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铭》浅释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万法齐观”其实就是讲的“归复自然”,一切万法都要“齐观”,就是讲得都要平等,平等地观待,平等地观察。实际上就是说当我们照见自心的时候,你要看住自己的心,不断地照见自心的时候,就可以“亡尘”,就是要脱离对万法的执著。你对万法的执著就慢慢慢慢的弱、弱、弱、弱,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那个平等心就出来了。回归,这个“归”就是回归的意思,回归到它那个自然,就是它原本的那个样子。


那个性本来就有的,叫本来面目,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我们现在为什么见不到了呢因为我们变味了,变形了。为什么变形了因为我们根尘相对,产生六识,我们就活在六识里,活在根尘相对里,活在纠缠里,所以我们个个都变形了,你活在烦恼里,活在我执里,个个把“我执”养得又肥又大。


那现在怎么办呢现在就要照见自心,“汝若返照,密在汝边”你要不断地返照自己的心,不断地回归自己的心,回归到本来那个样子的时候,这就叫“归复自然”。你会发现,哦!它原本如此。这就叫大现成,了不可得。  


这是讲的我们用功,用功当中这里面既告诉我们知见、正见,还有用功的方法。用功的方法就是要不断地回归,要照见自己的心,这是讲的方法。那么知见,就是不要落在分别里,它是不分别的,它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它是不造作的,这就是讲的知见。所以这里面有知见、有方法,所以我们边学边要去回归,既要提高自己的认知,同时要不断地回归自己的心。


不断回归自己的心,是为了减少分别。那么提高我们这个知见,它本来就是这样子的,所以说,让我们减少那种对立分别,减少这个“我”。我们为什么会有我执,会有颠倒,就是因为有这个“我”,有这个我执。所以说提高知见,本来就这样子,让我们就可以减少我执,所以这里面有见地,有方法。我们边学边去体会,更重要的是在生活当中,要去应用。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泯其所以”,“泯”就是消除的意思,消泯、归泯,就是消除,消除什么呢消除“所以”。什么“所以”就是为什么会这样。你要消除,为什么会这样。什么意思就是说没有什么原因。为什么没有原因呢因为它本来就是这样子,没什么道理可言。到了最后,它是无话可说的,是无语可谈的。为什么说叫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是不可说的,不可说、不可说,可说的都不是道,最后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起心动念,起心即错,动念即乖,开口即错,就是这样,所以说要“泯其所以”,无你开口处。


父母赐给了我们这张嘴,是用来说话的,但是呢,你想要体悟那个道,到了那里,是无你开口处,开口即错。有什么好说的没什么好说的。这里是自受用,你自己才能受用这个境界,你自己才能去体会那个境界,说出来都不亲切,你听来的也不亲切。只有你自己证来的才是亲切的,才是你的。听来的都是别人的,所以叫中听不中用。


为什么有人你听他讲话,一开口就知道有没有,为什么呢因为那个音声里,如果不是自己体会来的,就不亲切,自己体会到的,就是一种亲切感,因为“音者,心之声也。”你说话的声音,都是代表了你的心,所以“音者,心之声也。”这个造不了假的,你假心假意的,假眉假眼的,你去表达,你去说,其实那是表演,无伦你装得再像,演得再像,也不是你。你就是拿了奥斯卡奖也不是你,你也是演员,所以说这个装不了的。因为“音者,心之声也。”你开口说的是瞒不过别人的,所以还是要来点真的。


“不可方比”没有任何一个东西可以比喻。“比”就是比拟的意思,可以比喻它,你说我拿个什么来比喻你呢。佛是善说比喻、善说譬喻,专门有《譬喻品》。佛为了讲法,为了让我们明白,他可以讲很多故事,打很多比方,但是那个道,没法比喻。因为讲出来的东西就是个故事,就是个文字,最重要的靠你去体会。


所以,无论千说万说,最终归于一条,只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方法。我们要根据这个道理,这个方法去用功,然后去证道,自己去体会那个境界,这才是真的。外来的终不靠谱。所以我们一定要死心,要死心塌的用功,不要靠想象的,靠外来的,你想怎么样怎么样,那是不可能的,你死了这个心吧。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这句好理解,这个“止”就是静,“止动”就是动没有了,动停止了,没有动了,也没有止了,所以“动止无止”。动停止了,那么止也就没有了。这里讲的动和静的关系,因为有动就有静,有静就有动,动静是相对而来的,没有动就没事静,没有静就没有动。动没有了,静当然也就没有了,没有静,动当然也就没有了,所以这叫“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是指的动和静,动和静都不成立,都没有了。因为没有动就没有静,都不成立了。“一何有尔”,就是万法归一了,一在哪里一也没有了,万法归一,一也不可得。这个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里面有讲的“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讲的就是归一了,归一的话,一也不可得。一也不可得,就归于道了。


所以,归一讲的就是归根。在这里面,根机好的,一也不可得,他就悟道了。根机不好的,他就要执著那个一,执著那个清净,执著那个根,就把那个根当真了,就拿着鸡毛当令箭,这就坏了,完了。所以说十有八九的人,他就会执著那个根,把那个根当真。只有极少数的人,他一下子可以悟道,一也不可得。


所以为啥说,宗门用功,当归根的时候,他叫下手处,得了下手处,你会参了,你会念佛了,最后把这个根破掉,就是这个一也不可得,这里才悟道了。大部分人,都是分段的,都是分开的,只有少数人,一下就悟道了。像“不思善不思恶”,是遇到了道明禅师,道明禅师因为他用功很多年了,他到那一步了,所以六祖一下就把他点破了,他一下就悟道了,一也不可得,一下就悟道了。如果是换一个人,可能只是归根,只是得了一个下手处,悟不了道,所以到这里能不能悟道,还是要看个人的福德善根资粮的,没有资粮,不可能的。


(待续)


——2020年10月2日于曲阜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佛法禅修】《信心铭》浅释:(037)发布于2024-02-16 17: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