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本师释迦牟尼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共 修


心性,在不同层面可开显不同内容。要弄清分别是从哪些层面开显。


经文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zhī,音同“脂”)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色身刹那如幻,并不以色身为自己,才能身泰然;知道思惟心不可靠,而且能找到不动的心性,才叫心泰然 



今天我们应该讲到《十番显见》的第三番:《显见不灭》。


《显见不灭》,我们看经文。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




“身心泰然”是什么概念呢?


能够知道这个色身是刹那如幻的,并不认为这个色身是你自己,


这个时候才能身泰然。




那么心怎么样泰然呢?


能够知道:我们思惟的这颗心,只是我们取著前尘的影子这样一个结果,所谓“此是前尘虚妄相想”,知道这玩艺儿不可靠,而能够找到我们不动的这个心性,


这才叫心泰然。


所以“身心泰然”。



是不是证悟,到什么境界,要拿经典来印证,不能想当然 



“今日开悟”,很多人想开悟,对不对呀?


什么叫“开悟”?


这个叫理上悟了,在理上是悟了,真正的证悟那要到后边。


所谓证悟还有好多重。


打破色阴区宇,那个时候是一种开悟。




开了悟的人,不等于就了生死了,这种概念一定要明确。




我们以前一回来就有很多人说:学了佛,某某人、某某人、这个师父开悟了,那个开悟了。




我说:开悟,首先,是理上悟还是事上证悟?它是有区别的。




证悟当中还有很多层次,在某一定层次上证悟了,不等于他就了生死了,这一点一定要明确。




是不是证悟,到什么境界,我们要拿经典来印证,千万不能想当然,千万不可以。




所以我们从来不敢随便说“开悟”两个字,理上开点悟正常的,对吧?




所以这个地方讲“今日开悟”。




我们的心性,在不同层面,可以开显不同的内容 



【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开悟只是开了一部分,因为我们的心性,在不同层面来讲,它可以开显不同的内容,所以才有《十番显见》。


所以我们学的过程当中要把每一番显见,它是从哪一个层面来开显的都要了解清楚。




不要把心性法理解成死板一块,


或者说心性法是离开一切如幻的这些法之外有一个单独的心性法,


这些都不对,都不对。




所以学《楞严经》,如果说学完了大家感兴趣的,还要再去看看什么?《楞伽经》。




我们现在有很多法师也会讲心性法,但是在他们当中,也不乏有人在理解心性的时候,认为法师们讲的心性,似乎是一种常见,跟外道的常见是一样的。




其实,心性、如来藏空性、法性、法身般若真如等等,实则是讲的一个东西,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用的词汇不同,或者说从某一个角度开显它不一样。




就像这个保温瓶,从这边看的角度不一样,从我这边看的角度不一样,因为这边的很多东西你们看不见,甚至它里边的内容还不一样,对吧?我们看到的是外表,还有里边的内容,但都指的什么呢?这个保温瓶。




所以在《楞伽经》当中,就特别把如来藏、空性、真如、涅槃、法身、法性、般若、真如等等,指的都是一个东西,说得非常明确。


包括僧肇大师《肇论》里边也讲过——《宗本论》。




如来藏不等于外道的常见,但不能否定如来藏的真实 




如来藏不是没有,如来藏决定是有,但是怎么说有,这是一个关键,是圣人所证得的境界,是二空所显的真如。




所以这里面,要把很多内容要综合理解以后,大家就能彻底明白: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讲如来藏并不等同于外道所说的常见,不是这样,但是又不能否定如来藏它的真实,我们谈真实不是常见。




佛法,为什么很多学者可能研究佛经看不懂?


如果你没有多少年对于法义上面的熏陶,就在这些问题上面会误解很多。




身体不能动了,好像生命结束了,但佛能观察到生命还会延续 




好,这里阿难要请佛继续开显身心真妄虚实,还有生灭与不生灭,


也就是:在当前哪些是生灭?哪些是不生灭?




【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zhī,音同“脂”)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这是外道很多都说“死后断灭”。




我们也有很多,实际上我们目前很多的哲学观念,在当时的印度的各个宗教当中,都已经有了最原始的这些思想


唯物论、唯心论不是我们近现代才有的,印度佛在世的时候这些早就有了,对吧?而且比现在还要多。




所以这个时候有外道说是“死后断灭”,我们现在还有很多人说:“


哎呀,管他去啊,对吧?反正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


真的没有吗?




所以多少人来了以后就问我:师父,死了以后到底有没有?你怎么能说服我?




我说:今天晚上睡着的时候,你知道你睡着了吗?


他说:睡着了,不知道。


不知道,那你是不是明天就起不来了,就死掉了啦?




很简单,睡觉都能感觉得到一定不会没有,对不对?


你不知道的、你感知不到的,不等于后边就没有了。




我们有很多人不知道死了以后到底是什么情况,他就认为死了就没有。


你凭什么说死了什么都没有呢?对不对呀?




睡觉睡着了感觉不到什么,但是第二天他还会是一种延续。


那么我们死了以后呢,虽然这一期好像是身体不能动了,好像结束了,但是在佛能观察得到生命还会延续。




最高境界是不死。理路要通,要用得上,才可能如如不动,想动即动。



经文:


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唯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平时多对观死下功夫,但最高境界是不死 




那我们来看一看:在活着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怎么样是一种生灭?


而在当前这个身体当中,又有什么是不生不灭的?




【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


这两个问题,对吧?




大王就回答:


【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所以我们现在从小时候长大了变小伙子,小伙子再变中年人,以后变老年人,这个过程下来,因为看到前边老年人,一个一个的全走了,对吧?




我们在座也有年纪大的。


年纪大的人,首先,学了佛法怕不怕死?




不要忙摇头。


有些人表决心:“不怕死”。


不要急。


到要死的时候,


你怕不怕,到那个时候才知道。




如果平时不用功,不去真正地去观想,早做观想——躺在床上你就观想:我现在是动不了,什么动不了,而且是浑身疼痛……这个时候我看看疼痛到一定程度,你能不能观想得起来,能不能用得了功夫。




平时先作点观想,可能你才会到真要死的时候,用得上一点功夫。




所以这一次《楞严经》班,尽可能是中青年。


有上了一定年纪的二三十个老居士,都把名额腾出来,让给我们中青年的在座的各位。我们要感恩他们。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不要学太多了,年纪那么大了,早点作点准备。




但不是专门为老年人讲的,年轻人也随时都有可能会走这一步,对吧?没有老少之分的。所以,学佛的人在这个上面——观死要多下功夫。




但是最高境界是什么?最高境界是不死。


最高境界,什么死不死?什么流转不流转?无来亦无去,不生亦不灭,生死涅槃等空花。




但理路要通,还要做到能够真正用得上,你才可能做得到如如不动啊,想动即动,就这个意思。




(大王)观察之后,“决知此身当从灭尽”,因为看到多少人都是这样。



无常当中即是常;本无无常与常:一切相本来如同幻化,何谈常与不常?




【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用词非常美,对不对?




“发白面皱”,每一个人都经历这么一个从年轻、中年到衰老的过程,所以到了一定年纪,感觉精力不如从前了,眼睛也不好使了,耳朵也出问题了,头发开始白了,对吧?皱纹也多了,对吧?


这些都是让我们来体悟体悟佛所说生、老、病、死、无常这些观念。




但是无常当中即是什么?


常啊。




本无无常与常。


什么意思?


如果一切相本来就是如同幻化的,那你会对他谈什么常与不常吗?是不是呀?




好,我们看佛怎么说。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


你的外表不是一下子就老了或者一下子就死掉的。




【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


每一刹那都在变化,都在衰老,只是我们自己感觉不到。




昨天还有人跟我讲:法师,你这两年一定辛苦啊。


我说:还好。


他说:两年前来看你不一样。




我知道他说的什么,对不对?两年前来见你不一样。


我说:是老多了。


就是这样。


有的时候一年不觉得,两年就觉得了,就是老多了。


可能两三年前还觉得“这个师父看起来年轻哎”,但是两年三年以后,一下子人就会老掉,这非常正常。




还好学了佛法,要不学佛法,这心里咯噔一下:“又老了。”




所以老年人怕人家说他老,为什么?下面接着就是什么?就是死,对吧?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学佛就没事儿,学佛的人不怕。


所以人家说你生病了也好,说你老了也好,一样的,都是一样的,对不对?




那么这里,我们看看波斯匿王怎么说。


【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


这个老后面加个“于”,“颜貌已老于初十岁时”,也就是二十岁比十岁老了,是不是这样?




【三十之年又衰二十;】


三十的时候又衰于二十岁了。


这里面用的词都很好。




【于今六十又过于二,】


“过于二”,又远过于二。


“二”是什么?指二十三十,懂吗?


六十岁的时候又比二十三十,又要衰老多了。




【观五十时宛然强壮。】


六十对五十岁而言的时候,那五十岁好像感觉到就是强壮的,对不对?




【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


从十岁二十岁三十岁五十岁六十岁好像十年十年的,对吧?这个当中“密移”,就让你感觉不到。



每一刹那、念念之间我们的身体都在衰老 




【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


如果微细去思惟,“一纪”十二年,对不对?好,不只是说十年十年啊,实为年变,就是每年都在变,对吧?


下面由十年变一年每年,由每年再变每月,由每月再变每天。




看好,【岂唯年变,亦兼月化。】


不是说每年都在变化,


而是说每个月都在变化。




下边【何直月化,兼又日迁。】


不是简简单单说每个月在变化,而且是每天都在变。




【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


实际上真正去思惟它,其实每一刹那、念念之间我们都在衰老。




【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以此来推论:我们这个身体到最后一定会什么?


由衰老到死亡




死亡之后,刚开始这个身体还完整的,过两天开始腐烂。




腐烂以后开始生蛆,夏天,现在有冰柜的,以前没有冰柜夏天放在那儿,恐怕当天就要开始生蛆。




生蛆是从鼻孔……因为人生病最后死掉内脏有臭味,苍蝇的嗅觉比我们人类要好得多,从老远的地方就能过来,在上面散卵,这些卵就开始腐蚀这个身体,有的从里面放出来的,有些从鼻孔里面、嘴巴里面,都会有蛆开始出来了。




观想我就行了,不要观想你们啊。


没关系的,


因为我们见死人见多了。





回 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


愿生西方净土

九品莲花父母

花开见佛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南无弥陀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摄影/ 兰心蕙质 等












来源:觉照空性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 能忍法师:《楞严经》第六遍讲解系列(054)《十番显见》之三:“显见不灭”(上)发布于2022-01-21 21:32: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