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转换器

#甲骨文

上甲微与戎十七

——《甲骨文50讲》节选

甲骨文中有字形,被《甲骨文字典》释读为,其理由是:为戈盾合体,正是商代铜器图形的简写,古戎族善用戈盾,故称之为戎。我另认为,晚商金文和西周早期金文也都是盾/毌与戈的合体。

但说文小的戎却是甲+戈的,应该来源于甲骨文里的和西周早期金文。那么哪个才是真正的戎呢?

我在考虑清楚了甲的造字义后认为,是手执盾牌和戈,指善于使用盾牌的方国在卜辞中就是个方国名,因此应是后来西戎、戎狄之戎的本字。

则是个“披坚执锐”的形象——身穿铠甲手持兵器,因此是后来戎装、戎马、投笔从戎、兵戎相见之戎。

不知从何时起,这两个含义不同的字合二为一了,只保留了披坚执锐之戎,从而令我们常常疑惑:戎装是一身戎狄的装束吗?

刚才说里的是甲,这判断从何而来呢?

无数仁人志士都苦思冥想过甲的造字思路,我也艰苦卓绝地思考了几年,终于在2022年4月26日想明白了。

的甲骨文为等。我之所以罗列三个看似完全一样的字形,是因为我觉得在造字之初,甲的十字形应该是横短竖长的,只是因手头资料所限无法完全肯定。

我逐一排除了先贤们的所有推测后认为,指的是乌龟腹甲。由于龟甲占卜出现在造字之前,当他们要造个会意“龟甲”的文字时,就会选取乌龟腹甲的最显著特征:头至尾有一条最宽的纵向裂纹,中间又有一条横向通长的宽裂纹,从而形成了横短竖长的形。

甲骨文造字时的东亚冬季气温比现在高,立春雨水之间,中原大地上应该已经冰雪融化露出了龟裂的土地(含雪水的原野与枯水的河床上冻时表层体积会变为原来的1.1倍,解冻后表面回缩就会出现马赛克一样的均匀裂纹),这地面的样子就像乌龟的背甲图案,于是他们就把十日太阳历的第一个36天命名为“甲日”。

由于战士身上的衣甲也都是前后两片的,与乌龟有背、腹二甲类似,所以甲又被借用来指战甲。

那么作为衣甲的“甲”和作为披甲士兵的“介”有什么区别呢?其实问句本身就已经成了答案:甲是衣甲,介是穿着衣甲的人,这跟手表和戴手表的人一样。

甲的甲骨文又很像的甲骨文,如果不是在句子中,我是分辨不出它俩有何不同的,好在它们跟现在的多音多义字差不多,放到句子里就不会搞错。七的造字义应该是切:一根横棍中间切一刀,因同音假借用为数字七。它俩如果是同一个人所造,我想甲应该是横短竖长,七则是横长竖短,可惜后来写着写着就乱了。

殷商卜辞中,专指上甲微,上甲微又有其他几种写法如

2021年4月19日,我在微信公众号文章《介甲盾与上甲微》里仔细探讨了等应读作什么,当然前提是受到了前辈地理学家丁骕先生观点的启发。我说由于卜辞中经常跟在后面的被读为报乙报丙报丁,则因是囗即围,所以应该读作围甲,按照约定俗成的通假字可改作微甲;上增了一笔的其他字形如等则应读作上围甲,按照约定俗成可改作上甲微。但无论如何等是不能读作“上甲”的。

上甲微的看起来很像田,它们在甲骨文中会混淆吗?前辈专家研究后发现,上甲微里的绝不会跟外面的完全接触,而田字则四边都必须接触如,所以绝不会搞错。包括到西周金文,尽管他们已经不理什么上甲微了直接把拿来当甲用,里面的也绝不与外面的粘连。

但是形“甲”不行,它不但与“七”分不清,随着原写作(甲骨文)和(西周金文)的“十”到战国逐渐被改写成,就又与“十”分不清了。秦汉时人一生气,就废除了形甲,且把像田的微甲改成了,把七改成了,从而让后来居上的十独占了(注:都是小篆字形)。

汉字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我们才特别需要勤奋、严谨且有天赋的古文字学者


甲骨文50讲》购书途径:
①直接在淘宝、京东、当当等网站上搜正版
②若要签名正版,请识别下图中的二维码下单,因我不能跟书商抢顾客所以只能打八五折至57元。

③加我个人微信,直接红包购书,更优惠且有签名。非此目的或老读者就不要加了。

甲骨文转换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传播中华文化,泽济苍生,功德无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上甲微与戎十七——《甲骨文50讲》节选发布于2023-03-05 10:2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