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时 教 法 教 理 梳 理 
(摘自2020.5.16深圳·净名小组《经》共修活动
 

通过将近三年的时间我们已经将《楞伽经》学习完了,那么回顾梳理《楞伽经》有两个角度,一个是从教理的高度简洁的对三时教法的核心体系进行一次回顾,另外一个就是逐字逐句的共读《楞伽经》来进行回顾梳理,由于共修时间有限,这次我们就从教理的角度来回顾三时教法的核心内容,希望通过这几个浓缩的图表来把三时教法的脊柱纲要讲清楚,可以说这几个表格弄清楚了,三时教法也就基本上弄清楚了。

 

下面看第一张表格:

 

我们来简单的解释一下这个图表的逻辑关系,这个图表上所表述的内容,是三时教法的核心四门,即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这四项内容搞明白了,三时教法就是学明白了,这四门不仅是三时教法的核心,同时统摄整个法,其中三自性又是最核心的部分,三自性统摄一切佛法。

 

在讲解这个图表的时候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我们要遵循净名精舍弘法六点原则。

 

首先第一点,我们要坚持解深密经的三时的纵向判教;

第二点,我们要坚持破增益和补损减的横向判教;

第三点,我们要坚持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说法的立足点不同,现在讲解的三时教法说法的立足点是立足于圣者境界,对凡夫说法;二时教法是立足于凡夫境界对凡夫说法,两套教法是相对独立的名言系统,不能混讲;

 

第四点,就是我们在佛法的学习上要依止于佛陀与净名六圣;

第五点,也就是我要讲这个图表的时候,要坚持简洁通俗的原则;

第六点,我们在学习和讨论的一切的佛法教理,这都是实修法门,要予以充分重视;

 

这是第一个原则,那么第二个原则呢,就是我已经默认了大家已经完整的学习了《楞伽经》,所以在很多的细节上呢,名相上我就不做过多的阐释了,解说的重点在于提纲挈领的整体梳理,如果没有完整学过,请关注喜马拉雅FM十月份于晓非老师即将推出的《楞伽经》导读课程,届时可完整、系统的学习佛陀三时教法。

 

这四门我们要从哪里先讲呢我们要从八识入手,这是学习三时教法的切入点,为什么讲三时教法要从八识入手,因为我们要遵循横向判教破增益、补损减的次第,先破除凡夫的自以为的真实外境,所以我们先讲八识。《楞伽经》经文的顺序也是这样的,一上来大慧菩萨就问佛,诸识有几种生住灭,佛也是从这里开缘讲解的。

 

佛陀说我作为觉悟的圣者,看到你们凡夫境界都不真实,但是有一个东西我见了是真存在的,但是它是我圣者能见而你凡夫不能见的,暂且叫做阿赖耶识,意译叫藏识,注意这仅仅是佛陀的安立。藏识又可以分成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和阿赖耶识这8个识,分成8份呢,只是为了说明阿赖耶识运作的功能,这是方便说,从究竟上讲,其实就阿赖耶识这一个识。

 

藏识里面蕴含了很多种子,种子是佛陀运用了一个我们凡夫最能理解的这样一个近似的比喻,因为种子具有生发的功能,种子就是三相中的真相,种子在阿赖耶识里面会相续的生住灭不停的变化,像奔腾的河流,像广阔的大海,

 

藏识里的这些种子具有现行的功能,现行的时候就像大海上卷起了浪花,一个浪接着一个浪,当浪花卷起来的时候,显现出来有的像一匹骏马,有的则像一头大象,由于种子相续的生住灭,所以现行也会不停变化,称为相的生住灭

 

种子现行的时候分显现分别其中显现就是三相中的转相,经文中讲识转起就是这个转起相,种子现行时的显现是似外显现佛经中标准语言叫做似义显现,义是对象,名言所指。那么此时的显现,只是好像我们生病的眼睛里面的一个“影”,还在我们眼睛里面,在我们心识内,如同心识大海上卷起的浪花,此时是能所不二的。

 

那么现行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叫做分别,分别就是三相中的业相,当分别的功能起作用的时候,就把本来病眼里面的这个似外显现的“影”执着为眼睛之外真实存在的“毛”了,将似外的显现执为真外的事物了,以为心外有毛,同时还要给这个误以为心外的“毛”起个名字,安立名言叫做“毛”,固化这个误以为事物的存在性,绝对是毛,强化它的存在性,此时就能所分离了。

 

当我们把心内的“影”误执为心外的“毛”,还给它安立名言的时候,这个分别的错误认识同时又会在藏识内熏习一颗新的种子,这颗新的种子是我们误执似外为真外,误以为心外有事物种下的,所以这颗种子再现行的时候一定会显现出我们又误以为有外境的错觉,并且再次安立名言,强化心外有事物这个错觉,此时的分别又会在藏识内熏习一颗新的种子,这个新的种子再现行的时候还会显现出这种误执似外为真外,然后又安立名言,继续强化错觉。如此循环往复(种子-现行-熏习-种子-现行-熏习),本来在我们心里的“影”就越来越被我们执为心外真实的外境啦!以至于现在,再怎么说我们眼前的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只是藏识种子现行时显现的一个让我们误以为有世界的错觉,外境只是种子现行时显现的错觉,不是心外真实存在的世界,我们都不信了,因为外境已经被反复强化的太真实了。

 

这就是阿赖耶识种子现行的模型,这就是藏识缘起,通过藏识缘起的解构,佛陀在这里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万法唯识,识外无境阿赖耶识没有显现出世界,只是显现出了我们误以为有世界的错觉,外境绝对没有。

 

讲到这里,我们再复习一下于老师对于阿赖耶识总结的四要点,这四点是学习藏识缘起,正确理解阿赖耶识的要害!

 

第一、阿赖耶识是圣者能见的一分真实。首先它是圣者才能见,佛经里讲:唯除诸佛和住地菩萨,其余一切二乘外皆不能见,也就是无论你修什么定,用什么方式你都见不到,藏识是登地菩萨以上的圣者才能见的一分真实,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也才说它是一分真实。

 

第二、它是凡夫的错误认识所积淀的真实,我们现在叫积淀,佛经里的标准用语叫熏习。藏识是我们的虚妄分别的错误认识积淀下的真实。

 

第三、既然它是真实,所以就不能空。我们讲空,空掉的是什么我们说能空是空掉那些本来没有,而我们误以为有的。如果一个东西本来就有,第一,空不掉,第二,也没必要空。所以阿赖耶识就满足这样的特点,因为它是圣者能见的一分真实,我们空不掉它,也没必要空。

 

第四、空虽然不能空,但是我们可以转,转识成智。把阿赖耶识内错误认识积淀下的染污的种子,转为干净的种子,干净的种子我们就安立叫做智,修行就是转识成智,转染污的识为清净的正智,转有分别的识到无分别的智,转错觉为正觉。

 

佛陀安立识是为了解构凡夫境界,安立智是为了建构圣者境界,所以修行的道路在这个表里标注的很清楚,就是转识成智。

 

 

染污的藏识与清净的正智,这两个合起来就是依他起自性,依他起性我们从名言上看,依他而起,谁依谁就是种子依现行,现行依种子,互相为因,互相依着而起,自性就是存在(自性就不用解释了),这是登地菩萨以上圣者才能见的一种存在——依他起自性。

 

依他起自性是三自性的核心,安立依他起自性解决了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一个,为什么佛陀说凡夫世界都是不存在,而我们的感受却如此真实这个问题在二时教法是解决不了的,在三时教法中才能解决,因为凡夫误以为的这个世界只是阿赖耶识种子现行时一个让凡夫误以为有世界的错觉,由于二时教法立足凡夫境界说法,没有办法安立圣者能见的阿赖耶识,不能说圣者证悟的真实,所以只能站在凡夫角度一路空到底。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圣者证悟的真实性我们凡夫见不到这是安立依他起性解决的第二个问题。那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需要强调的地方是,当我们说凡夫误以为的世界只是阿赖耶识种子现行的一个错觉的时候,凡夫的世间因果,也就是凡夫世界法与法之间的因果就被彻底的摧毁了,没有了因果这个对于凡夫来说是很可怕的,但是,通过藏识缘起,佛陀安立了种子现行的胜义因果,这是圣者能见的真正的因果

 

看图表,在依他起自性上面,是遍计所执自性。什么是遍计所执自性遍计是普遍计度,谁能普遍的计度计著就是第六意识,所以这个遍计是第六意识的别称。再看所执,把东西“所”化了,执着到心外。所以遍计所执自性也就是第六意识普遍计度下执心内的相为心外真实事物的一种存在,那这种存在是什么样存在是假的存在,是根本就不存在!所以遍计所执性后面的解释是凡夫自以为真实的存在,但是圣者呢,认为根本就不存在

 

与遍计所执自性相对应的,就是图表下方的圆成实自性,圆成实性是什么圣者圆满成就的真实性!圣者证悟的真实性!这是凡夫无明所障见不到的,为什么见不到因为凡夫犯了两个严重的错误,第一个是增益,第二个是损减。这两个错误是连带性的错误,因为增益所以损减,

 

在依他起性上,由于种子现行时候的分别,增益了遍计所执自性,把本来没有的我们当有。在增益了遍计所执自性之后,那就一定会损减了圆成实自性,因为我们把假的当真了,所以圣者证悟的真实性我们就再也见不到了,所以佛教的修行在纲领上讲就是:打破无明见真实,怎么打破无明见真实就要破增益、补损减,转识成智! 凡夫修行的重点就是前半部分的破增益,铲除我们见到真实的障碍,补损减就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三自性和八识我们就讲完了,接下来,讲一下右边红色方块里的五法。

 

 

阿赖耶识种子现行时,似外显现的这个相,这就是五法里的相。误把似外显现的“相”执着为心外真实存在的“物”,这个误执似外为真外就是五法当中的妄想。所以我们凡夫增益的错误认识,总体上可以叫分别,具体上就可以叫妄想。接下来给这个误以为心外真实的“物”起个名字,安立名言就是五法里的名,名言种子就一定要固化这个误以为心外真实事物的存在性。

 

当我们经过勤苦的修行,把染污的识转成清净的智以后,这个智就是五法里的正智。通过正智证得的圣者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就是五法当中的如如,如如就是圆成实性!就是如来藏心!这就是五法——相、名、妄想、正智、如如。

 

 

在图表的左侧标注的就是二无我,什么是二无我呢我们讲凡夫世界的分类其实就可以分为人我与法我两个部分,人我是指内在的主观精主体,法我是指内在的主观精神主体所攀缘的外部的客观世界。

 

遍计所执性是凡夫误以为的世界的总和,所以从凡夫的角度来看是有真实存在的人我和真实存在的法我的,所以人我与法我对应的是遍计所执性。

 

实际上呢,凡夫误以为存在的世界只是阿赖耶识种子现行时显出的让我们误以为有世界存在的错觉而已,人我与法我根本没有,有的只是凡夫误以为有人我与法我的错觉,这只是一种执着,即人我执与法我执。这世界是压根不存在的,但是误以为这个世界存在的错觉是有一个依处的,也就是阿赖耶识,所以二我执的错觉对应的是阿赖耶识。

 

当我们舍离二我执的错误认识就会增长二无我的正确认识,染污的种子就会转为清净的正智,“若能舍离二种我执,二无我智即得生长。”这句是《楞伽经》原文,所以二无我智对应的就是正智。

 

通过转识成智,在证得二无我的时候,真实性就会自然显现,也就是菩萨登八地的时候,彻底的断除了人我执与法我执,真如二无我显!

 

 

在遍计所执性与圆成实性后面还标注了两重无生遍计所执性后面标注着第一重无生,从来无,何须生;圆成实性后面标注了第二重无生本来有,不需生。

 

这就是无生的两重法义,第一重无生是什么佛陀说凡夫自以为存在的真实的外境,是根本不存在的,不是说这桌子本来存在通过修行我们把它修没了,空掉了,而是它原本就不存在,是这桌子原来就没有,压根就没有,从来就没有过,从来无,所以它何须生呢所以悟此之后就能见道登初地,证悟凡夫境界压根无生,这是第一重无生的法义。

 

第二重无生是什么《楞伽经》里有比喻,就像金子在金矿里面,你去挖它或者你不挖它,金子一直都是在那里的;就像荒原上的古城,你路过它,进城去或者不进去,那古城一直就在那里,不是路过的人创造的。圣者证悟的真实性也是如此,一直就在那里,凡夫不见真实只是因为犯了增益、损减的错误而已,当凡夫铲除了见真实的障碍,真实性就自然现见了,所以圣者证悟的真实性是本来就是有的,也是不需要生的,悟此之后就能登八地证悟无生法忍,这就是第二重无生的法义。

 

讲到这里,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这四门就梳理完了,这四套名言系统不是佛从不同的方面讲了不同的东西,其实这是佛陀站在圣者自证圣智的角度从不同方面讲了同一件事情,所以我们才能把他们画到一起,联系到一起。

 

 

三时教法是释迦牟尼佛与未来佛弥勒菩萨二佛共说的法,是佛教无可争议的了义教法。弥勒菩萨又称大慈弥勒菩萨或慈氏菩萨。所以从慈氏学的角度又可以将三时教法分为唯识学、三性学、慧度学三个方面。

 

 

唯识学即是藏识缘起,我们讲凡夫误以为的世界是不存在,但是凡夫误以为有这个世界的错觉是有个依处的,这就是阿赖耶识,也叫所知依。佛教认为凡夫误以为的世界不存在,当然也就不需要生这个世界的原因,只需要一个显现这个误以为有真实世界的错觉的显因,藏识即是这个显因。我们宣讲藏识缘起,彻底的解构外境,是讲如来藏的前提!

 

三自性是对从凡夫到成佛的所有法的表现形态的分类,即是所知相,也就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这是升起如实观的基础,遍计所执性是凡夫增益的妄法,压根不存在,是空,所以要了境如幻;依他起性是唯有登地菩萨以上圣者才能见的有为法需转,所以要转识成智;圆成实性是凡夫损减的圣者圆满亲证的真实性,需证,所以要以智证真。这样的过程就是破增益、补损减。

 

为什么佛陀要用三个自性来说法

佛法之外的一切外道均认为凡夫世界找到了原因就找到了真实性,但是往往寻找世界的生因是找不到的,反而会出现悖论,当然也找不到世界的真实性了。唯独佛法却将找原因与真实性分开了,佛教认为凡夫世界根本不存在,所以也不需要产生它的生因。而凡夫误以为有世界的这个错觉是有个依处的,就是依他起性染污的方面——阿赖耶识。而真正的真实性是圆成实性,是要靠依他起性清净的方面——正智去证得。所以三自性是能说明白原因与真实的最小架构,理论特征必须是三性。

 

当我们知道所知依,所知相后如何通过修行悟入所知相,证得唯识性呢需要运用六度当中的慧度,以闻、思、修成就的般若(praj?ā)来证入唯识性,见道登初地,这也是亲证不空如来藏的前提。

 

闻即闻所成慧,需要我们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发菩提心。

思即思所成慧,需要我们如理思维,无住行六度。

修即修所成慧需要我们如法修行定中正见观修

 

闻思所成慧对应的就是我们修行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证道位)当中的资粮位的,资粮位主要的修行就是闻思正法,发起菩提心,无住的行持六度波罗蜜这个阶段的修行我们是可以散心观修的,要以闻思为主,建立起对佛法坚固信心以及正确的见地。

 

修所成慧对应的就是我们修行五位当中的加行位的,这个阶段是理悟趋向亲证真实的修行,需要在禅定中以佛法正见观修,如实谛察无生法义,经过这个冲刺阶段从而见道登初地。

 

 

 

如来藏,梵文是Tathāgatagarbha,其中Tathāgata是如来,garbha是胎藏之义,如来藏即诞生诸佛之胎藏。什么能诞生诸佛,如来何处来呢从真实与真实性中来!

 

 

佛陀在《楞伽经》中明示,曾经给胜鬘夫人讲解如来藏是最为清晰的,所以依照《胜鬘经》,如来藏分为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

 

空如来藏是以空说如来藏,空圣者认为不存在而凡夫所执的外境,空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也叫识如来藏,此时佛说的空如来藏是为了破增益;不空如来藏是正智(智如来藏)与如如(如来藏心),安立不空如来藏的目的是为了说圣者证悟的真实性,真实性是不能空的,不空如来藏是补损减。

 

识如来藏与智如来藏属于依他起性,如来藏心是圆成实性,如来藏是圣者境界,不是凡夫能见、能思、能议的。

 

 

 

在日常的观行中,我们要紧紧把握了境如幻,自心所八字方针,时时执持万法唯识,识外无境的唯识观,按照佛陀在《楞伽经》中开始的四大修行:观察自心所现故,远离生、住、灭见故,善知外法无性故,专求自证圣智故如法修行,四大修行中前三项为破增益,最后一项为补损减。

 

 

同时要远离佛陀在《楞伽经》中开示四种禅中的愚夫所行禅,要紧握观察义相禅、攀缘真如禅、如来清净禅的修学次第。于四有四无无障碍观的法义常思维之,常思念

 

只有相互依存,没有独立存在。

只有相似相续,没有常一不变。

只有能了别识,没有所分别境。

只有一隐一现,没有真实显现。

 

最后依据《楞伽经》原文的归纳,印证我们前面所叙述的教理,我们修行上就是远离、观察、思惟、通晓、获得、达到六件事:

 

 

远离蕴界处心、因缘所作、生住灭法戏论分别;但住心量,

观察三有,无始时来妄习所起,

思惟佛地无相无生,

(通晓)自证圣法,
(获)得自在
(达到)无功用行,如如意宝,随宜现身,令达唯心,渐入诸地。

 

其中远离、观察、思惟前三件事是破增益通晓、获得、达到后三件事是补损减

 

《楞伽经》原文:

大慧,菩萨摩诃萨欲得佛身,应当远离蕴界处心、因缘所作、生住灭法戏论分别;但住心量,观察三有,无始时来妄习所起;思惟佛地无相无生,自证圣法;得心自在,无功用行,如如意宝,随宜现身,令达唯心,渐入诸地。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于自悉檀,应善修学。

 
 

 
分享人 / 普巴
 
费振,法名普巴索南,于深圳弘源寺印顺法师处受三皈依,于四川省新龙县措卡寺呷绒活佛处受藏传佛教三皈依,赐法名普巴索南。师从净名精舍首席学术导师,全球最具魅力弘法居士于晓非先生。现任深圳·净名读书交流小组召集人,中观策划创始人。

 

 

 

【 精 品 推 荐 】

 

瑜伽师地论》云:当知皈依,有四正行:“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一切佛法以善知识摄持而得圆满,让我们共同聆听法音。
 
这是喜马拉雅FM量3000万的人文类NO.1精品节目,众多佛教徒奉为圭臬的修行宝典,末法时代真实弘扬的佛陀正见,千万精英好评推荐。
 
于晓非先生深入解读《金刚经》《心经》《维摩诘经》,深入探究大乘佛法的修证体系,明解中观学派了义之说,开启圆满智慧人生

 

 
 

我于十方佛  合掌诚祈请
为苦惑有情  燃亮正法灯

 

 

 

如来藏大乘佛教,如来藏,三时教法,核心,教理,楞伽经,净名精舍,转识成智,阿赖耶识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大乘佛教三时教法核心教理梳理发布于2021-05-08 0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