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五篇》:为何要念弥陀


本篇主题:

所谓娑婆世界”,即是我们今天的、眼前的人类世界。苦多、丑多、恶多、垃圾多、污秽多、争斗多、杀戮多,而且苦难无边、苦无尽头。最终,所有的有情生命,都是在出生、疾病、衰老、死亡的“无奈”中,在不堪忍受的恶性循环中,一波一波生来,一波一波死去,周而复始、无有尽头。



一、什么是“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是梵语Saha-Lokadhatu的汉语音译;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梵语Sukhavati之极乐世界。

其实,没有人会愿意“伤痕累累、病魔缠身、苦痛忧悲、抑郁终生”。每个人都会盼望着:如果有一天,能够彻底地放下、不干了、“不再为三斗米折腰”、“不再去看他人的脸色”,多好?过几天舒心自在清净快乐、无忧无虑的日子,多好?可是,这一天就怎么就总是遥遥无期呢?

人们或许不知:这“彻底放下”的实质,在佛家恰恰就是选择“娑婆世界”,还是选择“极乐世界”的生命大方向问题。如果选择了“娑婆”的圈子,就等于你将自己置身于“疾病、苦难、死亡、倒霉”的环境里,而且循环往复,看不到尽头。而若选择了“极乐世界”的圈子,就等于你开始趋向“自由、清净、光明,开心、快乐与和谐”。我们看,这其实是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进程中,如何“抉择快乐”的智慧

最初在读《金刚经》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这样一段细节:以“解空第一”著称的须菩提,“深解义趣,涕泪悲泣”。当时无论如何不明白:对于这位已经可以做到“八风吹不动”的大罗汉,何以至此呢?而且,在中国历史上,读经能读到泪流满面的人可是太多了。仔细想来,自东汉以后,几乎所有的帝王、将相、历史名人和大文豪,都是解读佛经的大家,每个人一定会有个“**居士”的佛家名号,这些人可不是傻子,都是“智商(IQ)”和“情商(EQ)”极高的人士,或名噪一时,或一代枭雄,或名扬千古,佛经中到底有什么力量呢?一直到后来,佛经读得越来越多,佛陀的音容笑貌也越来越清晰,也越加能够理解佛陀的那一份苦心,以及佛陀智慧的伟大。于此,我们就先从净土三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和《无量寿经》中,稍加摘录,来分享一下佛陀眼中“五浊恶世”和“极乐世界”的样子。这是2500年前佛陀的预言和觉知,体验一下,你是否也会有同样的一分感触?

“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这两个佛学概念,或许各位都耳熟能详,但就是无缘精进深入,认真仔细地解读过。其中“娑婆”的梵语原义就是“痛苦不堪”、“难以忍受”的意思。而“极乐世界”呢,在《无量寿经》中的翻译并非“极乐”,而是“安乐世界”。一字之差,“极乐世界”的真实意趣中,就增加了“安隐、和谐”的内容。下面呢,就简单对比一下,大家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二、“娑婆世界”的第一个特征:人之熙熙,皆为利来?


摘录一:《无量寿经》:

佛陀:“然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

笔者注:

意思是说:我们所有这些红尘俗世中人,大多福报不够,佛缘浅薄,所以智慧不够。我们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争来争去、自以为是、引以为傲的,其实都是一个“利”字。殊不知:从更加长远的格局看过去,所有的“蝇头小利”,都应最不该着急的。事情再大,还能大过“生死”和“健康”吗?而关系到自己当下的、切身的“健康”和“生死”大事,关系到可以令自己的“家庭”和“事业”,能够从根儿上就能彻底解决、高效搞定的佛家大智慧,却从没人急。



三、“娑婆世界”的第二个特征:欲海贪心,永无止境?


摘录二:《无量寿经》:

佛陀:“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无尊无卑,无贫无富,少长男女,共忧钱财。有无同然,忧思适等;屏营愁苦,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有安时。有田忧田,有宅忧宅;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复共忧之。”

笔者注:

意思是说:我们身处于这个“剧恶极苦”的五浊恶世当中,大家都崇尚“弱肉强食”和“没钱万万不能”的信条。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精打细算,大家都是个人自扫门前雪,玩命地挣钱。无论尊卑贵贱、有钱的没钱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一天到晚所处心积虑的,不是房子、车子,就是票子、股票、分红、工资、红包、压岁钱、份子钱,只是钱。而且为了钱,都是机关算尽、煞费苦心,一颗心总是被钱财牵着鼻子走,从没有知足的时候。没钱的时候呢,天天惦记算计钱,为钱而奔波;而一旦有了些钱,又不知足,更是天天惦记挣大钱、做大买卖,为了大钱而不择手段。没田、没地、没房子、没有女人的时候,着急、惦记;等到有田、有地、有房子、有了女人的时候,还要继续着急、继续惦记。欲海贪心,周而复始,永无知足的那一天。



四、“娑婆世界”的第三个特征:骨肉亲情,反目成仇?


摘录三《无量寿经》:

佛陀:“重思累息,忧念愁怖,横为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忧毒忪忪,无有解时。结愤心中,不离忧恼;心坚意固,适无纵舍;或坐摧碎,身亡命终,弃捐之去,莫谁随者。”

笔者注:

很多人为了钱,都是愁眉苦脸、绞尽脑汁,甚至夜里都睡不着觉啊!然而,就在我们大家都在“呕心沥血、着急上火地“一心向钱””的时候,我们所抱定终身的金钱和财富,却往往都一定成为“飞来横祸”的诱因和根源。昔日再好的同学、朋友、伙伴,甚至是骨肉同胞的兄弟、家人夫妻,都会因为钱、因为财产而对簿公堂。一朝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有些人,甚至去偷、去抢、去骗,最终沦为冤家债主,结下仇怨。而彼此内心深处的怨恨、忧毒与隔膜,都注定会一生相伴,郁结不散,至死不化。这样的人,其日常性格中就总会是满腹的牢骚、嗔怒和埋怨,而且是怨气冲天。都是对方的不是,都是他人的过错,都是社会的不公,都是自己的命苦。直到有一天,自己一身是病、形容枯槁、人之将死的时候,才会明白:除了一辈子的苦,什么都带不走!



五、“娑婆世界”的第四个特征:个人业力,无可替代?


摘录四《无量寿经》:

佛陀:“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笔者注:

这一段容明白些,我们这娑婆世界的人们啊,一天到晚的不是这个好吃,就是那个好吃;不是这个好玩,就是那个好玩。总之,比比皆是的都是吃货,都是玩家。不是这个好看,就是那个好看;这个想要,那个也想要,到手了还想要!总之,“人心不足蛇吞象”,我人的“贪欲”永无止境。然而,就是在这无止无休的“贪欲”和“爱欲”中,却盲然不觉:父母再好,也不能替代你;不能替你去吃喝拉撒睡,也不能替你打针、吃药、吃饭、上厕所,更不能代替你的“苦痛忧伤”和“开心欢笑”。人之一生,注定了都要聚少离多,苦多乐少。等到曲终人散、夜半醒来时,就会发现:绝大部分生命时光,是必须要自己一个人去“独处”的,病了,是自己独处;死了,也是自己独处。只能自己独自经历、独自解决、独自面对。再亲的人,再近的朋友,都没有办法替代你。



六、“娑婆世界”的第五个特征:不信因果,不信轮回,不信大


摘录五《无量寿经》:

佛陀:“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为道得道;不信人死更生,惠施得福;善恶之事,都不信之,谓之不然,终无有是。”


笔者注:

就是说我们“娑婆世界”的人们,因为智慧无明,所以大多不信“因果规律”。而不知“因果”,不信“轮回”,却恰恰是当今社会俗世之中,大家司空见惯的普遍现象。甚至,于佛门之内的弟子圈子中,也是信者少之又少。尽管大家嘴上都可以说一说,但早已见怪不怪,非常普遍。殊不知:我们所有痛苦、烦恼、疾病的根源,均从“因果”和“轮回”开始。


1:不知“因果”?

即,完全不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相应”原理。更不懂得:佛陀所有的“如来藏”、“中观”、“”、“密”、“净”修持体系当中,“因果原理”,是所有大乘修学体系中,一切一切的基础,也即是宇宙天地间最普遍的“作用”和“反作用”。著名的牛顿第三定律中,其“作用”与“反作用”即是如此,现在科学界所流行的“量子纠缠”也是如此。它不以你我的意志为转移,你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因果都在“全方位”、“全时域”地,“对你、对我”在持续发生作用中。一块石头投进水中,你看到的“表面浪花”,只是表面的“因果”,更大、更多、更深的“因果作用”在水下,而你看不到。你不知,但它存在;你喜欢与否,承认与否,都在对你我在发生着决定作用。而且,是每时每刻、在在处处都在作用中。

所以,“不知因果”、“不信报应”的人,一般都是胆大妄为、自私自利、不愿付出的人。一般都是喜欢天上掉馅饼,不愿劳作、不爱运动的安逸懒惰之人,是只想不劳而获而不愿有任何付出的贪欲之人。都总有“掩耳盗铃”的投机小伎俩,他自己听不到的,就以为全天下的人都听不到。所以,就敢铤而走险,甚至连昧着良心的钱、死人的钱,甚至佛家的功德钱也敢瞒天过海、大捞一把。殊不知:“因果法则”是宇宙自然间的本然铁律,无始以来就已经注定:宇宙、自然、空间、时间中的一切众生、一切事、一切缘都是平等、公平、无别。当你把别人当“傻子”时,你就成了别人的“傻子”;你待人以诚,别人亦以诚待你;你尊重别人一分,你自己便赢得一分尊重;你付出一分,无形中你必收获一分。任一众生,欠下的债迟早都要还,无论是什么债;孽债、情债、钱债、命债等等一切债,今天不还明天也得还,这辈子不还下辈子也要还;这种方式还不了,就会以其他方式还。

而别人欠你的,也是如此。


2:不信“生死轮回”?

不信“因果”的人再进一步,就是不信“生死轮回”。“娑婆世界”的人们,大多认为“人死如灯灭”,不相信“人死”之后会以其他方式存在;不相信人死之后,还会有基因延续;而懂得基因的,也未必知道:除了基因延续以外,还有更加广泛的“心识信息”,会依旧延续。会以另外一种你“肉眼”完全看不到的方式存在,还要继续承受因果的作用。只相信自己的脑子里,能看见的“因果”;“肉眼”看不到的便以为不存在。更不相信过去、现在、未来中,都会有“畜生”、“恶”和“地狱”这三恶道,会按照因果发展规律,交替轮回不止。不晓得佛经里的“恶道众生”,往往就是你眼前的圈子,就是你眼前的人和事。而且,大家表面上都拜佛敬佛,但内心深处、半信半疑、反正活一天算一天,一死百了;如佛所说:善恶之事,都不信之,谓之不然,终无有是。


3、不信大道

摘录六《无量寿经》:

佛陀:“不信先圣诸佛经法,不信行道可得度世,不信死后明更生。”“惑道者众,得道者少!”“遇佛在世,当勤精进。其有至愿生安乐国者,可得智慧明达功德殊胜。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


笔者注:


这一段,更多地是指佛门现状。佛陀在此预言:佛门之内,惑道者众,得道者寡?

“娑婆世界”的人们,普遍不会相信:世上真有一种高效快捷的大道智慧,可以突破“娑婆世界”的束缚,而获得彻底的解脱

比如我们大家每天的佛弟子圈子里,每天都在“复制”和“转发”高僧大德的“语录”和“节选”,每天都有人在“参禅”“论道”。人们似乎都很信佛,似乎都是大彻大悟之人。可是,虽然天天诵经,但一本佛经也没读透过,比如《心经》。所以,实际上是始终半信半疑,甚至不信。虽然道场越来越多,而能够弘扬正法、德行具足、深入经藏的大乘善知识,却是越来越少。很多修行人,连自己都不确信:“佛之大乘”,是唯一可以拯救这个地球、这个五浊恶世的一方最佳良药更认识不到:“大乘救世”这种高度,大乘之“大”,到底“大”在了哪里。许多人亲近寺庙,亲近出家师父,更多的只是出于“一己私利”的攀缘心,把本应“续佛慧命”、“饶益有情”、“宣示大乘””的寺庙道场,当成了个人私欲的避风港,以为只要披上佛的外衣,就可以无需劳作而好逸恶劳,就可以无所事事而安度此生。甚至很多人,将寺庙道场,建成了可以高雅赏玩的“禅修会所”。甚至呢,成为了仗佛敛财、扩大人气圈子的“僧道公司”。当然,从亲近三宝、播下佛种的角度,我们不能否定其中广结善缘的作用。但举世公认的是:虽然寺庙道场越来越多、越来越现代、越来越高大上、越来越金碧辉煌,然而我们几乎找不到一位,能成体系宣讲佛陀大乘经典善知识佛门圈子,道场无“道”、法师无“法”者,越来越多,尽显末法乱相。这种情况,已被佛陀精准预言:“惑道者众,得道者少”。


须知:首先有法、能讲法、能示法的才是“法师”;能成体系弘扬佛陀大乘般若智慧大道的,才是“道场”。所以,若有这样一个地方:有着这样的法师集体,而不论道场的外相是大是小、人多人少、是豪华还是耆旧,这样的“道场”,必佛光四射。所以,佛陀就鼓励大家:“能遇到佛,有佛法住世,是无上的福报,当勤精进。若心存疑虑,对佛经意趣不解的,可以来求教,不要亏负佛经,只把佛经请来当摆设。而如果能发愿安住于安乐国(极乐世界)的,即是“佛之本怀”和“续佛慧命”的最快捷径,也不容易跑偏,行者也将会逐步拥有利己、利他的救世智慧,将殊胜无比。”


小结:“娑婆世界”,苦多、丑多、恶多,苦无尽头;其唯一的光明出口,就是佛法中的“极乐世界”;而那里,就是佛陀大乘般若智慧的方向。


以上的六段摘录,均是来自于《无量寿经》,描述的均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现状。而实际上,这只是摘录的非常小的一段,在原经中篇幅更大。“娑婆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苦多”、“恶道多”,而且是苦无尽头”。我们人之一生,一路走来,遇到的冤家对头、小人、占你便宜的人总是很多,总是多到数不清。而能以诚相待、无私相助、不求回报的贵人,却总是少之又少。即便有慈悲大智慧的菩萨在你面前,你也认不出。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叹服释迦牟尼佛的伟大,无论我们眼前的这个社会,是多么的现代炫酷和眼花缭乱;经济民生、科学技术有多发达,他老人家总是能精准地预言我们的结局,总能走在前面等着我们。

在众多的佛经典籍当中,有几本很常见的基础性佛经,像《心经》、《金刚经》、《无量寿经》、《地藏经》、《楞严经》等等,很多诵经的佛弟子,无论懂与不懂,也可能似懂非懂,都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感应。这是为何呢?我们说:除了佛经本身有着强大的“加持力”外,更多地是因为佛陀在宣讲“娑婆世界”的场景时,在剖析我们“人性”的特点时,都能一针见血、一戳到底。无论你是谁,在佛经面前都会撕掉一切伪装,变得透明清晰,一览无余而无处藏身。所以,佛门当中流行着一句很切合实际的话,叫做:“出家弟子怕诵戒,在家弟子怕解经。”

为何呢,因为我们越是深入经藏,越是修行,自己的“业障”和“弱点”就越加显现,这是修行精进的正常现象。所以,这里笔者也提醒各位有缘人,当你在发心修行、解读佛经的过程中,遇到了这种情况,反而是好事。就好比在黑暗中,你看不到你自己的影子。阳光越是强烈,你的视野就越加光明彻见,你的影子就越是清晰。而有“影子”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这个“你”,就是因为这个强大的“我”,恰恰就是“光明”的最大障碍。所以,消除障碍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能像“阿弥陀佛”那样,一样的光明,一样的无我,一样的清澈。

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我们的人生,其实处处都是十字路口,处处都要面临人生大方向上的“抉择”。在这样的“娑婆世界”中,你如果总是和肉朋友混在一起,总是和利欲熏心之人为伍,执著悭硬还乐不思蜀,你就永远跳不出“恶性循环”的圈子。自己的学业、事业或道业,都永远都不会有什么突破创新。而设若你选择了“阳光”、“正能量”的圈子,你自己也会逐渐“阳光”和“正能量”。你选择了“戒行清净”的圈子,你自己也会逐渐变得“清净”而“自律”;你如果选择了亲近善知识、深入经藏、亲近真正的佛法僧三宝的圈子,你也逐渐会成为“善知识”,你的贵人也就越来越多,你会越来越有福报。而“阿弥陀佛”就是要引领你、提醒你:永远要选择“光明”、“清净”和“智慧”的生活圈子,远离一切人中娑婆。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什么是“娑婆世界”?(二)发布于2024-02-23 11: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