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菩薩問明品#真理#七菩提分#八正

“"▲ 蓝字关注“







研究真理用感受,研究文化用“知道”

如有见虚空,端居不摇动,而言普腾蹑,懈怠者亦然。“有人见到虚空,然后坐的好好的,却说自己在这个虚空中翻腾不已,那是胡说八道、做白日梦,这叫懈怠。

有些人听闻法后觉得很殊胜,但却不修,只管把佛法的殊胜搬给别人听,这种情况就叫“知道”,明白佛法很殊胜,却“端居不摇动”此即是懈怠。这种和没有听闻佛法并无两样,当然他把佛法的殊胜讲给人听也会有福报,结善缘一定有,下辈子也许可以当个老师教课也说不定,不过对自己了生死毫无帮助。像这种都属于懈怠,知道以后必须去感受、体验、力行,才能获得真正的利益。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法首菩萨言:“佛子!如佛所说,若有众生,受持正法,悉能除断一切烦恼,何故复有受持正法而不断者,随贪、瞋、痴,随慢、随覆,随忿、随恨、随嫉、随悭、随诳、随谄,势力所转,无有离心,能受持法,何故复于心行之内起诸烦恼?

文殊师利菩萨问法首菩萨,佛曾这样讲过,“若有众生受持佛法,悉能断除一切烦恼”,现在为何还有受持正法而不能断除烦恼的人?反而随贪、瞋、痴三毒,慢、覆、忿、恨、嫉、悭、诳、谄等种种不良习气力量大小而有种种变化;受持正法以后应该产生出离心,但为什么反而没有出离的心、无法受持正法?为什么内心里头还有种种烦恼呢?

这种情况相当多,我们把它归类成两部份:
第一个,还没正式投入修行。虽然听闻了,文字上也懂了,可是还没有正式修行;尽管听得很多,对于佛法中的名相仪轨种种也了解了,但凡夫习气未断,所以烦恼一点也没减少,只是把世俗间的习惯改成佛门中的习惯而已。在世俗间可能会打麻将、喝、吃尽山珍海味,现在入了佛门,麻将不打了,但四处跟人论道争辩;在世俗间本来喜欢到处游山玩水,进了佛门则是游遍名进了佛门则是游遍名山大剎。根本没两样嘛!只是换个对象而已。

这种情况都不是真正的“受持正法”,必须完全投入才算。完全投入后,你对佛法的认知和确定的目标会有一番的过滤,一年半载后会有所调整、改变,而那个原先的预期目标会产生变化。届时,你对佛法所建立的知见才比较正确,同时生命因素也会开始转变。

譬如你现在所谓的不贪,跟你真正投入修行一年半载后的不贪,认知就会有所不同。“不瞋”很多人做这样解释:“别人欺负我,我不瞋。”告诉各位,这不是不瞋,是“含恨”,虽然没有响应,可是恨在肚子里。

佛门中这种情形很多,尤其是办法会时,一炷与一炷香之间,最容传播是非。虽然有休息时间,你可利用那个时间静坐或者念佛,可是很多人不会“休息”,反而到处聊天传是非,是非就这么来的,烦恼也是这样来的。这些人名称上也叫佛弟子,但根本上就重视外相修行,头发要怎么样、衣服要怎么样,吃、睡要怎么样……通通是他的定义这种人根本都不算是修行人,不叫“受持正法”,虽然好像也有听闻正法,但心行之内起诸烦恼,这是第一种。第二个部份是,真正修行的人在完全投入以后,因警觉性不够,所以有一些习气没办法改。

修行中有两个部份必须区分出来:一是佛法的真理,二是佛法的文化。“佛法的真理”这部份是指跟因果直接交涉,直接从因缘法中来谈成就与否,此即是我们讲的“一佛乘”的部份。

另外一个是佛法文化这部份,譬如中国佛教主张吃素,但南传或西藏佛教、日本佛教等都不吃素;中国佛教和南传佛教不准结婚,但西藏佛教、日本佛教则可以结婚,这也是一种文化;中国佛教(尤其是台湾)要点戒疤,头上点三点、九点、十二点、十五点……,这都是一种文化,其它地方没有这个部份。了生死、证佛果、罗汉都跟文化没有直接关系,但跟佛教真理那部份可就息息相关。研究佛法,假若研究到佛教文化去了,那就很悲哀。大部份的学者是研究文化,不研究真理,他也没办法研究。研究文化的人,可以用“了解了”、“知道了”来研究,但研究真理,必须用感受的方法,两者不同。

很多人学佛以后会产生诸多烦恼,绝大部份是佛教文化上的问题,当中的关键在于你对佛教的真理没有明确的认知。假如你是追求佛教的真理,那不一定要按照我们所讲的这种状况,因为里面有一半以上也是属于文化系统的。真理是没有国界、种族、宗教的隔阂,就看你能不能站在这一点来看?社会上有好多人虽然没学佛,但他们的行仪与菩萨没两样,您能不能感受这一点?

我们台湾地狭人稠,竞争性很强,人性中爱好和平的本质消失的很严重,名目上佛教很兴盛,实质上并不发达。倒是澳洲、纽西兰、加拿大那些地方因为地缘辽阔,生活本质比较趋向佛法的标准,那边生活步调缓慢,基本上没什么竞争。我们在这里生活步调快、竞争多,这时候你会发现,我们所要求的好多事情,你根本做不到,你会拿世间的文化来干扰。

从佛法真理的立场来看,它确实是没有种族、宗教、地域的区分;一个佛教徒在“受持正法”时,应该要从这个立场来看,来接纳别人。

我们常讲“心在道上,永不退转“,就是指追求真理的心不变,文化上的东西可以变化,追求真理的心绝对不变。“追求真理的心”其它经典讲的就是把心安住在七宝池(七菩提分)、八功德水(八正道)里面。

七菩提分、八正道就是真理,心能不能一直放在真理上?七菩提分、八正道实际上用出来,在社会上所呈现的状况是形形色色,并非我们讲的这样一点一滴定义的把它框在那个地方,它的展开是相当广的。能够这样了解,我们就不会受到贪、瞋、痴、慢、疑等等的影响而产生烦恼;就因为我们不在真理上用心,而把心放在文化上,所以就会有贪、瞋、痴、慢、疑等这些烦恼从内心产生。

-海雲繼夢和上《華嚴經?菩薩問明品》 


************************************************

認識真實的生命、感受生命的存在,
找尋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真理为什么不可说呢?

 追求佛陀真理的人,不会有烦恼
 
  真理没有改革,因时空而转变的绝对是文化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研究真理用感受,研究文化用“知道”发布于2024-03-10 15: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