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琳,女,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江苏省红学会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发表有红学及文学类作品三十余篇,出版有红楼论文集《红楼絮语》及古典诗词集《肘间集》两部,计六十五万字。


宝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形象,也是历来争论颇多的人物。有拥钗的也有反钗的,在一些红楼论坛里常常争得不亦乐乎。对一个人物形象的评价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我认为原因就是作者塑造了一个矛盾的人物形象。请看文本中关于宝钗的矛盾之笔。

1、宝钗最不喜欢修饰自己,历来不戴任何饰物。送宫花一回薛姨妈说得很明确。刘姥姥二进贾府,随着贾母等人进入了宝钗的蘅芜苑,宝钗房间的素净惹得贾母不喜。作者用很多笔墨写了宝钗这种素面朝天不爱修饰的个性。但是却偏偏在28回,作者让宝钗戴上了一副红灿灿的红麝串镯子,而且这镯子还代表着元春关于宝玉婚姻的某种意向。难作者只是为了突出宝黛钗的三角关系?为了照应前文“金玉良缘”的伏笔,增加情节的冲突?我觉得没那么简单。

2、宝钗稳重大方,行事得体,深得贾府上下人等的喜爱。她总是一副大家闺秀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眼前。而作者却安排了一个有趣的情节跟自己唱反调。在扑蝶一节中,宝钗以另一幅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与平日有些不同。似乎扑蝶的宝钗才更应该是她的天性,因为她毕竟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女。那么,为什么日常的宝钗严格遵守着封建淑女的规范,压抑着自己的天性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3、教育黛玉,说女孩子家不要读那些杂书,会“移性”。黛玉因此很感激她。但是宝钗自己呢,却博览群书,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诗词歌赋,戏曲传奇,甚至医学经没有她不知道的。这么多知识的积累难道是小时候完成的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此处作者想把宝钗塑造成一个长者的形象,语重心长地教导尚处于青春期的黛玉。但却也反映了某种矛盾。

4、宝钗的诗作也是矛盾的结合体。

“淡极始知花更艳”一句中,“淡”和“艳”是一对具有相反意象的词,却被作者巧妙地集中到一起来,寓示了一种深刻的内涵。宝钗喜欢淡泊处事,在淡泊之中是否另有所求呢?这一句与咏柳絮词中“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遥相呼应,形成了宝钗复杂的性格

5、签语。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宝钗掣出一支签来,上面写着“艳冠群芳”并有诗一句:“任是无情也动人”。人们往往把这些签当做是又一次谶语,是对人物命运和性格的再次预言。那么,这句“任是无情也动人”,自然是形容宝钗的了。“无情”和“动人”恰恰又结成了一对矛盾体。

从这些诗句不难看出,宝钗外冷内热,表面淡泊处事,但却无法压抑天性中争强好胜的一面。

我想,细心的读者一定早就发现宝钗的矛盾之处,同时也发现了作者对这个人物的矛盾心理。作者想把她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形象,让她既是大家闺秀式的雍容大度,同时又不缺乏小儿女的可爱情态;既博览群书,又有超越同龄人的免疫力;既淡泊处事,又处处透漏心机;既无情又具有某种无法抗拒的魅力。

总之,宝钗是一个矛盾体。

这个矛盾的女孩子在八十回后的情节中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我认为她或许会发生性格裂变。因为前八十回中,我们看到了宝钗太多的矛盾,而这些矛盾恰恰是她为迎合他人压抑自己的地方。为了迎合封建淑女的规范,她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矛盾体。当薛家面临经济窘迫,当家族需要她做出牺牲的时候,她会不惜一切,哪怕抛却姐妹情也在所不惜。我始终在想,如果黛玉和宝钗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黛玉不会选择抛弃友谊,但是宝钗会!那时我们看不到温良恭谦让的宝钗。宝钗的性格裂变除了给别人带来了灾难之外,她也没得到她所需要的幸福

作者是怀着悲悯的心情回忆往事的,他用一支笔向我们讲述着那些故事。他的笔触是温和的。虽疾风暴雨也与纸上无痕。所以,不要以为我们会看到一个恶魔式的宝钗,恰恰相反,宝钗依然是美丽的。只是这美丽已经不再那么纯。

至于宝钗这个人物代表了作者内心或者世界观中哪些矛盾之处,本人笔力所限,暂时存疑,有待进一步探究。

——(2009-11-29 )

——摘自邵琳、孟庆春《红楼絮语》  





红学研究经典名著红学家红学专家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宝钗:一个矛盾体发布于2021-06-01 21: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