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设计史笔记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各诸侯纷纷开拓疆域,发展生产。如此一来,诸侯力量骤增,打破了各自的实力平衡,出现了春秋五霸,他们不再把周天子的权威放在眼里。

 

“诸侯异政,百家异说”成为当时社会突出的现象,进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有管子孔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等,各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

 

与前不同,以前的思想多代表集体和统治者的意志,而此时学问家来自各个阶层,代表各种利益,并表现了个人的智慧

 

诸子百家中,对造物观念的阐述大多体现在“用与美”、“文与志”、“美的客观性”和“美的社会性”等方面。

 

管仲(约公元前725-前645),春秋时代的政治家,哲学家,周穆王的后代。《管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它托名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但其实并非管仲本人所著,而是汇集了从春秋到秦汉各家学说的一部论集。

 

 

管仲在帮助齐桓公称霸时,曾从五个方面阐述临政需要注意并解决了重大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废弃雕饰”。“工事竞于刻镂,女事繁于文章,国之贫也”,所以要做到“工事无刻镂,女事无文章。”

 

根据上述标度来分析古人的设计思想,可以确认,管仲试图通过个人或整个社会的相应组织,凭借行业技术的去繁就简改善人类普遍的生存境遇。

 

老子(约公元前571-前471),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人称为其“老子”。老子是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道家美学思想的奠基者。《老子》一书中有关审美和设计的论述虽不多,但却蕴含有诸多设计美学思想。

 

 

此外,老子有关哲学和社会人生问题的许多命题,虽然不是直接论述设计问题,却对现代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追求纯自然状态才是人类理想的状态,提倡一种不背离自然规律去追寻自己的目的,进而达到一切目的的思想。

 

目的与规律的这种不可分的相互渗透和统一,正是一切审美和艺术活动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特征。

 

“和谐共生”的思想,更是老子所谓“大巧若拙”说法的体现。在老子看来,真的巧并不在于违背自然规律,而是处处顺应自然规律,在这种顺应之中使自己的目的自然而然的实现。

 

“以和为美”是老子关于“和”的观念的集中反映,虽然是朴素的,但有着深刻的含义,它不但包含了美是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的朴素概念,而且把这个统一三命通会巫咸撮要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紧密的联系起来。

 

再有老子提出的虚无观”,用今天的话来说即是设计的空间观念。提出了有和无的辩证关系,丰富了古代的设计思想。“无”有“无”的好处,“有”有“有”的好处。

 

孔子(约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奠基人。他的美学思想有两个重要的范畴概念,“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美学思想的集中代表。

 

 

孔子主张的“文质彬彬”、“文质兼备”,便是这一美学思想的具体反映,以及要求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避免形成鄙略粗俗,或是浮夸虚饰之风。这一思想对于春秋战国,以至长达数千年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造物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孔子还主张美具有社会性,即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论语》中,有关认识自然、关爱万物、保护资源,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先秦时期人们朴素生态观的集中体现。

 

这对于造物活动中利用与开发自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传统生态观的转换和超越。

 

墨翟(约公元前478-前392),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工匠,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其为墨子。

 

 

墨子的思想博大精主要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十学,并在自然科学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如小孔成像、光的折射、杠杆、滑轮等的创立应用,被后人誉为“科圣”。

 

墨子出身工匠,其门徒亦多是来自社会下层的能工巧匠。他自称是“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的“贱人”,他直接参与设计,进行手工制作,并乐在其中。

 

对于设计的评价,墨子认为首先必须是其效益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若无益于此,在精巧的技艺也是“拙”。

 

墨子对“利”的解说,为古代设计行业提出了一种评判标准,从而将其社会理想——“兼相爱,交相利”精神意蕴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

 

墨子还对服装,建筑,车船等设计之道作出评述。由此可见,古人设计重功能而反对无谓的装饰,以追求“器完而不饰”为评判标准以及“质真而素朴”的设计审美意趣是确实存在的。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学说涵盖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庄子》,就是他的思想集大成的体现。

 

 

《庄子》一书有着丰富的工艺造物思想,诸如“以天合天”的设计观、“忘适之适”的功用观等,都十分奇特和富有哲学意义。

 

庄子在《天地篇》里讲述了一则故事

 

子贡自南方北返,路遇一农夫以瓮取水灌田,子贡便问道,“你为何不用桔槔昵?这样一天可灌溉浇园上百畦,事半功倍,又很省力。农夫回答,“我并非不知,只是使用机械必有机心,人一有机心,便会失去纯真。

 

这是我国古代哲学“顺其自然,天人合一”的典型体现。说明庄子担心人类会失去感性天性而沦为机械的附庸。

 

这与西方工业革命之后,莫里斯蔑视和反对机械生产的科技理性的工艺美术运动理论何其相似,都认为脱离了人的天性思想和手工创造的机器工业生产是不能有出路的,只有使用传统的自然材料,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才能将人类传统的造物美学发扬光大。

 

荀子(约公元前313到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当时尊称“荀卿”。

 

 

荀子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贡献在于提倡“性恶论”,常被人们拿来与孟子“性善论”比较。荀子的造物观念认为“雕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即“万物之美可以养乐。”

 

因此,认为美的内质和美的外形都是重要的,装饰效果无非是看上去使人感到舒适而已。

 

韩非子(公元前275-前221年)战国时期哲学家和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与荀子在造物观念上形成对立,反对装饰,认为“以文害用”,就是说装饰会影响实用,所以主张“好质而恶饰”只要器具的质量好,不必装饰。这与墨子的观点有相同处,他的“去淫丽”是有益的,但“去智巧”则带有很大的片面性。

 

 

 

内容感恩的句子经典语录张爱玲语录经典语录村上春树经典语录小王子经典语录夏燕靖《中国艺术设计史》第2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删除。

 

 

END


 

 

 

诸子百家思想,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思想,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思想,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思想,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思想,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思想,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思想,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思想,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思想,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思想,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思想,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思想,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思想,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思想,诸子百家,荀子,韩非子,庄子,墨子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诸子百家思想中造物观念发布于2021-05-10 15: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