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楚地知道临床上桂枝人参汤证有哪些表现,怎么用这个方,我现在讲一个病例,这个病例比较复杂一点。

女,38岁,中等身材偏弱一点,体质一直比较虚弱,患有多种疾病,是医院的常客。几个月前感冒,表现为发热,头痛,发热不退,一直卧床不起。后来慢慢好转,但是身体比以前更差。医院给出的西医诊断是贫血、低血压、神经性心悸、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增厚。曾经多次刮宫,医生说她因为大量出血造成了贫血,一直这样保守治疗不行,最好是子宫切除。但是她不想把子宫切除,所以2016年的12月到我这里来就诊。患者人很瘦,脸色萎黄,精神疲惫,四肢无力,怕风,头上有汗,头晕,头痛,耳鸣,足冷,口淡,口水多。早晨面部浮肿,心悸、心慌,胃口不好,胃怕冷,稍微吃点冷的东西就腹泻得厉害,有时候还胃痛。大便一天好多次,有时是泥一样的大便,饮食不节的话,就是水一样的大便,总是不成形,这个症状已经很多年。小便清,不黄不臭,但是次数比较多。月经量多,有时候持续半个月,开始量很多,后来点滴不尽。舌头大,舌色很淡,舌苔水滑,口水多,伸舌欲滴。脉象浮大,轻按即得,但是指下无力,呈现一种发空样浮大脉。腹诊:整个腹肌比较薄,也不紧张,压下去比较松软。心下这个位置痞硬,但是重压又没有抵抗力,同时心下这个位置稍微再往下移一点点,就是肋骨弓下面中脘这个位置上面一点有悸动,跳动得严重,轻轻地就可摸到,我让她自己摸摸看,她说不用摸,躺在床上自己有时候就觉得床板都在那里震动,可见这个悸动的严重。

我当时看了这些症状,脑子里面出现的就是桂枝人参汤证。人参汤证的临床表现:口淡、大便软、胃冷、悸动、心下痞,这些很明确。还出现一种桂枝的证,包括头上有汗、头晕、头痛、耳鸣这种冲逆的表现。虽然她没有发烧,但是这个冲逆所造成的头部的一些症状是比较明确的。当然我们在脑子里边要进行一次很多同样类似方证的鉴别。

首先我们认为这是三阴病的方证,不能汗,也不能泻,也不能随便利尿,所以这里不用茯苓,而用白术。白术虽然能够利尿,但是它的温性能够把胃肠道里面的水饮通过向肠壁向血管中移动,去水饮的作用比较强烈。当然,还要进一步跟真武汤证、补中益气汤证、六君子汤证、芎归胶艾汤证、归脾汤证、黄芪建中汤证、炙甘草汤证(因为她有悸动,心慌、心悸)等鉴别。这个患者大便不好但是大便不黏不臭,而有些治疗大便溏泄的方,如葛根芩连汤、半夏泻心汤治疗目标的大便是又黏又臭。因此,这个患者根本不用考虑葛根芩连汤证、半夏泻心汤证,不会是这种方证类型,要考虑的就是治疗三阴病的那些方。

当时考虑好后就给她服用桂枝人参汤10剂。10天以后二诊,她说服药以后心悸、心慌好转,胃口也有好转,但是出现下肢浮肿。我考虑甘草这味药对她来讲既有好处又有坏处,可能好的方面达到了,坏的方面也出来了,于是我就转了一个方。因为是在原来桂枝人参汤证基础上出现浮肿症状,故一般转方到真武汤。开了7剂真武汤。7天以后第三次来诊,浮肿、怕风、自汗、头晕、头痛、耳鸣基本上都消失了。我让她继续吃药,并配合艾条熏灸。艾条灸哪几个穴位呢?灸气海、天枢、中脘,就是水饮停留的位置,患者自己感到冷的冰的位置,都要用艾条灸,还有足三里。水肿退了,那种冲逆的症状也不明显了,就用人参汤,这4味药前前后后进行加减化裁,坚持吃了7个月,大便成形,月经量正常,经期原来要半个月,后来只有6天,整个体能恢复,精神也振作了。

这个病例你从哪里入手其实都没关系。从非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入手也没关系,月经量那么多,为什么用这个方子?用中医理论也可以解释通了。她的病机为脾不统血,而针对脾不统血的方药有很多,如归脾汤。那为什么用桂枝人参汤?我们主要是基于方证对应。你也可以从大便次数多入手,也可以从小便量不足入手,也可以从头晕入手,只要你把全身的症状都把握住了,从哪里入手差别并不大,最后她那些最重要的特异性症状就会从你脑子里跳出来。也就是说,一些复杂的病证、重叠的病证、多症状的病证,每个医生入手的方法也不一样,这都没关系,等熟悉了以后,即全面进行四诊以后,蕴藏在你内心的那个方证自己就会跳出来。跳出来以后,就知道了大的方向,再进行类证鉴别,慢慢地就可以精确把握相对应的方证。这个病例,包括一些典型病例治好以后,我都会把思维过程阐述出来给我女儿听,她也都会把它们整理一下。那这个医案所用的桂枝加人参汤证应该跟哪些方证鉴别呢?

第一个当然是跟人参汤证鉴别。二者共同的症状是口水多,小便不利,水样腹泻,腹肌软,心下痞硬,心下悸动,这些都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桂枝加人参汤证存在上冲的症状,出现耳鸣、头痛、头晕、头汗、恶风,这些应该看作是桂枝证的症状,可以把它与人参汤证鉴别开来。具有人参汤证所没有的一些桂枝的上冲症状,头痛、心悸这些都是很急迫的一种症状,所以它是加上一个桂枝甘草汤证,也就是说它有桂枝甘草汤证的头部汗多、心悸、头晕这些症状。

其次是真武汤证,桂枝人参汤证与真武汤证都有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脉象虚弱、腹肌弹力软弱等症,因此最难鉴别。因为患者平时早晨起来也有点浮肿,而且用药以后其他症状有点好转,但是出现了下肢浮肿,说明她内部就潜伏着类似真武汤证的症状。后来浮肿没了以后,我们就不用这个方子,因为她胃肠道部位的寒冷滞水还是重要的。桂枝人参汤证的滞水与真武汤证的滞水有什么不同?日本人说桂枝人参汤证的滞水是一种停滞的寒性水饮;真武汤不是停滞的,而是动摇型的一种水饮,它会出现站也站不住、肌肉也会动、头晕得非常严重、肢体动摇等症状,腹证有明显的心下悸动。同时,真武汤证是肚脐上以及下脘、水分这些位置都出现悸动,范围比较大,而人参汤证心下悸动仅仅停留在心下、中脘、上脘这个位置。所以真武汤用附子、茯苓,针对那些动摇性的水饮症状,即水在那里晃动的那种症状比较突出。这样就可以鉴别。真武汤证也有水样的大便和头晕,有时候还出现浮肿,这些症状是桂枝人参汤证和人参汤证所没有的。真武汤证这个浮肿是虚性的凹陷性浮肿,下肢为多,临证时如果有水肿症状,或者容易造成水肿时,我们要马上想到真武汤这个方。同时,一般讲桂枝人参汤证的腹痛是有时候患者说自己胃不舒服,但不怎么强烈,而真武汤证的腹痛比较常见。

桂枝人参汤证的一些表现如疲劳、胃口不好、腹肌软,跟补中益气汤证非常像。补中益气汤证有个特点是疲劳的时候眼光特别停滞,讲话声音特别低微,这位女患者虽然疲劳,但是讲话声音听不出低微。补中益气汤证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症状,四肢特别的疲倦;还有一个特别不一样的腹证,就是胸胁苦满,补中益气汤里面有柴胡所以是一个虚性的柴胡剂。还有补中益气汤证是肚脐上跳动而桂枝人参汤证是心下跳动。这些区别都要非常熟悉,诊治之际会直观地反映出来。我们平时最好把这些做成卡片,一张一张地看,天天背,把这些彻底搞清楚。

此外,还需要与六君子汤证鉴。六君子汤证表现为胃口不好、大便溏薄、腹肌软、胃中有振水音,还有轻度心下痞、轻度的心下悸动,这些症状与桂枝人参汤证都很像。哪里不一样呢?理中汤证有形寒肢冷的阳虚证,六君子汤仅仅是气虚,没有形寒肢冷。一般讲,六君子汤证也没有耳鸣这种冲逆的症状。另外,大便溏薄的程度也不一样,六君子汤证的大便稍有溏软,不会出现水一样的大便,而人参汤有干姜在里面,其方证常见泥样便或者水样便,这也可以把它们分别开。虽然两者很像,但是总能找到桂枝人参汤证的特异性症状。

还有患者月经量那么多,淋漓不尽,如果从妇科入手,可能会首先考虑芎归胶艾汤。但是这个方证有几个特别不一样的点:一是四肢烦热,而桂枝人参汤证一般来说四肢是凉的,严重的时候是冰的;还有一个芎归胶艾汤证的腹肌虽然也是软而无力,但是下腹部有抵抗感或者深部压痛感,因为有瘀血在里面,所以芎归胶艾汤有四物汤在里面。

像这种月经量多,脾胃虚的状况,与心脾两虚、气血两虚的归脾汤证也很像,有出血倾向,手脚凉,又出现食欲不振、腹壁软,这些症状都一样。但是归脾汤证的大便不是水状的,即使偏溏软,也是泥一样的。归脾汤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一般会有失眠、健忘,而桂枝人参汤证不至于出现睡眠障碍。桂枝人参汤证不仅是气血虚的问题,还有阳虚的问题,所以要用干姜,我们能体会到患者胃里的冷、冰,吃一点冰的东西胃里就会疼,这个是归脾汤证所没有的。

还有黄芪建中汤证跟桂枝人参汤证也非常像。黄芪建中汤是虚劳病的一个典型的方子,因为没有元气,其表现虚弱,容易疲劳,心悸,自汗,有腹痛倾向,腹肌软弱,都非常像。但是它没有干姜在里面,没有那种胃里边特别冷的感觉,也不会出现水样的腹泻。另外,黄芪建中汤证肚脐两侧的腹直肌痉挛。

还有一个要排除掉的是炙甘草汤证。为什么?炙甘草汤针对的治疗目标很多跟桂枝人参汤证很像,如贫血、动悸、腹肌很软、心下悸动明显。桂枝人参汤里边有一个桂枝去芍药汤,炙甘草汤也一样,它是在桂枝去芍药汤的基础上,加上阿胶、生地、麦冬、人参所组成的,所以里面也有很多的药物是相同的。那区别在哪里呢?第一个就是皮肤干燥。炙甘草汤证的皮肤干燥、手脚烦热,是人参汤证和桂枝人参汤证所没有的。其次是炙甘草汤里面有一个麻子仁,因此它是治疗大便干结的。还有一个是最容易抓住的,就是脉象偏快或者结代,这是人参汤证所没有的,当然有时候炙甘草汤证的脉象也不一定有结代,但是它一般会偏快一点。炙甘草汤证心下悸动的程度比桂枝人参汤证要严重得多。这样一对照,我们也就知道它不是炙甘草汤证。

刚才讲了那么多类似的方证鉴别,其实临床的时候也就一刹那,脑子里面就把它们都辨别清楚了,而并不是一个一个地去比较鉴别,那样的话就太程序化了。这些都应该深深地溶解在我们的血液里边,等到用的时候,它自己就会直观地跳出来。总之,我们强调症状鉴别也好,症状的互相加减也好,最重要的是要从这里找到一个临床系统、这一点日本人特别的注意。他们并不注重于阴阳五行、病因病机、而注重药物的加减所造成的整个方主治对象的不一样,甚至知道方和方之间有什么联系。特别是在读和田东郭、浅田宗伯的书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他们这是在建立一种临床系统,这个系统就是从症状鉴别入手,即如浅田宗伯《勿误药室方函口诀》这本书中所讲的。听说《浅田宗伯全集》就要在中国出版了,那真是一件大好事,其中的《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是日本汉方医生必读的一本书。浅田宗伯在书中分析了黄芩汤、桂枝人参汤以及《金匮要略》转载的外台黄芩汤(六物黄芩汤)三者之间的关系。六物黄芩汤就是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的基础上,再加上桂枝、人参,去掉芍药,易生姜为干姜,这样构成的一个方子,即黄芩、人参、干姜、大枣、桂枝、半夏这样6味药,有人叫它外台黄芩汤,日本人喜欢叫六物黄芩汤。浅田宗伯说,六物黄芩汤这个方,处于黄芩汤和桂枝人参汤之间,都是用于上热下泻病证的有效方子。而黄芩汤主要治疗腹痛、下利、干呕,桂枝人参汤治疗腹痛、下利清水,没有呕,但是有表热,是属于表热和里寒相结合。六物黄芩汤这个方子很像半夏泻心汤,治疗下利的效果更加好。他这样一段几十个字的话,就把四个方子进行了鉴别排队,把黄芩汤、六物黄芩汤、桂枝人参汤、半夏泻心汤之间的关系,其治疗的上热下利以及它们之间的不同都讲了讲得非常全面。所以我们今后学习《伤寒论》,应该更多地从每一个方之间的内在联系入手,这样学习进步更快。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桂枝人参汤2发布于2024-03-21 17:57: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