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金刚经》研修系列


《问道金刚经》-14:所谓“第一密意”,是指罗什本《金刚经》中的“如筏喻者”。在玄奘本和义净本中,都会翻译为“如来密意而说筏喻法门”。那么,这其中有着什么样的“第一密意”呢??


《金刚经》原文-6:第六品 正信稀有分

菩提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笔者注:

一、“密意”之一:对凡夫百姓的“慈悲”?


所谓“密意”,就是和你讲了,你也不会明白,还会有副作用。你可能会惊讶、会害怕、甚至会骂娘。不知不觉间,反而把自己打回了原形。这就是《金刚经》里佛陀所担心的”或惊、或怖、或畏“。因此,不能一下子讲到底,会有很多佛家秘密悬在心头。但会给你一些暂时的、感兴趣的、个人偏爱的方法工具,来作为渡河之舟。以我人之欲,而钩无我之慧,因人而异,相机而教。比如第一时教中,佛在鹿野苑对憍陈如五比丘的接引,开示的就是最为基础的”四谛法“,仅限于世间的因果规律内容。佛陀就会讲到大量生活实例,普通人会更容显了明白。比如“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等等。换成今天,就相当是南传、藏传、汉传等等某一家的入门的,关于善恶因果方面的典籍资料等等。???????????????


然而,这其中最大的密意就是:几乎所有的凡夫百姓,不到大难临头、大病一场、大死一回的时候,人们都不会清醒地觉知到:自己一生走来的一切过往,无论是唯物之“物”,抑或是唯心之“法”,都是虚妄分别,都如白驹过隙,大梦一场。因此,对于佛家经典中涉及的一切”法“与”非法“,人们用着用着,就当真了。当真了,就忘记归零。忘记了归零,就会一圈儿一圈儿,继续原有的恶性循环。佛陀建立“世间般若”的目的,是令众生离苦,离世间一切“三恶道”的生死轮回之苦,而成为一个健康、快乐、幸福的正常人。一旦自己有缘时,还可以精进到下一个阶段的“智慧维度”。而此时,就应懂得佛陀出现于世,于此《金刚经》中,就是与诸位有缘。纵观我们全人类文明史,佛陀最大的标志性贡献,就是突破了一切生命的“生死极限”,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而这个缘分,是多么大的一个宝贝啊?如果我们大家,但有一念的大乘发心,就不会白白错过。


故”法“与”非法“,皆筏喻者;一切舍去,越舍越得。




二、“密意”之二:对二乘外道人士的“接引”?


那么对于佛门之内的,以老修行、专业修行人而自居的人,以及历史上无数的小乘佛门祖师,甚至是像须菩提等等这样的大罗汉,有没有“密意”呢?答案是:更有!


通篇的《金刚经》,须菩提实际的提问共计六次,可是其中的两问都是重复的。第一问:”如何发趣大乘?如何修行?如何降伏其心?”,会反复问两次。第二问:“《金刚经》如此之深,有谁会信?会反复问两次。这就可以看出,须菩提的内心深处,对佛之本怀的”甚深般若“,也是疑情未泯。而一旦最后,当自己内心深处的,困惑一生的”疑惑“,最终彻底释怀的一刹那,才会悲欣交集而”涕泪悲泣“。对于佛陀的”甚深般若“,一位大阿罗汉竟然可以感动到流泪,这是什么样的密意呢?如果我等也能有类似的感同身受时,《金刚经》算读到家了。


实际上,佛陀引导须菩提、善付嘱须菩提的过程,均是以大乘因明法,而建立的”出世间般若“。那么此中的”密意“更大,一者,为一切”法“之密;比如眼前的瓶子、眼前的孩子、眼前的手机等等,这眼前分明毕现的日常实物,活生生的大活人,如何就是”虚妄分别“呢?二者,一切外道圣贤的”非法”之密。比如历史上,无数的外道圣贤思想家,胜论、数论、等等,老子孔子庄子等等圣贤思想体系等等;都是人类思想的巨人,都有世间善法,也都有关于生死现象的“出世间法”。而且其中很多,和佛门小乘,都会有着非常类似的共法交集,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然而,与《金刚经》中的佛之本怀,又有何区别呢?三者,一切佛门之内的“非法“之密;比如《金刚经》里的”般若波罗蜜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庄严佛土“、”大阿罗汉“等等,这佛弟子心目无比庄严圣的诸佛菩萨,诸佛世尊的光明智慧,怎么就成了”非法“呢?实事求是地说:古往今来无数的佛弟子,对诸如此类的种种密意,是终其一生不得证悟的。因此,当不能彻达佛之本怀的”甚深般若“时,后世的佛弟子们也浑然不觉,也会依然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宣扬自己心目中的”佛法“。也因此,就导致了佛门历史上无数的佛门宗派,无数的佛家小乘经典,以及各种各样的传承体系。据此,诸位可以尝试思考一下:最为完整的《大正藏》,共计3493部,13520卷,其中有多少部、多少卷为“小乘经典”呢????


故“出世间般若”,就是佛陀针对二乘佛弟子和外道圣贤,以大乘因明而建立”非法体系“,来作为渡河之舟。譬如净土宗,就是佛为广大末法时代的人们,建立了弥陀佛的极乐佛土。《金刚经》中,佛陀会告诉所有在场的人,不仅仅是极乐净土,几乎所有的”庄严佛土,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所以试问:如果我们对任何一位净土宗念佛弟子,告诉他极乐世界的“庄严佛土”,并非你脑海里的那种“庄严”,而是佛陀假名安立时,“你能否”不惊、不怖、不畏“?而现实是:一定会有大量的人跳出来,又惊、又怖、又畏。甚至,会以各种原因口诛笔伐,嗔怒、抵触而远离。可是笔者要告诉各位的是:恰恰相反,这是佛陀更大的慈悲,是针对《金刚经》受教者、发趣大乘者的接引,是让我们可以更加精进的“大乘念佛”。所以,一旦我们开始学习《金刚经》,就应该彻底地归零、升级自我、更加上求佛道。此时,净土经典中的”极乐世界“,恰恰会更加真实不虚,恰恰就是与阿弥陀佛相应、相合,恰恰就是《金刚经》中”涅槃实相“。而”涅槃实相“无生无死,故何来”往生“?”涅槃实相“状态时,无佛、无世界、无苦无乐,又何来极乐?一切极乐,是非极乐,故名极乐。令二乘外道人士一切归零,摒弃其执着的”不彻底性“和”不圆满性“,此《金刚经》筏喻密意也。



三、“密意”之三:”密“在哪里?



1、大乘唯识之“密”?


摘录一:唐本《楞伽经


佛言:”大慧,此如来藏藏识本性清净,客尘所染而为不净,一切二乘及诸外道,臆度起见,不能现证“。


笔者:


佛家的“大乘唯识理”,说白了,即是一切种子阿赖耶识原理,亦名“如来藏”,亦名“一切种智”,亦名“甚深般若”。那么此中的第一建立基点,即是阿赖耶识。并以此,可以科学、普世、可证地解读一切生命的“生死之迷”、“轮回之迷”和“涅槃实相”,且不违世间科学的证明试验法。譬如,《金刚经》后文提到的被节节肢解的忍辱仙人,有情生命的六道轮回,大乘菩萨的“变易生死”、“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等等,凡此种种的”佛家概念”,在《金刚经》佛眼之中,都是分毫毕现的圣智自证现量,都会有着一切有情生命的因果必然,真实不虚。但我们凡夫肉眼里,则是太多的盲目瞎猜和疑窦丛生。因此佛陀才会指出:关于此阿赖耶藏识,佛门之内的小乘人士,以及佛门之外的外道圣贤,均不能现证。佛家的大乘证悟,绝非小乘外道人士的一拍脑门。更不是看过几本经典后的“玄之又玄”,也不是小乘外道圈子里,五花八门的”人云亦云“。而是最为深密的因果科学,会有着与现代尖端科学近乎一致的试验证明法。


大唐的不空三藏,是佛门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密宗祖师,曾经翻译了《大乘密严经》。其中的《阿赖耶即密严品》,全篇主旨就是告诉世人:所有的密宗之”密“,密在阿赖耶藏识也。其中,就有金刚萨埵一阕著名的开示:??????????


尔时金刚藏,为明此藏识,即密严之义, 告如实见言。


而《金刚经》中的筏喻者,就隐含了这样的大乘唯识密意,罗什本《金刚经》中没有译出。而玄奘本和义净本中,以及无著菩萨的《能断金刚经释颂》,世亲菩萨的《能断金刚经释论》中,乃至《般若经》、《楞伽经》、《解深密经》中,关于《金刚经》的大乘唯识密意,是非常确切鲜明的。?????????????????????????????????



2、大乘因明之“密”???


摘录二:《大般若经—第一会—教授品》

善现,譬如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但是假名。如是假名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此诸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如是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此二名皆是假法,如是假法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谓为菩萨摩诃萨、谓为般若波罗蜜多,及此二名,如是三种但有假名。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法“名假””法假“”教授假“,应正修学。

???????????


笔者:


《金刚经》,仅仅为《大般若经》之第九会。言外之意,《大般若经》中,有着大量的篇幅,也都是佛陀和须菩提之间的一问一答。据此再看《金刚经》时,很多密意会更加清晰。比如,众多的小乘佛弟子圈子里,总会有”不立文字“的说法。殊不知:所谓”不立“时,实际上你的内心深处,早早就有了”立场“,都是念念在兹的”立“也,只不过是“识之妄立”。而只有一切彻底归零后,有了一颗大乘菩提的种子时,才有可能是”智之能立“。大乘菩萨,才会有办法、有技巧、有力量,来建立最为清净的内心世界,来设计建立最为美好的产品,才能设计建立最为美好的家居,才能设计建立最心旷神怡的生存环境。才能最终以相度相,作苦海渡人舟。这样的“立”,则是小乘因明和大乘因明的根本区别。小乘人士往往都是“善破”,而毫无“善立”。更不知道:你”立“与”不立“,都是毕竟空也。所以《大般若经》里,佛陀也专门告诉须菩提:“假名”、“假法”和“假教授”,应当修学。


而”假名“,如何命名呢?”假法“,都有哪些呢?”假教授“,如何教授呢?大乘核心经典中,都会有成体系的,非常完整的阐述。比如古印度最早的正理派,都会有”宗、因、喻、合、结“。而初期的经典结集时,就曾经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展而成“三藏九部”。那么到了大乘佛法时期,又扩展成为“三藏十二部”。“三藏”者,经、律、论三藏也。“十二部”者,则分别是“契经”、“应颂”、“记别”、“结颂”、“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有“和”论议“。而凡此种种的三藏十二部,其实都是令人”自悟“和”悟他“的教授法,都是大乘因明的善巧方便,都包含了成体系的“能破”和”能立“之法,有着成体系的“现量”、“比量”、“圣教量”等自证之法,有着成体系的“宗、因、喻”等证他之法,都是佛陀”假教授“的范畴。然而令人叹息的是,千百年来的汉地佛门,都是末法时代的小乘做法,居于主导地位。能深入大乘因明者,几乎没有。佛弟子圈子里,最先消失的并不是《楞严经》,而是玄奘法师所翻译的“因明正理系列”,是佛家的大乘因明学。然而,这通篇《金刚经》里,就有着大量的因明句式,比如:


1、庄严佛土者,是非庄严,是名庄严;

2、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3、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4、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

5、众生者,即非众生,是名众生;


等等.........


故知:若不通因明,对《金刚经》的解读,则如盲人摸象也。对于此中真义,实在一言难尽。然而,即便凡此种种的,诸如“大乘唯识”和“大乘因明”这样的甚深密意,也依然是趋向”无余涅槃”的工具,亦如佛之“筏喻”也。《金刚经》中的“筏喻”,其中的“法”与“非法”,范围之广是令人咋舌的。不仅仅我们广大的普通凡夫,需要这些密意满满的“渡河之舟”。那么历史上所有佛门内外的外道圣贤人士,也需要这样的“渡河之舟”。甚至,佛门历史上所有的小乘、大乘大德祖师,更需要这样的“渡河之舟”。


????????

3、所有的“筏喻”,均为更快、更高、更彻底??


在《金刚经》后文中,我们将会看到:无论“法”与“非法”,佛陀都会把自己的全部家当打碎,会把自己的三十二相打碎,会把自己的“一切智慧之舟”,亦全部打碎。那么我们的佛弟子呢?你所崇尚的宗派、祖师和大德呢?所谓“打碎”,是名“打碎”,实无“打碎者”也。但能一切彻底归零,才能高效地回归真我,才可以最为快捷地更上一层楼,才能更有力量地荷担如来家业。此时,才是对三宝最大的感恩和敬仰。即此,唯愿与诸君不惊、不怖、不畏,一起回向属于佛陀的“无上涅槃”。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金刚经》第一密意:如筏喻者?(14)发布于2024-02-23 11:48:3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