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转换器

#甲骨文

许多人都认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到底什么是仁呢?孔夫子自己回答过几次,但由于每次回答都不太一样,话也说得不清不楚,所以后来人就不断地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再解释,如《说文》:“仁,亲也。”《礼记·经解》:“上下相亲谓之仁。”《孟子·尽心下》:“仁者,人也”……
当然,许慎也还是根据仁的字形来解释的,说“仁,親也。从人从二。忎,古文仁从千心……”可他依据的是他当时能看到的小和一部分传抄古文字,没有见到春秋时期的“仁”,且他本身不是个思想家,对六七百年前的孔子思想缺乏明晰的理解,因此只能根据孔子的“仁者爱人”推导出“仁,亲也”,但到底怎么个亲法,是再也说不清
其实遍观《论语》,孔子最推崇的有两个字,一曰仁,二曰恕。

《说文》对恕的解释是“仁也”,这就又不好玩了。孔子自己的解释是最清楚的,子贡问他:“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他回答说:“其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了现代社会全世界德金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什么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等、平等。

由恕再来看仁,可能会更清楚一些。

图1  仁的字形演变

图1里的前两个字形,都是仁的象形字体,曾有人认为在甲骨文里也有这个字形,所以不少字典里收录了其甲骨文。后经学者仔细鉴别,认为那是个误解,所以现在只可以说,“仁”是春秋时才新造的字。
金文字形上看,仁=人+二。我以前反复解释过,二是两根等长的算筹,那么把“二”放在仁字里,造字人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仁者爱人”,那么仁就是爱的意思,且是对人的爱,不是对金钱、财富、动物的爱。再加上孔子对“恕”的理解和追求,而恕具有人人平等的“言外之意”。所以“人+二”的仁,就应该理解为“平等人之间的爱”或“对所有人都平等的爱”,即爱得一视同仁,旗鼓相当。更严谨一点解释,那就是“像爱自己一样平等地爱他人”。

与孔夫子同时代的老子似乎是不喜欢仁的,他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老子不喜欢仁,但却很喜欢慈,他曾一本正经地宣布:

我恒有三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按我们现在的理解,慈也是一种爱,是上对下的爱,老子一边否定仁爱,一边却把慈爱当成珍宝,为何?一般人都说,慈为形声字,兹表音,可对?还得听我娓娓道来。

我曾在《<老子>开篇第一章的文字释读》中重点解释了“玄”字的甲骨文造字义,说那是个搓绳开头的象形,因此是源头的意思。而兹的甲骨文是两个并排的玄,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图2  兹的字形演变

现在古文字字典上有许多种不同的解释,我就不一一罗列了。我想说的是,古人造字,绝不会凭空想象,也不会拐弯抹角,他们一定会用日常常见的实物或情景来做参照。因此,兹,也一定与丝线、绳子之类的有关。由于玄的说文小篆字体上面像个编绳的起头,所以兹的小篆字也会是两个并排的起头而不会是个艸
我曾在《而今何处话桑麻(上)》里附了几张过去农村手工打绳子的照片,其中起头的那一张我再转贴过来,以让大家对玄、兹二字有个感性的认识。

图3  打绳子的起头

图3这张照片,是用三根细绳搓成一根粗绳的现场,且是刚开始搓的那段,这一段绳头,就是玄字的现实来源。
在遥远的商周时期,大家伙儿干什么农活都应该是同时的,且也是为了相互之间好有个照顾。打绳子需要一个开阔的场地,不然绳子打不长啊,因此我估计,大家尤其是耕种井田的一井人家,会集中在(打麦)场里同时打绳子,同时打绳子的景象,就用两个并排的玄来描述,这就是兹字,当然兹表示的是许多绳子的开头,意思是“一条条绳子从绳头牵引而出”(廖文豪语),兹又引申为从此处、增加、繁衍等义。

图4  慈的字形演变

因为兹有繁衍的引申义,所以在造慈字时才会选择它,意思是人类繁衍后代的心,更进一步地说,是人类对于自己繁衍出的后代的心,那当然是慈爱了。

我经常抱持的观点是,在小篆及之前,中国古人在新造字时,很少会造一个纯粹的形声字,当年最有文化的一批人且是天子或君王的御用文人,怎么可能随便表现得没文化呢?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造个既表音又表义的好字来。可我们现当代的字典,动不动就把这些秦朝以前造的字说成是纯形声字,实在是邬文化。


老子与孔子同时生活在春秋末期,都看惯了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和大鱼吃小鱼,也都希望社会上父慈子孝,可为什么老子独独反对仁呢?

因为孔子的话是平时对他的学生们说的,而他的学生们是什么社会地位的都有,即贫富贵贱有教无类。孔子深恨以大欺小、恃强凌弱,所以才提倡人与人之间要平等相爱,即使是一国之君也要行仁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一国百姓一视同仁不分高低贵贱地去爱护。

老子则不生活在民间,而是工作生活在周王室的图书馆里,他一门心思想让周王重新崛起定于一尊,于是就挖空心思写了这五千多字,希冀周王看了后能按他的计谋去做,当然也有向其他诸侯王献计的欲望。老子的言说对象是周天子和诸侯王,跟其他人没关系,现代人看着经过无数篡改的通行本《道德经》喜滋滋的,好像明白了什么为人处世和养生之道,实在是表错了情。

老子既然国君崛起出谋划策的,他就必然只说国君应该如何。一国之君怎么可能跟别人平等呢?所以就必须深入揭批强调人与人之间平等相爱的“仁”。

除了批判平等之外,还要“去智”,就是孔丘这样的知识分子太多了,他们整天教老百姓各种礼乐射御书数,擦亮了老百姓的眼睛,那还怎么管啦?必须对乱说乱动的知识分子实行残酷镇压。秦始皇听懂了他的话,就来了个焚书坑儒。

去智的目的在于“愚民”,让老百姓都返璞归真变成只知吃饭干活的傻子,“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整本书里没完没了地提“圣人”,许多人还以为是指品德高尚的有学问的人呢,其实老子嘴里的圣人指的是能听他、懂他所说道理的明君。这样的明君需要怎样对待老百姓呢?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就是让国内的百姓都头脑空空,吃得饱饱,没什么志气,长得膘肥体壮,让他们永远既无知识又没欲望。这他么不是喂猪吗?
把有知识、有头脑的知识分子都通通干掉,让老百姓都变成只知吃饭干活的蠢蛋,然后圣明的君主就不要瞎折腾啦,“治大国若烹小鲜”,“我无为而民自化
明君家里(国内)养了这么多可爱的肥猪,看着喜欢不喜欢?高兴不高兴?但是你可要对他们好一些呦,要像对待haiz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孩子那样慈祥,且需保持节俭不要吃得太多,最重要的是可不要告诉别的国君你比他们富有哦,不然他们会来抢你滴。写成文言文就是:“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这就是老子强调慈却诋毁仁的根本原因!

特别荐读:
《老子》开篇第一章的文字释读
人间知己吾与汝
各位看官,别忘了点个“关注”再走哈,传播中华古文化,泽济苍生,功德无量!!!

甲骨文转换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传播中华古文化,泽济苍生,功德无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孔子之仁与老子之慈发布于2023-03-05 10:40: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