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洋先生(1897—1964)的唯识学著作,大致可分为三类,每一类数量都很可观:1. 概论性的著作,2. 专门问题的研究论文,3. 注疏性的著作。其中概论性和专论性的论著,我们已经选编出版《王恩洋唯识论著集》一书,今出版其注疏性的著作《唯识二十论疏》。作者在本书末提到,本疏乃“1937年7月,应华岩寺主钟镜和尚请,疏于华岩学院”。1939年上海佛学书局印行,1978年收于《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二十九卷,2000年收于《王恩洋先生论著集》(全十册,四川人民出版社)第二卷。
周叔迦先生(1899—1970)可以说是一位“佛教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在中印佛教史、中国佛教宗派、唯识学与因明、佛教制度与仪轨、佛典考证与注疏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其唯识学与因明的著作,主要收于《周叔迦佛学论著全集》(全七册,中华书局)第二册,其中的《唯识研究》一书,我们已收入本丛书出版。而《成唯识宝生论略注》一书,乃周先生对护法《成唯识宝生论》(本论是护法为《唯识二十论》造的释)的注释,因此本书体例有三:1. 世亲《唯识二十论》,玄奘法师译,用楷体字;2. 护法《成唯识宝生论》,义净法师译,用细圆字体;3. 周先生的略注,用宋体字。而略注又可分二:1. 科判,段前以△标识;2. 义释。今将王恩洋先生的《唯识二十论疏》和周叔迦先生的《成唯识宝生论略注》合为一册。
《唯识方便谈》由七篇介绍唯识学的小册子组成,包括《唯识简》《唯识三字经》《唯识的科学方法》《八识概论》《东方理学阐真》《唯识实验学》《唯识研究述要》。这些文章浅显通俗,且多配有生动的图表,并参以西方科学、哲学知识,使读者极易入门
(一)概论性著作:《唯识通论》《法相学》《宗综述》这三部著作,以不同的理路来组织法相唯识学的学说体系。
(二)专论性论文:《实有真空中了义论》《广四缘论》《名学逻辑与因明》这三篇论文,都涉及唯识学中极为关键的问题。
金陵刻经处所刻印的佛教典籍,在业内被称为“金陵本”;欧阳竟无大师领导支那内学院师生,再从大藏中选出各类最重要的典籍,并广为收集不同的版本,进行了精湛的校勘整理,编为《藏要》,特被称为“藏要本”。“唯识学丛书”第五辑将主要影印出版《藏要》中的唯识典籍,个别没有“藏要本”的则用“金陵本”。
唯识学所宗“论”有“一本十支”之说,“一本”即《瑜伽师地论》,“十支”有二说,今取其中之一:一、《摄大乘论本》,二、《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三、《显扬圣教论》,四、《大乘庄严经论》,五、《辩中边论》,六《唯识二十论》,七、《大乘五蕴论》,八、《大乘百法明门论》,九《唯识三十论》,十、《分别瑜伽论》(未译)。其中,第十部论乃弥勒菩萨造,但未汉译;前三部论皆为无著菩萨造,故合刊名为《唯识十支论?无著卷》。
金陵刻经处所刻印的佛教典籍,在业内被称为“金陵本”;欧阳竟无大师领导支那内学院师生,再从大藏中选出各类最重要的典籍,并广为收集不同的版本,进行了精湛的校勘整理,编为《藏要》,特被称为“藏要本”。“唯识学丛书”第五辑将主要影印出版《藏要》中的唯识典籍,个别没有“藏要本”的则用“金陵本”。
唯识学所宗“经”主要有六部:《华严经》《解深密经》《楞伽经》《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未译)、《阿毗达磨经》(未译)、《厚严经》(一般认为与《大乘密严经》同本)。其中,两部经未有汉译本,而《华严经》规模太大不便收入,现将另外三部经合刊,名以《唯识所依经三种合刊》。
唯识学的研究著作可分为以下几类:1.原典解读;2.专题研究;3.一般性的介绍;4.带有强烈个人学术观点的研究;5.体系性的整体建构。从普及唯识学的角度出发,第五类中教材性的著作,最值得出版推广。因为唯识学体系太庞杂、理论间分歧也大,而一本能基本涵盖全部唯识理论的教科书,对初学者zui有帮助。
罗时宪先生的《唯识方隅》是唯识学教材的经典之作,其体系安排严密、知识点完整、语言精练,并绘制了大量的图表;对关键的理论争议,提供历史资料,以便读者自行深入。本书另一大亮点为,将“量论”(逻辑学和知识论)也吸收进唯识体系。
商务印书馆一直在出版太虚的《法相唯识学》这一巨著,而《太虚唯识论著精选集》在以下三方面与商务版不同:1.商务版以民国时期后来汇编的单行本为底本,我们以更原初的发表在各刊物上的文章为底本;2.商务版文章太多,但编排上没有循序渐进,初学者不知如何下手,我们对文章进行了精选,且基本按从易到难的次第来安排;3.补充了几篇商务版没有收入但十分重要的文章。太虚对唯识的探讨,融会贯通,且充分吸收当时新传入的西方科学和思想,因此充满着现代气息。
金陵刻经处所刻印的佛教典籍,在业内被称为“金陵本”;欧阳竟无大师领导支那内学院师生,再从大藏中选出各类最重要的典籍,并广为收集不同的版本,进行了精湛的校勘整理,编为《藏要》,特被称为“藏要本”。“唯识学丛书”第五辑将主要影印出版《藏要》中的唯识典籍,个别没有“藏要本”的则用“金陵本”。
成唯识论》共十卷,解释三十颂,今在新编制的目录中特将三十颂释论的起始页标出。
(一)《<法苑义林章?唯识章>注》:窥基法师原以“十门辨释”唯识义,故编者依此“十门”将梅光羲的注文分为十章,各章标出章名,如此则全书纲目清晰。其中,第一章“出体”的大部分内容,作者曾以《五重唯识观注》为题,单独发表过。
(二)“相宗新旧两译不同”的学术争论史:1931年梅光羲在《海潮音》上发表《相宗新旧两译不同论》一文,太虚法师随即提出批评,而守培法师对梅光羲文和太虚法师文都提出了批评;此后,印顺法师与守培法师又相互辩论。最后收入圣凯法师的《民国年间新旧唯识之论争》一文。

万法唯识一切唯心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唯识学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崇文书局--唯识学丛书二(推荐)发布于2023-06-27 09: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