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形象概述

古人之以凤为风神,由来尚矣。凤鸟为风神在文字上有明显的证据,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直接追溯到甲骨文中。甲骨文用凤指风,郭沫若《卜辞通纂》论证“鹏”、“凤”、“风”三字,古为一字之分化;把《庄子·逍遥游》中“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淮南子·本经训》中“尧时为民害”的大风,与凤凰神鸟一并当作古代的风神;并认为:“凤或为神鸟,或为鸷鸟者,乃传说之变异性如是,盖风可以为利,可以为害也。”

甲骨文凤

在《山海经》中,风神凤凰见于《南山经》《西山经》《海外西经》《海内西经》《大荒四经》以及《海内经》之中,共达18次之多,又具有鸾鸟、翳鸟、鹑鸟、狂鸟、黄鸟、鸣鸟、五采鸟等许些别名,着实可谓书中的重要角色。

笔者把《山海经》对凤凰的主要描述摘录于下表之中,兹以展示。

不难看出,经文尽管对凤凰的名称、外表、习性、身份、征兆等诸多方面都有较为详尽的描述,然而却并未给出凤凰就是上古风神或凤凰能够操纵风气的信息。这样的疏忽似乎有负于《山海经》“盖古巫书”、“神话渊府”的盛名。

不过笔者以为,凤凰为风神的证据在《山海经》中还是有迹可循的,凤凰的风神属性虽然并未公开尽现在经文的表面,但却隐含潜没在凤凰独特的“自歌自舞”习性当中。凤凰“自歌自舞”的特征,在《山海经》中有多处记载,例如:

(凤凰)自歌自舞。(《南山经》)

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海内经》)

鸾凤自歌,凤鸟自舞。(《大荒西经》)

此诸夭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海外西经》)

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风鸟自舞。(《大荒南经》)

歌舞即指唱歌跳舞,经文皆用“自”来修饰凤凰的歌舞,强调出凤凰神鸟具有不受外来干涉而自主唱歌与跳舞的习惯。除此之外,《大荒东经》:“有五采之鸟,相乡弃沙(袁珂先生谓弃沙为嫛娑盘旋之意)”《大荒西经》:“有弇州之山,五采之鸟仰天,名曰鸣鸟。爰有百乐歌舞之风”,则对凤鸟的歌舞动作作了具体描述,传达出凤舞时会盘旋而动,鸾歌时会仰天而鸣的信息。

凤鸟擅长唱歌跳舞一事在其他先秦文献中也有体现,如《吕氏春秋·古乐》“帝喾乃令人忭,或鼓鼙,击钟磬、吹苓、展管篪;因令凤鸟、天翟舞之”,记载了帝喾命人奏乐,令凤鸟跳舞的故事。《尚书·益稷》云:“夔曰:‘笔、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记录的是夔拍击石罄,演奏笙箫而使许多禽兽舞动,招来凤凰齐舞的传说。

《尚书》与《吕氏春秋》中凤凰的来伩之舞往往被后人看作预示人世间歌舞太平,祥福瑞的征兆,但据两者文本所述,这些祥瑞凤舞都是凤凰听命于帝喾或夔而作出的被动歌舞,显然与《山海经》中凤鸟表现着自我意志的“自歌自舞”大有不同。

师旷

实际上,凤凰盘旋舞动,仰天长鸣的习性应该与其拥有的风神神性直接相关。旧题晋平公乐师师旷所撰《禽经》载:“凤禽,鸢类,越人谓之风伯。飞翔,则天大风”,说明越人认为凤鸟的鼓舞羽翼与当空翱翔可以引发大风现象;郭沫若在《卜辞通纂》中考证风神凤凰的巨翼“若垂天之云”,翅膀如此巨大,如若翱翔舞动,其呼啸生风的场景当真可想而知。由此可见,凤凰盘旋舞动的习性,可以与其作为风神时鼓舞巨翼、翱翔生风的神性相互吻合。

《吕氏春秋》中有“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天地之气,合而生风。日至则月钟其风,以生十二律”的两则记载,讲述的虽是人们或者通过聆听凤鸣来辨别音律,或是通过认识风声来创造音律的两件事,但却间接传达出凤鸣与风声同为音律之母,两者其实为一的信息。《淮南子》所载“律之初生,写凤之音”与“音生于律,律生于风,此声之宗也”更是强调出凤音与风声间同等的关系,表明古人的确曾经持有把凤鸣当作风声的观念。

以此类推,在信奉凤凰为风神的祖先眼中,鼓舞翱翔而生风势,仰天长鸣而化风声很有可能就是风神凤凰产生风气的两种手段;且无形无相、变化莫测的风本就是人不可控,只能由凤凰独自主宰的,因此《山海经》中才会屡次出现“自歌自舞”的凤凰,大概这就是凤凰施展招风神能的动作残留体现。

凤凰

除了自歌自舞这类与凤凰风神神性有关的描述之外,《山海经》中的凤鸟还有多种有异于常鸟的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其“五采而文”的外表。这种外貌特征在经文中有多次出现,类如:

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西山经》)

有鸟焉,其犾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南山经》)

有五采之鸟,相乡弃沙。(《大荒东经》)

五采之鸟仰天,名曰鸣鸟。(《大荒西经》)

有五采之鸟,有冠,名曰狂鸟。(《大荒西经》)

有五采之鸟,飞蔽一乡,名曰翳鸟。(《海内经》)

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大荒西经》)

“五采而文”指由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交织而形成的彩色纹理,在《山海经》中,由鸟羽构成的彩色纹理正是经文著录凤凰神鸟所具有的主要外貌特征。正因为“五采而文”的外表为凤凰所特有,所以经文才每每以“五采鸟”来形容凤凰,或直言凤凰为“五采之鸟”。

鸾鸟

而《南山经》:“(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与《海内经》:“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以及《西山经》:“(鸾鸟)见则天下安宁。”等的记载,又表明凤鸟身上的彩色花纹还寄寓与承载了许多美好品德;由于身兼数种美德,凤鸟就变成了天下和合、安宁太平的象征。

此外,《山海经》中的凤鸟还带有一定社会神灵的色彩,它时常伴随帝(即上帝)一同出现,如《西山经》:“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有鸟焉,其名曰鹑鸟(郝懿行云:“鹑鸟,凤也。”〈埤雅〉引师旷〈禽经〉曰:‘赤凤谓之鹑’),是司帝之百服”;《大荒东经》:“有五采之鸟,相乡弃沙。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采鸟是司”;《大荒南经》:“帝舜生无淫,降裁处,……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此类记载表明凤凰是与上帝关系亲近的神官,并可以替上帝掌管“百服”、“两坛”之类的人间事物。

帝俊

凤凰这类为上帝所属,与上帝亲近社会神灵特征,可姑且称作“伴帝左右”。最后,《山海经》中的凤鸟还具备着主管蛇类的本事,如《大荒南经》:“黄鸟(袁珂谓:古黄、皇通用无别,黄鸟即皇鸟,盖凤凰属之鸟也)于巫山,司此玄蛇”,是明言玄蛇被凤凰所掌管;《海内西经》:“开明西有凤皇、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是凤鸟通过戴蛇、践蛇、缠蛇于胸等行为来压制蛇类的形象写照。

凤鸟纹

总而言之,凤凰是上古风神的论断毋庸置疑,凤凰在《山海经》中表现出的“自歌自舞”习性应当指代着其操纵风气的两种手段,是凤凰作为风神的重要原始特征。然而书中著录的凤凰也显然不只是纯粹自然风神的化身,它还兼具着“五采而文”、“文以载德”、“伴帝左右”、“戴蛇践蛇”等超出于自然神灵属性之外的种种特征。


文字来源:张东,《<山海经>神鸟形象源流考》

图片来源:网络

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山海经》神鸟形象分类及概述(三)发布于2023-06-29 10:32:3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