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西夏王朝研究的重视,是百年以来兴起的。并且最早的西夏考古研究者是西方学者。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夏学进入了萌芽阶段。法国学者伟烈对居庸关六体碑文中的西夏文字进行了研究。随后英法不同的学者对不同的西夏文字开始了解读。直到1804年,张澍于武威清应寺发现《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1805年刘青园于武威发现西夏窖藏钱币。至此,中西方皆开始了对于西夏文字的研究。

在西夏学的形成阶段,先是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发掘蒙古额济纳旗古塔,发现了大批西夏的书籍,俄国社会科学院也开始了对西夏的研究。中国学者罗振玉将俄国社会科学院教授伊凤阁所赠的《番汉合时掌中珠》残页进行翻译,其子也积极参与西夏语的研究。随后对于西夏的研究不断进步。1920年,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在其发表的《西夏学小记》中介绍了科兹洛夫的发掘和罗家父子的贡献,以及诸多学者的研究。这是“西夏学”概念的第一次提出。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西夏学的研究陷入了停滞阶段,西夏学奠基人之一的伊凤阁和聂斯科相继在苏联“肃反”扩大化中死于冤狱,科兹洛夫所获的大量西夏文学也被掩藏,知1959年前苏联为伊凤阁和聂斯科平反昭雪。

随着世界局势的稳定,西夏学的研究重新步入正轨,法国、苏联、日本等国家的学者发表了一系列西夏学的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了西夏学的发展。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国内对于西夏学的研究不断加深。1981年,宁夏社会科学院主持召开了中国首届西夏研究学术讨论会。大陆和台湾的学者都出版了众多西夏学有关的力作。进入九十年代,西夏语言文字班在宁夏大学开办,西夏研究所成立。进入新世纪后,《西夏通史》、《西夏研究丛书》、《西夏研究》专辑等相继出版问世,中国西夏学得到了十足的发展。

(选取于 保洪彪 《西夏学发展历程》有删改)

西夏史史料学

西夏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官修的史书,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和国土差距,西夏与宋、辽、金相比,难以被后世王朝定位中原正统。在脱脱所修《宋史》《辽史》《金史》中西夏只能作为外国身居其中的《夏国传》(《西夏传》)。也可以从以上三朝史书中涉及到西夏人物中进行了解。如果想要追溯西夏较早期的历史,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中都有对党项族的记载。

宋人的文集中也有相关记载,如范仲淹《范文正公集》、韩琦的《韩魏公集》、二人曾任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西夏接触频繁。另外,欧阳修、余靖、司马光等人的文集也有涉及。宋人笔记如沈括《梦溪笔谈》等也有记载和整理。

清人和近人著作中,已经有对西夏研究较为成体系的著作,如清代张鉴《西夏纪事本末》、吴广成《西夏书事》。这些书中也有不过严格的地方,周春的《西夏书》,2014中华书局出版了胡玉冰的《西夏书校补》(全四册)。

本人整理内容参考

李锡厚,白滨 著《辽金西夏史》、张鉴 著《西夏纪事本末》、吴广成 著《西夏书事》、李范文 主编《西夏通史》等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西夏史略讲(第一讲:浅说西夏学发展历程与史料学)发布于2024-03-11 08: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