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真人

红楼梦》中出现的角色人物和涉及到的历史传说人物,有人做过统计,共出现了721个;另外提到了古代帝王23个,古人115个,后妃18个,列女22个,仙女24个,47个,故事传奇里人物13个,共262个,这两项加起来总共有983个之多。
我研究了一下,还有一部分人物,甚至很重要的角色人物没统计到。由于现存《红楼梦》内容属于原著的只有前八十回,而八十回后还会出现多少人物,那还是很不确定。因为后面发生了很多呼之欲出的故事。比如,我们可以肯定的妙玉在瓜洲渡的情节,王熙凤知命强英雄情节,贾府被查抄等重大故事场景,必定会有前文未出现过的角色人物参与进来,总数超过1000人是必然的。
这里,我只挑选宝玉黛玉宝钗、史湘云四个主要人物,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这四个人物是我们把握《红楼梦》思想内涵的关键。
《石头记》的前身是《风月宝鉴》。在《红楼梦中一些风物的特殊寓意是解读思想内涵的关键》一文中,我对一些有特殊寓意的风物做了两大阵营归类。其实在人物方面也可以做这样的归类。有兴趣的读者如果根据作者的感情倾向性,对书中的人物进行阵营归类,一定会有很多惊喜发现,从而对《红楼梦》的认知有新的收获。

先说贾宝玉。贾宝玉的大名究竟叫什么?作者不断地设置悬念,但始终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
例如,林黛玉进荣府时说:“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
这里提到贾宝玉的小名是宝玉,就留下悬念了,他的大名是什么呢?
在第十六回,秦钟的魂魄遇到索命,只说他的一个朋友小名叫宝玉的,连判官都吓得惊慌失措,只怪小鬼们贸然行事,生怕带来麻烦,这要是说出大名,还不直接连阎王也得吓坏了?
在第三十一回,史湘云说道:“宝玉哥哥不在家么?”贾母回应的是:“如今你们大了,别提小名儿了。”
我们再看书中的一段情节:
贾母又问:“你这哥儿也跟着你们老太太?”四人回说:“也是跟着老太太。”贾母道:“几岁了?”又问:“上学不曾?”四人笑说:“今年十三岁。因长得齐整,老太太很疼。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老爷太太也不便十分管教。”贾母笑道:“也不成了我们家的了!你这哥儿叫什么名字?”四人道:“因老太太当作宝贝一样,他又生的白,老太太便叫作宝玉。”贾母便向李纨等道:“偏也叫作个宝玉。”李纨忙欠身笑道:“从古至今,同时隔代重名的很多。”四人也笑道:“起了这小名儿之后,我们上下都疑惑,不知那位亲友家也倒似曾有一个的。只是这十来年没进京来,却记不得真了。”贾母笑道:“岂敢,就是我的孙子。人来。”众媳妇丫头答应了一声,走近几步。贾母笑道:“园里把咱们的宝玉叫了来,给这四个管家娘子瞧瞧,比他们的宝玉如何?”
书中还有一段情节也提到了贾宝玉的小名:
晴雯听说,一发急红了脸,说道:“我叫了他的名字了,你在老太太跟前告我去,说我撒野,也撵出我去。”麝月忙道:“嫂子,你只管带了人出去,有话再说。这个地方岂有你叫喊讲礼的?你见谁和我们讲过礼?别说嫂子你,就是赖奶奶林大娘,也得担待我们三分。便是叫名字,从小儿直到如今,都是老太太吩咐过的,你们也知道的,恐怕难养活,巴巴的写了他的小名儿,各处贴着叫万人叫去,为的是好养活。连挑水挑粪花子都叫得,何况我们!连昨儿林大娘叫了一声‘爷’,老太太还说他呢,此是一件。二则,我们这些人常回老太太的话去,可不叫着名字回话,难道也称‘爷’?那一日不把宝玉两个字念二百遍,偏嫂子又来挑这个了!”
但是,作者始终也没说出贾宝玉的大名是什么。为什么不说?这就是不写之写,大家可以合上书本,用心思考一下历史上什么东西的别名叫宝玉呢?其实,宝玉是作者对玉玺的人格化,本不是一个具体人物,更不是谁的自传。
在古代,玉玺的民间说法就叫宝玉,大家熟悉的凌濛初《拍案惊奇》的初刻卷三十一《何道士因术成奸 周经历因奸破贼》开篇就有这样诗文:
天命从来自有真,岂容奸术恣纷纭?
黄巾张角徒生乱,大宝何曾到彼人?
这里的大宝就是玉玺,也可以说是皇权。
《红楼梦》第5回,仙曲《枉凝眉》写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一个是美玉无瑕”。贾宝玉一生愚顽,怎言无暇,自古无瑕之玉只有一块,那就是和氏璧。楚国美玉和氏璧被一统天下的嬴政收为囊中之物,后打磨雕琢为传国玉玺,成为皇权的象征。传国玉玺的玺文是李斯书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这与贾宝玉所配之玉正面内容何其相似:“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当然,小说不能直接写出通灵宝玉就是玉玺。说到皇权,《红楼梦》正是讲明末清初那场对皇权的血腥争夺。如果直接说出玉玺二字,那么小说也谈不上真事隐了。所以,《红楼梦》中宝玉的大名就是玉玺。不管他甄宝玉还是贾宝玉,都是玉玺的人格化!
作者把玉玺人格化了,那么变成帅哥的贾宝玉,就无法携带传国玉玺的特定文字或者符号。为了完善这个缺失,作品巧妙地以贾宝玉与生俱来的一块玉上的文字来弥补。我们来看看这块通灵宝玉:

《红楼梦》中,通灵宝玉的由来充满着瑰丽与传奇色彩。其原为女娲补天所剩之石,十二丈高,二十四丈见方,因自经锻炼后灵性已通,能口吐人言,被僧人施展法术后,变成扇坠大小的美玉,又被僧人施法术幻形入世,衔在贾宝玉嘴里而进入小说的情节里。
作者设置这段神奇的故事,其实是为主角贾宝玉赋予了象征意义,作者设计的是南明和清廷争夺皇权的历史。在清人高压统治下,没有人敢著书立说表达这段历史。作为有良知的文人,绞尽脑汁要为后人留下这段不让载入清人编制的《明史》或《清史》的历史,就创造性人格化,用宝、黛、钗、湘四个主角人物,代替这个不可直言的明清两个阵营争夺最后统治权的历史,形成了古今小说不可超越的《红楼梦》。当然成书的过程还要复杂,这里只就这个符号性的道具“通灵宝玉”阐述一下。
“符号性道具”,实际是让读者能够准确定位贾宝玉真实的象征意义。如果像胡适派红学家们那样,去曹家寻找贾宝玉的原型,还子虚乌有地认定曹雪芹就是把自己经历写成了书,书中的贾宝玉就是自己的代名词,那就与通灵宝玉的象征意义丝毫没有关联。或者说,通灵宝玉在小说中没有玉玺的道具意义,那就把富有灵性的美玉,只当与金锁之类俗器混为一谈,而大论“金玉缘”去了。
其实,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关于这块通灵宝玉的描述,就很容理解作者设置此道具的意义。只要掌握了通灵宝玉的道具意义,也就能打开思路,正确理解作者作此大书的目的和作品的思想内涵。

第8回“比灵通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通过贾宝玉与薛宝钗比对各自挂件,读者清楚了解到,那甄士隐梦中尚未看清的美玉正面是“莫失莫忘 仙寿恒昌”。从抄本到刻本,不管文本多大差异,这个地方都是以“图式”表达的,以篆字的形式交代样式。“莫失莫忘 仙寿恒昌”这几个字,其实从清代传播《红楼梦》开始,当时的读者读到此处,大多都想到了大秦的传国玉玺。
我们再看通灵宝玉的反面,也是篆书,内容是“一除邪祟 二疗冤疾 三知祸福”。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学者,都认同这是“通灵宝玉”的奇效功能。例如“魇魔法”一回,贾宝玉与王熙凤中了马道婆的魔法,在僧道“双真”的作法下,通灵宝玉“一除邪祟”功能发挥得神奇而自然。但是,在前八十回只展示了通灵宝玉的“除邪祟”功能,在八十回后肯定还会展示“疗冤疾”、“知祸福”功能。
然而,在通灵宝玉的背面文字上,大家都还只是对其功能众说纷纭。实际上,这背面文字作者仍然在提示通灵宝玉的玉玺和皇权象征。在明代关于印章的著作中,例如《集古印谱》等,载秦代有小玺,其文为“疢疾除 永康休 万寿宁”,与方以智《印章考》等书记载一致,相传此小玺一直流传到了雍正时期才不知下落。如果把秦小玺三个功能前加上序数字,“一疢疾除 二永康休 三万寿宁”,再回看通灵宝玉的背面图式,“一除邪祟 二疗冤疾 三知祸福”,一切尽在不言而喻之中了。这是作者再次提示我们,贾宝玉与生俱来的通灵宝玉是与玉玺有关,而与通灵宝玉有关的是贾宝玉。换言之,《红楼梦》作者就是要读者明白,贾宝玉是人格化的玉玺!
通灵宝玉正反两面,都是指向作者设计人物的含义,而不是简单的“金玉缘”游戏或者简单的通灵宝玉的功能,而是为读者打开理解《红楼梦》思想内涵的钥匙
晚清孙静庵在他的《栖霞阁野乘》中说:“宝玉非人,寓言玉玺耳!著者故明言为一块顽石矣!”他指出,《红楼梦》“所隐必系国朝第一大事”,“而非徒记载私家故实,谓必明珠家事者,此一孔之见耳”,“此书所包者广,不仅此一事,盖顺、康两朝八十年之历史”。孙静庵根本就没认为贾宝玉是作者或曹雪芹原型之类。

无独有偶,略早一些的《石头记微言》作者孙渠甫说道:“《石头记》一书,影书也!……即言钗黛之争天下也。在书面言,上,宝玉谓宝玉之人;下,宝玉谓口中所衔之玉。在底中底言,则上下混同为一,即指石头,即指舆地,即言钗、黛所争之天下也!在书底言,上,宝玉为宝玉,是天子;下,宝玉即宝玉,传国之玺。”
孙静庵和孙渠甫都谈到宝玉实乃传国玉玺。进入民国以后,宝玉是玉玺说更广泛,《红楼梦》思想基本被揭示出来。以蔡元培为代表的红学认为,《石头记》的主题是“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这基本掌握了《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只是半路杀出个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知半解的留洋博士胡适,出版了《红楼梦考证》一书,把《红楼梦》伟大的思想内涵猥琐到了一个姓曹的奴才家事上。
当今的官方红学家们继承了胡适的衣钵,把贾宝玉是传国玉玺的符号道具观点斥之为歪理邪说。因为他们不能接受贾宝玉是与皇权有关的观点,更不能接受贾宝玉是皇权人格化的创作原理。这些红学家们在曹家沟荒唐离谱的漩涡里意淫,还居然成为当今官方红楼文化附庸风雅的工具。
其实,《石头记》中,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三人,跟孙静庵、孙渠甫所说的贾宝玉一样,也不是人!作者写《石头记》一书,就是把四个东西人格化,那就是南明与清并存的一段稗史。所以,“黛钗之争天下也”这句话再进一步理解就探底了,那就是南明与北清争夺王权。对于国家整个江山社稷来说,南明是一半,还有一半,那就是北方的清与那些丧节的汉人。这一半,作者用“金”代替,在幻化成人物时,就是带着金锁的薛宝钗。南明与清形成争夺天下的两方势力和阵营。也许孙渠甫肯定知道林黛玉就是南明和明遗民人格化,薛宝钗就是清和丧节汉人人格化,但他生活清朝,不便直说而已。“黛钗之争天下”的观点已经很深邃,无须点破“宝玉是传国之玺”。
书中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人物,也是一个带金饰物的女角史湘云,她也不是具体人物,而是历史卷宗的人格化。因为作者痛恨清人,背信弃义,欺骗汉人,残酷杀戮而又不写入历史。扬州、江阴、苏州、昆山、嘉定、广州、南昌、赣州、嘉兴、海宁、济南、金华、厦门、潮州、沅江、舟山、湘潭、大同、南充……大规模屠杀就有四十多起,而在清人编的历史上,几乎没有一笔记载,即便有些地方写到事件,也是模糊不清,十分和谐,这就是清人编写的历史。所以作者用说话不清的史湘云形象,代表着历史卷宗。至于南明历史,更是不允许写上一笔,著名的《明史》文字狱案就是一例。

“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附注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现居八房。”这里就是说,南明的历史清人没有写下,而让后人几乎不知道南明的存在。在很多今人的印象中,崇祯死后就是清朝,这就是清人篡改与残酷镇压的结果,经过漫长的时间,人们真的就模糊起来而接受了被篡改的历史。南明史就像三百里的阿房宫一样,被付之一炬。
所以《石头记》以空前绝后的艺术手法,巧妙而间接地记载了明清两个阵营,在那个今人几乎不知的时代争夺王权的过程和历史。
史湘云的名字含义,与很多朋友猜测的意思很接近。“史像云”——历史就像过眼烟云。这样,四号人物史湘云也是事物的人格化。当史湘云与薛宝钗亲近时,所涉及情节是倾向清人历史的内容;当史湘云与林黛玉亲近时,故事情节就是南明史内容。林黛玉评价史湘云,则是汉人对清人编纂史书的评价;薛宝钗评价史湘云,则是清人对自己编纂史书的评价。
《石头记》的背后故事,只有认为宝、黛、钗、湘都不是单纯的人,才能彻底认识作品的思想内涵。
《石头记》是一部伟大的民族主义题材作品,绝非一个曹姓奴才猥琐的家史。

————————————

校对:王华东 至真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薛宝钗红学会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学者,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薛宝钗红学会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学者"微信 ,欣赏更多薛宝钗红学会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学者精品文章!


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红学会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学者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红楼梦》中的符号人物是深入解读思想内涵的关键发布于2021-06-02 10:34: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