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转换器

#甲骨文

自《断纺织,继绝学》开始,我用了四篇文章来写与糸有关的古文字,尽管上篇《牛兕廌之惑》主要是论证甲骨文里的牛、兕、廌的原型,但也是由兹+火的幽引起的。可是,直到现在我还没说糸所表意的线、绳二字的字源演变过程,另外还有被理解为粗绳的索字。
商周时期,制作绳索的原材料主要是麻,且我认为是苘麻,并在23个月前的那个中秋节写了篇《而今何处话桑麻(上)》,算是说清了朩、麻、散、经等字,有兴趣的读者直接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关于索的甲骨文原型,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选择,这是我思索了两个多月却一直没动笔写的主要原因。现在总算想清楚了,且解开了绳、萦、荣等字的字源演变过程,于是开写。

图1  索的字源演变-《汉典》

首先《汉典》网站认为,图1中的那个两只手抓着一个糸的甲骨文为索,这个字的造字义既可理解为两只手在搓绳,又可理解为两只手拿着绳准备捆人或别的什么东西。

图2  花东125卜辞

国学大师》网站也认为这个字应释读为索,见图2下部译文。
但我借以剪切这句卜辞的《殷墟甲骨文摹释全编》却不这么认为,它的意思是这个甲骨文目前还没有找到对应的汉字。

图3  《甲骨文字典》释“双+幺”字

同样的,《甲骨文字典》也认为这个甲骨文目前无解(见图3),且认为其“义不明”。
那么他们认为的索的甲骨文字形是什么样子呢?

图4  索的甲骨文-《甲骨文字典》

《甲骨文字典》认为,索的甲骨文是图4里的样子,有的是一个“糖葫芦串”,有的再在糖葫芦串的下部加一只手或两只手。他们认为,“糖葫芦串”本身像一根粗绳所以是索的象形,加手则“像左右手持索形”。
《汉字字源》同意图4为索的甲骨文字源,《字源》也这样认为。

图5  索的字源演变-《字源》

持不同观点的双方都不势单力薄,都是甲骨文大咖。作为后学小子,我该怎么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推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呢?

经过翻来覆去的一遍遍思考,我认为图4、图5中这个“(手拿)糖葫芦”的甲骨文字形为的字源,而图1~3里的“双手拿糸”的甲骨文则是的字源!

首先说索。
大家一定要注意,图4中的字形不是甲骨文中示意线绳的两股绞缠的糸,而是我前面反复提到的“糖葫芦串”形,这个字形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是结绳记事、结绳记世时所绾的绳疙瘩!既然是绳疙瘩就不会再读作绳,而要读作别的,比如索。
《甲骨文字典》在解释後、前、孙等造字义时,反复提到殷商时期的结绳记世,我选几句贴在下面给大家看看。

图6  结绳记世-《甲骨文字典》

我是这样理解的:古代于先祖祭坛上,要按照家族谱系挂绳,然后再根据子孙后代的情况在绳上打结(绾疙瘩),绾好疙瘩的绳就不再称绳而是称索。也就是说,索是祭祀时用的,当然具体祭祀程序是怎样的,估计现在没人能说清了。
《甲骨文字典》恰根据卜辞判定,索是个祭名。

图7  索释义-《甲骨文字典》

于省吾曾在《殷契骈枝三》里写
礼记·郊特牲》:“索祭祝于祊”。注:“索,求也”。《周礼·大师徒》:“十有一日索”,此索祭之可征者。
先贤们都把索祭之索释为求、请求之义,我隐约感觉不妥,这明明是结绳记世之祭,当为乞求子孙绵长、多子多孙,或族长带领全体子孙向祖先汇报其后代繁荣昌盛,当不能是一个“求”字这么简单。
由于索字为结绳记世或结绳记事,所以它就有了“事实真相”义,这就是“线索”一词的由来,改作动词就成了“求索”“探索”。
绾绳疙瘩时需要用力绾紧,索就有了“绾绳使紧”义。《论衡·语譄》里说“传语又称力能索铁伸钩。”屈原《离骚》里有“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索在记世时需要数数:一世二世三世……,所以索又成了个量词。《汉典》里举例说:

这一通论证下来,当可说明“(手拿)糖葫芦串”形的甲骨文为现在的索字,其造字义是“结绳记世”时在一根长绳上绾了几个绳疙瘩,在甲骨卜辞中用为祭名,且索祭一直延续到西周。

那么绳呢?

图8  绳的甲骨文-《汉典》曰索

图8中的绳也可能是两个不同的字,第三字像是“双手编绳”,其他三个字形像“手拿绳子……”,但在造出来后就不再分别,都有名词绳子和动词用绳捆的含义。绳作动词我们都知道,因为有一个成语叫“绳之以法”。

图9  合集00387反卜辞拓片

若这样理解,则图3中《甲骨文字典》认为“义不明”的“合387反”卜辞就好解释了,意思就是“请雀捆或牵牛”。哦对了,今天是七夕,牵牛星的牛郎要和织女相会,好歹是个传统节日,我这篇文章也不能写太长了。

图10  绳的字源演变-《字源》

我又何以敢指证这个甲骨文是后来的绳而不是一个没流传下来的字呢?你看图10的绳的字源演变,它明明是个形声字——糸旁黾声。
因为我早就怀疑黾这个字来路不明,过去两千年的解释都是错的。因此这一两年,我随时关注和它有关的古文字,比如绳的“传抄古文字”:

图11  绳的传抄古文字

图11里的《汉典》罗列的绳的传抄古文字,1、2、4都是左边一个手,右边是室内屋脊上伸出两股线,接着被左右手搓成了一股绳。去掉这个战国时期造字人后加的手字旁,右边这部分不正与图8的第三个甲骨文含义一样吗?
当然,“传抄古文字”里除了战国时期的外,可能还有秦汉以后的,所以需要多看一些,尤其是《汗简》和《古文四声韵》里收录的。
绳既然被说文小写成了糸+黾,我们就再看几个黾的传抄古文字:

图12  黾的传抄古文字

图12中,我用红圈圈出了三个黾字,各位看官您可看好喽,这不正是图8里的甲骨文字形吗:左右手中间一个糸!而图11的绳的传抄古文字,只不过是在甲骨文黾(绳的意思)的基础上又加了个搓绳的手或表义的糸,其原因是造字之初表义绳的黾已经变成了一个声符,所以才又画蛇添足给它加了个形符手或糸以继承原义。
那图12里黾的其他字形又是怎么回事呢?本篇就不深入揭示了,还需另一篇长文来专门写它。所以感兴趣的读者请继续关注本号。

甲骨文中,索是在绳上绾疙瘩,是结绳记事和结绳记世,且是一种祭祀方法,估计为族长带领全体子孙向直系祖宗汇报传宗接代的成果并祈求子孙繁荣昌盛,当然在这个仪式上,需要根据子孙的情况在绳上绾出花样繁多的疙瘩,也许还要解疙瘩。
这时我想到了老家农村出殡,不同远近的关系人(五服以内)其系腰的麻绳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女婿,来了后不让进门,先让他解“系腰子”。所谓系腰子就是一根被绾了许多疙瘩的麻绳,女婿必须全解开后才能进家。这些习俗估计就是上古索祭的遗风。
甲骨文中,绳是双手搓绳或双手拿绳,其造字义为名词绳和动词用绳捆。
按理说,绳与索是完全不一样的含义,比铁丝与铁丝网的差别还大,但我们后来为什么绳索并用且绳索几乎不分了呢?
我估计,一是因为索祭消失从而索字原义变得几无用处,二是在西周中晚期,索的写法发生了改变。

图13  索的西周晚期金文

索字本来是糖葫芦一样的一串绳结,可到了西周晚期,其写法却变成了编绳:上面是两三股细线,图13的第2个字上还多了个结扎符号H(关于这个符号的详细解释请参见《汉字中的神奇扫帚》《刺与剌傻傻分不清?》等过去的文章),意思是先要把三股线系个开头;中间是已经编成了的绳子和负责编绳的左右手,下端是还要继续往下编的三股细线。

这整个字形,其实就是复杂化了的绳的甲骨文,但由于它是在错误理解商代索的基础上造出来的索字,且绳另有双手+玄的简单字形黾(见图12),所以它就是个索。这样一弄,索便有了绳子的西周晚期造字义,再加上它原来已经有的其他引申义,便在古文献中显得词义众多了起来,并逼着古代解字人胡说八道:绳是绳,索是粗绳。

其实我小时候,在亦属中原的沛县,我们是把粗绳称为“绠”的。可《说文解字》说绠是井绳。由于我的目的是破解甲骨文,所以就不在这个战国才造的绠字上多费精力了。


前面的论述中我不断地用“绾”这个字,绾又是个什么来历呢?

图14  绾的西周金文

从西周中期所造的金文上看,绾是在大房子里也许是庙堂上,两只手拿着个线绳,在干什么呢?绾出了两个绳疙瘩。所以这个金文的造字原义很可能跟索祭有关——在庙堂里绾绳结,很可能就是祈祷子孙绵长的意思。

图15  绾的字源演变

但是随着这种祭祀方法的消失,绾也就只剩下打结、绾疙瘩之义,偶尔通假挽字。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卢绾,最后也被逼反叛,是西汉初年最令人惋惜的事情。因此我才对刘邦有了一些负面看法:这老乡忒不厚道。


文章最后需要补充一下“线”。

由于商周时期糸就是线,所以就没有它的其他特殊字形。随着市场细分,文字要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就要造出不同的字来代表不同粗细的线绳,所以您看,絲、线、经、绳、索、绠就纷纷出笼了。

图16  线的字形演变-《汉典》

从说文小篆来看,线的两个字形都是形声字,一为糸+泉,一为糸+戔,且都是纯粹的形声字,其声旁只表音不表义。

图17  线的传抄古文字

可当我浏览线的传抄古文字时,发现还有一个糸+西的线——。那么这个字是形声字还是会意字呢?

两年又九天前,我在《汉字探源‖无问西东?须辨南北!》里详细解释了西字,我说小篆西里的那个像“弓”的笔画其实是扎麻袋口的绳子。在打麦场里干过农活的都知道如何扎麻袋口,用的就是粗线或细绳,因此这个糸+西的絤实际上就是个会意兼形声字,要比另两个纯形声字造得高明多了。可惜唯独它不受古人待见。

本文只是一团乱麻中的一部分,其他如黾、萦、荣、龟、蛙、蝇、鼋鼍等字,当然还有乱,就且听下回分解吧。

七夕节,乞巧节,教女孩子们多学点女红(gōng)哈。


甲骨文转换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传播中华文化,泽济苍生,功德无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一团乱麻的线绳索发布于2023-03-05 10:32: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