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宝




第一、佛陀不是


   

1、佛陀不是神??


释迦牟尼佛并不是神通广大的天外之神,更不是无所不能的宇宙主宰,更不能大发神光、呼风唤雨。所以,凡是把佛陀看成神的,其实是小看了佛陀,对佛陀一无所知。


既然不是神,更不是开天辟地的万物的主宰,他只是如实的了知了宇宙自然的真理,是最具智慧的人而已。他和你我一样,曾经有血有肉,有父母妻儿。佛陀的化身一样会生、老、病、死,一样需要吃喝拉撒睡,一样需要衣食住行。佛陀晚年一身是病,尤其是阿含经里经常提到的背痛痼疾,就常年困扰着佛陀。而晚年的一次食物中毒,就是铁匠纯陀供养的有毒蘑菇,令八十岁的佛陀身体更是每况愈下。?


佛法传承、接引众生的角度,佛家并不反对初入佛门时,弟子们对师父的礼敬,以及对佛陀“神灵”般的膜拜。但佛陀会告诉你,那不是佛之本怀!从佛弟子修行的角度,越是修行上位、持戒精严的高僧,就越会在其修行过程中出现我们凡夫所不能理解的“修行副产品”:一些所谓的神通和瑞相。而这些,在世尊的佛眼之中,也只是”通“,而不”神“,并非佛陀智慧的究竟。所以,如果跟着佛陀的脚步,深入佛家经藏,深入佛门修行,就会发现:如果仅仅把佛陀当作一尊神,是太小看了佛陀。



2、万勿”人行邪“?


既然佛都不是神,都是一位平凡而普通的人,那么你所崇拜的祖师上师、师父呢,你所敬仰的高僧大德呢?所以,凡是那些向佛、向师父求神通、求神奇、求灵异的种种做法;那些求财、求福、甚至求凶问卜的种种乱相,又该如何解释呢?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里,早就有两句非常经典的原话,作为答案清晰确定:


1、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二、释迦牟尼佛不是一宗教主?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宗教宗教,有“宗”有“教”,才可以称为“宗教”;就像基督教之于上帝伊斯兰教之于真主。而真实的情况呢,则完全不是这样,佛从来没有过要创立一门宗教的意图,也从未把自己看做是一个无所不能、发号施令的教主。相反,他只想把自己所感悟到的,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真理实相,分享给更多的人。而且,会把自己与最底层的铁匠、平民、妇女,平等相看。他最为严格的地方,就是把自己看作"僧团”当中的普通一僧。佛的外在容貌,周正端庄,和我们普通人毫无二致。而更加令人钦敬,忍泪不禁的是:无论是驻锡一地讲法,还是外出游行弘化,旅途中总会有着来自僧团内部的诤疑,内讧;甚至来自外部的外道的挑战、质疑、诋毁、诽谤和陷害。而世尊的态度总是平静、祥和、默默承受,并把这种清净、柔和、净美,一直带到了“入般涅盘”。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会看到,那些与佛陀日常生活最为贴近的,戒行更加深厚大弟子们,毕竟是少数,这一部分人群其后逐步演变成为“上座部”。但除此之外,还有着各种形形色色的正统婆罗门、古、耆那教、六师外道等等,被佛陀度化的,更加广大的底层的首陀罗奴隶,工商阶层的吠舍等大众弟子。而这一部分人的数量是庞大惊人的,这也即是后来的“大众部”。所以,在大众部及部派分裂后期所产生的经典中,就出现了为顺应“外道受众”,为了弘法方便而出现的“神通百变”、“眉间放光”,甚至能“穿墙而过”和“腾云驾雾”的佛陀。“这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大多不识字的广大的佛家弟子们,对佛陀如神祗般的怀念和敬仰,是可以理解的。”(印顺导师语)不过,我们应该知道,世尊本怀并非如此,只是度人方便而已。而这一精神,在玄奘法师翻译的核心经典中,被真实地还原。


随着佛家修学的深入,我们将会知道:佛陀言教,让我们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能够认知到:“身心疾病”与“忧愁苦痛”的本质根源,以及如何能够恒久保持在“清净、健康自在”中。有史以来第一次,彻底地诠释了“生命”与“死亡”的真相,以及如何“不生不死”。但是,佛陀会告诉你:佛家智慧,既不是圈子里人云亦云的“空”,也不是意识精神层面的虚无,也不简简单单地局限在宗教层面的信仰依赖。而是只要按照佛陀言教,就可以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就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就可以自己亲自证明,能真切感受的“真实不虚”。而在这些过程中,佛陀智慧说得对不对,自己的师父说了不算,高僧大德们说的也不算,佛陀自己说了都不算,而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平凡、平等、真实的佛陀??

在阅读佛陀经典时,笔者有个很深的感触:越是深入经藏,佛陀的形象则越加鲜活,佛陀的音容笑貌就愈加清晰。佛陀的“清净”,是一种令邪魔外道,都不知所措的“庄严”。是令最底层的奴隶、最广大的平民,都毫无自卑感的“亲近”。是令僧团大众,都能感到的“无比清净”,一切都“平凡、平等与真实”。

1、平凡的佛陀??

佛陀从不以“神灵”或“教主”而自居,也从不视自己为僧团领导者,也不愿别人这么看待他。

“我今亦是人数,亦在僧数”,

“我不摄受众”,

“同坐解脱床”。

—— 自《阿含经》

他时时、处处、在在,都会以身作则,都在示现着自己的“本然清净”。譬如,佛会亲自和比丘们一起施工、建房,会自己亲自缝补、亲自洗衣、亲自扫地。阿难说法时,佛会不顾多病之身,仔细地倾听。每每堂中有比丘在为大众说法,佛便静静地站立在窗外,令其不受干扰。其他比丘按律羯磨而“自恣”时,佛说:“我若有过错,欢迎大家揭发。”

二、平等的佛陀?

皈依佛陀的弟子当中,很大一部分源自婆罗门种姓,其中一位叫婆悉吒,一位叫婆悉堕。可是,婆罗门种姓等级的优越感,反而却严重障碍着他们的修行。于是,佛陀便不厌其烦,淳淳善诱,予以开导,最终令这两位彻底放弃了“无比傲慢”的婆罗门高贵心性。笔者现在,也会经常反观世尊对这两位的劝解过程,对世尊的耐心和善巧思辨能力都是惊叹不已。拔祗国有位名叫“狮子”的将军,他原本信奉耆那教,而且更是一位耆那教师父的豪华施主;见到佛后非常欢喜,便立即要求成为佛陀的弟子。佛陀答应后,却规劝他:不要取消对那位耆那教老师的供养。佛陀希望的,是向智慧方向的调整,而不是世俗的名利。

三、真实的佛陀?

在《四阿含经》中,佛陀真实的生活气息处处可见,扑面而来。对于身边的弟子们:他会亲自照料生病的比丘,为失明比丘缝补衣服,为重病比丘洗涮。佛陀的护法居士虽不乏国王、宰相、大臣等权贵之人,但他身无分文,始终三衣一钵,独自行脚、独自乞食、独自静坐,并自视为“头陀”。实际生活中的世尊,祥和而宁静,从不愤怒或悲伤,从无嫉妒与傲慢。即使受到诽谤迫害,也从不生起仇恨;受到称颂赞美,也毫无得意失态。他赤脚行走于恒河两岸,三印大地,至少四十五年步行游化,托钵乞食、随缘说法、孜孜不倦。均是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开导所有有缘之人。而最终,也从不从中希求任何回报。


四、必须了解的一些历史背景??

笔者认为:对于当今的佛弟子而言,佛陀时代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不可一无所知;了解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佛陀,往往涕泪满衫。

1、佛教之初是小众?

佛陀时代,是印度历史上典型的奴隶社会时期,社会上最为广大的人群就是吠舍和首陀罗奴隶。思想上,则依然是婆罗门教等级森严的四种姓制度占统治地位。“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的“天生高贵”,所导致的社会各阶层种姓制度,是根深蒂固的。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

当时的印度各个社会阶层中,则必须以婆罗门教为主。凡是以《四吠陀》为核心、为权威的,就是“正统”流派,其他则是“异端”。而正统婆罗门呢,又往往有着大量的宗派分支,占主导地位的,就是著名的、被后世佛家所经常称呼的“正统六派”。分别是,胜论派、数论派、古瑜伽、吠陀派、正理派和弥漫差派。同时,由于沙门思潮的兴起,就出现了数量繁多的以“勤行、灭苦、清净、追求解脱”为特征的异端沙门,分别是佛教沙门、顺世沙门和耆那教沙门,而佛教就是这其中最大的一支。所以,马胜比丘偈里才有“我师大沙门”的说法。并以此来告诉大家:佛陀,是所有清净行里最伟大的智者,所示的解脱之道,才是最为殊胜、最为彻底、最为圆满但是,我们必须认知到:处于萌芽时期的佛教,也必定是非常的弱小和无助。因此被人反复质疑,被人反复蔑视,并常常被看作是“异端”和“外道”的场景,也就在常理之中。而且,由于佛陀主张万物平等、众生平等、人人平等,而这些呢,不仅从根本上颠覆动摇了以《四吠陀》为主的婆罗门教典的权威地位,更会在现实生活中,势必要触动很多上层婆罗门和刹帝利族群的现实利益。因此,在世尊后半生的弘法游行的过程中,其真实地情况就是:辛苦受尽、九死一生,饱经非难、屡遭中伤,甚至是诋毁和诬陷。《増一阿含经》中,就如实地记载了目犍连被众多的婆罗门围攻,被当街暴打重伤的事情。而这,就导致了目犍连过早灭度。

2、脱胎于古印度文明,却终极地超越了一切文明???

佛家的很多的修持方法和概念,比如“因果业力”、比如“六道轮回”、比如“四八定”等等,以及僧团中的很多戒律等等,并不是佛家独有,而是早已有之。是在婆罗门教、耆那教、正统六派、六师外道基础上,是佛陀在无数前人、无数前世圣贤的基础上,整理、归纳、结集后,才流传到今天的。而这种专属于佛陀的“终极超越”,在我们今天的很多佛经当中,尤其是《四阿含》和《大般若经》当中,都会清晰再现。而这一点,对于我们当今的佛弟子万分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真实的佛陀更加贴近,才能晓得:凡此种种的佛门外道,佛门内小乘,汉地的儒家道家等等,尽管都曾经是人类文明的高峰,都曾经令人叹为观止;甚至,彼此之间也会水乳交融、相互借鉴。但是佛陀的“大乘智慧”,才是佛之本怀,是迄今为止无可超越的顶点,能一览众山小。

3?、所以行者当知???

第一,世尊佛学,是在古印度各个派别基础上,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智慧的最浓缩。是整个人类社会在生存、繁衍和发展过程中,大浪淘沙后的“终极突破”。

第二,世尊很早就达到了超越所有外道的“非想非非想处”,即四禅八定定。但他依然感觉不彻底,不究竟而放弃,为什么?是什么原因令佛陀没有在“外道禅定”的路子上继续走下去,反而选择在菩提树下去静坐悟道,那么他悟到了什么,从而超越了所有“外道禅定”?可是,如果是我们大家的眼前的圈子里,你所谓的“禅”,无论以何种“禅名”自居,如何确认不是“外道之禅”?

第三、世尊所度化的弟子中,大部分在当时已经是名噪一方,都是精通学理,饱读经书的大修行人。而这些“大修行人”,却都是心悦诚服,甘拜为佛陀的弟子。我们反观今天,劝服一个人改掉习气是何等之难,就可以想见世尊是多么的辩才无碍,其所特有的“大乘般若智慧”,是多么的殊胜伟大、勇猛锐利、彻底而究竟。自其诞生之日起,历经两千五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却依然四处开花经久不衰,依然在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为什么呢?

智者,慎思之。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了解真实的佛陀?发布于2024-02-23 11: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