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瓘[guàn]。字莹中,南剑州(福建)沙县人。

北宋徽宗的朝廷里,为“左司谏”,因为正直不苟的谏言而不被相容,不久就被外放担任官职。
后来又回到京城担任“右司员外郎”,提供谋略给朝廷中央由于忤逆了宰相曾布,因此又被外放出任泰州知府。
徽宗崇宁年间(西元1102~1106年),被贬谪流放到袁州,后来移往通州,接着再度被贬斥到台州。
最初陈瓘喜好《华严经》,自号为“华严居士”。等到遇见明智法师,请益参问天台宗的宗旨。
明智开示他上根利智者所修的止观不可思议境界,用本性的工夫取代事相的修行,以成就无作之行,陈瓘听闻后深深有所契入。
- - - - - - - - - -
陈瓘自从到了台州之后,就放下纸笔不再作文章,专修三昧曾作《净土十疑论后序》云: 
‘人心无常,法也没有定法。心与法之所以会呈现万千的差别现象,其根本就在于此。
如果能够相信这个理,就能够遍信《华严经》所说的十信;如果怀疑这个道理,就完全怀疑智者大师所说的净土十疑。
如果能够出离疑念而入于信心,一入就永入,不离于当下,即能到达究竟之处。所谓的极乐净土,即是究竟之处,此处有说法之教主,名“无量寿”,此佛说法未曾间断。
如果怀疑障碍了耳根,则就如同聋人而不能听闻佛法如果怀疑障碍了我们的心,则愚昧而不能觉悟真理。
因为不闻法不觉悟,而安住在恶劣的习气因此就赞叹不念佛为是,而随喜无知的粗心。
于是就任意妄指莲华化生为虚幻荒诞,从来不反省自己分段生死的色身,是从何而得,自何而来?不知道自己受生的胎狱污秽恶浊,其真实性又何在呢?
只相信虚妄的业识,而自己远离于真如实际。在这本来皆是幻境之中,排斥彼极乐净土而执著此娑婆世界因此生生世世不能觉悟灵知,而永绝成圣成佛之路。 
因为如是的缘故,释迦如来,起大慈悲心怜悯众生,在污秽的五浊恶世中,发大音声,赞叹彼西方净土无上美妙之快乐。
于生死轮回的暴流中,为大航海家,以法船载度众生,令人趋向净土彼岸,昼夜不断地度化众生,无有停止休息。
然而弥陀佛的究竟之岸,本来没有彼岸此岸之分;释迦如来的大愿法船,实际上也没有往返来去之相。
譬如一盏灯,分照于八个镜,镜子虽有东西之分,而光影则无二无别。
阿弥陀佛说法,遍在于所有的光影之中;而释迦如来以方便法,独指西方极乐这个镜子。
因此只有到达究竟彼岸的人,才可以舍弃此岸彼岸的分别。尚未悟入于法界的人,哪里能够泯除东方西方、污秽和清净的不同呢? 
- - - - - - - - - - -
于此净土法门之中,若是未能究竟了知,则不可停滞执著于一方,不要分别彼此,我们只有应当正念谛信而已。是弥陀、释迦二的意旨,而智者大师之所以相信不疑也。
信者,万善之母;疑者,众恶之根。能顺其万善之母,则能锄其众恶之根,那么我们前面所说的有障碍因缘的众生,聋者可以再能听闻佛法,愚昧的可以再觉悟自心。未出生死的人,得以出离生死;往生净土的人,可以得生净土。
随顺着释迦如来的教诲,往西方面见阿弥陀佛;随顺阿弥陀佛的愿力,回来协助释迦如来教化众生。在此娑婆世界而遍历十方,即彼西方净土而普入诸镜。
自从此二圣人建立教化以来,能够达到如是境界的人,有如恒河沙数之多。众生为什么而不相信呢?为什么而怀疑呢?
能够自己具足信心,又能够设立方便善巧,令诸未信之人,无不相信净土法门者,此就是智者大师之所以为具足大悲心之圣者的缘故啊!
- - - - - - - - - -  
陈瓘居住台州五年,又复官“承事郎”。准备移往楚州居住,中途经过庐山,于是定居下来。
曾经告诉他所亲近的人说:‘我往年遭受患难,所惧怕的唯有一死而已,如今则死生皆置之度外了!’ 
不久之后往生,时年六十五岁,(东都事略。佛祖统纪。李忠定集)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宋 陈瓘[guàn]发布于2024-01-12 00: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