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淨行品#生命的本源#信心

"▲ 蓝字关注“






法,直接在心上下功夫 

语言是一个令人相当头痛的问题,不讲你不知,讲了又令人执着。也因为这种对事相的执着,许多所谓弘法的人特别喜欢讲感应。其实那些感应,用一种通用的话来讲,就是幻觉。


古来大德都不曾强调他们的境界与感应,即使真有一些异奇迹也从来不谈。华严宗有一位祖师通理大师,住在洛阳一带,有一回上五台山去朝圣,访文殊师利菩萨。到五台的时候,已是日薄西山了。此处离大同、太原约有八百里路,若要赶下山已来不及了。天色逐渐暗下来,天气也渐渐冷了,一望四处什么也没有,便跪下来,求文殊菩萨指引一个栖身之地。就这么一拜起来,便已身在太原华严寺挂单之处了。但是在他所有的著作里从来没谈起过这件事,而是华严寺僧众记录下来的,我们才知道原来通理大师有过这样的奇遇。如果是现在,马上大小报纸杂志都报导出来了,唯恐天下人不知。


这类事迹在理论上绝对讲得通,但是没有修行就无法了解,此乃心念力的作用。没有修行就培养不出心念力,既然培养不出,哪来的感应呢?一切岂非幻觉?许多人喜欢打坐,这个一定要好好去体会,一天的次数不要多,一次或两次都可以。刚开始的一个礼拜,每次不超过十分钟,坐下后把姿势调好,单盘、双盘都可以。


静坐时牢记两个原则:

第一、不要用思考推理,也不能什么都不想,否则成了空心静坐,两者都是邪见。唯一要做的就是提起一个正念,譬如说“明心见性是什么”?“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把“题目”或“话头”提起来,专心一意。这是第一个原则。


第二、由于刚开始时心念力不够,能够有五秒钟心不散乱的照住话头,就已经很不错了。这样五秒、十秒、了不起十五秒下来,念头一定会模糊。心念模糊通常有两种状况,一是打妄想、再来是昏沈、累了。因为心不散乱的照住相当耗体力,很快就会累了。


这时要记住第二个原则:“若心他缘,摄之令返。”赶快回到主题上来。一个真正用功的人,大概可以算得出来照住五秒钟,心会跑掉三十秒,抓回来后,要再过二十秒才能回到主题。如果真能如此不断训练,那“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终究有坏时,静坐毕竟成佛”,虽然只有几秒钟,断断续续,必然成佛。


这样一来一往五分钟、十分钟下来,必定浑身大汗,衣服湿透,所以修的不会发胖(打妄想的除外)。这种工夫十分耗费体力,会令你血液循环加速,到了某一个程度心境稍微缓和下来的时候,会发现体质已经改变了。不只是色身,内心也改变了。这个时候告诉你快开悟了,你绝对会相信,因为身心都已经经过改造了,这就是佛法,直接在心上下功夫。


信为道源功德

学华严要分几个阶段来进行,<净行品>就属于第一个阶段的部分。这个阶段讲的是“信”,称“十信位”。

信有发启、开始的意义,表示一切要从根源谈起。黄河、长江都有个发源地,生命的根源,发源地在哪里?谈学佛、谈修行都是要从生命的根本开始,因此我们要从生命的根本开始改造。因为生命的本身充满了缺点,像贪、瞋、痴、懈怠、病痛、失败、恐惧、疑惑、无力感等等,我们都要改造过来。若能从这些方面开始来讲修行,就不会太离谱了,因为你要的是一个观念,而非事相。

生命本来就不是事相,没有办法下定义。现场在座有三十个人,每一个人一条生命,可是你们知不知道这三十个人的三十条命,总合起来其实是一条命。此话怎么讲,譬如这个杯子,只要里头有清水,月亮就会映到杯子里。每个人的每颗心都像杯子里的清水,都会映现出月亮,这个月亮就是每个人的生命,每一个器皿都有一个生命,三十个器皿就有三十个月亮,他们是不是同一个月亮?月亮原本就只有一个,因个人的器皿不同,所呈现出来的生命形态就不一样了。有的有福报、有的有业报、有的欢喜、有的悲哀……器皿虽然不同,但生命的根源却相同,也就是说原始点都一样,只是所展现出来的作用各不相同。

从这个地方相信,才有办法修行,所以华严告诉我们“
信为道源功德母”,这是道的根源,功德的根本,十信位中提到要发起这个信心,要有十个条件,各位可以先参考《华严净行品剖裂玄义疏》(海云继梦著),里面有详细的介绍。至于十心是什么?该如何圆满,《华严宗哲学概要》(海云继梦著)也有深入的探讨,在此不再多谈。而这十个心不是很容得到的,要发起正信才能掌握得住。

“信”是什么呢?我们分两点来谈,第一是相信、信仰的信;第二是信心、信念的信。相信是因为外来的而相信了,信仰是对外在的一种仰赖与依靠,都是对外的,这都不是佛教的定义。

佛教讲的是信心,是自己本来具有的,也是内在的。信念也是自己本来具有的坚固意志,但并非顽固的执着。譬如人都有向上的意志,就是向上的信念;中国人都有讲中国话的信念,人也都有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信念,但这种追求常变成外向,就成了信仰、相信。相信祖先会庇佑子孙,这是相信。人类追求幸福美好人生欲望,若能从自己内心建立起来,就是信念了。

如果说外来有一个什么能给你幸福,不管是人是神,都是错误的观念。以世间法来讲,师生之间学东西是讲相信的。好比到补习班为小孩找老师,通常都会找教得好,知名度高,升学率不错的老师,一个月要付多少钱都没问题。那是你对他的相信,但在学佛上师徒的关系,就不只是相信了,而是一种信心与坚强信念的问题。我们对师父、对善知识有没有足够的信心,就需要师徒间的相应了。对于老师所教的,即使他教得不错,我们还可以有自己的解法。可是对师父就不行了,师父说一就是一,没有第二句话,否则就不相应了,而变成各走各的路。至于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自己的路呢?就得等到有成就以后了。所以相信与信心是有如此差距的。至于信心所应具足的十个条件,且留待下回再谈。

-海雲繼夢和上《華嚴經?淨行品》

************************************************

認識真實的生命、感受生命的存在,
找尋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海雲和上開示


 一心正念就是这个正念
    回到原点 你才会具足信心
 没有正反两方面对立,你真正的信心才产生

安忍不動如大地

靜慮深密如密藏

聆聽· 欣賞· 接納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佛法,直接在心上下功夫发布于2024-03-10 15: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