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金刚经》研修系列


《问道金刚经》-17:释迦牟尼讲法,在《金刚经》中有一个异常鲜明的大乘义趣。意即:无论你布施了多少钱、布施了多少资产、布施了多少精力,相比于佛家的“真功德”而言,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微乎其微”,甚至不值一提。那么,对于我们《金刚经》读者而言,对于无数的佛弟子而言,到底怎样才算是佛家的“真功德”呢??


《金刚经》原文-8: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福德”,即非“福德性”,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笔者注:??????

1、什么是“福德性”????

“何以故?福德”,即非“福德性”,故如来说福德多”。这一句,玄奘翻译为:????何以故?世尊,“福德聚”者,如来说为“非福德聚”,是故如来说名“福德聚”。”

我们看:玄奘的翻译中,则依然延续了《金刚经》经典的因明句式:“如来说***,是非***,是名***”。据此,我们就应该知道这其中含藏了三大般若智慧义趣。一者,能破?“是非***”,即是大乘因明之“能破”。比如“福德”,意思是需要我们能够看破、看穿,凡此种种的世俗福报”之相,均非宇宙本然。我们一颗本然清净佛心自性,却被累世累劫的“心、意、识”所染污,如患白内障一般,看什么都被扭曲、被过滤、被遮蔽。因此看什么,还都信以为“真”。我们肉眼中的“福德”,亦如此也。而一旦对此看破,应清醒觉知“无余涅槃”,才是其终极的“宇宙真相”。应可以万般放下,对任何一种的所谓“布施福德”,都毫不执着。二者,能立?“是名***”,即一旦能看破放下后,必定不可被凡此种种的“虚妄之相”牵着鼻子走。那我们干什么?此即大乘因明之“能立”,即假名安立“福德”之名,以相度相,而实无一相。三者,归零?无论是“能破”还是“能立”,均能安住于“涅槃实相”,澄然一净也。

故知:罗什本的“福德性”,是一切“肉眼福报相”之后的,“无余涅槃”之真功德也。


2、万勿盲人摸象?

摘录一:《般若经—第五会—地狱品》??????????????????????????????????????????

“憍尸迦,如生盲众,若百若千,无净眼者方便引导,近尚不能趣入正道,况能远达丰乐大城?如是前五波罗蜜多诸生盲众,若无般若波罗蜜多净眼者导,尚不能趣菩萨正道,况能证入一切智城?憍尸迦,布施等五波罗蜜多, 要由般若波罗蜜多,名有目者。复由般若波罗蜜多之所摄受,名到彼岸”。?

笔者:

这一段,是佛陀讲给帝释天的。意思也很简单:般若六度体系中,任何的布施、持戒、安忍、精进定,如果没有智慧的核心加持,就好比一个失去双眼的盲人,还要到处走路。佛门之内,无论哪一宗哪一派,万万千千的佛门弟子,堕入小乘、误入歧途和走火入魔的根本原因,均在此也。因此,我们学习《金刚经》,脑海里必须清醒觉知两个最为基础的关键点。

第一、应清醒觉知:“般若”的体系力量???????

但凡提到“布施”的时候,应清醒觉知到:这是“1、布施;2、持戒;3、安忍;4、精进;5、禅定;6、般若智慧”,是“六般若”体系之一。如果加上善巧方便、大愿、大力、大智”,则是整个“十般若”体系的其中之一。但是在《金刚经》与须菩提的对话中,往往就会一带而过,被读者习惯性地省略。须知:凡是不成体系的所谓“修行”,就已经注定遥遥无期也,一指之力,如何能堪比一拳之威??????????????

第二、应清醒觉知:“般若”的核心作用???

无论是“六度般若”,还是“十度般若”,其中的中央核心即是“甚深般若智慧”。而《金刚经》中的“甚深般若智慧”,其实就是“无余涅槃”,故也称为“无分别慧”。那么《大般若经》中,佛陀就会反复强调“六度般若”中,任何其中之一的布施、持戒、安忍、精进和禅定,如果没有了“甚深般若”的加持,行者就和瞎子无异。此时我们就应该明白:没有智慧的“布施”、“持戒”,乃至没有智慧的“禅定”,无论你做了多少功夫、花了多少时间、投入了多少精力,最终的结果:要么是瘸腿走路,要么就是竹篮打水。佛弟子当中,有的人善布施,有的人善持戒,有的人自以为很精进,有的人自以为打坐功夫了得,可是如果没有“甚深般若”的加持,诸位可以联想一下:一个人练了一辈子,瘸腿走路、竹篮打水的情况,比比皆是,遍佛门尽是。比如梁武帝,南朝四百八十寺,几乎都是他建的;寺庙道场里的“梁皇宝忏”,也是他首创的。不能说没有布施,也不能说没有福报,但在达摩祖师眼中,就是没有“真功德”,皆因不知:“甚深般若”,此为根本核心也。

而这,也是为什么《金刚经》中,佛陀不厌其烦地、反反复复地告诉我们:纵然有三千大千世界等量的布施,也不如在“六度般若”熏习中所获得的,涅槃实相之甚深般若智慧。


3、佛家的“真功德”:转识成智?

通过前面的系列文章,我们可以得知:最为彻底的“无余涅槃”,依然是一切种子阿赖耶识,得以转识成智后,一颗佛心的清净本然。故知:我们大家转识成智的程度,就是我们所能获取的佛家功德。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判断,1、是否有一颗大菩提心的清净种子;2、能否长期以“六度般若”,而成体系熏习;3、能否念念念佛,念念归零。以此,我们就可以判断自己所谓的“功德”,到底有多大。比如我们的第七识,现实中多为我们大家一生不变的性格;所谓“江山改禀性难移”,即是如此。所以就看一看:我们执着多年的积习,比如吸烟、比如吃肉、比如多年的恩怨,多少年都过不去的人、过不去的事等等,有没有清醒地看透、觉知、放下?佛说得很清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让这些虚妄不实的东西,长期存储在自己的心识大仓库里,动不动就难受一番,实在太冤枉了。而且,不要指望一下子就全部消失,而是给自己一段时间,放在一个全新的“六度般若”环境中,长期地熏习。一旦真看透了、放下了、能长期地体系熏习时,一定很快,就会令您心里更加敞亮、身体更加健康。而凡此种种的,一旦我们的自心人生观、自己泰山不移的性格,有了崭新的“质的变化”,才能说是一点点的“功德”。此时,如果能将自己的人生理想,锚定在追求真理、突破生死、上求佛道的高度时,则将有“真功德”的光明闪现,那么恭喜您了。????

故知:佛家的“真功德”,是必须要以“转识成智”为标志特征的。但终须谨记:所谓“真功德”者,非“真功德”,是名“真功德”也。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金刚经》之“真功德”?(17)发布于2024-02-23 11:4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