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一生致力于中国教的改革与复兴,倡导人间佛教;他总持教法、精研佛理,写下了大量的佛学论著,是中国佛教现代化的先驱。


弘一大师早年是才子,中年是艺术家、教师,晚年是一代高僧。他皈依佛门后,甘守枯寂,精研律典,广布佛法,并身体力行,被誉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弘一大师和太虚大师生活于近代世界动荡不安、中国佛教积弊丛生之时。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两位大师分别走上了不同的兴教救国的路。尽管他们最早于何时、因何因缘相识已经无从查考,但是两位大师总是惺惺相惜、互相支持。从20世纪早期太虚大师倡导人间佛教思想开始,弘一大师就给予了诸多理解和支持,而在戒律重建、僧伽教育等方面,两人又存在诸多契合点。


一、共倡人间佛教 


  

早在1927年,弘一大师在杭州闭关期间,就曾写信给自己以前的老师蔡元培等人,主张佛教改革,整顿“僧众之事”,解决当时佛教界存在的问题,并力荐太虚大师“专任整顿僧众之事”,商酌“一切规划”。在信中,他称赞太虚大师“英年有为,胆识过人”,且“久负改革僧制之弘愿”,特别“富于新思想”,是“最为适当”之人选,有利于“尽力提倡新派(即人间佛教)”。弘一大师写此信时,正是太虚大师忙于国内外奔波,上下力倡人间佛教最烈之时。由此可见弘一大师对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运动的真诚支持。


弘一大师还通过音乐倡扬人间佛教思想。由弘一大师谱曲、太虚大师撰词的《三宝歌》,即是两位大师精彩的合作,可谓悲心才华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据印顺《太虚法师年谱》载:“(太虚大师)大师作三宝歌,时弘一大师住南寺,为之作谱。其歌曲颇为流行。”时值弘一大师年届50,太虚大师特别为此作偈相赠:“圣教照心,佛律严身。内外清静,菩提之因。”过了10年,到弘一大师60岁生日之时,太虚大师又重书此偈相赠。


弘一大师还时常鼓励其他的有为法师继承和弘扬人间佛教。比如:1931年,弘一大师在给芝峰的信中,鼓励芝峰“专力于学问及撰述之业”,走“优于学问”之路,希冀他能优于人间佛教思想和知识,“能继续虚大师,弘宣大法”。


人间佛教的传承和发扬,不仅体现了佛教“自利利他,普度众生”的精内涵,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佛教走进社会、融入生活、贴近民生、与时俱进的时代色彩。所以太虚大师倡导戒律的重建,主张以维护佛教发展为原则,对其中不合时宜的戒律应及时废弃。


无独有偶,弘一大师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他曾说:“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主张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佛教重要组成部分的戒律也应该更新。他为佛教戒律的弘扬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和贡献,正符合人间佛教“契理契机”的原则,同时也为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戒律的重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弘一大师针对近代佛教戒律松弛、毗尼不净、教界价值失范等现象,契理契机,提倡在家律仪,他编订的《南山律在家居士备览略篇》一书,以及《五戒持犯表》、《八戒略义》等在家律学文章,为在家居士能够与时代相适应地持律守戒提出了种种方便,正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二、振兴佛教教育 



佛教的振兴首先是佛教教育的振兴。佛教之衰弱,律事之不兴,原因在于僧才匮乏,后继少人。对此,两位大师都认为培育僧才乃振兴佛教第一要务。


弘一大师为培养弘律僧才,于1933年5月在泉州创办了南山律学苑,并亲自撰写《南山律苑住众学律发愿文》,以“肩荷南山一宗,高树律幢,广传世间”为宗旨,讲课“不立名目,不收经费,不集多众,不固定地址”,并分别于厦门、泉州诸寺院宣讲弘律,推动了僧伽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僧才。


与此同时,太虚大师面对近代佛教风雨飘摇,也发大悲愿予以拯拔,力倡教理、教制和教产三大革命,认为住持佛教,应靠三宝,三宝之中,僧宝第一,所以他一生以建僧为务。基于此宗旨,太虚大师亲手创建或参与创建了武昌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汉藏教理院等学校。他在1927年担任闽南佛学院院长一职的时候,为了培养合格僧才,对闽南佛学院加以整顿。一方面,“仿照丛林制度,组织普及僧俗修习佛法之学院”,并制定了四级僧教育制的僧学方案。另一方面,仿照学校课程制度,设置了佛学、国文、外文、数学、哲学历史地理、教育、艺术、体育、劳动等诸多课程。这些课程设置无一不是围绕践行人间佛教思想的目标而进行的。


1929年,闽南佛学院接纳弘一大师的建议,对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使其更加完善。诚如王仲尧先生所说:“太虚大师固然是一个传奇性天才,因学佛得悟而才情纵横,于佛学、哲学、艺术等几无不通,但未受过正规的现代学校教育,设计现代教育之课程体系非其所长,此亦不必讳言。弘一大师曾留学日本,当时的日本正经历明治维新以后的‘全盘西化’时代,社会各领域对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方法无不大力引进,为我所用。弘一大师对于现代教育理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乃至教务程序,皆曾亲历,比较熟悉,也属自然之事。于是在共同思想的基础上,怀着共同的理想,重新设计课程体系,不但体现新的佛教教育理念,亦方便教学实践需要。”


太虚大师给予弘一大师极高的评价:“他(弘一大师)对于佛教教育之提倡,其历史有非常之远,其为法为人的广大心于现在僧伽中实为难得。”“弘一大师律师在中国僧伽中可说是持戒第一;其道德与品格为全国无论识者不识者一致钦仰,为现代中国僧伽之模范者,这是我们表示不胜欢迎的。”


两位大师勇猛精进,严持戒行,互相勉励。回顾弘一大师与太虚大师的惺惺相惜、相互理解和支持,重温两位高僧的硕德懿行,依然令人倍受鼓舞,深受教诲。






文字来源:南普陀寺



附:三宝歌——歌词、曲谱及音频


《三宝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现代梵呗,同时也是对古代梵呗的一次划时代的革新。由太虚大师作词,弘一大师(李叔同)作曲,创作于1928至1929年,发表于1930年。1928年,弘一法师首次到福建,本来想经厦门前往泰国,但受到陈嘉庚胞弟陈敬贤居士和南普陀寺的盛情接待和挽留,就留在了厦门。1929年,擅于音律的弘一法师为时任南普陀寺方丈兼闽南佛学院院长的太虚大师所作《三宝歌》谱曲,两位高僧共同圆满创作完成此极为稀有的《三宝歌》,可谓因缘殊胜,一时传为佳话,流传至今,成为佛教最具代表性的精神之歌,成为中国佛教的教歌。《三宝歌》歌词还由法尊法师译成藏文、黄知真先生译成英文,钱仁康教授撰写了伴奏谱。在重大的佛教活动上,都会先唱《三宝歌》。





 


三宝歌


词:太虚法师   曲:弘一法师


人天长夜 宇宙黮黯 谁启以光明

三界火宅 众苦煎迫 谁济以安宁

大悲大智大雄力 南无佛陀

昭朗万有 衽席群生 功德莫能名

今乃知 唯此是 真正皈依处

尽形寿 献身命 信受勤奉行


二谛总持 三学增上 恢恢法界

净德既圆 染患斯寂 荡荡涅槃

众缘性空唯识现 南无达摩

理无不彰 蔽无不解 焕乎其大明

今乃知 唯此是 真正皈依处

尽形寿 献身命 信受勤奉行


依净律仪 成妙和合 灵山遗芳形

修行证果 弘法利世 焰续佛灯明

三乘圣贤何济济 南无僧伽耶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住持正法

今乃知 唯此是 真正皈依处

尽形寿 献身命 信受勤奉行




三宝歌


词:太虚法师   曲:弘一法师


人天长夜 宇宙黮黯 谁启以光明

三界火宅 众苦煎迫 谁济以安宁

大悲大智大雄力 南无佛陀耶

昭朗万有 衽席群生 功德莫能名

今乃知 唯此是 真正皈依处

尽形寿 献身命 信受勤奉行


二谛总持 三学增上 恢恢法界身

净德既圆 染患斯寂 荡荡涅槃城

众缘性空唯识现 南无达摩耶

理无不彰 蔽无不解 焕乎其大明

今乃知 唯此是 真正皈依处

尽形寿 献身命 信受勤奉行


依净律仪 成妙和合 灵山遗芳形

修行证果 弘法利世 焰续佛灯明

三乘圣贤何济济 南无僧伽耶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住持正法城

今乃知 唯此是 真正皈依处

尽形寿 献身命 信受勤奉行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 太虚大师与弘一大师的法缘——附《三宝歌》词谱及音频发布于2022-01-21 15:40: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