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五一训练:

二,循业发现

昨晚讲到面对自我,反省自我,认知生命原理、宇宙规律,我们才能透彻无量光生生不已的实相而超越无常。纯正的发心功夫永远是同步的,否则纵使说的天花乱坠,也是没有用的。

然而,很多的修行人,我们所谓的明白宇宙人生规律,只是发生在一期生命还健在时,清明意识中的概念、观念而已。真正认知到了,懂了,就做得到。比如很多所谓的修行人,一整就随喜、赞叹、顶礼等等,真发自内心吗我们内心真赞叹了吗我们在打出随喜、赞叹这几个字的时候,内心是同步的吗顶礼谁了不就是顺手打出了几个文字,甚至连字都不用打,顺手发个图片就完了。那多便宜,心里还想,这下又有功德了。扪心自问,我们的内心真升华了吗只是茫然地演化习气,形成自欺欺人罢了。所以,真正的修行,不提倡搞那些没用的,行者每个言行举止都应该诚恳地行持。

很多时候,由于自我糊弄形成惯性了,即便在白天似乎之间能庄严言行了,睡梦中呢半梦半醒中呢请回想下,有多少在梦中能忆起修行又有多少能转化梦境的是否还是犹如白天似的随业显现而不自觉,修为只不过停留在意识推理与想象中了而已。即便是自认为殊胜的梦境,也只不过是发生在欲界境界之中的人而已。有的梦境甚至阴暗、恐怖,发生在下三界中。即便在这样的梦境中,我们能犹如白天般地在装模作样地修行,,能转境界吗所谓的修行还不是一样的发生在思维的想象中,犹如白天一样并不懂得转化——有什么样的心量,就有什么样的境界,我们的所言所行,不会超出认知的所知量的。所以,修行必须理事并进,理上跟进了,事上才会有所突破。

如果不懂得我们所感应的一切,离不了我们心的所知量的道理,时时刻刻如法地观修训练,并把这样的功夫做到深沉意识中,即便在梦境中也能转化境界,那我们所转化的境界也离不了自己的认知,这就犹如将一个杯子转化为一个碗,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因为在我们的所知量里,就不懂法界真理,没有自在显现啊,终其一生,我们所谓的修行也只不过在表皮造作而已,谈何解脱功夫就停留在一期生命的所知量而构建于这个身体之上的所谓的修行中,一旦无常来临,一生所学将毫无用处。

一般众生的身体,是一大虫聚。在《祕要法经》中教行者观修自己身体时说:“今我此身。前时不净。九孔脓流。筋缠血涂。生藏熟藏。大小便利。八万户虫。一一虫复有八十亿小虫。以为眷属。如此之身。当有何净。”没发明显微镜以前,可能很多人还不相信呢。你可别以为来一句“身体也是无常的”就超越无常了,众生因习气演化此虫身,还得处处照顾此虫身。人生在世,一切贪嗔痴无不围绕此虫身而为其服务。

吃,要血食,把别人的虫聚拿来放了各种调料,煎炒煮烹搞成形形色色的花样,其实就是为了满足一种经过各种味道混物的质摩擦食道的习惯感觉,然后满足肚子被撑满的感觉而已。一旦此身体感觉胃肠空了,就发出指令,食道又需要摩擦了,这个时候,就会想方设法地费多大劲都要找到食物,然后滋养此虫身,美其名曰营养;穿,要体现,用各种颜色的各种布料做成各种款式,还要搞不少乱七八糟的玩儿缀上去,故意露出一些地方,遮掩一些地方,恰倒好处地起到显示、逗挑作用,以种种技巧展览此虫聚身,并吸引其他同类的眼球,提起注意,换来各种各样的羡慕、爱欲、妒忌、嗔恨,甚至鄙视的眼光,名曰得体;行走坐卧,要摆各种各样的造型来摆弄这一堆虫聚身,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利益要摆不同的造型,发送不同的信号,或扭腰撅臀、或点头哈腰、或下巴往前伸、或高跷二郎腿、或挺胸闭眼等等,以达到自我所求的利益,美其名曰风度;言谈举止,要挖空心思引导、暗示对方,想方设法地求取吹捧、赞叹,其目的就是为了让面子的感觉良好,其实也只不过是头面表皮的虫聚感到活跃了,因而产生一种的填充感、舒适感而已,美其名曰有面子;住,要豪华,用了各种材料来构建各式各样的架子,以各种姿势摆放这一堆虫聚,令它们感觉良好,名曰舒适…………修行不到一定程度前,很难发现自我天性中的诡异,不知道喜怒哀乐任何情绪生起,都是气机冲击到虫聚而产生的各种各样感受所演化,累了、饿了、困了、生病了、满足了、空虚了等等,都是围绕着这堆虫聚来的。因为执受而有此虫聚身,又因为是虫聚,所以有病有老有死。

生生世世,生生死死,有情种种执着妄想皆随其所知量,而围绕身体感受展开。

关于此虫聚身的来历,我们在《佛陀故事·关于隔阴之迷》里说过了,此身是有情对自我的执受假想而来,并随习气反复熏染叠加种子习气惯性,形成新的种子惯性趋势,以导引其在六道反复头出头没。殊不知此虫聚身既然是假想虚妄,并且每个组成部件的每个小分子,都在时时刻刻生生灭灭,哪有一个“我”。我们受生,认为自己有了这个身体,其实组成我们所谓的身体的那些小虫子也在经历生老病死,也在生生灭灭这个所谓的身体,原是虫聚,在生死苦网中挣扎,很快就会败坏,何况将来会受生到什么类型的虫聚身里,谁也说不清楚,谁也不知道,只不过过去经历过,现在正在经历,将来依然有可能继续循业发现罢了。

一期执受相续不断,熏染种子,期期执受相续不断,因执受故,种子不断萌芽生发,因执受而形成新的生命形式。奇怪的是,有情仍然不断执受,于生灭中,把这无常和合之身看的很实在,以为永远都属于我们。

如果真正看破身心的实相,任何人都会破天荒地从执受中解脱出来,而了分段生死,否则就会继续自我稀罕、继续演化不已。

其实何止此身,世间一切事物,都在刹那生灭。如果能看到此刹那生灭的实相一直相续不断,不断相续,没有一个不变的事物,也没有实际变化可得,对生灭的所有执着都将释然。如此,这个不净的虫聚身也不可得。既然不可得,还有净与不净吗可见净与不净也是不可得的。如果不净可得,那么就一直不净了,比如我们认为身体脏了,怎么洗澡也洗不干净啊,不净嘛。如果本来就不净,那也没有净与不净了,因为净与不净是比较出来的。不净不可得,净也不可得,如本来是净的,也不需要洗澡,本来就是干净的嘛。我们随着所谓的净与不净,于不可得中,不断执受,认为有生灭之相,有生死之相。既然不断生灭,那是有生还是有灭若生起可得就不会灭,若真会灭去就不会再生,可见一切事物所谓的生、灭也是瞬间现起的幻象,不生不灭无生灭可得。如果当下证见一切事物原无生灭,那么,所谓的身相也就不可得了。能作此观,身相也就灭去,原本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而此所谓的生灭垢净之相便归于清净。那建立于此身相上的一个实存的“我相”也就破灭了,执着于有个五蕴构成的“我”的心也就破灭了。如此,行者能依法观修,观身不见身、观我不见我,那此“我”所执着的山河大地之实有之相,乃至一切形相实有的观念,也就破灭了,还归于清净。

幽默的是,当我们不再执着此虫聚身时,它就听话了。因为此身体原本是迷惑中的执受而来,生老病死皆依执受而建立,若不执著此,它自然清净,所以一旦舍放对身相的执着,它自然就变化气质了。

佛在《楞严经》中说:“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因如来藏清净本然,故四大体性本空,因空才起妙用,因空才俱足一切种性,故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有什么样的心量,就有什么样的境界,所有境界皆是随众生心量来的,是随其业力循业发现的。有什么样的心量、什么样的所知量、什么样的业,就会现什么样的相。即“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如来本心,用处方显,心一动就有相,就应所知量而循业发现。

佛为了开示如来藏含藏一切种性而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真理,曾反复举例,这里我们就取其中一例来说明:“阿难,火性无我,寄于诸缘。汝观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时,手执阳燧,日前求火…………阿难,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彼手执镜于日求火,此火为从镜中而出为从艾出为于日来阿难,若日来者,自能烧汝手中之艾,来处林木皆应受焚。若镜中出,自能于镜出燃于艾,镜何不镕纡汝手执,尚无热相,云何融泮若生于艾,何藉日镜光明相接,然后火生。汝又谛观,镜因手执,日从天来,艾本地生,火从何方游历于此日镜相远,非和非合,不应火光无从自有。汝犹不知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当知世人一处执镜,一处火生,遍法界执,满世间起,起遍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佛这段话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这里我们就原文直接解说:

阿难,火性没有一个实在的自体,是籍着(藉着)因缘而生的。你看此城中还未吃饭的人家,要取火做饭时,便手拿铜镜在阳光下取火。(不知道诸位是否做过这种实验,用个中间往下凹镜片对着阳光,下面是草纸,这样过一会草纸就会燃烧起来。我做过这个实验,小时候老师让做的。阳燧是古代用来取火的铜镜,铜镜中间是逐渐凹陷下去的,像个锅底一样。人们对着阳光一手拿着铜镜,一手拿着艾绒,下面的艾绒一会就会燃烧,就能取火)…………阿难,若这火性是因和合而有的话,那手拿铜镜在阳光下取火,火是从镜子中生出,还是从艾绒中生出,或从太阳而来阿难,如果火大是从太阳而来,点燃其手中的艾绒,那阳光一路照耀到的树木也会燃烧。若火大是从镜子中生出而点燃艾绒的,那镜子为何没有融化为什么你用手来拿镜子,也感觉不到热相,镜子怎么不会自己融化掉呢若火性生于艾绒,何必要借助与镜子与阳光才能点燃呢你再仔细观察,镜子是手拿着,日光从天上而来,艾绒是地上生长的,那这火性又是从何方而游历到艾绒中的呢太阳和镜子离那么远,自然不是和合在一起的,那火光也不是无因而自然有的啊。你还不知道如来藏中性具之火性是真空的,性具之空也就是真火,是清净本然而周遍法界的,是随顺众生心的所知量而现起妙用的。阿难啊,要知道一个人拿着镜子取火,一个地方有火,满世界处处都有人在取火,那满世界都能取到火,火性是有空间限制的吗是循著每个众生之业力感应而显现其应得之果报的!而世间无正知正觉的众生,迷惑火为因缘和合而生,或非和合自然而生,这皆是识心妄想分别计度之遍计所执,只但有言说,而无真实之意啊。

以上是对原文的简单解释。同理,风起来了,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宁有方所(不受时空限制)。雨下下来或河流淌水,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宁有方所。地大色性等亦复如是。

水火风,依空而立,色不碍空,空含容色。

在《楞严经》中,佛举了个例子,比如有人挖井,挖一尺,出来一尺虚空,挖一丈,出来一丈虚空。挖多少,就出来多少虚空。那么,出来多大虚空,是因为挖去了多少泥土才现出的吗这虚空是从土中出来的,还是挖出来的比如眼前这台电脑,放在这里,虚空就少了一点吗那么拿开电脑,虚空就多了一点吗虚空会因为放了电脑或拿开电脑而有增减吗是事实,电脑放在这,虚空不会多一点,拿开它,虚空也不会少一点,虚空就在电脑里,所以电脑不障碍虚空,电脑在虚空中,电脑就是虚空。

我们训练看虚空,要求睁着眼睛,因为人的习气,闭眼就内视,就有“我”看着“它”的观念,这样对待就出来了,用的还是第六意识。睁眼看着前面虚空,但不是看着任何东西,眼睛不对任何事物聚焦,无对象安住,这样就能自然回到一知。

现在我们要告诉大家,色不碍空、空含容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虚空色相不二。假如看着虚空的时候,眼睛不聚焦、不研究,一切原本与虚空不二的。大家马上试试,随便看着任何东西,如眼前的电脑,不聚焦,不去研究,清清明明而不迎不拒,它与周围的虚空并无隔阂,看着它本身就是看着虚空。因为色、空不二,任何事物都是依空而立的。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见色即是见空。进一步,看看我们这个身体,它在这,不过是宇宙中的一堆东西而已,它不碍空性,那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空性如如不动,身体不碍虚空,虚空含容身体,身体与虚空不二,身体就是虚空,虚空就是身体,是不是正因为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故见空与见色不二,见色即是见空。如果虚空与色相并非不二的话,身体在这,虚空就没了,那么,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安立。正因为自性具足一切种性,一切色性,而一切都是遍满虚空的,清净本然而不受方所限制,才可随众生心而显现,我们才可因执受而显现身体。我们观修身相,不过由地、水、火、风而构成,地、水、火、风是遍满虚空的,不过因我们的执受而显现这一身体而已,如此观修,到最后性色真空,性空真色,色不碍空,空含容色,此心本来与虚空相融,并非这个身体才是心的载体,也就是说,此心本是空性,不需要借助身体作为载体才存在,如此观修,对色身的执着自然解脱了。如此,色身就自然转化,因为我们不在用执受去造作它了,这样气脉也自然通了,原本性空嘛。这个时候,哪里还有什么“我”的身相可得,那里还有依之建立的我相可得一切依空建立,循业发现而已。

正见到空性了,证得原本空性身是没有方所、时空障碍的,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此空性身本来不假方便,本无生死。坚信不疑,总持不动,依空而立的四大体性之身体也通了,心物自然合一。如果我们以前训练大家把心移出去,体验心不依身体而住,现在我们告诉大家,此心原本不依赖色身,色身也不妨碍此心。此心不在身心内外,亦在身心内外。因为“见觉无知,因色空有。”(《楞严经》)见觉(即本具见性,如来藏性)之体,是灵明洞彻而不变,原本了了长明,寂而常照而没有能知所知的。能知和所知,是因色和空显现作为参照而建立、而现起妙用的明白并亲证这个实相,于无可取处吃饭穿衣,无可取处便无可灭处,于无可灭处,便可自在出入作用。

然而,妙用所含容的形式是形形色色的,佛菩萨是妙用,三界六道也是妙用。一切皆是妙用,觉者知而故作、自在随缘,迷者颠沛流离、随业浮沉。心智成长到什么程度,心量扩展到什么程度,决定了妙用的程度。也就是说,你能用的量,取决于你心量的大小、智慧的觉悟程度、见地的认知程度,跟你似乎之间的造作无关,但与你的心量与认知有关。然而,能启用的那股动力,它超越了时空,超越了一切有形,如果没有觉悟,就不可能把握命运

比如一个含灵,它就成长到蚂蚁的程度,它所感应的境界就是蚂蚁的境界。我们反复提到过佛曾经指着一窝金色蝼蚁对大家说,这窝蝼蚁七佛一来都未脱蝼蚁身。为什么会这样呢所知量没改变啊,它的整个世界就是蚂蚁的世界,蚂蚁的巢穴、蚂蚁的王国、蚂蚁的相互关系、蚂蚁的分工等等,它造作的一切就是蚂蚁的业力,并恒定于这种业力中,要从蚂蚁的所知量成长到更高级的含灵,多么不容啊。这就是所知量决定了其相用。人与蚂蚁同样是含灵,而用却天渊悬殊,蚂蚁很难理解人的层次。这就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如来藏中性具之觉本来就是真体之空,其性具之真空即是真体之觉。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随九法界众生胜、劣之心,大、小之量,皆能应之,而满足其所愿。因而,一切含灵,不能超越自己的所知量,不可能有实质性的升华。

因此,真正发心解脱的行者,要学会检查自己的所知量,你的所知量是什么你的一切言行后面隐藏的动机是什么你能含容的境界有多大你真正追求的是什么与何道相应是三恶道,还是人道,天道,或是净土诚恳地面对自己,看清自己,修行解脱来不得半点自欺,否则最终受害的是我们自己。看看我们很多的修行人,其所知量是什么它体现在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与言行中,体现在那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与动机中。在日常百忙的取舍中,是否能摆脱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争斗、算计,是否无法逃避作为一个人正在竞争的境界中禅定时的念起念灭中,所知量中是否还是作为一个人,正在装模作样地修行作为凡夫分别取舍的所知量是否挥之不去梦境中,那种人欲的纷争、奢求、恐惧,是否难以去除对当今很多所谓的修行人来说,所谓的修行都还停留在第六意识造作阶段,只是造作个样子而已。而日常培养的,都是欲界贪嗔痴,更有甚者,直接培养的就是下三道,争斗算计、陷害谄媚、体现虚荣、妒忌嗔恨、回避习气、麻木无情、贪欲好色等等,好不容易肯精进的,还自大骄慢,认为自己比别人行,那是修罗境界。但自己却总以为似乎之间会读会看大乘经典了,就是大菩萨了。殊不知大乘是心量大、智慧大。若见人有过幸灾乐祸,见人修得好总想踩一脚。修行人,我们的心缘的是什么境,就会结什么果,自己好好掂量掂量。我们现在所感应的一切,就是我们的去向。心有对待,就有生死。活着都不知道上哪去,死了就到净土了修行修的什么心量不能与净业相应,净土能从心上现出来吗

如果认为自己修得好,见别人不顺眼,那就不知道什么叫转化所知量,以为自己境界了得,可为什么不能包容呢有这样的菩萨吗三岁小孩不会做饭,但会品味,你言谈举止间透露的什么心态,什么能量,有情都具备这个功能,能品味到的。一个像刺猬一样的大德,能大到哪里去那么,为了自我利益花言巧语,好像在赞叹别人,其实内心在做交易,我修得好,我代表月亮表扬你,我代表月亮批评你,其内心求的是什么而一个慈母,即便是呵斥孩子,那孩子也能品味到母亲的慈爱之心不懂自他的所知量,所谓的好心就带着狼外婆的味道。对自己都不了解,以自己的所知量去评价、要求别人,其结果是什么佛菩萨懂得这个道理,所以随缘应物,观机设教,这也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对方是什么状态就以什么状态与其交流,观世音菩萨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为其说法,你可别以为观世音菩萨一会变个天人一会变个猴子,那是境,随的是量,随众生心量而点化。有情有什么量,就能感应什么境、什么身。应以何身得度,便现何身为其说法,前提是随其所知量所感应境界而说法,不随其心量,不能进入其心,那叫什么点化,说的听的都不知道在做什么。我们呢,似乎之间自己是大菩萨,就要求人人处处以我为标准,不如我愿者,先拉出去枪毙了。好好反思下,我能进入对方的所知量吗我们知道对方的误区与痛苦吗拿着自己的优点去打别人,怎么不拿自己不如人的地方出来晾晾不能进入他人的心,我们所谓的度众生就有体现自我之嫌。

认为自己行了,你们都是众生,我来度你们了——作此念者,即名众生!!不服气是吧佛曰:“若菩萨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有个能度所度,你是老几天老大你老二菩萨不过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而已。那是他的义务、责任,度尽一切而无能度所度一切相。把自己整的跟救世主一样的,那就是你的所知量,认为有我人众生,不还是在生死苦海中吗即便什么功夫也没有,躲在一边候着,一有机会就指点江山,以弥补内心的不足,表示我都懂了,佛讲的我都会了,你不还是贼心不死吗怎么看不到自己的动机拿个望远镜候着,你真行。

通常,自己有了一点进步,就以为究竟了,自己为什么被卡死的不知道,道业怎么能有进展即便悟到空,以为那就是究竟,不知启用,那个悟到的空相就毫无用处,说无用处也在用,只是自己睁眼瞎而已。出现这种状况,我们悟到的那个所谓的空就有问题。真正证悟,“即空即有,非空非有”都是戏论了,那个所知量又且是初修所能理解。修行,就是修的心量,心量不能含容,依然被动地被局限于循业发现中,谈何自在每个行者心量、智慧不同,所知量就不同,启用就天渊悬殊。

所以,佛教导我们法门无量誓愿学。你没有那个所知量,就会停留在被局限的境界。认为自己明白了,你知道自己目前的所知量吗以自己的所知量还衡量如来智慧,你认为自己大彻大悟了自大会障死你。有的虽然做了人,所追求的、说造作的,出不了人的所知量,以时空幻觉心量解读佛经,以为自己真懂了,固执在人的所知量,能解脱到那里去有的虽然是人,已经是下三道了,他对自己目前所处的人的境界没能好好学习认知,做人最起码的道德规范都不明白,来生连做人都很难,谈何解脱

那么,如何训练、转化所知量呢我们修行的目的是解脱生死,第一步得解脱分段生死吧否则受生难免。别以为好像悟到个空相了就万事大了,那是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你还不知道怎么舍虫身,就敢装从解脱生死的角度来说,最起码,应该时时刻刻将有生之年作为生死关头来修行。也就是说,时时刻刻把现下作为生死与中阴来观修,通过有素的禅修,时时刻刻检查、调整我们现下与什么境界相应,活着都不知道生命怎么与解脱相应,死了就解脱了怎么那么爱自欺呢修了两天,好像懂得点什么了,开口就高高在上,你知道自己目前的生命状态吗你知道自己目前努力方向吗更有甚者,认为修行求解脱,是有所求之心,不要执着,无为就解脱了,什么叫有为什么叫无为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苦、贪嗔痴慢疑,你熄火几个了有为法不能约束了,心海生而无生了,再说无为吧。看看大乘百法明门论吧,别做无知学子。按一些无知者的想象,做思想懒汉,懒惰就是无为,没有心智的成长,你连自己的心的所知量都不知道,怎么解脱蚂蚁就没人的心智,跟人比起来还更善良,解脱了吗如果认为自己想当然尔的空相就是悟,那你空了什么如果真懂了空性,总持不动了,至少不被人我相约束了,舍了虫身,不受生了,这个你做得到吗可能原理都不知道呢。就是这样的所谓的修行人,假如我们正在中阴身,我们现在的心量将感应什么境界

由于无始劫来的造作与此生的继续熏染,我们所培养的种子习气,以一种习惯势力的方式,在心中建立了潜在功能,这种潜在功能,在一期生命结束,心相续停止而再次生起时,就会形成下一期生命的形式。这个原理前几天发在空间的《佛陀的故事·关于隔阴之迷》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那是根据《佛说见正经》(亦名《生死变识经》)作为蓝本来简述的。

我们前面讲了,如来藏性是灵明洞彻寂而常照能知和所知,是因色和空显现而现起妙用的亲证这个实相,于十方三世,无可取处,于吃饭穿衣,无可灭处,于无可灭处,便可自在出入作用。

为何古来求道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凤毛麟角偏瘫啊。执着于外相,而身口意不相应,就会导致一生所学生死关头毫无用处。历来性命之理,少见经实难言诠。说了,因行者见地未到会有副作用不说自己闭门造车摸索多年不得要领。所以往往存在“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状况。但是,古德真的不言吗都说了。佛讲入胎经,讲十二因缘,讲不净观白骨观乃至安那般那,生死变识,都跟这个有关。老子道德经谷子阴符经等等,都懂这个。微妙念佛,养成我就是佛的观修,时时刻刻身口意与佛菩萨相应,恒一不变,性命之理都在其中。所谓的外道,是心外求法,不是读诵佛教经典就不是外道了,不明白一切依心建立而心外求法,就是外道。一切觉者的教诲,不过是要我们返回本源。

这次训练前,我们发了一段音乐,由于加强了能量作用,当你听音乐时,自己身心循业发现的程度就被放大了,所以同样的音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解读。其实音乐本身就是无量光生生不已的妙用,没有进化到那步,很难通达里面的天机天地万物都有其造化依他起嘛。我们用音乐视频来作引导,把天机隐藏于其中,你若真做到忘我存虚、抱元守一了,万法携带的能量,都是我们修证的良好助缘。所以,我们一直强调,修行必须德性作为坚实的基础。用聪明才智来研究而离了智慧,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五音、五行、五方等等,都是依心建立,正因为依心建立,故都是相通的。修证境界到了,那是明摆着的,没净化到那步,就很难一目了然,因而随个人心地的染污而错误解读。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以后天心智解读一切,误会已经太深,我们讲爱最初的地方,那不是无始劫来一直被误解吗如果别心太实,埋头于经案而无实证,将虚度一生而老死于经案。即便似乎之间认为自己开悟了,只知体不知用,也是空架子啊圆满“无生之旅”开头的一段,就是“入禅”的开头,原封不动的,问题是能量加强了,效果就不一样啊。开始没告诉大家,就是要大伙看看,加载于其上的能量信息,也是可以无限复制的,因能量也是相续不断的,无量光的频率嘛,因生而无生故生生不已。但你不感就不应,因为一切有形变现,循业发现。能量和合音韵,便能产生奇妙效果的,同样的事物,由于所知量不同效果便不同。

这次训练,从发《无生之旅》就进入状态了,佛菩萨护法加持护持在无形中运作着。毫不犹豫进入训练的,当然会占便宜。如果犹豫甚至怀疑的,就会失去一些机会。《无生之旅》发出的能量,能够以全然开放的心来倾听的,都会得到加持。注意群里记录的,可能会记得,和仁从第一天就开始进行训练了,和仁会毫不犹豫的进行,这个是在我的预料中的,根据他的情况,很快就会进入状态。果不其然,进入了忍不住的欢喜状态,那是心花即将开放的征兆,我提醒过他。而同时,大伙一起都进入了良好的运作状态。在后来的两天,出题的、发飙的,对激发和仁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那也是为道所用。一直以来,和仁最难得的就是对师父全然的信赖,这个非常宝贵。至于他性格里的习气,和仁曾问过我,为什么不批评他,在我看来正好是慧根,将来适当的时候,我会运用那个特性来帮他激发。事实是,后来也正是巧妙地运用了他的性格,促进了他的道业。而以后性格也就变了,因为那个习气已经不必要保留了。还有不少的,也在整体运作中,不放大就不会爆炸。但是也有心态不到位,还在像特务一样考察逍遥谷的,那就慢慢来吧。

回头来说音乐乃至一切事物的助道作用。无对象安住,接近于实相。原本的不假修证,乃法尔如是现前,但我们要用各种方式使其现前,用智慧去认证。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看虚空,虚空无处不在,见色即是见空,色含容空,空性与色不二。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感受不碍空性,空性与感受不二,不被感受约束,不戒而戒,感受如幻现起,了了常明。

以音频的频谱频率助道,无住而住,自然运作,这要求行者具有纯净的心量,因为身见最难忘,所以我们不做身体的观修,而让他自然运作,但由于其能量大,心量不够者暂时不提倡做这个训练。把色身空了,音频震动到的就是能量体,不用意识去想入非非,它自然就运作了。所知量不同,感受就不同,所以对这个人是好东西,可能对那个人就有副作用。不要用意识参与,保持一知即可。要清心寡欲,不要吃太多,否则空不了。先观想诸佛菩萨、诸尊护法、一切众生与我同在,脊柱挺直放松,不要有任何方向的压力。眼看着前面虚空,无住而住。然后将身体空掉,拿开身体的感觉,不要去找感觉。在感受的同时领悟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每个人皆俱足了一切种性,方法适益配合良好的心态,都能完成性命的升华。

在《关于一知》中有一段话,说的是一知是第六意识意根(第七识)部分,打坐或平时清清静静时,也就是当第六意识在现量时,有个知道自己清净知道自己在打坐在经历一切的知,知道自己是否动念的,它不在打坐也不在事相上,那个知我们称为一知,因其就是保持一知,对一切明明了了而不迎不拒。我们训练大家在日常醒梦即打坐时皆用一知做功夫,但如果已经在定中,还在用力保持一知,这“一知”就是病。因为这一知是知见立知来的,还有能知所知,哪怕是静中还有那么一念,有个能知(知道很静的那个能知)和所知(那个“静”的境界),还是能所宛然的。“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做主公”那个能持种受生的,是阿赖耶识,第七识是其演化而出,一期生命在,一知就在,一期生命消融,前七识就没了,所以,保持一知还不是道。

有人就蒙了,既然保持一知不是道,为什么还要训练保持一知呢一期生命在,一知就在,一期生命消融,一知就不在了,其实,解脱的秘密正在于此。

阴阳的云层碰到一起会产生出雷电来,生物的阴阳相合能产生出新的生命,人的意识的阴阳相交就能给人带来性、命的新生,这是人人本具的,也是清修的机理所在。而如何修行才能解脱生命超越分段生死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明天所讲的内容是:生身


大乘佛法佛法僧佛法无边小乘佛法

大乘佛法佛法僧佛法无边小乘佛法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绝密】为何而修 业力之身颠覆三观发布于2023-06-28 16: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