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西,巍峨磅礴的贺兰山脉下,矗立着九座雄伟高大的建筑。即西夏王陵,西夏王陵受到教建筑影响,远远眺望形似堆砌出一座座佛塔,又不失党项族建筑的本来风格。



西夏政权的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先祖姓拓跋。党项族最早与内地政权发生关系,可以追溯到北周天和元年(566年),“党项羌叛”,翼州刺史杨文思前去平叛。此后直到唐太宗时期,党项和内地政权多是进行冲突。

等到唐贞观三年以后,唐太宗解决了北方突厥的边患问题,招抚四夷。党项的酋长拓跋赤辞归顺唐太宗,尽管后续唐太宗讨伐吐谷浑时,唐军与党项再起摩擦,但是总体上没有影响党项与唐的关系。历史上党项族受到吐蕃扩张的影响,不断地向内迁徙,逐渐到达后来西夏政权盘踞的灵、夏等地。

唐广明元年(880年),黄巢起义军势如破竹,攻破了唐帝国的都城长安,唐僖宗仓皇出逃,准备同当年唐玄宗一样前往蜀地。时党项族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为宥州刺史,有的史记也称其为夏州将。中和元年三月,拓跋思恭“纠合夷、夏兵”,唐僖宗封其为“权知夏绥节度使”(夏绥二州代理行政长官兼部队司令)对抗黄巢起义军,拓跋思恭评定黄巢起义有功,后来拓跋思恭率众又与朱温的部队作战,拓跋思恭的弟弟思忠不幸战死,中和二年赠拓跋思恭夏州节度号为“定难军节度使”。唐昭宗在《改元天复赦》中,追叙“功臣”时说:“西面行营诸军都统、鄜夏节度使李思恭(即拓跋思恭),扬威北鄙,决胜东桥,佐郑改匡复之谋,倅岐阳统制之命,提戈奋勇,运策摧凶,终威逐雀之功,显就回銮之计。”唐朝在镇压黄巢起义军之后,于中和二年,授拓跋思恭“兼太予太傅,封夏国公,赐姓李” 。唐于夏州的党项拓跋氏,乘黄巢起义军倾覆唐朝的机会,借唐朝统治者之手,得以割据夏、绥等州,成为名副其实的唐末藩镇之一,党项平夏部拓跋氏,也从此为李氏。

党项作为割据一方的“定难军节度使”,面临着五代十国时期轮番转变的中原政权,会象征性向中原政权进行朝贡,在《旧五代史》和《册府元龟》中有对其朝贡的的记载。当然,中原政权也会与党项发生战争,李存勖,李茂贞就曾讨伐过党项。

在宋太祖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后,党项族首领李继捧入朝表示归顺宋朝。但是,此时党项族内部出现了巨大的路线矛盾,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反对李继捧入朝,李继迁属于李继捧缌麻以内亲属,(缌麻以内指五服以内),理应入朝,但是其谎称乳母去世,将兵器藏于棺材之中,带领亲信,逃到地斤泽(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巴彦诺尔)。后来,李继迁不断与宋朝作对,宋朝也想过“以夷制夷”,赐李继捧姓赵,改名保忠。但是效果不明显,李继捧(赵保忠)也首鼠两端,宋朝也采取过经济封锁的政策,但是李继迁却是一天天的壮大。宋朝在北方吃了辽国的败仗以后,对于边境的问题以羁縻为主,不断地封李继迁为各种职务,但是李继迁不断诈降,宋军总吃败仗。李继迁夺取了宋边境许多地区,又想向西发展,吐蕃六合部诈降,让李继迁部队吃了败仗,李继迁身中流矢,战死。

李继迁之子李德明继位,继续与宋朝对峙,直到李继迁之孙,德明之子,李元昊继位,西夏王朝实力强盛,李元昊称帝,西夏正式建立。

思考视角:

拓跋思恭为何要积极主动起兵勤王?

从现有研究表明,到唐代中后期,党项部落仍然是氏族社会晚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毫无疑问,通过勤王来获得中原王朝好感,是一定有利于部落整体实力上升的。即使中央政权力量已经式微,但是中央正统性仍然是得到承认的。尤其是这种少数民族政权,急需要“名正言顺”。西方吐蕃势力一直发展逼迫着党项族的迁徙,党项族需要获得一块地区作为藩镇进行发展生产。藩镇一旦得到回报大于牺牲。回纥(鹘)在安史之乱后也得到了唐的许多回馈。当时唐代一直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羁縻政策得到了支持,周边少数民族对唐帝国的认同感强,如果更换中原政权并不能确定新政权与自己的关系是否友好。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西夏史略讲(第二讲:西夏政权的渊源追溯)发布于2024-03-11 08:27: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