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转换器

#甲骨文

昨天是情人节,我首先想到的诗句是诗经里的“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但转念又想,现在到处封村封路封小区,对许多人来说,该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吧?
我业余是捣鼓甲骨文的,眼之所见、心之所想都是汉字的结构和造字法,因此我才陡然发现,君和伊,字的基本构件都是

图1  尹字的甲骨文

从《说文》开始,中国早期解释汉字的学者大都认为,尹是“手执笔”的象形,因此是在政府里办公、官老爷的意思。但是我想,殷商或更早的年代,在政府办公的人也像现在的官僚一样以舞文弄墨为主吗?大概不是,他们是要干实事滴,比如大禹治水、虞舜象耕、后羿射日,绝不会做文山会海这种腐朽的事,即使是昏庸无的桀纣,也不会沉溺于官样文章,而是要79/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酒池肉林。
《汉字源流字典》里说,尹的甲骨文“会手执针治病之意”。我估计是这伙计《黄帝内经》看多了,以为从黄帝开始中国人就用石/骨/银针治病。其实《黄帝内经》初写于战国,大概成熟于隋唐针灸只能是春秋战国时期才传入中国的,距离尹字的出现已过了上千年。
现在主流的说法是,尹的甲骨文会意手持权杖。您看图1,在许多字形里,与那只手相比,那一竖都非常长,且在甲骨卜辞里,尹都是大臣的意思。《汉字字源》里还专门画了个示意图来证明。

图2  尹字的示意图

国王自己手持权杖并也给重臣授予权杖,大概是奴隶社会的一种通病,更早的古埃及人也是这么干的。
杖本身代表权威,所以需官府授予。封建时期比如西周,人活到五十岁就要由地方官“授几杖”,不管何人见到拄拐棍的,都要殷勤礼让。《礼记》里说:“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不像现在礼崩乐坏,给老人让座的都越来越少了,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那一代流氓变老了,谁沾上谁倒霉。

尹这个字很有意思,商朝最早的相叫作伊尹,翻译白话文就是伊丞相,可是后来,您看东周列国,除了蛮荒荆楚外很少有用尹字作官名的——楚国的相称作“令尹”,逼得许慎不得不专门给它作个解释:“令尹:令,发号也;尹,治也;令尹,握事者也”。我们非历史专业的人知道令尹这个词大都是通过屈原,因为搞掉屈原的就是那个令尹子兰。

尹字说完了,我们再来看给它加了个人字旁的鲁迅先生最喜欢用“伊”字,意思是“她”,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里的“伊人”是个豆腐西施一样的美女吗?

图3  伊字的甲骨文

只从字形上看,伊=人+尹。
《汉字源流字典》既然已经把尹解释为手持银针,接下来就顺势把伊字解释为给人治病的人,且说“伊尹或许是当时一位有名的巫医”。
《当代新说文解字》把尹字解释为手拿大棍子,于是就顺势把伊解释为手拿棍子的那个人,且“由此产生那个人的含义”。
在甲骨卜辞里,伊都是专指先贤伊尹或伊尹的配偶的,似乎是个姓氏。但我一贯的观点是,所有的甲骨文基础字,一开始都是名词或动词,极少是其他的词性。于是我认为,尹是动词,义为手执权杖治理政事;伊为名词,义为掌握大权的人。
由于掌握大权的人距离普通人越来越远,即朝堂越来越高、越来越深(侯门一入深如海),大家再说起当朝宰相等大官时,由于不知其名不识其面就用伊来指代,意思是专指的、大家都心照不宣的“那个大官人”。后来伊虽然不再是大官、宰相,但依然用来代指说话的人心中尊重、爱戴或喜爱的人。所以《蒹葭》里的“所谓伊人”,就是怀春姑娘心目中的那个白马王子了。

图4  君字的甲骨文

君字的用法比较复杂,比如那篇与《孔雀东南飞》共同出自汉乐府的《上邪》:

上邪!我欲与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绝!

估计很多人熟悉这首古诗是因为看了琼瑶阿姨/姑奶奶的宫斗剧《还珠格格》,几个读书不咋样的青年男女装模做样地赌发誓什么“山无棱”——是“山无陵”好吧?

“上邪(yé)”是“天哪/老天爷呀”的意思。

《孔雀东南飞》里一上来是: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妇,心中常苦悲。

这里的君,都是妻子对丈夫的敬称,后来演变成双音节词“夫君”。

从孔夫子开始,儒家就喜欢说什么君子小人,那么君子又是指品德高尚的甚至还有点学问的人。

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都是开国之君,秦始皇被后世称为暴君,那么君又是皇帝的代称,也因此范仲淹才“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明明是皇帝或国王,为什么战国时又有四君子呢?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他们可不都是一国之君的子孙哦,比如老百姓黄歇,是被楚王拜为宰相后才又加封“春申君”名号的。
君还是许多女性的名字或尊称,比如王莽的姑姑,也是西汉末年的孝元皇后,名字就叫王政君(我们老王家好不容出了个皇帝,还被骂了两千年);在评书上,杨家将的老祖宗是金刀令公杨业,杨令公的夫人、杨宗保的奶奶被尊称为佘老太君;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汪主席的夫人名叫陈璧君,一代名媛哪;华人最喜欢的一代歌后是邓丽君……
我们还是要从甲骨文上分析一下君的造字义。
君,是尹下面加了一个口,显然是尹的衍生字,由于下面加了个口,尹的那个权杖就不能再写那么长了,于是你想说那一竖不是权杖而是一支笔也能说通,君不见《三国演义》里“耒阳县凤雏理事”,“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民皆叩首拜服。”
另外在甲骨卜辞里,君也与尹字区别不大,都是殷王手下大官,即也是高级打工仔,不是天子。
后来周天子封建,下面的大臣和诸侯可以称君,周王后妃和宗妇亦可称君。王的儿子称王子,公的接班人之外的儿子称公子,那些可以称君的人的儿子们就是君子——“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所以君子一般指家境富裕且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也因此女人们就喜欢称自己的心上人或丈夫为君。
又由于国王后妃和宗妇也称君,于是许多人就给自己的女儿起名什么君,我们老王家除了王政君外,还有王昭君。
周朝时君也是个官名,就跟现在的“主任”似的,可大可小,大的就是商君、春申君、信陵君等,相当于宰相。难怪日本子进村时要老百姓叫他们太君呢,太是最大的意思,太君就是“最大的官”。
由于君子是体面的官宦子弟,君又是个干部称谓,于是读书人之间写信、见面、写文章时都要尊称对方为“君”,就连鲁迅先生,在提到他最心爱的学生们时,也不禁要加个“君”字——《记念刘和珍君》。
关于君的更详细的解释,我直接剪切《字源》上的一段话贴在这里,供喜欢刨根问底的严谨的读者参考。

图5  《字源》里对君字的解释

这篇既然是昨天情人节想写的文章,就不可能不联想到李商隐的那首《夜雨寄北》:

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但从昨晚到今天下午,外面下了很大的雪,这是青岛这些年很少见的,尤其是在2月中旬。在举国抗疫并复工的特殊时期,我又顺势想起了海子的《祖国》: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

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正文完)
特别荐读:
这个姑娘真难懂
司母戊鼎/后母戊鼎,应该是后娀鼎
各位看官,别忘了点个“关注”再走哈,传播中华文化,泽济苍生,功德无量!!!

甲骨文转换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传播中华古文化,泽济苍生,功德无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发布于2023-03-05 10:40: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