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五篇》:为何要念弥陀


 


 

本篇主题:“念佛”一法,有着不可思议的巨大现实作用,略说有二,一、化悲苦;二、度生死当你所有的办法都已用尽,所有的气力都奄奄一息,甚至躯体变凉、没有呼吸了,但你还有最后的一种方式:念佛,念“阿弥陀佛”。这是所有大乘佛法体系中,最为浓缩的因果科学,既是“最大之”,亦为“最大之密”。



一、化悲苦?

 


先讲一个佛经里最苦的一个故事,各位可以对比一下:谁有过这样的冤亲债主,谁有这样的冤家对头,谁更苦?

 

摘录一《观无量寿经


时韦提希,见佛世尊,自绝璎珞,举身投地,号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恶子?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浊恶处,地狱饿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唯愿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


 

笔者注:


其实,通篇的《观无量寿经》,说的就是佛陀时代的一个极为悲惨的因果故事。当时的摩羯陀国有个王子叫“阿阇世”,是老国王及王后“韦提希”的太子。皇后怀胎时,占卜预言此子长大后将会有杀父之灾,于是老国王与和王后“韦提希”十分惊恐,一出生就把他从楼上抛掷至地面,但只摔折了他的手指,婴儿却活了下来。可是从此,也就种下了最初的“恶因”。所以,阿阇世幼年时代就是在“父母毁弃”的阴影中长大,人在胎中就已结怨,故也称“未生怨王”。长大成人后,恰逢佛教僧团里的“提婆达多”野心膨胀,也就是佛陀的表弟,一再向佛陀争夺僧团的领导权。在得不到满足之后,就煽动阿阇世弑杀父王,以篡夺王位,实现“新王——阿阇世,新佛——提婆达多”并驾齐驱、共尊共治的目的。而当老国王被幽禁之后,“阿阇世”一心试图将其饿死,既不会落下“亲手弑父”的名声,又能斩草除根。但是老王后“韦提希”就自己偷偷地清洗自己的身体,然后将“麦耖和蜂蜜”混合在一起,涂在身上。在探视老国王的时候,老国王得以通过“舔食”而暂且偷生。不过,几次之后就被“阿阇世”发现,阿阇世大怒,当即拔剑就要斩杀亲生母亲。可是,当时身边的两个大臣看不下去了,被勉强拦下;但阿阇世下令:从此将亲生母亲锁禁深宫,永远不许再探视老国王。

 

“摘录一”中的场景,就是老王后“韦提希”,在经历了自己的“亲生逆子”阿阇世,一次一次地“篡权”、“杀父”、“杀母”等“违背天理、倒行逆施”的大不孝之后,绝望透顶、伤心欲绝。于是,面向佛陀的住地,灵鹫山方向,顶礼遥拜,嚎啕痛哭:


“世尊啊,请您告诉我?我以前造作过什么样的罪业,让我有了这样的畜生儿子?世尊啊,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和提婆达多坑靡一气、狼狈为奸?这个“污浊恶世”里,到处都是奸佞横行、,到处都是小人得势和尔虞我诈,没有一个好人?我看不到一丝丝的善良和正义,只希望世尊能告诉我,怎样才能跳出这“无边苦海”?我活不下去了,只想早点离开这个“肮脏的世界”,去投生到一个再没有“恶语相向”、再没有“恶人当道”的地方。我愿意真诚忏悔,只乞求世尊帮我:有没有这样的地方?怎样做?才能亲眼看到那里的清净和光明?”


 

佛陀很快感知,于是带着目犍连阿难一起,即身探望韦提希。见面后,佛陀亲自劝解,并当场一步一步地引导韦提希,令之亲眼见证了无比清净、光明和美好的“极乐世界”。而且耐心地,一步一步地亲自告诉她:应如何念佛,如何观想,如何发愿。于是,韦提希的“悲苦、愤懑和幽怨”,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得以化解,并发愿忏悔修行,将来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

 

至此,我们可以想见,人世间还有什么比“虐父、虐母、杀父、杀母”更痛苦的事呢?人生计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和“五蕴盛”这八个。而老国王夫妇就有这样的一个冤家路窄的“怨憎会”儿子,有病而不得医,有食而不得腹;又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还要眼睁睁地看着骨肉相残,生离死别,眼睁睁却无能为力。求死的黑暗,似乎会随时降临,看不到任何光亮的出口。人世间的“苦”啊,莫过于此。?

 


此时,我们看看“阿弥陀佛”这四个字:


1、“空间”上,蕴含着自己的清净佛性,无与伦比,清净光明?


即无论你在任何情况下,无论自己曾经多么的丑陋、不堪和恶道,也无论你以前有过多少的不是、过错、业障,更无论眼前的世界多么肮脏、黑暗和无助,一句“阿弥陀佛”,就是那我们最终可以生生依赖的大白莲花,喻示着一切最终的“光明、洁净而美好”。一念之间,便可超越一切苦难、病患、生死,一切恶性循环。


2、“时间”上,喻示着自己的清净佛性,无生无死、无量永恒?


不分过去、现在、未来,只要你还能有最小的力气想起他,即使是轮回中的恶道众生,一念之间也能与之相应,引导走向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即可一念之间,恒超一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而这些,并非笔者临时的空穴来风、随意杜撰。而是“玄奘之学”的大乘佛法体系中,最符合因果科学的“最大之禅”和“最大之密”,是经过了无数佛弟子亲身验证、佛力加持的结果。只要你肯一心至诚,念念相续,会当下见效。笔者本人就是,以前遇到了不开心的人,不开心的事,甚至听到了一句令你勃然大怒的话,只要当下念佛,想想他的“光明”,他的“清净”,长吸一口,“阿”字当头,一气长出。几遍之后,就可以当下化解很多,各位可以亲自当下试一试。

 

而实际生活中呢,持续不断地念诵“阿弥陀佛”人群,能够得到“清净”、“健康”和“欢喜”的真实受用例子,比比皆是。只要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无论你是默念、慢念、还是快念,他永远不会给你带来“苦恼和忧愁”,不会给你带来“负面和消极”;有的,只是“希望”和“阳光”。无病之人,会更加心平气和。小灾小病的、亚健康的,假以时日也会逐步地缓解,甚至摆脱各种慢性病、甚至绝症的纠缠。而对那些重病患者、即将离世者,一句“阿弥陀佛”,也能变得更加能够平和,去面对生死,更加安详地走向“极乐世界”。

 

 

二、度生死?

 

现实生活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必定会经历这样一些因果上的“无奈”。?


 

1、人生的风雨,无人可以替代?


每当我们自己卧病在床,家人亲友再怎样的关心呵护,也不能替代自己,也要自己吃药、自己打针、自己输液、自己忍受病痛所带来的一切,甚至夜深人静时也要独自一人默默面对、独自承受?


 

2、生命的脆弱,无常迅速?


每当我们去医院,或看病或探视,总会遇到一些“生离死别”的场景:那些即将离世的亲友,那些在我们记忆里原本健康、强壮、高大、生活虎的人,转眼之间就“骨瘦如柴”,或“面黄肌瘦、或“疼痛至极”,或“泪流满面”,却都在奄奄一息中痛苦的挣扎。平时习以为常的一个大活人,几天、几月、几年后,就从此永别,再也见不到。而这些,都会让我们感叹生命的脆弱,无限的悲哀和感伤。


 

3、“死亡”的恐惧?


更甚者,对我们年纪大些的人,想来去过殡仪馆、火葬场的场合也已经不少,每当在那里,当我们面对着所有认识的、不认识的尸体,须臾之间都会化作一缕青烟,然后又变成了无数的骨灰盒,不久又要埋入泥土中。而我们这些参加仪式的人呢,全程都会跟着流泪、跟着叹息、跟着恐惧;我们会更加感叹人生的无常,会更加庆幸自己还活着,会暂时地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


然后呢,回到家不久,又全忘了!

 

上述的三种情况,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必须经历的“因果”法则,对每一个人都是无比的公平,无比的均等。不分你是“高僧大德”还是“白衣凡夫”,也不分你是“亿万富豪”还是“街头乞丐”,更不分你是“帝王将相”、“国家领导人”还是“平民百姓”。所以,我们大家日常脑子里所引以为傲的、所热心追逐的、所攀缘攀附的,圈子里大家津津乐道的、令你无比羡慕的“土豪”、“大师”、“大咖”、“富二代”、“牛人”,可能往往比普通人更早、更快地去走一遭!这个时候,我们会忽然发现:我们在生活中、在红尘世界当中所推崇的一切想法、理念和习惯,在“生死”面前、在“因果”面前,是何等的“苍白无力”,是何等的无奈与无助?我们从小到大,无论是幼儿园、中学、大学,都习惯了有人送有人接;我们病了,也习惯了有家人的呵护照看;我们没钱了,也习惯了有家人亲友的接济。我们事业上无论成功与失败,泪水与欢笑,都习惯了有亲友家人会是最后的靠山,习惯了有人在旁边支持、鼓励、欣赏,和你默默相守。但,唯独不习惯“生死无常”,以及面对“死亡”时,我们的束手无策!

 

而笔者自己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大“生死”问题,是你不得不考虑、不得不面对的,而且越早越有利:


 

第一个大问题:生的时候,如何“生活”?


你的福报运气再好,也是外部的因素,家人亲友永远不能替你吃饭、替你上厕所、替你去酸甜苦辣、替你得病、替你生死。我们再怎样的养生、再怎样的长寿,说多些,活到100岁吧,被送到医院的时候,也会是一大堆的疾病名词。而100岁之后呢,又如何养生?所以,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必定不是一条笔直的直线,有山峰也必定有低谷。而对我们这种绝大多数的,底层的草根人群来说,“事业失意”、“疾病缠身”和“独自承受”的“低谷”时光,要占到你人生的大部分。比如,当我们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意识清醒但手脚口舌已经不听使唤的时候;当我们濒临绝境,最为绝望和无助的时候;有谁,最可能做到分分秒秒、念念之间都来接引你,帮助你走出困境,走出轮回呢?

 

答案:“阿弥陀佛”!


 

第二个大问题:“死”的时候,如何“度死”?


是继续沿着人类认知范围的“惯性”,在六道轮回的圈子里恶性循环?还是冲出“惯性”,获得新生,走向自己本有的“清净、光明”?谁能提醒我们、接引我们呢?

 

答案依然是:“阿弥陀佛”!

 



三、不舍每一个苦难的众生??

 


摘录二《观无量寿经》


佛陀: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迫,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笔者注:


《观无量寿经》中,佛陀提到了“三辈九品”的概念,什么意思呢?就是将我们“人道”众生,依据佛缘的大小,分为上、中、下三辈,一辈之中又有“上生、中生、下生”三品,共九种“往生”的方式,即可以获得“新生”而到达“极乐世界”。其中的“下品下生者”,即是作过“五逆、十恶”大罪的,也就是这最没有佛缘的一类,而且现实生活中人数最多。佛陀告诉我们,即使这样最没有“善根”和“慧根”的“五恶”“十逆”的地狱众生,“阿弥陀佛”照样接引,只要你有一颗真诚忏悔之心。


那么,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大致有三个方面的意思:

 


第一个:什么是“五逆”大罪?

 


即是“一、杀父;二、杀母;三、出佛身血;四、杀罗汉;五、破和合僧”,这五种。?

 

1)第一:“杀父”?


2)第二:“杀母”?


这两项容理解,不要说杀害亲生父母了,即便是虐待父母,都是丧尽天良、人神共愤的事情。?

 

3)“出佛身血”?


最初的制戒因缘,是源于佛陀的表弟提婆达多。因为总是一心要自立山头,一心要与佛陀分庭抗礼,就总是以抛大石、赶醉象等等方式,机关算尽地加害佛陀。最后的一次,就是将自己的手指甲涂上毒药,企图在亲吻佛足时毒死佛陀。但人算不如天算,佛陀早有预感觉知,提前就远离避见。带着害佛之心的提婆达多,正要强行下手的瞬间,脚下却突燃大火,心虚、惊恐和慌乱之中则瞬间毙命,当下堕入“无间地狱”。所以,“出佛身血”最初是指亲手害佛、伤害佛身的行为。


而时至今日呢,更多的是指那些与佛陀教法背道而驰,肆意地攻击、诋毁、丑化佛教,以及种种公开的灭佛行为。比如我们大家众所周知的,网络、媒体、微信圈子当中,就总是有那么一小撮儿的个别人,为了赚取人气博得眼球:就专门与佛陀的“大乘智慧”唱反调,专门以“自以为是”的小智小法,就来判定自己一无所知的“大乘甚深佛法”。比如,佛家历史上历次的“法难”过程中,很多都属于“出佛身血”。


 

4)“杀阿罗汉”?


这一条,普通人就不容易察觉了。因为“阿罗汉”指的是内在的修行境界,从外表、穿着打扮上,我们肉眼是看不出来的,“阿罗汉”在你面前你也不知。但是,“阿罗汉”的一些特征却可以参考,就是“戒行异常清净”、“道业异常勇猛”、“多头陀大行”、“多禅定甚深”,“人好、心好、乐于付出、乐于助人”,而且“出家众多、白衣众少”。自己个人身家呢,往往一无所有,却无所不有,只有“大修行人”之间可以彼此觉知。比如,《阿含经》里就有舍卫城里的外道婆罗门,打杀“目犍连”的记载。还有近代的“虚云老和尚”,禅门中就流行着他老人家是“迦叶尊者”的化身,那一定是阿罗汉。可是,老人家在“云门事件”中就遭受了无辜的冤屈和毒打,几近致死,那就属于典型的“杀阿罗汉”。


但是,由于你的智慧能力限制,你的“肉眼”里会只有“谁出家谁在家”、“谁高谁低”、“谁贫谁富”等等这些世间外相,只会担心自己的利益会不会受到冲击,只会担心自己得位置受到威胁,而对“阿罗汉”之“内证圣智境界”一无所知。即便是这些大修行人,就在你的身边时,你也是不当回事的。一位“阿罗汉”出现在你的眼前,你也是根本察觉不到,即便有缘也会擦肩而过。在我们汉传的丛林寺庙中,就有“供罗汉”的传统,就是因为“阿罗汉”可能会随时出现在普通的僧众、或四众弟子当中,从衣着服饰上是完全看不出来的。而“阿罗汉”的另外一个名字也叫做“应供”,就是说只有当你真正“开悟”了,悟到了“宇宙万物”的本然、悟到了“生死”的本然,并且能真正初步地体解到“大乘之大”时,到“阿罗汉”初果修行境界了,你才有资格接受大众和人天的供养


这个时候我们想想:不要说“杀阿罗汉”了,即是“伤害阿罗汉”,都是何等的罪业深重?因为,当今世上,惑道者众,悟道者少”,而且是少之又少,而试图伤害、杀害这样的人,就等于断掉了无数受众的智慧福报,断掉了佛家的“法身慧命”,负面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5)“破和合僧”?


指的就是严重破坏僧团戒律,破坏僧团的团结,导致僧团分裂、严重损坏僧团形象的行为。实事求是地讲,上文中提到的“杀父、杀母、出佛身血、杀阿罗汉”这“四大逆罪”,在我们当今的佛门之内、佛弟子圈子里并不常见。而“破和合僧”呢,却是当前佛门圈子里司空见惯的现象,人人都可能曾经见过、听过。所以,这里笔者的笔墨或许多些,以方便大家能够深入而准确地理解。


在搞清楚“破和合僧”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僧”。事实上,由于“正法衰微”,我们更加广大的普通受众,一般都不懂得:


“僧”,不是指某一个单独的出家人;单独的一个受戒比丘,也不是僧,更不是穿着“袈裟”就是僧了。按佛制,“僧”是集合了所有的佛家圣贤和所有出家人的群体,是一个“集体概念”。


最早的“僧”,其实就是佛陀在鹿野苑最早接引的5位比丘,加上佛陀自己,共计6个人的集体。在后来佛家发展过程中,就以“五比丘”为基数,在“出家众”的人数和僧团管理方法上逐步扩展、完善。所以,在《阿含经》里佛陀会经常提醒比丘们:佛自己也亦在“僧数”。而“僧”发展到今天呢,严格说来是“所有受过具足戒的,出家师父们的集体”。宽泛地说呢,在一方寺庙道场之内,则是指“具戒出家”弟子的常住集体。而“僧宝”呢,则是整个佛门历史上古往今来的、全天下最优秀的僧人集体,是真正的僧中之宝。我们在举行“三皈依”仪式的时候,你发心、发誓所皈依的,就是这样的“僧宝集体”。而佛家“三宝”的胜义性、圆满性、彻底性,才是真实不虚的;如果您能理解到:你所皈依的,是这样的集体,就永远不会有疑惑不解的纠结问题。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看看,“破和合僧”指的就是破坏僧团的团结与和谐,分裂僧团,严重败坏佛门形象的行为。

 

纵观佛门历史,“破和合僧”所导致僧团的分裂、内讧和争斗,都是令人痛心疾首的。从佛陀时代开始,提婆达多为了达到“另立门户,独自作佛”的目的,就是通过放毒、放醉象、滚山石等等令人发指的手段,欲置佛陀于死地,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还有我们众所周知的“六祖慧能”大师,在没有出家还是“居士”身的时候,就因继承了“禅宗衣钵”,而遭遇了各种佛门内的“追杀围剿”。而“破和合僧”现象,也往往都是“历次佛门法难和分裂”最直接的根源,而且大多都是和“私欲膨胀”,和“争夺名利”、和“女色诱惑”直接挂钩;有了“邪淫”和“私欲”,自然就要长期占有和控制,不容别人染指。自然就会引发“党同嫉异”,自然就要百般遮掩、维护、争夺,甚至不惜“杀业”和“大妄语”。殊不知,此时自己早已经堕入“无间地狱”之中。

 

而当今社会呢,“破和合僧”的罪业在于:以一个寺庙为道场的僧团,会因少数一两个人的“私欲膨胀”,就会“一颗老鼠屎而坏道一锅汤”,从而导致僧团内部严重分裂,僧团的日常行事不能进行正常的“羯磨诵戒和功课”。外部受众无形当中,就会被种下“外道恶法”的种子,误入歧途了却以为是“佛法”和“参禅”。“破和合僧”之人大多“无明深重”,欲望现前时更是“罔顾因果”,自然就不会懂得:许许多多的出家弟子和在家弟子,“抛家舍业”前来常住、护持,是因为佛陀、三宝的功德,为的是“佛之正法”和“大道智慧”。人们的“善良”和“清净发心”是绝对不可以利用的,绝对不可以在“寺庙道场”瞒天过海,变成自己的“夫妻庙”、“摇钱树”和“私家会所”。而实际上呢,却是在过着一种“好逸恶劳”、“衣食无忧”、“无所事事”,“自由自在”的奢侈生活。

 

而对于广大善良的受众弟子呢,“破和合僧”的负面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往往很多年之后都难以恢复,越修行越倒退越迷茫,反而找不到方向;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能导致“破和合僧”的,必定是僧团内部的某一重要成员,甚至是很多迷信弟子多年的“偶像”和依赖的“大师”。出了问题时,弟子们多年崇拜的“偶像大厦”瞬间坍塌,还要选边站队,自己都说不服自己,还要以“忍辱修行”的名义来安慰自己。更重要的是,“破和合僧”现象严重的寺庙道场,已经不是“道场”,而是“私欲、贪心”占主导地位的“名利场”。在这里,很少会有人“讲法”、“诵戒”、“诵经做功课,每个人都把寺庙都当成了“禅修会所”或者“避难所”。每天的谈资和关注点都是“孰富孰贫”,“谁供养多谁供养少”,“功德箱”里又加了多少钱,哪些人和资源可以攀附,可以生财有道。但是,没有谁能意识到:这样道场中的少数人,在佛家的“戒律”上而言,已经属于“破和合僧”、“波罗夷”和“僧残”的范畴,其实已经贻害一方了。“贪心”重的人一定不愿付出、不愿布施,更谈不上大爱慈悲,所以这个地方的风水一定不好。对本地的老百姓而言,是没有福报的。一般而言,一方寺庙,一定是地方上“人气”的中心,可如果没有佛陀智慧的“清净正气”,何来万众来朝的“旺盛人气”呢?可见,佛陀将其定为“五大逆罪”之一,其危害的严重性,不言而喻。

 


第二个:什么是“十恶”?


“十恶”,就是“杀生、偷盗、淫欲、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嗔、痴”这十种,成语“十恶不赦”,即是如此!简单分一下类别:


1)身业:“杀生、偷盗、淫欲”三种;


2)口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四种;


3)意业:“贪、嗔、痴”三种;


我们普通人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毁犯的,就是“口业”!我们每天给人一句好话,舒服一天;给人一句“恶口”,骂人的话,却可能会记你一辈子!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既是如此。所以千万切忌:祸从口出!能善护口业,不是忍辱负重、低头认输,是人与人相处、提升自我的最大智慧。

 


第三个:不舍每一个苦难的众生?

 

上面简单介绍了一下“五逆、十恶”,佛陀就告诉“韦提希”王后:像这样的“五逆、十恶”大罪,在我们常人看来都是早已经堕入“无间地狱”,完全“无可救药”、不可逆转、无法超生了?若仔细想来,如此的“顽固不化”、“死不信佛”、又“罪业深重”的人,在我们自己的身边其实就很多,这样的人怎么办呢?我们看看在“下品下生”中,佛陀是如何的教导的:“如此愚人,临命终时,如果能遇到善知识,可以尽量安慰,为说妙法,教其念佛。”这一类人,一般都是性格冲动、脾气又大、刚硬难调。奄奄一息时的“果报”都会是“地狱之相”:大多都会面黄肌瘦、人形脱落,剧疼难忍、痛不欲生,甚至必须依靠“打吗啡”来止痛干熬。即所谓“彼人苦迫,不遑念佛”,根本就想不起来,还要“念佛”?亲友们就一定要告诉他:你如果不能念“阿弥陀佛”,那你就想象着有一个地方:无量光明、无量清净、无量寿命,观想“无量寿佛”也好;如果能观想“阿弥陀佛的清净和光明”,更好。

 

而通过上文,我们就可以看到:佛陀是多么的伟大、慈悲、和智慧?这一段万分重要,为何呢?因为,我们的身边,或者我们的朋友,或者我们的亲人,总会有这样一天会早晚到来。如果此时的你,能想起来佛陀的这一段话,并助其实现“临终念佛”,将会功德无量。比如,在“净土”祖庭庐山东林寺,就有专门的助念团体;我早些年去台湾的佛光山,也有这种临终助念团体;星云大师所创办的“南华大学”,还有一门专业,就是“临终关怀服务”专业。笔者自己,就经历过太多在医院送别亲人的场景;那个时候,眼看着亲人即将离去,几乎所有在场的人都是悲痛、无助、无望和束手无策。可是,更多的人因为与佛无缘,就根本不会想到:当你所有的办法都已用尽,所有的气力都奄奄一息,甚至躯体变凉、没有呼吸了,你还有最后的一种方式:念佛,念“阿弥陀佛”!这是所有大乘佛法体系中,最为浓缩的因果科学,既是“最大之禅”,亦为“最大之密”。只要一念和“阿弥陀佛”相应,“阿弥陀佛”就会可以在你“心识”中长相驻留 ,依然会引领着你减轻痛苦,伴你轮回,走向新生,走向清净光明。

 


笔者:


人生一切事,人间一切事,均可是大事,但莫大过“生死”!六祖慧能大师曾经给过一个“禅定”的最基本概念: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正统的禅门打七,起之前都要到佛前告“生死假”,上坐了,生生死死不再下坐,参的也是“生死”。可是,我们如何令那些无数的众生,那些年长的老人家,不识字的老人家,病床上奄奄一息的病人,甚至有过“五逆、十恶”的罪人,这全天下最大多数的草根受众,也能同沾法雨,也来过“生死”关呢?


所以,这天下最大的“禅”:即是这一声佛号,念念相续,无有疲厌。?


阿弥陀佛!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化悲苦,度生死?(净土五篇之四)发布于2024-02-23 11:50: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