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转换器

#甲骨文

目不识丁

(节选)

上一篇我们从最简单的乙字开始,这篇就从次简单的丁字开始吧。丁字都简单到能造出成语“目不识丁”的地步了。

目不识丁出自后晋刘昫编撰的《旧唐书·张弘靖传》,幽州节度使张弘靖对战士们说:“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这句话听起来比较奇怪。要论人最应该先认识的该是一二三四、上下大小、父母子女天地日月和自己的名字啊,怎么偏偏冷不丁地选了个“丁”?

因此宋代学者孔平仲和洪迈就说了:人家原来写的是“不如识一个字”,由于“个”与“丁”比较像,所以抄写过程中就给抄错了。

残唐五代时丁字如何写我不知,但能查到说文小写作,汉印里有

。个则在唐代写作。因此“目不识丁”应该是错的:本想跩文嘲笑别人没文化,却闹出了个连“个”都不认识的笑话,岂不更令人笑掉大门牙?

但我们今天果然就认识“丁”了吗?

的甲骨文写作,晚商金文写作,大家的猜测五花八门,惟我在2019年9月5日的网文《天干通解》里的推测可能还靠点谱,我说:“丁”是钻木取火的“一套工具”,这套工具里包括一根尖木棍、一块木板和引火的火绒,后人称之为木燧。

因此在前列字形里,是木板,是钻木的木棍,会意在木板上钻火,是木板上被钻的凹坑。估计才是最符合造字原义的写法(丁点儿),但刻这么个凹坑不容就有人偷懒改成了,又因刻圆也不容易就被更懒的人改成了

诗经·大雅·云汉》里有句“宁丁我躬”,注家都说丁为“当,遭逢”。后来的“丁忧”也是恰逢父或母去世的意思。钻木取火不正是木棍“遇到”木板吗?所以把丁理解为木燧讲得通。

甲古文被王国维释读为??(xiè),在我看来就是钻木取火的意思:手拿上粗下尖的木棍,下面是所钻的木板,上面是生出的火苗。后来的金文则是把木板挪上面去了。

礼记·内则》里尚有“右佩玦、捍、管、遰、大觿、大燧”, 西汉郑玄注曰“木燧,钻火也。”钢制火镰普及之后,木燧才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钻木取火这种奇的现象尤其是那个产生火的一定会令商代先民们奉若神明,于是丁就变成了享祭的神灵,有卜辞曰:

贞告匚于丁三牛

三百羌用于丁

贞不隹丁示蚩卓十月

我甚至认为,远古人类钻灼兽骨占卜的“灵感”就来自于钻木取火。

殷商人为何会把丁用作十日太阳历的第四“日”呢?我推测,钻木取火是人工火的起始,而第四日为立夏前后,最初的火刚好对应了最初的热天,于是就顺理成章地调用了。

但这还无法解释庖丁、成丁、丁赋、丁壮等的来历。我长考后认为,这些词里的丁与“目不识丁”一样,都是把“个”错认成“丁”了,个的本字则是介。

的甲骨文为,是人披衣甲或甲士的意思。那时的甲跟现在的防弹衣相仿,前后各有一片,只是长到了小腿。

人夹在两片甲之间,所以后来有“介于两者之间”的说法;介是人披衣甲,所以后来有介士、介马、介虫、介鳞等词;甲片坚韧所以衍生出了耿介、狷介;衣甲由一块块的兽皮连缀而成,所以称把两个人联系起来为介绍。

由于介是一个贯甲武士所以又引申成了同类成年人的量词,卜辞中有多介母、多介父、多介子、三介父、七介×、十介×等等,这里的介相当于后世的“个”。

介在楚国写作、秦国写作小篆,汉隶为。汉隶的一分为二,一个继续是介写作,一个变成了写作

再来看前面讲过的汉代的丁——说文小篆和汉印,是不是有跟个抄混的可能?

介用若“个”时指所有类型的成年人如一介武夫、一介布衣、一介书生,但若把介/个的“成年甲士”义错安到“丁”头上,便会出来什么成丁礼、丁赋、壮丁、园丁、丁壮之类的词,习惯成自然且有了固定、特殊的含义后就再也纠正不过来了。


甲骨文转换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传播中华古文化,泽济苍生,功德无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目不识丁发布于2023-03-05 10:29: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