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空性

 

01 不断练习,能所合一的时间会越来越长
 

 

弟子:我昨天试了一下修宝瓶气,有一个提肛的动作,提了以后,是要一直保持住吗

 

上师:不用,提一下就可以了,有这个意识就行。不然同时一提一压是矛盾的,有矛盾的话,心没有办法静下来。我们修宝瓶气是为了静下心而修的,有矛盾来修的话,心更加不容静下来。

 

弟子:我感觉只能坚持两三秒。

 

上师:这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修这个法,憋气一分钟是不可能有问题的,时间继续再长,两分钟、三分钟有可能困难,可以练出来。

 

我们的心也不是刹那就能静下来的,要么在散乱,要么在昏沉,偶尔有静下来的时候,也没有觉知。但我们通过训练,心能慢慢静下来。什么叫心静下来就是能、所分开的概念没有那么明显,没有彻底的能所合一,但接近于能所合一了,这种状态叫心静下来。刚开始完全没办法静下心来,但通过练习,多多少少能把心静下来。

 

当然,能达到完全的能所合一的话非常了不起,如果打坐一两个小时,能所合一的状态哪怕只有一两秒钟,也是很了不起的。虽然合一的时间非常短,只有一秒钟,但是一旦合一过,以后打坐不容易间断,因为你的心性不会再摇摆,会变得坚定不移。在你没有体验过能所合一之前,别人说得再多,再清楚,如果有人从反面的角度来跟你说,你动摇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但如果你已经体验过能所合一了,哪怕时间非常短,这时别人再怎么跟你说能所合一是不可能的,你也不会再动摇,因为你已经合一过了,有这样的作用。

 

如果继续练下去,刚开始也不是单次能所合一的时间会越来越长,而是次数会越来越多。假如说原来打坐一两个小时,能所合一只有一秒钟,随着练习,就会增加为两次一秒钟,三次一秒钟,几次或者好几十次。再继续练下去,相当于两次变为一次,慢慢单次能所合一的时间延长。时间延长的同时,次数也减少。比如说以前能所合一有十次,现在变成五次,这时明显的,每一次合一的时间就变长了。

 

02 修胜观时,要思维什么能、所、能所合一
 

 

什么叫能,什么叫所,一定要先弄清楚。会做,但说不清楚,这是不可能的。就像你吃过一个东西,但吃的东西是酸甜还是苦辣都不知,也是不可能的。假如你说吃过这个饼干,我问你这个是什么味道,如果你说没有什么味道,那就露馅儿了,不可能没有任何味道;如果你说是辣的,但它实际上不是辣的,是酸的,那又露馅儿了。

 

一定要知道窍诀,有的共同的窍诀书上有,但不共的窍诀书上是不会有的,不共的窍诀要自己修。比如我今天讲完,大家修了,然后每个人见解不同的时候,必须要单独讲不同的窍诀。不是我舍不得讲,而是我给你讲的窍诀,不一定适合别人修,适合别人修的,不一定适合你修。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根器,根器不同,见解不同。

 

但是,如果连共同的窍诀都不知道,稀里糊涂地坐,能实现见解吗如果能实现,因果就错乱了。必须要坚持打坐。有的人坐很长时间才有效果,而有的人很快就有效果了。这个效果是什么样的有的人没有能所合一,但是修的过程中有很多觉受,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触到什么,闻到什么,感觉有很多不同的觉受。觉受不能说不好,它也有一种鼓励的作用,什么感觉都没有的话,可能你会失望,坚持不下去。但这些觉受没什么实际作用,今天有,可能明天就没有了,这几天有,可能以后永远都没有了。

 

从寂止的角度来说,完全不讲能所合一。如果一个法从能所合一的角度来讲,这个法就是最高的法。寂止的时候,是讲怎么做到心不散乱,不昏沉——让它停,能停下,让它想,能想得周全——这个是寂止的作用。寂止完全是无思维修。寂止也有共同的窍诀和不共的窍诀,但是最主要的结果是什么呢——让心停,能停,让心想,能想。当过了寂止的阶段,也可以说在寂止的基础上修胜观时,胜观的时候不能只修无思维,思维和无思维要轮换着修。什么时候轮换,有没有规定呢——在思维没有结束的时候,如果已经进入状态了,就安住;如果还安住不了,就还是思维。

 

这个思维不是理论的思维,而是思维什么叫能什么叫所所是怎么产生的所缘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如果是真实存在,它是怎么产生的它从哪里来住在哪里去到哪里就跟我在《大鹏翅力》里面说的一样——能缘,要思维;所缘,要思维——能所分开思维。我们看见一个东西的时候,由于原来习气的推动,认为“它是实有的,这个是好看的”,就这样很复杂的心来看。我们思维一下,所缘是不是实有的能所,原来是合一的,还是分开的如果是合一的,为什么会分开是怎么分开的能不能合一呢怎么合一的了解一下能所分开的程序,再从它的反面往回推,慢慢就能所合一了。什么都不懂,就坐在那里,也没有用。

 

但是也不能始终思维,否则你原来坚固的寂止会慢慢松动,当感觉到寂止松动的时候又再修寂止,因为原来寂止是很稳固的,所以这时候很容易恢复寂止的状态,在恢复的基础上再思维,这样的话很容易能所合一。所以闻思修永远都无法分开。光闻思却不实修,一点作用都没有,虽然知道得很多,但实际行动上一点都用不上,情绪上来了,也无济于事。

 

03 一定要养成闻思的习惯,要坚持
 

 

闻思的话,要养成习惯,这是非常重要的。举个例子来说吧,我认识一个弟子的时候,她念很多经、号,你们也知道我的性格,我从来不会要求一个人一定要怎么做。后来随着慢慢接触,我感觉到她对我应该是很信任了,于是我很严厉地对她说,你必须要把《慧灯之光》从头到尾看完,没看完,完全不行。她的确从头到尾看完了,慢慢养成了闻思的习惯。这几天我没有看见她看书,但我看见她在佛堂里把书拿下来,一会儿看下这本觉得挺好,一会儿看下那本觉得挺好,这就是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呀。我听说外国有些特别注重文化的人,在孩子还不到一岁的时候,就在书上抹蜂蜜。小孩子知道酸甜苦辣呀,甜的他就会去舔,舔着舔着,就会把书翻开,这样养成了很喜欢书的习惯,就这样来培养。

 

弟子:应该是犹太人

 

上师: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听说他们对中国的学习方式比较排斥。按中国的思想,学习就是为了得到工作,从小学到博士,就是为了得到好一点的工作,得到满意的工作了,就不再怎么看书了。他们不是这样,他们是为了将自己的智慧增加、提升、体现出来,这个目的是长远的。对他们来说,得不得到工作是次要的,看书却是永恒的,这个思想完全不一样。

 

教我因明的上师很了不起,是一位理论在全藏地非常出名的格西。他小时候是个普通的僧人,没有什么待遇,在那囊寺学习时,完全没有吃的了,假期的时候就去化缘,回来吃了又继续学习。有一次,第二天就是最重要的般若考试,整个那囊寺要辩论,他是班里面参加辩论最主要的人。考试前一天,法会结束后,他回到住的地方,到处找了,发现完全没有什么东西可吃了。他想,如果我今天不吃东西就睡觉,明天舌头肯定没办法用力说话,没办法辩经了。于是他走出来,看到对面贡唐大师家的房子在冒烟,知道大师家里肯定有吃的,就去了。

 

他们两个是一个班的,贡唐大师是活佛的身份,学习的时候没有活佛的待遇,但下课以后有活佛的待遇,有很多吃的。去了以后,看见刚刚蒸好的藏包,于是吃得饱饱的。贡唐大师跟他说,你现在回去好好睡个觉吧,明天就靠你了。贡唐大师是很高身份的一位活佛,但格西没称呼他活佛,他说,师兄,你放心吧,我吃饱了,明天怎么样,你就看看吧。然后就回去睡觉了。第二天辩论的时候,他感觉舌头特别有力气。

 

他们学习到连舌头都没有力气,能做到这样,我们能不能做到呢他不是无缘无故这么出名的,这些是他亲口给我们说的。后来他年纪大了,应该是七十多岁了,眼睛不好,看多了书会不舒服,他就不看了,坐在那里,让身边几个弟子轮着给他念理论。弟子们一边念,他就一边思维,中途他叫停,然后就开始给弟子讲,讲完了又让他们开始念,就是这么重视(闻思)。我们七八十岁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精呢应该是打打麻将吧。(众笑)所以真的要坚持,要有这样的精神来学习。

 

04 有些人的修行精神真的不一样 
 

 

有些人的修行精神真的不一样。我的一个表弟,前两年是我们寺院的总堪布,后来他申请闭关,寺管会同意他闭关三年。后来我私下跟他说,你闭关三年我不同意,闭关两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两年你好好修,两年以后你就出来吧,寺院需要你。我们两个作为师徒的因缘非常深,作为兄弟的感情也非常好,他就同意了。

 

后来有一次,他给我打电话,说闭关到什么程度,什么情况都跟我说了,接下来怎么做也说了。他自己住的地方闭关不方便,修气脉明点的时候,房子的长、高肯定是不够的,地也不够,下面有人住啊,也不行。我有一次住在一位居士家里,我起得早,就磕头,我手里拿着念珠,磕一个头,计一下,磕108遍。过了一会儿,就有人敲门了,敲得很凶,另外一位僧人还没起来,家里的老人可能没听到,也没有开门,我就去开门了。一开门,那个人就说,你们家怎么回事!咚咚咚咚咚!这么吵!(众笑)我说,好好好,我知道了,不会再吵了。

 

弟子:念珠碰在地毯上应该很轻呀。

 

上师:碰到地毯是很轻,但碰在木地板上,声音就比较大。从那以后我住在那里,就不敢在卧室里磕头了。卧室里磕头,楼下的人没办法睡觉,我就去客厅磕头了,早上的时候,楼下客厅里面没有人呀。

 

我表弟虽然没这个问题,但他住的房子高度不够,我说这个要想个办法,要不你就去闭关院吧。他有些不愿意,闭关院里都是年轻人,他这时候40岁左右,年纪也不大,但就是思想不一样吧。有一次,他给我打电话,应该是想跟我告个别,但是我没有感觉出来,他问了几个问题,就挂了。过几天,听说他失踪了,我问怎么会失踪呢说是他跟寺管会申请,想终生闭关,寺管会没同意,他是寺院的一个珍宝,他将来会培养很多人。终身闭关的申请没有得到寺管会的同意,他就失踪了。失踪了好多年。

 

去年,听说有人在马尔康一位大译师曾住过的山洞里,发现了他,这个人也是他的一个弟子,就给他送吃的过去。见面之后他说,第一,不要说出去,第二,不要再来了,真的为我好的话,就这样做。最后这个人跟他家里人说了,他的妹妹和妹夫就给他送饭过去。他说,你们真的是非常不想我好,我在这里住得好好的,你们不让我好好住。山上没有住的地方,妹妹妹夫把东西放下,后来就下山去住了。第二天又去的时候,他就不在那里了。

 

今年,有人发现他在壤塘的一个山洞里,一个远房亲戚也是他的弟子,和另一个僧人,一起给他送饭过去。去了之后,他把他们骂了一顿,然后说,谢谢你们把这些送过来,但是完全不能有第二次了,他们只好答应。跟他说别的事情,他就说,不要说这些,我已经放下一切了,你们给我说这些干嘛呢他们看了一下山洞里面,除了一点点吃的和穿在身上的一点衣服以外,什么都没有。他们就问,你什么吃的都没有,我们完全不送你怎么办呢他说没关系,如果实在饿得不行了,我就去化个缘,有些人会很恭敬的,能给多少就给多少,有些人给了之后,骂一顿也就过去了。他的地上只有一张小牦牛的皮垫,除了这以外,睡觉盖的、垫的,什么都没有。他原来在寺院的时候,就完全没有床睡觉,睡的话,就坐在那里,永远不会躺着睡。

 

弟子:他冬天的时候不冷吗尤其是在山洞里的时候。

 

上师:他可以修拙火呀,不修的话会冷,会把自己冻死,就逼着自己修呀。

 

弟子:女性可以修拙火吗

 

上师:可以呀,但是我们有吃的,有盖的,什么都有,空调暖气开一下,这么简单,就不会去修呀。

 

弟子:那他这样,其实是不是挺好的

 

上师: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非常的好。但他是非常出名的一位格西呀,如果是在寺院讲课,可以培养很多很多人,所以从大众的角度来说,这样是很不好。他完全不告诉我的原因是什么呢如果我知道了,我说了,他完全没办法不答应,没办法拒绝。

 

弟子:但是他成就了,不就可以利益更多的众生

 

上师:也是,但是生命无常的呀,能不能成就,什么时候成就一半的成就,他肯定是不满意的。有一位80岁左右的老太太,和他是一家人,他走的时候跟她说,我没有办法不走,一定要走,你就当我死了,这样心里好受一些。不然你把我从小养大,我就这么走了,你心里会很难受,你就当我死了。我在和不在完全一样,我妈妈和妹妹会照顾好你。

 

弟子:他是活佛吗

 

上师:他不是活佛,是印度三大寺的一位格西,小时候在我这里学了很长时间,然后去壤塘学了好几年,又去拉萨哲蚌寺学了两年,接着就到印度去了,呆了十多年。后来是我让他回来的,回来之后在赛格寺当了五年堪布,就闭关了,闭关三年以后,就失踪了。

 

弟子:如果他今生取得了即生成佛的成就,就可以利益很多人了。

 

上师:对,可以利益很多人。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私吧,也不是完全自私,他是我们寺院培养出来的僧人,如果在寺院好好讲课的话,可以培养很多人出来,是不是他现在走了,很多年以后修行成就了,还会不会回来呢还不太清楚。比如像密勒日巴,习惯了在山里独居修行的生活,回到寺院里肯定不习惯。他连穿衣服都不习惯,他妹妹让他穿衣服,他不穿,妹妹说所有的喇嘛都穿,你为什么不穿呢妹妹给了他一块羊毛做成的毛毡,说你一定要穿,当做围裙,把下身遮住,不然我面子上过不去,他说好,结果把毛毡分成了好几块碎片。

 

 

05 心静不下时,反复分析,障碍会消除 
 

 

弟子:我觉得我不是很喜欢观想,恳请师父讲一下法身报身化身,然后为什么要好好观想报身

 

上师:假如说你不喜欢观想,就不用观想,你就好好的修。禅修时,心静不下来的时候,分析一下,是哪方面静不下来问题出在哪刚才说的,是能缘还是所缘如果是所缘,就分析所缘。必须要分析,这样的话会死心。比如说,我很喜欢的一个东西不见了,我心里肯定老是挂念着它,但如果它是掉地上摔碎了,把碎片给我看了,我不就死心了吗再想也没有用了,已经碎了。一样的,如果无法让心静下来,你就分析它:心到底是在还是不在在的话,在哪里,怎么在《大鹏翅力》里面我讲得非常清楚,用这个方法来思维,思维了,就安住,不是一次,要反复这样练。次数多了,肯定就不会再想了,障碍完全会消除,就跟刚刚说的死心了一样。

 

06 要珍惜现在的时光多闻思
 

 

我们不是为了功德学佛的,我们是为了明白真相而学佛,所以要学习。光学习也不行,还要修行,这样真正能有作用。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居士,因为她自己的福报,完全不需要工作,他父母给她做了各种投资,收入已经足够了。她人也非常聪明,丈夫上班,有妈妈帮她带儿子,自己不用做太多事情。她也是我的一个老弟子了,我去年跟她说,我跟你说一个事,但是我怕你做不到,做不到的话会影响我们的师徒关系,你先好好想一想,能不能做到。她说做得到,我说不行,你先好好思维,我要说的是什么,你现在还不知道,你真的好好思维一下,如果上师说什么完全能做到的话,你就告诉我。

 

过了几天,她过来了,说,上师我想得非常仔细,你说什么,我完全能做到,我什么都想过了,我这么懒惰的人,就算您说从今天开始,我不能待在家里,从这里磕头磕到拉萨去,我也一定要做到,我把这些都想过了,您就说吧。我说好,那我告诉你,这一年当中,你把宗萨仁波切的《正见》详详细细地读十遍,不只是读,要一边读,一边思维,你能不能做到如果做不到,你现在就说,没有关系,但如果你答应了,就必须要做到。她说,上师原来是这个事情啊,这很简单。我说,一点都不简单,你能不能做到她说,当然能做到!从这里磕头到拉萨去,这我都想过了,这个事我都能做到。

 

今年,她就已经完成了,完全养成(闻思)习惯了。她说,上师您能不能再给我点压力,您说了,我就一定能做得到。我说,可以,宗萨仁波切的《佛教的见地与修道》和我的《觉知当下》,这两本书每本看十遍,配合思维,她说完全做得到,就这样发愿。这一年中,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妈妈也是我的弟子,但只是烧拜佛,很喜欢打麻将,不打就受不了的那种。她妈妈说,从她这一年的变化来看,学佛真的需要看书,我这样学佛是不行的,我没办法做到跟她一样看十遍,但您也给我说一下,我也要坚持看书。我说,可以,把《觉知当下》看五遍就可以了。

 

她还这么年轻,又不需要上班,不闻思的话,时间完全是浪费了,以后年纪大了,想闻思都闻思不了。需要珍惜人身,珍惜时间,好好闻思,不然年纪一大……我自己也很有感受,我快五十岁的时候开始学汉语,刚开始会说,但是一个字都不认识,然后开始学文字。我自己的感受来看,年轻的时候学语言和五十岁学语言,是天和地的差别,但是我没放弃。所以真的,年轻的时光是需要珍惜的。我也年轻过,年轻的时候也特别喜欢闻思,但从没来没有想过学汉语,也是一种因缘和合吧,最后还是需要学。

 

弟子A:这是我们的福报。学语言真的很难,我觉得学英语学了十几年,也不会。

弟子B:你就用汉字标注嘛。

上师:咦,你也在啊(众笑)

弟子B:我一直在。

上师:谈重要事情的时候,你就不在,躲起来,讲不重要的事情时,就来了。是不是怕没有地方坐,就躲起来啦(众笑)

弟子B:没有,我一直坐在旁边在听,您说表弟闭关去了,然后……

上师: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要闻思,怎么安住。大家安住方面有什么问题吗

 

07 眼睛来看,第六意识来分别,心来感受
 

 

上师:安住的时候,什么是所缘什么是能缘

弟子:问我们吗

上师:对啊,你们可以问我,我也可以问你们啊。(众笑)

弟子:目标物是所缘,心是能缘。

上师:好,心是能缘,心在哪心有没有

弟子:这个有点复杂。

上师:正因为复杂,所以就要知道呀。心有没有

弟子:既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如果说有,它没有来处,没有住处,没有去处,也没有颜色形状。如果说它没有,我们的疼痛、情绪,又是谁来感受呢心,显现上应该有。

上师:什么叫做显现呢

弟子:就是我们能感知到的一切事物。

上师:感知上的事物是心吗

弟子:不是。

上师:这样的话,哪个是心呢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现相,什么是实相,怎么通俗易懂来讲一讲,心有还是没有

弟子:因缘聚合的时候有。比如我有眼睛,刚好也有个东西在,然后我看到这个东西在,这个时候心就有了。

上师:你现在用眼睛这么看着我,看得见我吗

弟子:看得见您的显现。

上师:我的显现是哪个

弟子:就是您的颜色和形状。

上师:颜色和形状是我吗你看不看得到我呢

弟子:颜色和形状不是您。看不到您,只看得到您的颜色和形状。

上师:是我的颜色和形状吗

弟子:不是。

上师:那是谁的颜色和形状,是别人的颜色和形状吗

弟子:应该是眼识和眼根所辨识出来的。

上师:说得对,但刚刚你的回答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的。一个是从眼识和眼根的角度来说,一个是从看不看得见的角度来说。

弟子:应该是您有颜色和形状,但您不是颜色和形状。

上师:连我都没有,还有颜色和形状吗

弟子:在当下看到这一刻的显现上有。

上师:如果当下这一刻有我的话,应该是过去将来都有我。当下有我吗

弟子:显现上有,但本质上没有。

上师:显现上哪个是我呢我在哪

弟子:显现上您就在我面前呀。

上师:坐在你面前的是我吗

弟子:坐在我面前的不是您,但显现上是。

上师笑:好,从刚开始的原本上来说,心有还是没有

弟子:显现上有,实际上没有。

上师:为什么

弟子:如果说心有的话,我们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形状,找不出一个具体的东西来。比如这个杯子,我们找得到,但心找不到,它不是一个实有的物体,所以不能说它有。但如果说它没有,我们各种各样的情绪、疼痛、快乐,这些都是通过心来感知的,所以不能说它没有。

上师:好,这样说也是很对的,但这是书上的话,不是自己的感受。你刚才摸了这个杯子,杯子能摸得到吗

弟子:能有摸到的这个触觉。

上师:这个触觉是杯子吗

弟子:不是。

上师:那是什么

弟子:是我的一个感受。

上师:这样的话你摸到杯子了吗

弟子:当我触摸到它的时候,我有一种感觉,比如说粗糙的感觉。

 

上师:大家好好想一想。杯子是可以摸得到的,但摸到的不是杯子,只是杯子的一种特点。杯子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它有摸得到的触感,有看得见的形状、颜色、光泽等,有闻得到的气味,有吃下去的味道(把杯子吃下去也有味道),有听得见的声音(我们现在听不见杯子的声音,但不能证明它没有声音,只是太细微,我们听不到而已),杯子有很多特点。其中一个是触感,但是触感不能说就是杯子。

 

当我们的五根和它的特点接触的时候,就可以摸得到它的特色,但不是它。这个杯子不是空性的吗摸不到杯子,但是杯子的特点摸得到。这不是心来摸的,是五根五识中的身根身识来摸到的。摸到的东西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或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等,不是由五根来感受到的,它没有这个能力,而是第六意识来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以后,感觉得到它是一个杯子。我们一定要抓住根本来分析,不相关的东西不要掺杂进来,否则思维就错乱了。我问的是什么,你们一定要抓住这个问题来回答。

 

弟子:意思就是我们的五根接触到外界后,会有一个感受,这个感受经过第六意识的分别以后,才会产生相应的感觉。

 

上师:不是感觉,感觉和分别不一样。假如我的眼睛看你,通过思维会知道我看不见你,我看见的是你身体的颜色和形状(眼睛有这个功能),这是通过眼根和眼识的结合来看的。如果眼根出问题了,眼识在,是看不见的;如果眼根在,眼识不在了,也看不见,这个必须要知道。如果单独一个眼根能看得见的话,人死后成尸体时,也看得见,尸体的眼根还在,但是眼识没有了。如果只有眼识就看得见的话,那盲人也还是看得见。从概念的角度来说,眼根和眼识都没有问题的话,这两个结合的时候,就看得见颜色和形状。

 

这两个哪个更重要呢眼识更重要,眼根就是眼识的工具。假如很远的地方我的眼睛看不清楚,拿一个望远镜就可以看得清楚,望远镜是帮助眼睛看清楚的工具,不是眼睛是望远镜的工具,这个要清楚。眼识是主要的,眼根是帮助眼识看见的工具。这两个需要结合,望远镜在,眼睛不在的话,看不见;眼睛在,望远镜不在,也看不见。我们说因缘和合,眼睛是因,望远镜是缘;眼识是因,眼根是缘,因缘和合的时候才看得见。

 

但只是看得见而已,眼睛完全判断不了是不是你,它没有这个能力。当眼识的信息传到第六意识,是第六意识来分别这是谁,是漂亮还是不漂亮,或者其他的什么,是第六意识来分别。感受,是心来感受的,具体来说,“心”感受的是体性,“心所”感受的是特性(此处是世俗层面的体性和特性)。分别和感受不一样。拿视觉举例来说,漂亮或者不漂亮,好看或者难看,这些是分别;看到后舒服或者不舒服,高兴或者不高兴,这些是感受。看,是眼睛来看的;分别,是第六意识来分别的;感受,是心来感受的。触觉、听觉、嗅觉,都可以这样来分析。

 

弟子:这个感受也算是所观的心吗

 

上师:现在我们要知道,哪一个是缘,哪一个是因。因缘也是相对来说的,没有绝对的因和缘,有时候因变成缘,缘变成因。因果是不虚的,但是因不可能永远是因,没有一个绝对的因,或一个绝对的果。为什么呢从果的角度来说,它是因,从因的角度来说,它是果,它们是相对的。

 

08 心犹如水中月,不能说存在或不存在
 

 

上师:你们现在知道什么叫心了,五根是什么,五识是什么也知道了,那么我问你们,心是存在还是不存在

 

弟子:从直观感受来说,它既然有这么多体验,我们会觉得它是存在的。

 

上师:不能这么说呀,你觉得它存在,就存在吗不能说我们觉得,我们觉得证明不了什么,我们习惯说“我觉得,我们觉得”,但“我们觉得”也靠不住呀。不考虑实相和真相,就直接说心存在还是不存在

 

弟子:存在。

 

上师:如果说心存在,就有问题了。存在的意思,就是完全绝对的存在,但刚刚不是说了吗,没有一个绝对的因和缘。从所缘和能缘和合的角度来说,心是存在的,能缘和所缘接触的时候,心存在。但不接触的时候,心在哪儿没有任何感觉的时候,心在哪儿

 

弟子:没有感觉的时候,会不会是它没有发挥出它的功效呢没有发挥出因缘和合的功效时,就代表它不存在。

 

上师:真的是这样吗你没有来这里的时候,如果有人问你在不在,我们会说“你不在”,但不会说“还没有因缘和合,你不在,过一会儿你就存在了”,是不是在就在,不在就不在。

 

弟子:从这个角度来说,那就是不在,我是存在的,只是没有在这儿。

 

上师:他敲门问你在不在这里,我会回答不在。他问的是时间地点上,你在不在这里,而不是问这个世界上存不存在一个你,对吧因缘和合的时候,心存在;因缘不和合的时候,心就不存在。

 

用一个比喻来说,就像水中月一般,不能说水中月不存在,也不能说水中月存在。存在的话,那应该可以把它捞起来或者摸得着;不存在的话,我们又看得见水面上有颜色形状。但是没有实际的东西,水里面一点一滴月亮的成分都没有,月亮在天上,不在水里。不是有个猴子捞月的故事吗猴子很傻地认为有一个月亮在水里,我们没有这么傻吧天上的月亮、地上的水,还有看到水中月的人(感知者),这三者和合的时候,水中月就存在。这三者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水中月都没办法存在。我们的心也是,不能说存在,也不能说不存在。

 

 

09 心是什么来投射的——自性
 

 

水中月是天上的月亮投射出来的,那心是什么来投射的是我们的自性来投射的。不是自性愿意这么做,自性是恒常的,恒常的东西不会发挥作用,不会产生“我觉得舒不舒服,可不可以”这些感受和分别。当细微的气或者说智慧的气推动的时候,能所就示现了,能所示现了不一定会轮回。但是当不知道“能所是一体的”,不知道“能所不是实有存在的”,不知道“能所是自性的投射”时,就会轮回。

 

自性既不是能缘也不是所缘,是自性投射出能缘和所缘。用因明的观点来推理时,是所缘先出现,因为所缘能引生能缘,所以能缘后出现,能缘和所缘因缘和合时,心就存在了;能所二者彻底合一时,就是心性(自性),这时能缘和所缘二者都消失了。但是从圆满的角度来说,一切都是自性的投射,能缘和所缘二者既不是前后出现,也不是同时出现,是平等的。为什么呢这些都不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主观意识贴的标签而已,体性上来说这些本来就不存在。但是当能缘和所缘明显对立时,这时候就变成心了。

 

自性完全没有判断、分别、感受的作用。无常的东西,才能发挥作用;实有、恒常的,不能发挥作用。自性是恒常的,所以不能发挥“这是能缘,这是所缘”、“所缘是不是我的投射”这些分别的作用。心是无常的,心能分别“这是我投射的”、“那是我的显现”。

 

如果知道“这是我自性的投射”,就不会轮回;如果不知道“这是我自性的投射”,不知道“自性和自性投射的一切,是一体或不二的”,不知道“能所是一体的或不二的”,这个不知道就是俱生无明,此时不会立刻进入轮回,但是是轮回的开始。接着,认为能所两者是单一、独立、实存的,是二元的,进而分别所缘的好坏、能缘的对错,这样明显的二元对立和分别就是遍计无明,也就真正进入轮回了。

 

弟子:是谁来知道呢

 

上师:不是能缘来知道,是觉知来知道,觉知有知道的功能。

 

弟子:这个时候能缘已经是心了,但开始的时候能缘不是心吧也不能说能缘是自性吧

 

上师:最开始的时候,能缘和所缘都可以说是心,但不是自性。我们前面也说过,自性既不是能缘,也不是所缘,是自性投射出能缘和所缘。能缘和所缘示现了,这时候就变成心了,这时候自性也不是不存在,只是心把自性遮盖了。这时候能缘来分别所缘,认为“所缘是我的显现”、“所缘自身是实有的”。

 

我们很多人会错乱地认为所缘本身是实有的,但并不是。假如一个人看到你,觉得你漂亮,这个漂亮是在他的心里,不是在你身上。如果是在你身上的话,所有看见你的人或者众生都会觉得你漂亮,这是不可能的。一个人恨你,这个恨也不在你身上,有些事情他看不惯,认为你很不好,所以恨你,但是你身上有没有好和不好呢没有,只是他心里有个标准。(弟子接电话,上师说稍微等一下再讲)

 

(弟子接完电话)上师:好,我们现在继续说,刚刚我们讲到哪里了

 

弟子:刚才说到自性……(弟子发短信)

 

上师:你还是先好好发短信吧,不注意的话,一会儿把“自性”发过去了,对方一看,咦,自性是什么……(众笑)以前有一个僧人,他头一天晚上偷了寺院的锣,第二天早上,他一边写东西,一边心里想,这时候寺院该敲锣了,他们看到锣不在了,会不会发现是我偷的呢想的时候没有注意,就把怎么想的都写下来了。结果后来有人看到他写的了,就这样知道了这件事。(众笑)原来有个小偷进了我们村子,他应该是个很贪吃的小偷吧,他把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偷走了。本来完全发现不了,结果他偷了东西后感觉有点饿,看到那里有酥油,就拿过来咬了一口才走,结果后来公安局就根据酥油上的牙印,查出来是他了。(众笑)

 

10 如何理解“一切都是自性的显现”
 

 

上师:能和所是自性的显现,为什么是自性的显现如果自性不在,完全显现不了能所。那是不是自性故意显现的呢完全不是,它发挥不了显现的作用。如果自性不在,能所就没办法示现,能所示现的原因就是因为有自性。就好比如果没有虚空,我们就没办法存在,我们不是虚空的儿女,但是虚空不在我们就没办法存在,这样的话可以说我们是虚空的示现。如果自性不在,一切都完全没有办法示现。一切都是自性的显现,但是我们完全不知道。

 

能所分开的时候,能缘来判断所缘,认为“所缘是自己以外单独实有存在的”,不知道所缘跟能缘的关系,不知道“所缘是自性的显现”。知道所缘是自性的显现,同时也会知道能缘是自性的显现。就好比我知道你是一个人,同时我也知道我自己也是一个人,如果我是一只蚂蚁的话,我怎么会知道你是人呢

 

弟子:那如果我看到的是一只兔子,我会认为我自己是一只兔子吗

 

上师:不是这个意思。

 

弟子:是不是因为我们业力的原因,所以显现出来就是不同的

 

上师:我们刚才谈的没有业力,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业力。

 

弟子:为什么不先说能缘是自性的显现呢

 

上师:对呀,知道了能缘是自性的显现,也会同时知道所缘是自性的显现,这两个都是同时显现的。这个时候所缘是能缘来发现,“我”是不存在的,但可以说是“我”来发现的,“我(能缘)”来发现“我的对境(所缘)”,这两个都是自性的显现。

 

弟子:就这么推吗我感觉很简单粗暴的就推到“一切都是自性的显现”这个结果来了。

 

上师:假如没有自性,能不能示现能缘呢

 

弟子:不能。

 

上师:这样的话,能缘不就是自性的显现吗能所合一的时候,就是自性;能所分开,不是自性的显现,那还是什么的显现呢

 

弟子:哦!我以前刚学的时候,觉得“一切都是自性的显现”这句话,仿佛是有一个东西从自性里面冒出来,但其实能所合一(不二)就是自性,能所分开了就是自性的显现。

 

11 俱生无明到遍计无明,再到轮回
 

 

上师:什么是自性能所分开的时候,自性就消失了,也可以说自性被遮住了。自性被遮住了——这是从方便理解的角度来讲,能所分开了,自性就被遮住了。能和所合一时,就叫自性,能所分开了就不叫自性了,叫能和所了。这个“所”是“能”来判断,“好或不好,是或不是”都是能缘来判断。觉知是能缘的一个功能。如果认为“所缘是单独的、实有存在的,跟能缘没有关系,是独立的”,这样能所就彻底分开了,这就是无明。不知道“能所是自性的显现”,这就叫俱生无明。为什么叫俱生无明起这个名字也有原因,意思是与生俱来的。比如说檀香木,它本来就有一股味道,永远都不会消失。刚开始生起来的这个无明,就叫俱生无明。

 

刚开始只是单纯的能所而已,后来有了“好和不好,是和不是,对和不对”等等,就产生了遍计无明。没有俱生无明,不可能有遍计无明,没有遍计无明,堕落轮回的因不足,就不会堕落。刚开始疼痛等这些感觉都还没有,慢慢“好和不好”等等的感觉就来了。

 

弟子:刚开始连感觉都没有吗

 

上师:感觉当然是有,我刚刚说的感觉是“好和不好的感觉”,“感觉”和“好和不好这些粗大的明显分别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弟子:就是很单纯的感觉是有的。

 

上师:对,刚开始单纯多了,只是有能所的感觉而已,没有“所缘好和不好”的感觉。后来,有了“好不好,对不对,形状怎么样”等等的感觉,慢慢对好的喜欢,对不好的排斥,遍计无明就来了。再然后时间长了,越来越坚定“能就是能,所就是所”,就成为业力了,就产生了轮回。假如现在在手上这样掐一下,我们会说这不舒服吧但如果原来给这种感觉起的名字叫舒服,我们就会说,掐得好舒服呀。是不是这就是我们产生概念了,有了“好不好”的分别,很多概念就成立了。

 

我们说的自性等,非常难以用语言来表达。为什么语言是表达概念的一种工具,但自性是超越概念的,表达概念的工具表达不了超越概念的东西。所以佛说“不可说不可说”,就是这个道理。

 

12 能所合一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弟子:上师,修无相寂止,能所不是那么明显的时候,算能所合一吗

 

上师:这个时候还不能说是能所合一。一没有散乱,二没有昏沉,清晰明了,能和所的概念没有明显地生起,这个时候叫心静下来了。昏沉或散乱,心就乱了,心就静不下来。心静下来的时候,不是完全的能所合一,但是能和所这些复杂的概念没有明显的生起,这叫接近能所合一,也可以说相似的能所合一。这是我们要注重心要静下来的原因。要注重心要静下来,要注重禅修。坚持禅修的话,能静下来,不禅修,刹那都静不下来。禅修的时间长了,慢慢会静下来,静下来的次数会越来越多,静下来的时间也会延长,这就是接近能所合一、相似的能所合一,但还不是绝对的能所合一。

 

绝对的能所合一,完全没有能和所,这个时候也不是“什么都没有了,消失了”的感觉。刚开始也会出现“什么都没有”的感觉或者说觉受。现在我们看电视,电视里有形形色色的东西,但我们的心相对来说不会动摇,电视里打仗了我们也不会害怕,不会跑。但如果是现在客厅里打仗了,我们肯定会跑,是不是为什么看见电视里打仗不会怕因为我们知道那是在演戏,是假的,完全不是真实的。同样的,对一个完全能所合一的人来说,所有这些形形色色的东西都不存在,都是自性的显现,这样就不会执着,不会烦恼了。

 

我的一个老弟子,他平均每天都打坐两百分钟,就是三个多小时,他有时候也会外出办事,但之后都会补回来。他现在能达到什么状态呢有时候两三天都在能所合一的状态中,行住坐卧都在合一的状态中。

 

弟子:那种感觉是什么样子的呢

 

上师:跟现在的感觉一样,但没有什么执着分别,很清明,这时候觉知非常敏锐,一举一动都能觉知到。我为什么要讲这个呢是想告诉大家真实的案例已经有了,大家要坚持加油。

 

13 要控制的不是念头,而是对念头的分别
 

 

上师:打坐的时候,一个念头不由自主地冒出来了,这个念头是好还是不好

弟子:没有好坏。

上师:为什么

弟子:因为它就是单纯的念头。

上师:单纯的念头没有好坏吗单纯的念头为什么会冒出来呢不可能无缘无故一个东西冒出来吧

弟子:是习气。

上师:是什么习气

弟子:就是以前串习的一些习气。

 

上师:好。以前形形色色的东西串习多了,形成了一种习惯,有一个习惯的力量,这叫习气。在习气的推动下,产生念头,这完全是一个单纯的念头,没有好坏。假如我们冒出来“杀一个人”的念头,我们会认为这个念头是不好的,会马上对治它。但其实这个念头没有好坏,好坏是我们的分别。那这个单纯的念头,是能还是所呢

 

弟子:应该是能所合一的一个东西。

 

上师:这样的话岂不是天天都在能所合一的状态中行动也全部是能所合一的行动了。(众笑)单纯的念头是所缘,它是所缘的方式来显现的,然后是能缘来分别它好或不好。认定为好,就追随它,认定为不好,就排斥它,压制它。如果一个念头冒出来,一不判断,二不随着它走,就看着它。谁来看能缘来看。能缘看所缘(这个念头)的时候,这个念头肯定会消失,就没有办法再继续了。所缘显现的时候,能缘如果不分别,仅仅是很单纯地看着它的话,所缘就会消失。

 

我们要控制的不是念头,念头再怎么冒出来,都没有必要控制,这是自然的显现。我们要控制的是能缘的分别,看着它(所缘)就可以了,不分别它好或不好。这样的话能所是分开的,能所没有和合。能所没有和合的话,怎么会造业呢善和恶都没办法造。所以能缘就单纯地看着所缘,完全不要分别它,要靠觉知来观察,不让它分别,这样来控制。

 

原来由于往昔的习气,念头很多,现在习气不增加,不就慢慢减少了吗就像开车一样,继续加油,车一直能开;但不继续给它加油,油不就越用越少了吗最后油没了,车就开不动了。一样的道理,不分别它,念头慢慢就变少了。

 

弟子:一开始冒出来的那个念头,我们不用管它,让它自然消失。它如果跟我们的思想结合了,就变成杂念、妄念,这个我们要把它给断掉。

 

上师:对。能缘和所缘的分别,我们控制它,慢慢不分别了,心不就静下来了吗这就是刚才说的接近能所合一了,达到相似的能所合一了。然后再思维,能和所是怎么产生的能和所存在还是不存在能和所都是和合的现象而已,都不是实有的,能和所也都不是实相。

 

真正的实相,是能所合一的自性,实相是单一、独立、实有存在的。达摩祖师的《血脉论》里说:“自性真实,非因非果。”自性没有因没有果,不是单一独立了吗有因有果,就不是单一独立的了。实相、真相、真实,是一回事;现相、假相、不真实,是一回事。听懂了吗

 

弟子:听懂了。

上师:好。

 

 

 
欢迎转载,请勿删改

 

  延伸阅读
  ▼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关于“空性”的开示发布于2021-12-04 09: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