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播放列表

法华经讲记 法华经讲记2 法华经讲记3

净界法师法华讲记01-137文字版(未完)

法华经讲记140

 

法华经讲记140
净界法师主讲
2021324台北剑潭活动中心

妙法莲华经》,诸位法师慈悲,诸位菩萨弥陀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百四十三面,我们看庚二、问讯传旨。那么这一品是讲到《妙音菩萨品》,那么它主要的内容就是,释迦摩尼佛放光东照,放大光明,从东方召请妙音菩萨来到娑婆世界。那么干什么呢妙音菩萨是智慧特别殊胜,所以他展现他的智慧庄严,来为《法华经》作证。

那么这个智慧庄严可能大家会产生疑惑,因为我们以前在修三乘的权法的时候,智慧的重点在于解脱,说三乘共坐解脱床,那么智慧本来是解脱之本,福德安乐之门,那么智慧怎么就能够变成庄严呢这一点我们加以说明。基本上我们生死凡夫,我们有两大问题要解决:一个是生死业力,一个是颠倒妄想。主要是这两个,任何人都一样。那么业力跟妄想两个混在一起,那就更复杂了。

那么解决之主要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是凡夫跟外道,那么他们解决生死问题,他直接从业力下手,反正业力是固定的,所以我就修苦行,我透过身心的痛苦赶快把罪业给消灭,或者我持戒修福,靠善业来取代罪业。但这两个方法都不好,不好的原因在哪里呢因为业性本空,就是业不是固定的。我们学过唯识学,大家都知道,你造了业以后,业跑哪去了它是一种种子的方式存在,存在阿赖耶识里面。那么在阿赖耶识里面,它不是固定的,它刹那刹那的生灭变化,那这个变化受谁影响呢受第六意识的妄想,跟第七意识的执著影响,就你第六意识的妄想跟执著活动越炽盛,它熏习第八意识,你那个业力就更坚固。反过来你越收心,你越内观的时候,这个时候你的业力的活动范围就越赢弱,这就是为什么净土宗晚年一定要收心。你只要不收心,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都没有用。因为你激发生死业力,虽然你有往生愿力,但是毕竟生死业力是熟境界,你无量劫所造的业力。所以你绝对不能去刺激它,不能刺激它,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收心,都摄六根你心一收起来,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就算它不断,至少它是沉淀的调伏状态。

所以也就是说,心为业主,你不从根本的内心世界去改变,你直接改变业力,那叫做事倍功半。所以你看外道凡夫修了很久,你看他没什么改变,该业障深重还是业障深重。你怎么可能去挑战你无始劫来阿赖耶识里的业力呢你这个阿赖耶识业力,是无量劫来累积而成,你用短短的几十年寿命,就要去把这个大仓库的染污给消灭掉,是不可能的事情。那怎么办呢佛陀有大方便。就是消除业力只能当作助行,拜忏、持戒相助,它的正行就是你要注意你的妄想,颠倒妄想,这是根本,因为它整个活动业力,业力由它所造作,业力也是由他来带动而增长广大,罪魁祸首,心为业主。

那么处理妄想也是两个方法,三乘的权法就很简单了,用空性。它空性的理由就是因为,你为什么有业力呢有妄想呢因为你有自我意识也要主宰,它主要面对这个我执,这个方法是对的。但是空性为什么不圆满呢因为它不是本来面目。空性,空性的智慧,你看《法华经》讲得很清楚,佛陀对三乘的空性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我们没有一个人本来面目是空性的,不是的。那这个空性怎么来的呢佛陀的善巧安立一个法门,比方说,欸,你修无常,所以说无常就知道是痛苦,痛苦就无我,所以这样安立作空,是透过佛法去创造一个空性的假相,但以假名字,而这个假相虽然是如梦如幻,但是它可以保护我们,不受烦恼、业力的干扰,就像化城,佛陀在修行当中,变化一个化城,你进去以后安稳、快乐。

所以空性是我们修行创造出来的,那这个有问题了,所以它不能够性具功德,它没有功德,空性就是空性。所以你看很多人,他修了空性以后,他没福报,因为你成就空性跟成就福报是两码事那《法华经》的思想不是这样,它直接从一念心性下手,高,因为你本具的。但一念心性它最妙的地方,就是它一种不二的思想。就是说真妄不二。一念心性它是这样子,你向外攀缘,那经就变成妄想,好象你不待在家里面,你选择离家出走,那你就是一个穷子,你回归家庭,你就是大富长者的儿子,同一个人。所以你回光返照、正念真如的时候,它就出现自性清净心,你向外攀缘,它就变成颠倒妄想。

所以它这个,所以怎么说妙法,就是一念心性怎么妙,妙在哪里呢流浪生死也是它,涅槃寂静也是它。但是这个地方,为什么它那么重要呢因为你不可回避,一念心性是你本具的,它不像空性,空性是你要修也可以,你不修呢,有很多人从圆教思想直攻真如的,成就法身也是有,他烦恼没那么重。所以一念心性是必修的,你一定要面对,因为它是实法,它不像空性,空性就是你烦恼重,拿来当对治可以。你要是往生净土,有些人他一辈子也没修空性,他照样能够成就法身。所以权法就依个人需要而定。

那我们今天谈的是实法,就是说,实法的重点,它不是修空性,它是修心性的自性清净心注意!为什么真如的清净心加一个自性也就是说,它本来就清净。不是因为你修行它才清净,我们只是把这个清净把它恢复,恢复,就是我们以前打了很多的妄想,就是我们以前抓了很多的妄想,现在你只要做一件事情,把妄想放下,你的手就是清净。它的概念是这样子,所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是很重要的,当然你的方法就是,你要不断的回光返照,所以你学《法华经》只有一个,你要不断的向内观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它那个为什么讲,古人讲说,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方动乌云遮。所以,说那我有没有自性清净心,这个你决定,你要打妄想你就没有,你等于没有,就是说,你选择离家出走,那你就是一个流浪的乞丐;那你选择回归家庭,你就是大富长者的儿子。所以业障深重也是你,万德庄严也是你,关键是回光返照,向外攀缘。所以它这个,整个《法华经》的核心思想就是,我们既然一念心性不可回避,因为你本具的,它不是外来的。不可回避,你只能直观的面对,然后不断的告诉你自己,你本来是清净的。

那么清净以外,因为它这个清净,它法尔,法尔也是本来,它具足十法界的功德庄严,它法尔具足,你看为什么他成就法身以后,他为什么能够现出一个狗的样子,去度化众生。他能够现出一个大蟒蛇,他能够现出佛菩萨,这都不是修来的,他本来就具足十法界。那是因为我们今天丧失了清净心,所以使令我们在整个性具十法界形成障碍。

所以天台智者大师说,修行,佛祖成佛以后他为什么能够普门示现能够普现色身三昧,因为佛陀只断修恶,不断性恶,就是他不造恶法,但是他性德里面的三恶道,他没有丧失,但是差在哪里差在,我们去三恶道那叫不自在,那是业力招感。佛陀到三恶道,那叫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他现身说法,他没有任何痛苦。所以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说当你恢复了自性清净心,你就能够具足十法界的功德庄严,这就是这样。

所以你看,我们看罗汉,阿罗汉他修空性的时候,他有可能罗汉托空钵,你说,欸,你阿罗汉怎么没福报呢因为你没有修福报。三乘权法是每一个法都要修的,因为你没有从心性下手,你直接从空性下手,心外求法,那你心外求法,那你每一个都得修。布施你要去修,持戒你要去修。那你回光返照,你依止真如的时候不一样,我们没有看到一个法身菩萨是托空钵的,不可能。你要么没有成就法身,你一旦成就法身,你一定具足功德庄严,你一定的,因为你从心性下手,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他一定会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唯心所具,唯心所造,他一定会唯心所现,他就能够现出普现色身三昧。这就是为什么妙音菩萨他智慧的殊胜,来到娑婆世界的时候,他能够在虚空现出八万四千朵七宝莲花,那是唯心所现的。他的自性功德显现出来。

那他为什么有自性功德呢因为他恢复了自性清净心。所以诸位,我们学习《法华经》一定要知道,从心性的角度下手的好处就叫做总持,你理论上,你说我整天在佛堂里面诵《法华经》,你怎么会有福报呢后面会说明。读诵《法华经》是大福德,因为你自性本来就有福报,那你不断的回归自性清净心的时候,你的福报自然就现前了。就像穷子,穷子他只要做一件事就好,他只要回家就好了,他就能够继承家业,父子相认,继承家业。所以我们以前为什么会进步很慢因为我们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离家出走,最根本。那么你离家出走以后,你什么都得靠自己,你落入了因缘所生法,你的修行就很被动了,非常被动。那你选择回归真如,正念真如,那你是背后是有清静心跟性功德在加持你,所以为什么它这是一个成佛的捷径,就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讲智慧庄严,就是当你修一心三观,成就自性清净心的一心即空以后,你自己就能够成就普现色身三昧,那福报对你来说,那是一个任运自在的显现。所以佛陀必须把妙音菩萨请过来,他作证,就是你修一心三观跟修空观,有什么样的差别,就差在这里。因为修空观叫做解脱,修一心三观叫做智慧庄严,它不一样。

好,我们看庚三、问讯传旨。妙音菩萨来到娑婆世界以后,他当然第一个就要去问候佛陀,好,我们看经文

到已,下七宝台,以价值百千璎珞,持到释迦摩尼佛所,头面礼足,奉上璎珞,而白佛言:世尊,净华宿王智佛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不四大调和不世事可忍不

好,那么这一段的问候传旨有三段。第一段是问候释迦佛,第二段是问候众生,第三段是问候多宝佛。先看第一段问候释迦佛。

那么妙音菩萨带了八万四千眷属,浩浩荡荡从东方的净光庄严国土来到娑婆世界,到了以后,登上了这个七宝莲花台,到了释迦摩尼佛前面,就下了莲花台,以价值百千金的璎珞,那么持至释迦牟尼佛的面前,头面礼足,奉上璎珞,献上供养。那么一方面白告佛陀,说:世尊,我谨代表净华宿王智佛,来向您老人家问候。看他怎么问候:第一个,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不。您老人家色身是不是没有病痛内心是不是没有忧恼日常生活起居是不是特别的轻便自在那么成就身口意的安乐。

这个释迦摩尼佛,他毕竟是应化身,那么应化身当然示同凡夫,所以我们前面,在这个《譬喻品》里面讲到说,说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会有忧恼呢因为他忧恼他的儿子离家出走,因为众生离家出走,舍父逃逝,所以父亲内心忧恼。因为他是示现应化身,跟凡夫必须要同事摄,是这么一个情况。那么四大调和不世事可忍不这个地方是讲到是誓愿安乐行,对于度化众生的事业,是不是能够忍可、顺利这讲到四安乐行。这段是对释迦牟尼佛应化身的问候。

我们看第二个对众生的问候。看经文。

众生度不无多贪欲、瞋恚、愚痴、嫉妒、悭慢不无不孝父母、不敬沙门、邪见不善心、不摄五情不

好,那么第二段讲到众生易度不。这个地方的问候,有因地的修学跟果地的调伏,因地的修学又分成五段:第一个,问到众生的善根浅深,说你一个人是不是容易被度化,跟你的烦恼跟你的福报没有直接关系,就看你的善根浅深。你这个人有没有善根,这烦恼不是问题,业力也不是问题。第二个你能不能被度化呢第二个因素,烦恼的厚薄,烦恼是可以有,但是不能太重,包括贪嗔痴啊,贪嗔痴的烦恼以及这个贪瞋等流,所产生的嫉妒跟悭吝,那么愚痴等流所产生的高慢,这几个烦恼你要能够适当的克制调伏。因为那个烦恼障,烦恼一活动它就障碍你的圣道的增上。

第二个,讲问候这个烦恼厚薄。第三个是讲到福德的轻重,那么这个地方,就是有两个指标来看你有没有福报。第一个你是不是孝养父母,父母是恩田;第二个你是不是恭敬沙门。沙门就是出家人,沙门叫做敬田。这两个都是种大福田就是从这两个指标来看看你有没有福报。孝养父母、恭敬沙门,这个福德轻重。

第四个判断你是不是会产生邪见恶心。邪见这种恶心,它是由愚痴而来的,就是你什么教理都不学,你没有邪见,因为你什么都不知道,那叫做愚痴。但是你愚痴久了以后,它会产生邪见,因为你没办法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然后你就胡思乱想,自己想出一套修行的方法,等到这个方法出现的时候,你就是邪见了,因为你有主见。那这个邪见有什么缺点呢会排斥正法。所以这个邪见也是个大问题。那么第五个就是六根的收摄,你是不是经常摄心是不是做一些行门的定课这个也会影响到你的得度的因缘。

所以众生得度不,有五个情况。这五个情况,其实我们从现实生活上有两个是重点,第一个是你的善根浅深,诸位,我们一个生死凡夫,你一定要让自己变成是容易被佛陀度化的那一类。我们前面看到很多譬喻,你看那个良医喻,一个医生有很多儿子,有的儿子是容易度化的,他不失本心的。有些儿子是没办法度化的,他看到他父亲回来很高兴,但你怎么讲,他不吃药的。就是说,我们现在是业障深重,但是你的生命要有希望,但是你要知道,十方诸佛都发了愿力要度化众生,有些人为什么一下子就被佛陀度走了有些人他就怎么都没办法佛陀把他度走,这跟佛陀偏不偏心没有关系,佛陀没有偏心,就是你不容易被度化。

那为什么呢你要自我反省,因为你学佛以后,你就喜欢修善业,也不听经,也不如思惟,你没有闻思,所以你在佛法当中叫做入宝山空手回。佛法不共的地方是它智慧的善根的,如果你在佛教里面修这个慈善事业,那你跟修外道差别不大那顶多跟三宝结个缘而已。就是你看到佛陀很欢喜,但他没办法度化你。欢喜归欢喜,你是丧失本性,不可度化。佛陀也没办法。所以你自己的准备工作很重要,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有十方诸佛都发了愿力,随时他的一念观照力,昼三时夜三时,他看谁的善根成熟了。结果他看来看去看不到你,这就糟糕了。所以第一个,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佛法,如是思惟,让自己变成佛陀本愿摄受的对象,是可度化,这第一个。

第二个邪见!要注意,因为你花了很多时间修行,你可能会因为一念的邪见颠倒,前功尽弃。你看看《楞严经》五十阴魔,你就知道了。尤其是你特别喜欢讲感应通的,你要注意,你过去生有外道的思想,这种人你自己要特别注意,就是你会很注意一些特殊的相状,特殊的音声,那么这样子你会把它当成功德想,这个你要注意!所以有些人他的天生有起邪见的倾向,有些人不会。这你自己要注意!所以这两个是关键,第一个你的善根浅深,第二个你是不是容易产生邪见。你自己要知道。好,那么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以后,其他都不是问题了。福报、烦恼,这都不是。佛法有的是法门。所以这五个里面这两个最关键的。

好,那么你因地的修学成就以后,果地呢,就是调伏这个魔怨,调伏魔怨,有内在魔怨跟外在魔怨,内在魔怨就是五阴魔跟烦恼魔,五蕴的炽盛,就是你这个人生灭心重,攀缘心重,这个就要修止对治。烦恼魔重,那你就要修观对治。这两个止观修好了,你的这个生灭心、烦恼的心,就会调伏下来了。那么外在的魔境就天魔跟死魔,天魔就是神障,就是我前面说过,你特别喜欢感应神通的,天魔就容易找你。死魔就是生老病死的死亡,你能够生死自在。那么这个就是果地的调伏,你有前面的因地的修学,你就有这个果地的调伏,调伏这四种魔境。

好,我们看第三段问候多宝佛。看经文。

又问讯多宝如来,安稳少心,堪忍久住不

那么前面问候的是释迦摩尼佛应身佛,这一下问候代表法身佛的多宝如来。就是问候多宝佛,是不是依止他的本愿来到法会现场来,为《法华经》作证听法,那么也顺便问候多宝如来,身心安稳,内心少恼,堪忍久住,是不是能够证得法身常住那么这么一个情况,这是一个问候。

好,我们看庚四、请见多宝

世尊,我今欲见多宝佛身,惟愿世尊,示我令见。

那么问候以后,他当然见到释迦摩尼佛,他也希望能够拜见多宝佛身,所以他希望释迦摩尼佛代为引见,好,我们看佛陀怎么回答。看庚五、世尊为通。看经文。

尔时,释迦摩尼佛语多宝佛:是妙音菩萨欲得相见。

那么释迦牟尼佛就告诉多宝佛,就代为转告,说,是是妙音菩萨来到娑婆世界,希望能够亲自拜见您老人家。因为这个多宝佛塔,在前面讲完迹本二门以后,这个多宝佛塔已经关闭了,所以释迦摩尼佛代为通报,说妙音菩萨希望能够跟您老人家拜见。我们看多宝佛怎么回答。看庚六、塔中称善。看经文。

时多宝佛告妙音言:善哉!善哉!汝能为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听法华经,并见文殊师利等,故来至此。

那么这个时候多宝佛就回答两句话,叫善哉,善哉,就是赞叹妙音菩萨,说你能够以智慧庄严来到娑婆世界,为《法华经》作证,这件事做得好,做得好。那么一方面供养释迦摩尼佛,一方面听《法华经》,但听《法华经》只是兼带,因为《法华经》的迹本二门主要讲完了,他是为《法华经》作证,而且能够去参见文殊师利等,这些法身菩萨,同参道友,故来至此。

那么古德解释说,这段经文,多宝佛言,善哉!善哉!这两句的赞叹,等同拜见。因为佛菩萨他不一定要色身相见,有时候心心相印,因为多宝佛塔基本上要开,它必须要十方的应身佛都要现前,所以基本上是不可能再开了。就以赞叹代替拜见。那么这段经文等于是妙音菩萨来到娑婆世界,展现了依正庄严以后,那接着跟佛菩萨,跟佛陀,跟众生多一个问候。

好,我们看戊三、十方弘经。这个地方先看第一段的问答善根神力,问跟答他的因地的善根,跟他果地的这种神通力,首先我们看第一段的华德疑问。看经文。

尔时,华德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妙音菩萨种何善根,修何功德,有是神力

这个妙音菩萨来到娑婆世界,展现了依正的庄严,问候佛陀跟众生以后,这个时候与会的华德菩萨就讲话了,他说:世尊,是妙音菩萨在因地种何善根,修何功德这个善根我们前面说过,就是一种理观的智慧,说他修什么智慧能够有这种普现色身三昧呢第二个修何功德,就是这个事修法门,就是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定,这个就是事修。那么透过这个理观跟事修,而成就了这些三昧神通,他主要是问这个因地,有什么因地才有这么一个广大的神通。

这个广大的神通,我们看妙音菩萨他从哪里来的我们把它回顾一下,三百三十九面,三百三十九面的放光东照里面,妙音菩萨来的距离是一百零八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诸佛世界是一个距离,一个佛土教化的一个叫做一个世界,那么他在这么远的地方,他竟然能够在那么远的一个净光庄严国土,不动道场,然后在娑婆世界显现七宝莲花台,那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么远的距离都能够从彼方来到此方,没有来之前,先把宝莲花现前。所以,同样是法身菩萨,每一个人可能都各有各的三昧神通。但是能够在这么远的距离,能够现宝莲花,当然我们没有在现场,没办法亲临,这个莲花长得怎么样,但是从这个经文来看,妙音菩萨所显现的七宝莲花,是引起了与会的法身菩萨的随喜赞叹。你看前面文殊菩萨已经请过一次法了。前面那个文殊菩萨也是问佛陀说,说这个妙音菩萨种何善本,修何功德,而能有如是大神通力。

接着,华德菩萨也是法身菩萨,也是问佛陀,就是妙音菩萨种何善根,修何功德,有是神力可见得,妙音菩萨的神通力,在座大家都是内行人,法身菩萨他一看就知道,这个三昧不是一般的三昧。它上这样子的。

佛法的修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当然你修人天乘,你看修人天乘的人在一起,他彼此间,他的问候是什么你最近在哪里做义工你又去参加什么拜忏所以人天乘他的所缘境就是断恶修善。他的人生只有一个目标,积集福德资粮,干什么呢创造增上生,他:我只要求来生快乐就好,先不堕恶道,来生快乐,他目标很简单。所以人天乘,他持戒修福,他没有太大的理想抱负,就是来生快乐,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三乘的修行者三乘的修行者他比人天乘更好,他求解脱道,所以他人跟人接触的时候的问候语,就扣著空性的调伏,你对空性的调伏的浅深,你内心是不是更加寂静,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够让我快速成就寂静。这是三乘的行者。

那么法身菩萨就不一样了,法身菩萨那这个成就自性清净心以后,从空出假,成就众生,庄严净土,所以法身菩萨只对两件事情有兴趣,第一个,我如何让自己更加的功德庄严,第二个我如何让自己更能够善巧的度化众生。就是两件事情而已。所以这个妙音菩萨,他在娑婆世界所显现的七宝莲花,那的确是引起了与会法身菩萨,包括文殊菩萨、华德菩萨的请问,那么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殊胜的善根,什么样的功德,才有如是甚深广大的这种普现色身的三昧力。希望能够向他学习,

好,我们看庚二、如来垂答。那么先看第一段,正答善根功德。好,看经文。

佛告华德菩萨:过去有佛,名云雷音王多陀阿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国名现一切世间,劫名喜见。妙音菩萨于万二千岁,以十万种伎乐,供养云雷音王佛,并奉上八万四千七宝钵,以是因缘果报,今生净华宿王智佛国,有是神力。华德,于汝意云何尔时云雷音王佛所妙音菩萨,伎乐供养,奉上宝器者,岂异人乎今此妙音菩萨摩诃萨是。

那么在回答当中,先回答这个福德因缘,就是这个事修的福德因缘,再回答这个理观的善根。先看福德因缘。佛告华德菩萨,那么在过去生有佛出世名云雷音王,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那么这个就是佛陀的这个三种称号。第一个讲如来,第二个讲应供,第三个三藐三佛陀就是正等正觉。这是讲正报的佛陀,那么他所摄受的国土名现一切世间。那么他当时的时间的劫名就是喜见。因为这个众生过去生福报大,所以他在这个世界所见所闻的都会让自己心生欢喜。那么妙音菩萨当时就在那个地方投胎,在那边投胎的时候他做什么事呢他用一万两千岁的时间,以十万种的美妙的音乐,来供养这个云雷音王佛。一方面又以这个八万四千的七宝所成的钵来供养这个佛陀,所以做两件事,一个用音乐,一个用七宝钵。所以,以是因缘,今生净华宿王智佛国,有是神力。

那么华德,于汝意云何当时在云雷音王佛所妙音菩萨以伎乐供养,奉上宝器者,岂异人乎这个人就是妙音菩萨。所以他当初用这么长的时间来供养音乐、供养七宝钵,所以他今生的这个招感的依报,他去到哪里有这个法器相随,水相随。这一个事修,当然这只是一个助行。

我们看真正的理观。成就三昧是有理观智慧的,看理观,看经文。

华德,是妙音菩萨也曾供养亲近无量诸佛,久植德本,又值恒河沙等百千万亿那由他佛。

那么他的智慧是,首先亲近供养无量诸佛,久植德本。我们学习智慧一定要生长在佛世,那么生长在佛世不管是正法、像法、末法,总是要有佛法住世,你才能够成就这个德本。这一切功德的根本就是智慧的善根,特别是《法华经》的善根,你观照的地方不是观照空性,你要知道去观照心性,这个是成佛的捷径。那么成就这个植众善根以后,成就了果位,成就了见道位以后,又亲近十方诸佛,就广修三昧。它是这样子,我们在修行一心三观,我们前面说过,一定是先从空观下手,你一定要先成就清净心,才能够成就功德庄严。这个次第不能错的。

那么这个就是他之所以能够展现这么殊胜的普现三昧,由理观的智慧跟事修的福德结合起来,就三昧力跟福德力。这个地方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大乘的智慧不是叫解脱,叫智慧庄严。那么当然事出必有因,就是说你的因地心决定你的果地觉。你看大家都是生死凡夫,同样来到佛门,几年后,几千劫后,结果都不一样,有些人成就阿罗汉,有些人能够成就功德庄严,为什么因为你的因地心不同。因地心不同的时候,刚开始在成就了生死的时候差别不大,你了生死,他也了生死。但是你了生死以后,从解脱道进入菩提道的时候,那个差别就开始千差万别了,那么最大的差别就是你对相状的处理。

这过去师父也一再强调,就是说,你对于因缘所生法的相状,你是怎么看的如果你今天修空性,你对因缘法的相状,你采取的手段,叫做灭色取空,二元对立,你认为所有的相状对你都是干扰,你这样子认为,那你也这样做,那我可以预测你的结果了,你未来在成佛之前,一定要先经过一段的涅盘寂静,就是一种没有相状,一定有一段时间是,在佛陀度化你,你会权入实之前,你一定要经过一段的涅盘寂静的状态,就是一个无相的状态。空,无相,无愿的三昧,因为你的因地就种下这个因地了。那如果你今天认为相状没有好坏,你是为了要清净,暂时的离相,因为清净心本来就没有相状,所以,既然没有相状,本来无一物,我何必去惹尘埃,他是离相。那回过头来到见道位以后又借相修心,把这个借布施的相,你一定要造作,唯心所具是性德,你要有修德,你透过众生的相来修布施,透过这个布施的造作,未来显现在普现色身三昧。你透过持戒的造作的相状,未来也是加强普现色身三昧。所以相状你离开以后,你可以再借回来,但是如果你把它断灭了,你的内心的活动就停止了。

诸位,假观的智慧它第一个就是相状,因为如是相你才能够产生习性的造作,最后产生自体,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所以诸位,尤其是净土宗,净土宗要小心了,我们的确是要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但是,你怎么样来看待娑婆世界这很重要,同样厌离娑婆,你是灭色取空,还是离相清净。就是说,厌离娑婆,什么叫娑婆按照《法华经》的思想是,我们厌离的是你打妄想捏造出来的内心的,内心娑婆世界的影像,是你的生命,就是你要离开你内心的,你自己所贪爱的娑婆世界的影像,那真正障道的是这个外面的娑婆世界它跟你没有关系,色不迷人人自迷,那你如果误会了,你说所有的人事都是障碍我往生,那就完了,你可能会往生,但是你以后的后遗症很严重,灭色取空。你以后一定要加以挽救的。

所以《法华经》的思想就是一佛乘,你一开始就走对,那走对了就是说,你从自性清净心,就是你本来就清净,所以自然离相这样是最好,自然离相。所以我们只要去消灭心中的妄想就好,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取相分别,尤其是特别快乐的、特别讨厌的相状,在你的心中打妄想,打久了转成执著。这些影像会触动你的烦恼跟爱取的,你要消灭你心中的影像。但是你对依他起的影像你不能排斥的。所以唯识学有一句话,讲的非常好,叫做:遍计本空,依他如幻。我们要消灭的是,我们自己妄想执着所捏造出来的遍计执的娑婆世界,而不是因缘所生法的娑婆世界,这个操作你要操作错了,那你以后会走很多的弯路,很多的弯路。这就是为什么你的同参道友已经成佛了,你还是一个阿罗汉,因为你走入了一个弯路,产生了法执。

所以这个地方一定要注意。就是说,因地心,其实你的凡夫位是最重要的,你成就阿罗汉以后讲什么都没有用了,因为你定性了,你的种性已经定了。你现在的改变,因为你现在没有定性,你现在不定众生,你那个黑板随时可以把它擦掉重画。但是你这个成佛之道,要你画出一个模样的时候,要改就不容易,那只能够会权入实了,因为法执是很难改变的,因为它没有对错,它影响到你的胸量格局,神通妙用。那么这个就要解开就不容易了。

所以诸位,你今天能够正确学《法华经》的优点在哪里没错,你说我是凡夫,但是你一开始就走到一个康庄大道,就走对路,以后不要再弯弯绕绕的,而你现在改变是最容易改变,因为你现在什么都没有,所以你最好改变。那等到你有功德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所以因地心成就果地觉,就是你要知道就我迟早要有相状,既然法身菩萨他有依正庄严,那表示这个相状不能排斥,你要这样想,我迟早,你看,法身菩萨他为什么现七宝莲花,这个是相状嘛,那你因地就排斥相状,你怎么现出七宝莲花所以这个地方舍利我们注意。好,那么就是离相清净跟灭色取空,一定要把它区分出来。

好,我们休息10分钟。

编者注:文字是对照视频字幕录入,若有错别字请留言告知。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37文字版(未完)
法华经讲记纯视频01~137(净界法师)

 

回向:以此清净功德与一切众生共,回向西方极乐世界,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一切众生皆能听闻佛法、受持佛法、安住佛法,愿一切众生圆满一切福慧资粮,清净一切业障!愿一切众生即时离苦得乐往生净土!愿皆获得如意之手,撝空出宝满众生愿,富乐无尽智慧无穷,妙法辩才悉皆无滞,共诸众生同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一切智,因此善根更复出生无量善法,亦皆回向无上菩提。愿若生之处常遇诸佛,逮甚深三昧,见无量佛,成就多闻、清净智慧。

愿一切众生疾逮善权方便,世世值遇三宝,世世与善知识共会,远离恶知识,精进修行,常乐于行法施及饮食施,生生世世永离一切贫穷困苦与疾病愿每一位护正法者身心健康,福慧具足,法身增长,色身增长,福报无限,法力无边,速证菩提永不退转。愿能令一切众生现受富乐,无病延年,于所愿求无不遂意,亲友眷属悉皆安稳,长辞八难,永出苦源,不受女身,逮成正觉。愿天仙不坠,国主清宁,世界和平,战争不起,灾疫消除,国泰民安,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人心向善,祸患不生!愿正法久住,法轮常转,法界有情,同生极乐!

 

 

法华经讲记,法华经,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法华经讲记,法华经,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法华经讲记,法华经,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法华经讲记,法华经,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法华经讲记,法华经,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法华经讲记,法华经,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法华经讲记140如果你在佛教里修这个慈善事业,那你跟修外道差别不大发布于2021-05-08 06: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