过”、“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勿作正面看为幸”等。其书的“反面”主要是指隐喻的历史事件和隐喻的主旨立意,而有时候也是指对某些人物和事物的反讽。作者运用反讽的写作手法有的地方很隐蔽,需要联系前后情节深入思考才能领悟。《红楼梦》这部书运用反讽法还有很多处,读者在阅读时应该仔细揣摩、分辨,切不可被作者高超的笔法瞒过。

————————————————————

校对:王华东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宝钗红学会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学者,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薛宝钗红学会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学者”微信 ,带给您更多精彩解读!

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红学会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学者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红楼梦》写作手法探微之三:何为反讽法?《红楼梦》中反讽法的精彩运用发布于2021-06-02 10:30: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