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九峰真人

又是一年秋风劲,又是今宵明月夜,每逢元宵或者中秋,“三五”就成为红学人热议的话题,却几乎都是老调重弹,并无多少新意。难红楼梦》作者大肆渲染“三五”只是为了炫耀文采笔力、哗众取宠?
在《红楼梦》的诸多情境或节日的生活细节描写中,“十五”这个日子总是被作者不惜笔墨地夸张渲染,究竟深意何在?今儿是2018年的中秋,撇开元宵的事不提,就跟朋友们分享一些《红楼梦》中关于中秋的立意。


《红楼梦》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首先从中秋吟诗缓缓拉开鸿篇大章序幕,但戏还没演到高潮就戛然而止,引发台下看客无限的哄吵与混乱。行文到了80回忽然再无下文,好在创作之初,作者的朋友圈看完全折戏者大有人在,其中就有人剧透了结局“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这样,至少我们可以知道,全局终场时,是在中秋吟诵中徐徐闭幕的。在这场以“中秋”为幕布大开大合的已上演的折子戏里,“中秋”可谓是重头戏,其中75回至76回,作者竟用两回文字来处理和构造故事情节,这还不包括第75回中尚未琢磨出来的几首中秋诗,可见中秋对小说思想内涵的隐藏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这里插入个段子,月饼或许由来已久,但八月十五吃月饼成为汉人习俗,有个很一致的传闻。据说元末,朱元璋准备发动起义,就根据谋士刘伯温的策划,往各家各户送月饼,月饼内藏有秘密纸条,写着“八月十五杀鞑子”。到八月十五这天,全民齐动,最终起义成功。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和这一伟大壮举,明朝定鼎之后,每年八月十五人们都吃月饼,并形成习俗。流传到今天,成为了国人的重要节日。有人通过研究发现“八月十五杀鞑子”是陈友谅或者是陈友谅的谋士所出的计策。这个对我们今人来说,无关紧要了,只要还是“八月十五杀鞑子”,就纪念意义来讲没有多少偏差。
明朝覆灭以后,清朝统治了中国。在明末清初时期,很多明遗民盲从元朝“胡运不长”的历史经验,再经历中秋节日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奇特的心理幻想,纪念意义就更有着不言而喻的微妙。
我国空前绝后的长篇巨著《红楼梦》本就出自明朝遗民之手,其思想内涵如万针穿心,刺激着遗民读者。作者抓住这个心理暗示,不断地渲染着“中秋”,唤醒人们想起大明定鼎之路。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再反复阅读《红楼梦》第76回的联句,就会恍然大悟了。比如史湘云与黛玉联诗,开篇就是“三五中秋夕 清游拟上元。”反反复复地阅读,一语多意就很明显了,意思是说“八月十五到了,这个清朝跟明朝之前的元朝是不是太像了呀,何不再来一次八月十五吃月饼,你知道的。”然后展开话题,把明朝历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是是非非议论下去,直到联诗结束——“冷月葬花魂”,意思又像在说:“轰轰烈烈的改朝换代结束时,凄冷中我们只能默默悼念那些为捍卫汉人家园而就义的每一位英灵”。


大家如果觉得我这种“一喉二歌”的解读太过牵强不能接受,可以看看有的版本在此处的处理,改为“晴游拟上元”。从字面和诗歌韵律平仄这些角度考量,把“清”改为“晴”字,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晴游拟上元”,再怎么反复读,也读不出我那些“牵强内容”了。
与此相反,同样是关于中秋诗的处理,我们看到第一回“中秋诗起”的有一句诗叫做“满把晴光护玉栏”,在出版程高本时,高鹗处理为“满把清光护玉栏”,对于“晴”字被篡改为“清”字,从文法角度,不用挑剔,但是为什么这个地方又要换成“清”字?
这也是高鹗清醒地认识到读者对诗句的反复阅读会读出危险信息,于是略一篡改彻底抹杀读者揣摩的机会。我们接下来展开这句“满把晴光护玉栏”一句多意的其中一层意思,分析作者意图所在。

(程甲本)

在《红楼梦》中,这“玉”字就是明朝包括南明的物格化。这个“晴”字,在明遗民的眼里,他们能敏感地看到“明”字的结构存在,看去就是“明主”二字的合体,于是“晴光”也就离“光明”不远了。那么这句“满把晴光护玉栏”就会被异读为“满清把持着明人的山河”,因为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满,满清;把,把持;晴光,光明,大明;护,霸占,盘护;玉,明”,“玉栏”一词还含有简体“国”字的意象。无论古人还是今人,联想起来都有奇妙之处。如此一来,《红楼梦》的秘密,只从“中秋”就可以看出作者的一些理想和用意了。所以,高鹗只得偷偷改成“清”字,成了清朝维护国运了。
《红楼梦》创作之初,由于思想内容偏激,还是过于危险,像对天下文人散发的必须要起义的月饼,作品处处都像檄文,时刻吹响着战斗的号角。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作集团的思想不断变化调整,最终将作品柔化为骂清悼明的主题,敷衍出更多的风花雪月,让无数人沉迷其中,创作集团则只能摇头叹息失望至极,任凭才子佳人鸟语花了。
可以说,《红楼梦》从吴梅村原创到程伟元刊刻发行,经历了上百年的增删润色,作品思想反反复复,经历了多人多次长时间的调整,融入了明末文化最卓越的一大批文人的智慧和精华,所以才会达到迄今为止所有文学都不能跨越的高度,所谓“包罗万象”“百科全书”。这也是今天人们对《红楼梦》横看成岭侧看成峰的一个重要原因。

————————————————————

校对:王华东 安妮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宝钗红学会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学者,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薛宝钗红学会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学者”微信 ,带给您更多精彩解读!

林黛玉宝玉薛宝钗红学会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学者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月到中秋话红楼发布于2021-06-02 10:32: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