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在模山范水状物的过程中,将自然界的种种意象都尽收笔端,连贯、有序、清晰,根源于创作中所体现的山水游记写作方法,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深化了古人对然和世界的体察、感悟,丰富了他们精世界的发展,是《山海经》呈现出的山水游记创作特色。



李伯齐《中国古代纪游文学史》认为:“《山海经》对纪游散文的产生,是有直接影响的。”


悦其心、费振刚在《中国古代游记选》里将:‘《山海经》视为古代游记散文的某种萌芽状态的作品。


周振甫在《周振甫文集》里将山水游记的渊源,追溯到《尚书禹贡》和《山海经》。



学者们从宏观的角度出发,都肯定了《山海经》在山水游记文学史上的影响,将《山海经〉》置于古代山水游记的源头,认为它在游记散文的发展史上具有萌芽性质。



既然《山海经》在山水游记文学史上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充分认识它的这一特色,也是对其文学性的丰富和深化。我们初读《山海经》时,常常有简单直白之感,这源于文中所用叙述方法:方向位置——山系名称——山上存某物——某物所具冇的形状及功用。提及山上的物种大体就是那些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与金玉铜铁等自然资源。但这样简单质朴的叙述背后,描摹自然的山水游记特色却不可小觑,尤其是其中关涉山川形势、水流向的叙述,往往被后世山水游记之文所征引。那么,《山海经》一书就写作手法而言,又是如何体现山水游记特色的?



依山傍水的景物描绘


山水游记散文的创作,往往是作者徜徉于山水之间,陶醉在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之中,进而用笔记兼下让自己流连忘返的山水美景。中国古人的山水情结,无论从审美角度,还是功利角度来讲,都是以山水为主体。先民靠山吃饭,临水而居,山水不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山水也承载了他们对于自然、对于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探求,故他们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流连时,常常体现出把山水作为自然万物的载体、万物依山水而生的信念。所以,在描摹大自然的美景时,自然也就将山水作为重点,以山水为依托来展现景物。



在《山海经》中,尤其是《五藏山经》对山水景物的呈现,采用了依山傍水描绘景物的山水游记笔法。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踐于东海,多沙石。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洧,其中多白玉。(《南山经》)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幡家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两。顧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其上多桃枝、构端,兽多犀、兕、熊、轰,鸟多白翰、赤驚。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橘梗,黑华而不实,多曰朞蓉,食之使人无子。(《西山经》)


又西百八十里,曰黄山。无草木,多竹箭。盼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其名曰繁。有鸟焉,其状如鸦,青羽赤嚷,人舌能言,名曰鹦鎮。(《西山经》)



又南三百二十里,曰东始之山,上多苍玉。有木焉,其状如杨而赤:理,其汁如血,不实,其名曰乞,可以服马。妣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美贝,多蓝鱼,其状如辦,一首而十身,其臭如麋芜。(《东山经》)


这几段记述了山中之物,如桃枝、钩端、竹箭,兽多犀、興、熊、黒,鸟多白翰、赤驚,还有水中之物,如白玉、美贝、庇鱼等等,即某处有某山、某水,某山有某物,某物有何形状的记述方法,以山水为依托,描绘了周围的动植物。尤其《五藏山经》中,用这种贯穿始终的笔法,记载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等的分布情况,以直接的叙述方式实现了山水游记在模山范水时,惯常使用的依山傍水描绘景物的基本手法。


山水之美,古来共谈。中国文人在描绘自然之景时,必然受到其审美情趣的影响,认为山与水不可或缺,缺一者则山水之美大伤。这样的审美传统体现了山、水之间相得益彰的关系,山刚水柔,刚柔并济;山静水动,动静相生,正应了相辅相成、统一和谐的形式美规律。因此,中国文人对风景的审美,总是放在山水之间,或沉稳或灵动,或雄奇或秀美,构成了古代山水文学、山水画等等艺术形式的主体,在山水游记作品中则体现的更加明显。如《水经注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暖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雄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瑞绿潭,回清倒影,绝巇多生怪柏,悬泉漆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貌,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调肃,常有高猿长喷,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文中作者以长江三峡两岸的山脉为依托描绘了山的险峻、水的瑞急、绝蠍处的怪柏、悬泉瀑布、高猿长陳等,其中或壮美或奇特的景物。


吴均《与朱元思书》曰:


水皆螺碧,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急滿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这段文字将景物融合在山水之间,形成了一幅秀美的山水风景画。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一篇里,作者先写溪水势急,后写循溪行山下,看到山崖峻峭,草木茂盛,树木倒映水中。作者对山水间的美景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仿身临其境一般。



无论何时,只要是描写游记之景,山水必然是一体的,“依山傍水”因此成为山水游记最基本的创作手法之一。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的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考古发现的原始部落几乎都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的狩猎、捕榜、釆摘果实相适应。有山水的孕育,其他的自然物才有得以生存栖息的环境。《山海经》记写山水自然,虽没有《水经注》、《与朱元思书》、《徐霞客游记》等等游记散文绵丽多变的词汇和表现方法,但依山傍水的景物描绘手法却是可以与此类游记散文并举的。景物描绘是内容,依山傍水是绘景之方式,每述及一个地方、一处景物,都首先以山、水界定出其地理位置以及此地之物的生长环境,是《山海经》在创作方式上体现出的山水游记特色。时人所谓依山傍水房树间,行也安然,住也安然”就体现了对这种地理环境的偏爱。“依山傍水”不只是山水游记文学的写作手法,更是古人对于“青山绿水可安然宜居”的自然环境的追求。






文字:王玲,《山海经》的山水游记文学特色与审美意蕴

图片:百度

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阿长与山海经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如何?”

让我们一同回到洪荒时代,观志异,品荒诞,一起打开波澜壮阔的山海经画面。


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山海经》中山水游记特色(一)发布于2023-06-29 10:36: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