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本,俗姓孙,浙江钱塘人,年十五岁即决心要出家。因此礼燃臂,发誓坚持五戒,每日课诵《法华》、《圆觉》、《金刚》等经典,夜里常常经行而不睡眠。

后来参学天目山的高峰原妙师,因此随着高峰禅师剃度。经过再三的咨问决疑,终于大彻佛法根源明心见性。高峰禅师入寂之后,明本即云游天下栖泊于江湖之间,所到之处学者聚集而来,不久就回到天目山,在高妙禅师的塔下建筑茅屋居住。 
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出来主持师子院,学者称他为“中峰和尚”,不久又辞去寺务。有许多达官贵人,多想要延请他主持浙江境内的名山古刹,明本一概坚决推辞而不担任。
元仁宗也想要召请他,亦不可得,因此赐号为“佛慈圆照广慧禅师”,赐金色的大袍袈裟,改师子院为“师子正宗禅寺”。 
明本既弘扬单提向上直指人心的禅宗,又时时推举宣扬净土法门。曾经说:‘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 著有怀净土诗一百零八首,广大地流通于世间。又曾经作“报恩院记”说: 
‘秉持一心为禅,觉照万法为观。所谓的本心,是圆满湛然虚灵寂静,涉入万法而无执碍,不可以形相求取,不可以言语表达。舒展开来则万法即之而彰显种种相貌,收摄起来则万法依之而泯灭了不可得。凡夫昏迷不明此心,引起生死轮回,在其中苦乐浮沉,没有办法解脱生死。因此非得有禅那的修行,否则不能够契合诸佛的本心;非得发明妙观,否则不足以破众生无明烦恼。《圆觉经》以奢摩他、三摩提、禅那等三观,互相推演为二十五轮。《观无量寿佛经》,则以一尊弥陀佛分观于十六处。 
刚开始修观时要先端坐在寂静的屋内,专注观想西方。如此存心专注而不休息,最后所观的境界与能观想的心都一起泯灭。所以说于二十五轮当中只要在一轮中见真谛,那么一切的妙观都澄澈清明。十六观中只要一处的观想功成,则诸佛的相好也都圆满具足。这时如同面对着台上的明镜,又如同帝释天网的明珠。种种万象显现于镜面而没有所照的相可得,千种光明聚集于一珠而没有能收摄的迹像。 
如果能够如是观想者,即能见到阿弥陀佛清净愿王,他白毫的光芒直贯天上,深青透红的眼睛澄清透澈如同大海,具有炽盛巍巍的光明,和殊胜特别的无量相好。阿弥陀佛周遍法界的无量光明,化现为众莲台七宝行树,楼阁宫殿流泉池沼,及一切种种的庄严饰具。
到那时,修习三昧的修行者,无论是见是闻,或者是在觉在知的时候,一语一默,一动一静,皆与无作的清净妙观,相应而和合了。然后就以此妙观为本,于一切的时刻,都能散作无边庄严的佛事,以此来报国家的恩德,则国家年岁能保持无边的长久。以之来报亲恩,则父母能超脱有漏烦恼的缠缚。乃至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的怨家亲属,同时都能得到解脱,像这样的报恩,难是有所限量的吗?’ (因此念佛即是最好的报恩) 
明本曾经率领志同道合的修行人,每年遇到佛诞之日,以及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在观世音菩萨圣像前,发四十八愿,其中一个愿说:‘从我今生,尽未来际,临命终时,无诸疾苦。正念现前,心不颠倒。生极乐国,见佛闻法,即悟无生。更往兜率内院,瞻拜弥勒菩萨,然后退位,出生娑婆,广度群迷,同登彼岸。’ 
元世祖至治三年(1323年),居止在天目山的东冈。八月十三日,亲手书信以告别所有的护法及徒众。第二天清晨起来,书写偈颂说:‘我有一句,分付大众,更问如何,无本可据。’ 
然后放下笔,安坐而往生,时年六十一岁。就在那天有白色的虹光直贯山顶,开露龛柩三天,仍然面貌如生。(中广录。行录。发愿文)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元 明本发布于2024-01-12 00: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