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品中正制得失

第69卷,魏纪一,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



魏从陈群之议,置州郡中正,以九品进退人才,行之百年,至隋而始①,其于选举之,所失亦多矣。人之得以其姓名与于中正之品藻(品藻,品评,鉴定者鲜也,非名誉弗闻也,非华族(华族,高门贵族)弗与延誉也。故晋宋以后,虽有英才勤劳于国,而非华族之有名誉者,谓之寒人,不得与于荐绅(荐绅,即缙绅之选。其于公天爵(天爵,天子所封的爵位,朝廷官爵于天下,而奖斯人以同善之道,殊相背戾,而帝王公天下之心泯矣。

然且行之六代(六代,此处指魏、晋、宋、齐、梁、陈)而未尝不收人才之用,则抑有道焉。人之皆可为善者,性也;其有必不可使为善者,习也。习之于人大矣,耳限于所闻,则夺其天聪;目限于所见,则夺其天明;父兄熏之于能言能动之始,乡党姻亚导之于知好知恶之年,一移其耳目心思,而泰山不见,雷霆不闻;非不欲见与闻也,投以所未见未闻,则惊为不可至,而忽为不足容心(容心,犹言留心,在意)也。故曰:“习与性成②。”成性而严师益友不能劝勉,醲赏(醲赏,重赏。醲,同浓)重罚不能匡正矣。

是以古之为法,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③,非绝农人之子于天性之外也,虽欲引之于善,而曀霾(曀霾,音yì mái,阴霾)久蔽,不信上之有日,且必以白昼秉烛为取明之具,圣人亦无如此习焉何也。故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④。”不可使知矣,欲涤除(涤除,洗去,清除)而拂拭之,违人之习,殆(殆,接近,几乎)于拂人之性,而恶能哉?则靳取(靳取,吝惜地选取。靳,吝惜)之华胄(华胄,指显贵者的后代)之子、清流之士、以品骘(品骘,犹评定,评定高低)而进退之,亦未甚为过也。父母者,乾坤也,即以命人之性者也;师友交游者,臭味(臭味,比喻同类)也,即以发人之情者也;见闻行习者,造化也,即以移人之气体(气体,指人的气质和形貌)者也。知此,则于是以求材焉,有所溢,有所漏,然而鲜矣。

唐之举进士也,不以一日之诗赋,而以名望之吹嘘⑤,虽改九品中正之制,犹其遗意焉。宋以后,糊名易书⑥,以求之于声寂影绝之内,而此意殆绝。然而学校之造士(造士,造就学业成就的士子也夙(夙,长期存在的,经久的),而倡优隶卒之子弟必禁锢之,则固天之所限,而人莫能或乱者。伊尹之耕,傅说之筑,胶鬲之贾,托以隐耳⑦。岂草野倨侮(倨侮,傲慢)、市井锥刀(锥刀,喻从事微贱工作之中,德色父而诟谇母者⑧,有令人哉?

 

 “行之百年”,应为“行之数百年”。九品中正制自曹魏延续至隋唐科举的确立,历时三百余年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隋文帝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诏“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诏“依令十科举人”;

 参见《尚书?商书?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尚书正义?卷八?太甲上第五》孔安国传:言习行不义,将成其性;

 “恒”,经常,常常;

参见《管子?匡君小匡第二十》:管子对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今夫士群萃而州处...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士之子常为士。今夫农群萃而州处...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是故农之子常为农,朴野而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故以耕则多粟,以仕则多贤,是以圣王敬畏戚农;”

 参见《论语?泰伯》: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按:本句有不同的断句,对应不同的理解。从下文“不可使知矣”来看,本论中船山断句应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按此断句意为: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没必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按:之所以如此断句,参见《论语注疏?卷八?泰伯第八》何晏注:由,用也。可使用而不可使知者,百姓能日用而不能知;

邢昺疏:此章言圣人之道深远,人不易知也

按:如此断句及对应的理解则与卷二汉高帝〖三〗中的断句相矛盾,参见该论注①及观鱼曰;

 本句指唐朝科举的“行卷(亦称投贽)”与“通榜”;

“行卷”,唐代习尚,应举者在考试前把所作诗文写成卷轴,投送朝中显贵以延誉,称为行卷;

参见《唐诗纪事?卷六十五?裴说裴诣》:唐举子先投所业于公卿之门,谓之“行卷”;

及《五杂俎?卷十四?事部二》:唐时士子入试,皆遍谒公卿,投贽行卷;“通榜”,唐时科举不糊名,由主试者定去取。试前,有预列知名之士,得中者往往出于其中,谓之“通榜”;

参见《容四笔?卷第五?韩文公荐士》:唐世科举之柄,颛(颛,通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故其取人也畏于讥议,多公而审。亦有胁于权势,或挠于亲故,或累于子弟,皆常情所不能免者。若贤者临之则不然,未引试之前,其去取高下,固已定于胸中矣;

 “糊名易书”,即北宋科举的弥封誊录制度;

参见《宋史?卷一百五十五?志第一百八?选举一》:寻又定《亲试进士条制》。凡策士,即殿两庑张帟(帟,音yì,帐幕),列几席,标姓名其上。先一日表其次序,揭示阙外,翌旦拜阙下,仍入就席。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付考官定等毕,复封弥送覆考官再定等;

 “伊尹、傅说”,分别参见卷五成帝〖四〗注③“汤之托伊尹”、“高宗之立傅说”;

“胶鬲”,参见《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孟子注疏?卷十二下?告子章句下》赵岐注:胶鬲,殷之贤臣,遭纣之乱,隐遁为商,文王于鬻贩鱼盐之中得其人,举之以为臣也;

 参见卷二汉高帝〖一二〗注⑦。




王夫之,读通鉴论,王夫之读通鉴论,王夫之简介,王船山立命


延伸资源下载(命理经典古籍汇总、四库全书、杨公风水经典古籍、玄空风水古籍、八宅古籍、生基秘法道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卷十(2)发布于2021-07-09 13:24: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