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法融


法融禅师(593-657),

唐代高僧,牛头宗创始人,

世称牛头法融,

江苏丹阳延陵人。



注:

牛头宗又称牛头禅,是以牛头山法融禅师作为开山祖师禅宗派系,也是四祖大师门下旁出禅宗宗派。



禅师十九岁便学通经史,因读诵《大般若经》,皈信法,发出世之意,入茅山从三论宗僧炅法师剃度。后从大明法师钻研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和《华严》《大品》《大集》《维摩》和《法华》等经数年。


大明法师圆寂后,禅师参学各地,从盐官邃法师、永嘉旷法师等听讲各种经论,深有造诣,但觉得全凭知解不能证入实际,因而再次入山潜修禅观。





禅师在牛头山北岩石室住静时,常有百鸟衔花的祥瑞。后来,四祖道信大师听闻其名,前往寻访,助他悟道


四祖大师说:“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本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缺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法融禅师问:“心即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


四祖大师说:“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


法融禅师问:“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心时,如何对治”


四祖大师说:“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汝今谛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后当有五人达者绍汝玄化。”


四祖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一切好丑善恶等二边差别,完全是心的妄想分别所致,并不是实有。只要心一落入二边分别,我们就会产生取舍心,作种种对治,而这恰好是跟解脱之道相违背的。因此观心的最要紧处,就是要作平等观,不取不舍。这种平等观源于对诸法性空的体认。






法融禅师得法后,法席大盛,自成一派,此即禅宗分派之始。后世以之与五祖弘忍之“东山宗”对称,特称为“牛头宗”。


显庆二年(657),法融禅师入寂于江宁建初寺,春秋六十有四。


法融禅师之下,智岩禅师、慧方禅师、法持禅师、智威禅师、慧忠禅师六世相传,合称“牛头六祖”。慧忠禅师下有惟则禅师,惟则禅师下有普智禅师,智威禅师下有玄素禅师,玄素禅师下有道钦禅师,皆为一代硕德。牛头门风于唐代盛极一时,至宋以后衰落。



一九五五年,虚云老和尚曾引法融禅师与四祖的会面这样开示


“牛头未见四祖时,百鸟衔花供养,见四祖后百鸟不来,这是什么道理呢佛法不可思议境界,天人散花无路,神寻迹无门,有则生死未了,但无又不是,枯木岩前睡觉,一不如法,工夫便白费了。


我们就不如古人,想天人送供,天人不管你,因为我们没有行持。真有行持的人,十字街头,肆淫坊,都是办道处所。但情不附物,物岂碍人如明镜照万像,不迎不拒,就与道相应,着心迷境,心外见法就不对。”


(一九五五年闰三月二十六日云居山

方便开示,《虚云和尚全集》)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牛头法融禅师纪念日他入山潜修,得四祖上门点化发布于2022-02-23 11:5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