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欢迎分享,功德无量,弥陀


残疾人
真情服务暖人心


无量寿经玄义第一册

目 录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卷一? 
卷二?  ?
卷三?  ?
卷四? 
卷五?  ?
卷六? 
卷七?  ?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
卷十二?  
卷十三?   ?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悟显法师 讲述


《无量寿经玄义》乃净土宗之集大成,
透过对玄义的了解,就可以知西方极乐世界的奥秘,净土宗修学的法要。


明了净宗乃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往生净土,一生不退」为归趣,方知如来胜异方便,玄义内容白话解,法师开示直指修学要领,是现代学人一览净宗之捷径,为学佛人必读的一本著作。


此套电子书共三册,电子书版权开放,欢迎下载印刷流通分享 自修熏习 分享与人 功德无量


“1.华严法华均圆顿称性之教,但其归趣,却在本经。”

华严经》、《法华经》是所有《大藏经》的根本依止,称为根本法轮跟摄末归本法轮。《华严经》属于根本法轮,释迦牟尼佛出现于世,就像我们讲的一个团体它成立的宗旨;其他的经典祖师大德就判为枝叶。摄末归本法轮,就是让大家看到了这么多枝叶以后,要把它导回《华严经》,《华严经》导回《普贤行愿品》,“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无量光佛刹的介绍就是《无量寿经》,就是这一本《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本经在历代有十二种翻译的版本,因为经过战乱,七种本子遗失了只剩五种,精舍这里有《无量寿经》的汉译对照,五种里面互有详略不同,受持起来很难完整学习到,一般只流通康僧恺大师的译本,里面也多有不足。民国初年夏莲居居士发心会集,在这之前也有人会集,第一次会集是王舒居士,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印光大师净土法门就是因为看了《龙舒净土文》,龙舒居士临终是站着往生。所以会集是没有过失的,我们第一天就讲,是集义趣不是集文字。


再来是清朝魏默深居士的会集,龙舒居士只看到四种原译本,魏默深居士看到五种,但是这两个人都犯了一个很严重的毛病,就是删改经文,这样改是不行的,后人就没有办法受持,因为它的原文已经改动,不忠于原译。


近代夏莲居老居士,他一样看到五种原译本,他重新会集,前人所犯的过失他统统没有犯,像“经文改动”、“改题目”、“改品题”。莲池大师对之前的本子有批评,可是他在《疏钞》也多用王龙舒居士的会集本。大师是净土宗的祖师,代表说会集本仍旧可行,适合老修。夏老居士的这个本子无论初学老修都有大利益,夏老居士临终也是坐化的,无论是密教的大德,或是中国佛教的这些大德,像虚云老和尚,都对他非常的肯定,密宗红教的大德,贡嘎活佛也对他非常肯定,甚至赞叹说这个世间可以称金刚阿阇黎者,只有夏老居士一人,这是红教活佛对他的赞叹。


夏老居士相当不简单,他会集的《无量寿经》,没有一句是超出原译本之外,都是从原译本里面取材会集,经典的题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刚好都在十二种译本里面,有七种译本是丢失掉了,但是经题还在,他把它再会集起来,也含摄了其他七种本子的内容,我们讲读经题就代表它里面的义趣也在其中,所以是非常的如法。有些人对它的批评是没有必要的,这个本子一定留到末法一万两千年,甚至再住世一百年的,一定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


大家对会集本不要怀疑,说居士不能会集这是太过于偏见;又说会集得不圆满,这叫鸡蛋里挑骨头,批评会集本是不对的,它是能够留到末法一万两千年后,唯一再住世百年的本子,你要是毁谤,断众生的法身慧命,过失非常严重,所以不要毁谤会集本。对这个本子要有信心,近代虚云老和尚也肯定,还有梅光羲居士、李炳南老居士,都对这本子相当赞同,忏云法师的师父律航法师,乃至于近代海会寺道源长老的师父慈舟大师,还有净律寺广化老和尚的师父律航法师,也都是近代的高僧,他们对这个会集本都非常的赞同,而且慈舟大师亲自作科判,帮它作序文,甚至还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讲,帮它注解


这本《无量寿经》就是广化老和尚的师父,律航法师从中国带来台湾的,这些有成就的大德,像律航法师是自在往生,广化老和尚也是坐化的,赞叹这本经的人都没有问题。如果内容有错,应该受持的人不能往生。然而会集的人能往生,受持的也这么多人往生;所以一定要有信心,不要听人家说些毁谤的话,就退失菩提心。所以《华严经》、《法华经》都是称性之教,但其归趣却在本经。


“2.《要解》云:『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


净土宗许多祖师当初都是儒家弟子,有些也曾谤佛,其实以前学儒谤佛的人很多,像印光大师曾写书谤佛,蕅益大师也曾有,后来都改正过来,因为他们真正了解佛法。蕅益大师对于心性、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了解,都为世人所称颂,印光大师赞叹《要解》:“假使古佛再来为《弥陀经》做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没办法再比他作得更好,这本注解九天就写出来,可以说是后无来者,前有莲池大师给他做启发,《要解》也是净土宗的一本钜著,用词非常好很通顺,又很容易记诵。


《要解》里面说《无量寿经》绝待圆融。它是《弥陀经要解》,为什么说到《无量寿经》呢因为《弥陀经》是小本的《无量寿经》,就是浓缩版,展开来就是《无量寿经》,两部经的注解是通用的,历代净土宗的祖师,都是这样著述小本《无量寿经》。


讲到“净土法门绝待圆融。不可思议。”绝待就是离开对待,有、无,空、有,或是黑跟白、男跟女、世法跟出世法这是对待;一乘了义才能称为绝待,绝待就是绝于对待,就是没有这些有无两端。我们在这个世间都是在对待里面,我是你非,你是我非,非要争个高下、争个输赢不可,这都是在“对待”里,本来没有对待的,妄立对待法,所以佛教我们要舍掉,无论是好、坏、美、丑,都要从心里面舍掉,不要执着。


尤其现在的人很爱漂亮,一定不要贪恋,我们在穿着上不一定要华丽,要看你的工作场合,但是不可以执着,平常穿得一定要整齐,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譬如来听经就穿海青,到道场可以穿居士服,女众不要穿短裙,男众不要穿短裤,更不要穿拖鞋,这都是现代的生活礼仪。进来大殿要向佛像问讯,看到法师要向法师合掌或问讯,如果在道场也可以顶礼法师,这些规矩都是在《学佛行仪》或《常礼举要》里可以看到的,这是现代人对穿着要注意的。


还有,不要穿杀生而取得的衣物,在菩萨戒里面有讲:要是你穿动物皮制作的衣服,是犯菩萨戒的。所以受了菩萨戒的人就要注意了,戒律是帮助你减少过失、减少恶业的,大家应该要受持,还没有受戒前可以先学菩萨戒,学菩萨的发心、学菩萨的忍辱、学菩萨的精进,这是要学的。戒律要看、要学,戒律包含律仪,律仪就是现在人说的“良好形象”,所以我们讲“穿着要整齐、要得体”,比如说去市场买菜,就不能穿内衣、穿短裤去,有的人说:那我穿礼服去买菜,当然也不适合。不要认为没有关系,其实那也是为了要引起大家注意,这是一种我相,也要放下,不要矫枉过正。


“绝待圆融”,绝待是“绝于对待”,圆融就是“圆满”、无所不包,融就是融通、融合,就是无所不摄、融摄在一起。《华严经》讲:“一法即是一切法。一切法即是一法”。一、多没有障碍,长、短没有障碍,时、空没有障碍,修、短无碍,就是长短没有障碍,这叫圆融。我们现在处处有碍,处处有问题,处处有苦恼,见色闻声都有苦恼,这就不圆融,就是有对待法。净土法门是离开这些对待,念佛离开妄想因缘、离开这些苦恼,所以它是绝待圆融。


有人说既然不可思不可议,讲《无量寿经》做什么不可思议,讲不出来,说不到。不可思不可议,是说不可以用对待的心念,用我们讲的生灭心、对待心、是非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从四句百非去看,这是对待的。用这个心念去看,用这种世间心去看,落于世间的知见里面去看,佛在经上讲,用世间的“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入圆觉方便。”用世间心是对待法,可思可议。


学佛是用真诚心,用一心,放下自己的成见来学、来听,依着祖师大德说的,依着佛菩萨的教导,这样就是“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因为前面讲:“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诸法本自寂灭,就是绝待圆融,没有办法用言语形容;但是佛说:“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或随“四悉檀”而说,四悉檀就是让众生欢喜、生善、破恶、入理,得到这些益处。四悉檀,随着众生的根器去说。不可思、不可议,是用言语达不到,契入不了,要去猜测佛的境界,不用猜;要去想净土宗是什么道理,也不用想,你就听经、然后看祖师的著作、念佛就会契入,就能相应经典。


不念佛,要跟经典相应是办不到的,任何人都做不到;不念佛没有办法契入《无量寿经》,没有办法契入弥陀愿海,所以还落在可思可议。宗讲可思可议的叫“文字学人、知解宗徒”,这话很难听,是说你学的只是文字,学到的是知解。“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一般人说:知解好啊,多知多见,有很多知识;但学佛不一样,是要学道修行,知见要少、对待心要少,能所心要销融,这才是学道,所以说不可思议。重点是不能用世间语言来入佛知见,世间是对待,一定要有个落处,有个着处。


《无量寿经》是如来称性极谈,唯佛与佛乃能究竟,不是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九界就是九法界,从地狱饿、畜生,到人、天、修罗声闻缘觉、菩萨,这是九界,再上去是佛界,是如来所行的境界。不是九法界众生所能明白的,就是不可思议。彻底从理性来说,《仁王经》讲:“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只有佛才能明白。


听《无量寿经》,为什么要拜法,为什么要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其实都是请求佛菩萨加持大众,让大家能够闻法获益,能够深信净土,也是对法的恭敬。而讲经者拜,是求佛力加持讲经法师言言符佛意,没有自己的意思,没有自己的著述或是创见,以这样的心态来讲法。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华严经》里面的奥藏,显的是如来境界,显的是一切众生本来面目,本具的受用。《法华经》的秘髓是一切众生皆能成佛,众生身中皆系如意珠,但是自己不认识而已。要怎么去认识这如意珠要念阿弥陀佛才能认识。经中开权显实,说一切众生皆具有佛性,皆能够成就;虽然知道自己能够成佛,可是又没有办法,这叫心有余而力不足,必须仰仗佛力。


我们怎么样入华严、法华境界呢就是要学净土,不学净土,《华严经》的境界、如来的境界没有办法达到,没有办法契入的。蕅益大师说,一切诸佛之心要,不是九界凡夫所能信解也。真的能信解就不称为凡夫,那就是佛、是如来、就是圆满成就,是佛的心要,是“菩萨万行之司南。”司南是指南的意思,是修行学佛、学菩萨万行的指南。如同标月指,“标月指”就是指路标,《楞严经》讲“标月指”;因指要见月,因路标而识得路,看到这路标,要识得这条是什么路。


菩萨万行之司南:菩萨有六度万行,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到般若,这里面都不可以离开“念佛”。《弥陀疏钞》引《华严经》讲:“十地始终不离念佛”,从初地一直到十地,圆教十地菩萨都不离念佛,所以是万行之司南,无论修什么行,学什么法,不会离开念这句阿弥陀佛。有人说:佛菩萨没有在持名。其实佛菩萨已经持入心了,是你们看不出来,所以仍旧是持名,所谓“语默动静体安然”,这是菩萨的境界;语默动静都与佛相应、与如来相应,这是“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都离不开这部《无量寿经》,都离不开这句阿弥陀佛名号。


名号的德用,确实无量;阿弥陀佛翻做中文叫无量,是德用无量,也是自性的德号,念佛就直接与佛性相应。这一层道理确实不好懂,我们会认为,讲的这佛性、这本心,它是清净的、是离相的,怎么会化成文字化成这句名号这就叫作陀罗尼,陀罗尼翻做中文叫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我们的本性才能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总一切法”就是涵盖一切法,“持一切义”就是摄持包容一切义理、一切的义相叫总持。


所以念阿弥陀佛是很殊胜的方法,禅宗祖师达到的境界,念佛就能达到,念这句佛号可以打开本来、能见性,这是了不起的方式。而且这了不起的方式,让大家都能够学得到,真的是太殊胜了、太稀有了。


【<无量寿经玄义第一册>连载-悟显法师 讲述】



往期阅读推荐


什么是魔

佛海释疑(8)

如何消灭嫉妒瞋恚

学佛行仪【经商第十一】

【悟显法师-讲演大乘】《无量寿经》第一集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悟显法师-讲演大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卷五发布于2024-01-11 0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