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密真言宗八大祖师


释迦牟尼二千五百多年前在菩提树下成佛,八百年之后有菩萨出现,获得密法传承。龙树将密法传给龙智菩萨,龙智菩萨传开元三大士,开元三大士将密法传至大唐,开创唐密,然后传承了一千二百多年到今天,即是唐密弟子现在所学习的这个真言密教。期间一共经历了八大祖师的弘扬,使密法能够欣欣相循,法灯不滅。八大祖师也分传法及传承八大祖师。

也就是说密教起源印度,直至善无畏和金刚智两位祖师来到中国后,密教在中国的发展开始有新的传承和组织,包括付法和傅持。


经由中国、借由【空海(弘法大师)】传承至日本,期间历经八祖。此称真言八祖。民国时期又由王弘愿祖师传回中国,经由冯达庵、唐普式两代祖师弘扬和发展,唐密宣告回归,详细内容可以参考本号发表的《冯达庵大阿阇梨重振唐密》《唐密与广东》。

付法八祖和传持八祖,依据空海大师之著作“秘密曼荼罗教付法传”.“真言付法传”,记载真言密教之起源和付法七祖.传持七祖(付法,传持八祖之内,除弘法大师以外之七祖)之传记、付法之系谱。


点击购买供佛安息

【传持八祖】

  龙猛菩萨

  龙智菩萨
  金刚智三藏
  不空三藏
  善无畏三藏
  一行
  惠果和尚
  空海大师

八大祖师在密法中有正式的排列,不可以出错。

通常我们讲八大祖师有一个口诀,就是:『龙三龙经,金珠不缚;善指一内,惠童弘五。』我们修唐密真言宗的弟子听到这个口诀,便知正在描述八大祖师的法相。


龙三 

所指即密法的第一位祖师 , 龙树菩萨 , 龙树又名龙猛 。造像中他右手拿三钴杵 , 左手执袈娑一角。密法中 , 将法衣一角纳成一朵莲花 , 也是密宗手印

龙经 

即指第二位祖师龙智菩萨 。他右手拿经书 , 左手 执袈娑一角。龙智是首位祖师把佛教智慧写成经文书 , 令佛法得以流传下来 。

金珠 

指金刚智三藏 , 右手拿念珠 , 左手执执袈娑角 。他传授金刚界智慧 。

不缚 

指不空三藏 , 他的手印是外缚印 , 所以称为 “不缚”  。

善指 

代表善无畏 , 他手指指向法界亦有人说 , 指向远方 , 象征密法从印度西来至中国 , 又从中国东传至日本 。


一内 

指善无畏弟子一行,其手印分外缚与内缚 。外缚将手指在外面交叉互缚 ; 内缚将手指反向内交叉互缚。手印又藏于袈裟之内。内外两缚 , 一个说法是代表七难即灭 , 七福即生 , 这手印有多重含意 。

惠童 

是指惠果阿闍黎 , 他身旁站著一位童子 , 这童子真正身份是义舟(惠果大师的徒弟) , 他出现于祖师群之间 , 其真义为何 , 至今难以参透。

弘五

指弘法大师 , 他的右手持五钴 , 象征拥有五智 , 即身成佛 , 左手持念珠 。

唐密真言宗所立,以大日如来金刚萨埵、龙猛、龙智、金刚智、不空、惠果、空海之付法传承为‘付法八祖’。以上八师除大日如来、金刚萨埵,加善无畏、一行,则为‘传持八祖’。


唐密传持八大祖师介绍如下:


龙猛菩萨

龙树菩萨:又译龙猛、龙胜,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誉为“第二代释迦”,大约活跃于公元一五〇年至二五〇年之间,他首先开创空性中观学说,肇大乘佛教思想之先河,是大乘佛教史上的第一位伟大论师,传说寿高一百五十(或说二百),著有大量的大乘论典,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等。《中论》阐发缘起性空的深义;《大智度论》采取中道立场来彰显般若真理;《十住毗婆沙论》则以深远的见解来宣扬菩萨之大行。又入南天铁塔,得金刚萨埵灌顶,传出金刚界金刚顶经《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和胎藏界大日经《大毘卢遮那成佛加持经》两部大法,又撰《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后人以此,建立真言宗或称密宗(通称正纯密宗或纯密,以别于杂密和左道密)。龙猛后传龙智菩萨。

龙智菩萨


龙智菩萨,即龙猛菩萨付法之上足也,位登圣地,神力难思,德被五天,名熏十方,上天入地无碍自在,或住南天竺弘法利人,或游师子国劝接有缘。贞元录云,龙树菩萨弟子名龙智,年七百余岁,今犹见在南天竺国,传授《金刚顶瑜伽经》及毗卢舍那总持陀罗法门、五部灌顶诸佛秘密之藏及诸大乘经论等,亦《大辩正三藏表制集》曰,“昔毗卢舍那佛,以瑜伽无上秘密最大乘教传于金刚萨埵,金刚萨埵,数百岁方得龙猛菩萨传授焉。龙猛又数百岁,乃传龙智阿阇梨,龙智又数百岁传金刚智阿阇梨,及不空阿阇梨。大师云,彼龙智菩萨,年九百余岁,面藐三十计,今见住南天竺国,流传此宗矣。



金刚智三藏大阿阇梨


金刚智是南印度摩赖耶国人,婆罗门种姓,从小就聪颖过人。十岁时在那烂陀寺出家,依止寂静智师学习声明。十五岁时前往往西印度,用四年时间学习法称论师的著作,然后回到那烂陀寺。二十岁时受具足戒。花六年时间学习了大小乘各种戒律。接着又学习了南宗《般若灯论》、《百论》、《十二门论》等著作。二十八岁时,在迦毗罗卫城,跟随胜贤论师学习《瑜伽论》、《唯识论》、《辩中边论》,历时三年。三十一岁时前往南印度,当时龙树菩萨的弟子龙智年事已高,金刚智在而后的七年时间里,依止龙智学习了《金刚顶瑜伽经》、《毗卢遮那总持陀罗尼法门》等大乘经典,以及各种五明论著,并受五部灌顶,显密通达。辞别师父龙智后,金刚智回到中印度。由于南印度大旱,应其王邀请,金刚智前去请雨。而后国王为金刚智专门建造寺院。三年后,金刚智前往师子国瞻礼圣迹。回来后,准备前往东土。

国王派人护送金刚智,并带上了许多的经典梵夹,以及许多珍宝。从海路经师子国、佛誓、裸人等二十余国,历经艰险,历时三年,719年 (开元七年),终于到达广州海面,节度使派数百船只前来迎接。次年初,到达东都洛阳,而后在两京传教。先后在慈恩寺、荐福寺、资圣寺、大荐福寺等处,或建立坛场,或翻译经典,度化四众。741年 (开元二十九年),金刚智在洛阳圆寂。743年 (天宝二年),在西龙门起塔。

不空三藏大阿阇梨

不空三藏法师,具名不空金刚,是他受灌顶的号,他名智藏,或称不空智。是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人,生于西元七〇五年(唐神龙元年)~(西元七七四年示寂)。不空幼年出家,十四岁在婆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遇见金刚智三藏,随来中国,西元七二〇年(开元八年)到洛阳(此据「贞元释教录」卷十五。另据赵迁「不空三藏行状」说,他是西域人,幼随舅父来中国,十岁周游武威、太原,十三岁遇金刚智云)。开元十二年(七二四年),年二十岁,他在洛阳广福寺说一切有部石戒坛受比丘戒。此后十八年中学习律仪和唐梵经论,并随金刚智译语。



善无畏三藏大阿阇梨

善无畏是中印度人,刹帝利种姓,十三岁继承了东印度的乌荼国王位,打败了举兵夺位的兄弟,但善无畏赦免了他们,并且让位于兄,自己毅然出家。

善无畏先来到南印度的海滨,在一座寺院学习法华三昧,聚沙为塔。后来到中印度,修习禅法,并且学习了许多经论。在当时印度的最高佛教学府那烂陀寺,善无畏跟随达磨鞠多长老(即法护,Dharmagupta)学习密法,达磨鞠多长老为他灌顶。善无畏在那烂陀寺学有所成,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在游历印度的佛教圣迹并化导外道后,善无畏启程东行。

善无畏由陆路,经突厥、土蕃抵达汉地,将军史宪奉唐睿宗令,出玉门关迎接。716年(开元四年),善无畏带着许多梵文佛经,到达长安,此时他已年届八十。善无畏受到唐玄宗的礼遇恭敬,被尊为国师,先后在兴福南院、菩提院、大圣善寺等处,翻译经典,教授弟子。

724年(开元十年),善无畏要求回国,但唐玄宗"优诏慰留"。735年 (开元二十三年乙亥十月七日),在洛阳大圣善寺圆寂,享年九十九岁,僧腊八春秋,赠"鸿胪卿"。740年 (开元二十八年),葬于龙门西山广化寺。


一行大阿阇梨

一行禅师(683年-727年),俗名张遂,法号敬贤,号大慧禅师,魏州昌乐(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唐代僧人,也称为沙门一行、一行阿阇梨,唐人还呼为“一公”。他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也是风水学家,精通经,气学,真言宗将其列为传持八祖之一。

一行精通梵文,熟悉印度的宗教文献,同时了解印度在数学与天文学方面的成就,一行的研究充分利用了当时印度的三角学知识

一行曾祖是唐太宗的大臣张公谨,在初唐是极显赫的世族。其祖父张大素官至门下省东台舍人,后被贬为怀州长史,家道中落。父亲名叫张懔,任武功县令。

二十一岁时因父母双亡,遇见天台宗玉泉弘景大师,兴起了出家的念头。遂在嵩山普寂大师门下剃度为僧,因为深入“一行三昧”,故法名一行。后于嵩山、玉泉寺学习佛教经典和天文数学。

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李隆基派专人将他接回长安,参与善无畏大师的译经,协助翻译《大日经》。开元九年(721年),经张说推荐,唐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法《大衍历》。同年,他和梁令瓒一起,设计制造了黄道游仪、浑仪、复矩等天文测量仪器。他利用新制成的黄道游仪测量恒星的赤道坐标,发现和汉代的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变动,这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12年提出自行运动的观点要几乎早一千年。开元十二年(723年),一行主持大规模的全国性天文测量,测量了北到铁勒(今蒙古国乌兰巴托西南喀拉和林遗址附近),南到交州(今越南中部地区)共13个地点的日影和北极星高度。其中还测量了河南四个地点的距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大地测量,结果推翻了“日影千里差一寸”的传统说法。根据其测量结果可以计算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开创了科学史上用观测方法确定子午线长度的先河。《大衍历》定稿之年,一行病逝。

清代阮元《畴人传》:“推步之法,至大衍备矣,后来造算者未能及也。然推本易象,终为傅合。昔木谓一行窜入于易以眩众,乃千古定论也。”



惠果大阿阇梨

惠果,俗姓马,唐玄宗天宝五年(746)生于京兆府昭应县(今陕西临潼县)。童稚时事师不空三藏入室弟子昙贞研习诸经。龆龀时随师见不空三藏,三藏惊异,“我之法教,汝其兴之也”,因而备受赏识,把大佛顶大随求之梵本及普贤行愿、文殊赞偈等,口授给他。使其无论在习经授法还是在僧界地位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十四、五岁时,惠果持心念,已显灵验。代宗皇帝听闻诏迎入内,为之决疑。他解纷如流,受到皇帝大加赞赏,此后赏赐不断,朝廷供奉无缺。十九岁时入学法灌顶之坛,投华得佛。



大历元年(766)年满二十时,以昙贞为戒师,剃染于青龙寺大佛殿,受具足戒于慈恩寺道场,从不空学习金刚顶五部大曼荼罗法及大悲胎藏三密法门,即授以两部大阿阇梨位。不空对惠果说:“吾百年之后,汝应持此两部大法,护持佛法,拥护国家,利乐有情。此大法于五天竺国亦甚难得,一尊一部亦不易得,何况两部。所有弟子,其数虽多,亦不过或得一尊或得一部,今愍汝聪利精勤,许以两部。应努力精进,以报吾恩。”由此可见,他对惠果所寄予的厚望。



大历二年(767)惠果从善无畏三藏弟子玄超受大毗卢遮那大教王及苏悉地教。至此,果师兼得善无畏、不空三藏所传密教之长。经其精勤备至,终以著述见于世。据入唐诸僧请来目录载,有“阿阇梨大曼荼罗灌顶仪轨”一卷、“金刚界金刚密号”一卷。此外可考者还包括:大日如来剑印、十八契印、胎藏界曼荼罗、金刚界曼荼罗等。此后近四十年间,果师大弘密教,广传法嗣,传法弟子遍及海内外。至顺宗永贞元年(805)十二月十五日,惠果圆寂于青龙寺东塔院。春秋六十,法腊四十。



弘法大师大阿阇梨


弘法大师,法名空海(774—835),密号遍照金刚,谥号弘法大师。为唐密第八代祖师。

据史料记载,大师生于日本赞岐国多度郡屏风浦(今四国岛香川县善通寺市)一豪族家庭,父佐伯田公,母阿刀氏,幼名真鱼。自幼聪颖,五、六岁时即有神童的美誉。十五岁入京都长冈京(今京都市西郊),随舅父阿刀大足学《论语》、《孝经》及史传等,兼习辞章。八岁,入京城大学明经科,学习《毛诗》等经史。此时大师已敝屣仕途,志心佛道,作《三教指归》三卷。

又从石渊寺勤操大僧正受持虚空藏求闻持法,用心持念,并于四国岛的山林危峰之处苦修密行,得悉地成就。二十岁,于和泉国尾山寺从勤操大师剃度出家,法名教海。年二十二,于奈良东大寺受具足戒,改名空海。年三十,于奈良久米寺东塔下发现《大日经》,刻苦钻研,不能通达,于是发心入唐求法



于日本延历二十三年(804)五月十二日随日本第十七次遣唐使团出发,船队在海上遇台风飘散,空海与使臣藤原葛野麻吕乘坐的船,在海上漂流34天,最后空海和尚一行后来辗转来到福州,被安置在福州开元寺内,于当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到达长安。大唐永贞元年(805)五月下旬,于青龙寺东塔院见到唐密第七代祖师惠果阿阇黎。六月上旬,弘法大师临胎藏界大曼荼罗受五部灌顶。七月上旬,临金刚界大曼荼罗受五部灌顶。八月上旬受传法阿阇黎位灌顶。三月之中,惠果将两部秘奥、坛仪印契,汉梵无差,倾囊授与大师。又将绘成的胎藏界金刚界等大曼荼罗十幅和《金刚顶经》等密典及新造道具十五件,付法于弘法大师。惠果阿阇黎遂于当年十二月十五日圆寂。弘法大师受唐宪宗之命为惠果阿阇黎撰写碑文。其后中国佛教遭会昌法难之厄,真言密教渐渐式微于中国,兴隆于日本。弘法大师师从惠果和尚不过半载,和尚倾囊相授并殷重嘱托,确是别有寄意。



大师递经四朝,皆为国师,为天皇开坛灌顶,为国建坛修法五十一度,并以高野山金刚峰寺与东寺为真言宗根本道场,前后授灌顶者数万人,日本真言宗自此确立。弘法大师所创立的日本真言宗(东密),不但鼎盛当时,且影响至今。日本承和二年 (835)三月二十一日寅时,大师于高野山入灭。日本贞观六年(864),赠大僧正法大和尚。延喜二十一年(921),加谥号弘法大师。大师的肉身,至今仍封闭于高野山奥院的石洞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唐密真言宗传持八大祖师(完整)发布于2024-03-10 16:14: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