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之学》论文集


本篇主题:真实的玄奘,已经被严重扭曲;愿通过本文,以令更多的人、更多的弟子,还原出历史上,一位真实伟大的玄奘法师。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阐述:???


1、西游记》中的唐僧,并非玄奘?

2、“玄奘之学”,不仅仅唯识

3、“玄奘取经”,取回的是什么?????????

4、唐太宗:180度的大拐弯儿?




一、《西游记》中的唐僧,并非玄奘??

 

自从看到了电影《大唐玄奘》,首先要感恩,感恩成就这部作品的所有因缘,感恩心海法师;感恩之余,也是感慨万千,当今的一个不争的现实就是:知法师之名者众,知法师之意者寡。如今,终于有了一部由出家修行人主持的,开始正面宣传玄奘法师的电影。但在笔者看来,由黄晓明主演的玄奘,依然没有能够将其最光辉的亮点展现出来,而且相差太远。而我们当今世人呢,其心目中的玄奘形象,绝大多数依然是《西游记》中的唐僧。而且,关于“唐僧”的小品、演出和商业炒作更是层出不穷,甚至铺天盖地;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对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法师,刻意的“歪曲、丑化、无以复加”,再加上佛门之内的“误传、误导、误解”,我们就可以看到:对玄奘法师的“不敬”和“无知”到处都是,甚至是乌烟瘴气。


于此,笔者很多时候,也是仰天长叹。


孔子说,君子当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可是,我们现在的人们,何以愚痴愚昧到如此地步,实在是我们国家、民族、人民的悲哀与不幸。




二、“玄奘之学”,不仅仅唯识?



笔者的观点:“法相”、“唯识“之说,过于狭隘,非“玄奘之学”的全部,也并非玄奘之本意。其最为直接的遗害就是:会令越来越多的人们,感觉“唯识学名相繁多、古奥难懂;越来越多的人们,只知玄奘是“法相宗”、“唯识宗”或“唯识学”的祖师,却浑然不知:


玄奘之学:即是集“大乘唯识”、“大乘中观”、“如来藏”一身的“大乘般若智慧”。玄奘本人,则反对非此即彼的”小乘中观“和”小乘唯识“,譬如《会宗论》。窥基法师解释:大乘唯识,简二乘和外道之法,唯“如来藏识”的大乘般若也。????????


而佛门之内呢?其中的“误导”和“扭曲”,可能是更大而贻害无穷。我们后世的佛门弟子们,常常会根据地域、宗门的不同,将玄奘法师一脉,称为“唯识宗”,或者“法相唯识宗”。殊不知,这是因为自己对“玄奘之学”不能通达、不能融会贯通所致。反而,导致了无数受众伴随着一起迷惘,尤其是对《师地论》,对玄奘法师,往往就被归纳到“唯识学”的框框里。对于佛弟子们这种普遍的的谬误,玄奘法师也是经常遇到。比如,玄奘法师在到达印度的那烂陀寺后,有一位当时印度的高僧名叫“狮子光”的,正在寺中宣讲《中论》和《百论》,即树、提婆菩萨“中观学”的两部著名论述。但在宣讲的过程中,“狮子光”就经常会贬低、破斥《瑜伽师地论》。于是,《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这样描述:“法师妙娴《中》、《百》,又善《瑜伽》,以为圣人立教,各随一意,不相违妨;惑者不能会通,谓为乖反,此乃失在传人,岂关于法也?”之后,他数次上门请教“狮子光”,征诘疑难,“狮子光”都不能解答;于是,“狮子光”的信众越来越少,反而更多地依附玄奘法师。而这种因为对佛陀智慧不能“融会贯通”而导致的“厚此薄彼”,并非玄奘所愿;于是,他不久即著《会宗论》,以阐述各宗各派均可平等融汇、八万四千法门均可“千江入海”的观点。


可是诸位可知:我们今天的佛门,依然如是?


所以,在佛门之内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常常会把龙树菩萨尊为“八宗共祖”,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何以玄奘仅仅限定在“法相、唯识”,那么法师所耗尽生命翻译的《般若经》唯识否?《心经》唯识否?《瑜伽师地论》中的“菩萨地”,唯识否?不学之弊,何其谬误至极乃尔。

 

而我们今天,再回过头看看法师九死一生所取回的“真经”:100卷的《瑜伽师地论》、600卷的《大般若经》等等,所译经典合计七十六部,共一千三百四十七卷。对其中经典的内容,稍加推敲就会知道,我们汉地八宗,包括“天台宗”、“宗”、“华严宗”、“唯识宗”、“密宗”、“三论宗”、“净土宗”、“律宗”等等,其理论基础,均无出其右者。甚至,藏地各个宗派的主要核心经典,其核心亦是弥勒菩萨、亦是“大乘瑜伽中观”,和玄奘一脉相承。称玄奘是继龙树之后的,汉地唯一的“八宗共祖”,一点儿都不为过。比如,《六祖坛经》中,六祖慧能大师提到的“三身、四智、八识、三科、三十六对法”,在《瑜伽师地论》中,都有着更加深入深刻、更加详尽、更加精准、更加权威的解读。大量禅宗弟子们,更不清楚:六祖大师“顿悟之法”,即是佛陀在《楞伽经》中阐述一颗佛心“超自心现量”,也是玄奘所要进一步深入阐述和深入发挥的“佛之大乘”,即”玄奘之学“。而那世世代代无数的参禅故事,所直指人心的各种禅意机锋,只是玄奘之学中的”因明喻量“而已我们现代人士,多喜欢打坐禅修,那么佛陀在打坐时,在深入禅定时,如何控制念头,如何清净念佛,如何深入地“止”,如何深入地“观”呢?在《论》中也都会一步一步详尽地,由佛陀亲自告诉你。然而,我们这些普通的受众,则受宗风和师门的局限,对此则一无所知。由此就可以看到:当今佛门之内的“二乘横行”,而“正法陵迟”的末法现象,何其深重乃尔?

 

 按照玄奘法师的说法:此乃失在传人,岂关于法也?




三、“玄奘取经”,取回的是什么?有哪些现实意义?


从《西游记》小说中,从各种现存的历史资料中,我们大家众所周知的是:玄奘西天取经,一路上降魔除妖,千辛万苦、九死一生,最后回到大唐。而且我们现代社会上的佛学、考古、历史、艺术等等太多的专家学者们,则更多的只是关注于玄奘的学术价值和考古价值,其关注点也只是聚焦在《大唐西域记》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上;可是,诸位所毫不关心的是什么呢?


1)、“西天取经”,取回的是什么经?


2)、是什么样的佛家经典,有着什么样的核心内涵,有着什么样的巨大动力源泉,可以驱使着玄奘舍身忘死?


3)、玄奘拼命取回来的经典,对眼前的你我,对我们现代社会的科技、社会、生活,乃至国家与个人的发展,都有哪些现实的落地意义呢?



笔者注:


1、玄奘的第一贡献:《瑜伽师地论》?



(1)、《瑜伽师地论》,其实就是最为浓缩的“经、律、论”三藏经典。是早已经删略了佛门历史上大量的”重复冗余“后,过滤掉无数”小乘枝枝叶叶“后的,有结构、成体系、最快捷的,可令后人少走无数弯路的浓缩版《大乘大藏经》。


(2)是对佛陀最为核心的“大乘般若智慧”,毫无任何秘色彩和神灵光环的直接阐述。


(3)、更加精准、确切、可以试验证明地阐述了,我们人类生命的生死机理和轮回原理。?


(4)、更加精准、确切、可以试验证明地阐述了,所有自然生命的生死机理和轮回原理。?


(5)、更加精准、确切、可以试验证明地阐述了,人类所有社会科学智慧和自然科学智慧。


(6)、更加精准、确切、可以试验证明地阐述了“佛之大乘”,与人类历史上其他道学哲学等等思想体系的异同。



玄奘西天取经,最想去的地方,是那烂陀寺;最想见到的人,是其师戒贤法师;最想学习的经典,就是《瑜伽师地论》。而对这部经典的翻译和推广,也是玄奘对于我们中华文明的最大最核心的贡献。我们现代社会的人们,对于佛家的“六道轮回”基本上一片空白和茫然的,既不信也不知。这种情况大致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佛门之外?


佛门之外的人们,就根本不相信“六道轮回”的存在。殊不知,所有的现代科学技术都已经证明:第一,能量不会消失,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外的形式。第二,所有的事物变化,一定有轨迹;而所有的轨迹既不会无端出现,也不会突然中断,而是以一定的轨迹规律自然延续。比如河流,即便表面上似乎无水断流,那所有河道的轨迹也不会消失,有水之时又继续复流;比如一粒稻米的种子,也携带着同样的基因轨迹;平时你可以当做大米饭来吃掉,可是一旦有着土壤和水的诸多缘分,种子会继续发芽生根。同理,我们人类等等自然生命体,也是如此;你可能想不起来你出生前的一切,但是你作为胎儿、作为受精卵、作为生命的基因轨迹,既不会无端出现,也不会突然消失的。而凡此种种的万事万物,大乘佛学中则称为“法”;而“一切法”的轨迹发展规律,尤其是恶性循环的发展规律,才是大乘佛法的“六道轮回”。


儒家的孔子为例,我们都承认孔子是中华文明的千古圣人;这在佛家大乘里依然可以作为菩萨或者辟支佛。但孔子呢吃肉,这就可以证明孔子就没有大乘佛法的“六道轮回观”,在此处不彻底也。可是所有的现代科学技术都证明:食肉,岂能不影响你的身心健康呢?既然“吃肉”影响了你的健康,那么是如何影响的呢?只有大乘佛法的“六道轮回观”,才能彻底解答。



第二类,佛门之内?


则都知道有“六道轮回”,但如何轮回的呢?即便佛门之内的小乘与大乘,也是天壤之别也。


一个众所周知的现实情况就是:几乎所有的佛弟子,都承认“六道轮回”;可是佛家的“六道轮回”,和婆罗门外道的“六道轮回”,到底有何异同?中国儒道两家,也有基本的轮回观,那么和佛之大乘的轮回观,又有什么异同呢?譬如,我们眼前的太阳,是如何一步一步轮回形成的?我们眼前的一朵花,何以那样的颜色、形状、大小,是如何轮回形成的?具体到一只猫,是如何一步一步地,从上一世轮回至今?我们自己的肉身,又是如何从上一世的生命,轮回至今呢?一只猫,又如何能一步一步地非常合理地,轮回成一个大活人呢?而这些现象的背后,其终极本质又是什么?总不能一睁眼、一闭眼想当然吧?我们看:小乘佛弟子和外道人士,对这些“轮回现象”是无论如何无法予以科学地解答的。最终无奈时,只能玄而又玄,或寄托于神灵。说白了,若不入大乘,这些“惑业”将随之终生相伴。



最重要的是:一位普通人,应如何可以摆脱所有宗派、师承圣贤光环的束缚呢?如何可以直接跳出这种种的恶性轮回循环,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和工作中,最为高效地登堂入室,而成为像佛那样的智者,即成佛呢?在玄奘以前的佛家经典中,是没有详尽地、系统地阐述的。而这种情况,只有在玄奘翻译《瑜伽师地论》后,才开始成体系地出现在“玄奘之学”中。如今,在我们国家的地理位置的中心,也是西安大雁塔下,玄奘的全部心血依然静静地安然于地宫之内,永镇国祚。



为此,作为中国人,何其幸甚。




2、玄奘的第二大贡献:是《大般若经》?


佛门内众所周知的事情,佛陀讲法45年,其中的22年都是在讲“般若”;而笔者的观点,从大乘的角度,佛陀一生其实都是在讲“般若”;这是因为,“大乘般若”向下兼容,能够涵盖所有的小乘;而诸多小乘部派呢,则不认同大乘。同时呢,“大乘般若智慧”,又是佛陀与诸如苏格拉底老子和孔子等等佛门外的“圣贤之道”,最为截然不同的地方,是释迦牟尼佛本然的东西。那么能够最为完整、最为权威、最为系统地阐述“大乘般若智慧”的经典,就是玄奘法师翻译的《大般若经》。


玄奘拼尽了性命所翻译的《大般若经》,共计600卷,原体梵文近20万颂。不仅含盖了前代翻译的《光赞般若》、《小品般若》、《中品般若》和《大品般若》等等般若类经典,更有其未能详尽的完整部分。我们大家最常见的《心经》和《金刚经》都是其中的摘录和编纂。而麻烦的是:《大般若经》太长了,太难懂了;而且既然是《经》,则是佛陀因人而异的相机而教。佛陀的真实意趣就会间厕鸠集,此一处彼一处;就当时被佛教授的人而言,是适合恰当的;但是对于我们现代人,则是太多的重复和冗余,其体系性主旨就会草灰蛇线,难以捕捉。同时呢,佛陀的智慧要突破生死,要突破人类迄今为止所有的疑惑和不解之谜。很显然,对最为广大的普通受众而言,难上加难也。为此,龙树菩萨一脉为了深入解读《大般若经》,则有《大智度论》、《中论》、《百论》等等;而就是因为这三部论,才有了汉地八宗里的“三论宗”;这些,即是后世所谓的“龙树中观派”,其宗则被称为“性宗”。而弥勒菩萨呢,则将《大般若经》的精华意趣予以提炼浓缩,与《解深密经》一起合而为《瑜伽师地论》。后世的无著菩萨、世亲菩萨呢,则为了进一步地解读《瑜伽师地论》,又有《摄大乘论》、《唯识三十颂》、《唯识二十论》等等;而这些,就是后世小乘人士所谓的“唯识派”;其宗,则被称为“相宗”。而之后的天台智顗大师,即是因为《大品般若》而悟道,并以此为核心而开创了“天台宗”;那么当今受众最多的“净土宗”呢?其祖师是庐山的慧远大师,也是因《大品般若》而悟道;至于南山律宗的道宣法师,禅宗的诸位祖师,更是如此。


看看,多麻烦?只是一部《大般若经》中,所蕴含的最核心的“大乘般若智慧”,佛门之内就繁衍出来这么多的枝枝叶叶和条条框框。一句话:所有的佛门宗派和祖师,必是因“大乘般若”而悟道、而开宗立派;无论汉传、藏传还是南传,也无论是显宗还是密宗。佛陀更是开示一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谁抓到了这个,谁最快,如来才悉知是人、悉见是人。



不过,玄奘在肃诚院翻译《大般若经》时,也有徒众建议是否能像鸠摩罗什那样,择其摘要省简就凡;而每当玄奘升起这样的念头时,则常有噩梦示警,遂打消简化翻译的想法。玄奘对佛陀原典的忠实性,真实令人垂泪。也因此,我们今天的佛弟子才会如此地幸运,可以见到最为完整的600《大般若经》。笔者自己的体验,《大般若经》的研读,有着两大不可思议的“抉择”和“决定”作用。第一个,就是在日常佛经、经论中决疑不下的,在《大般若经》中都有最终答案。比如《金刚经》中的“四句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怎么就不空呢?到底什么是”无生法忍“呢?无数大德知识都有过解读,但最终还是《大般若经》中,就有着非常清晰的佛陀的亲自开示。同时,在其他常见的佛家经典中,因为翻译语言的声明能力问题,语言翻译技巧的问题,以及由于译经家本身的修证境界问题所引起的谬误,也可以在《大般若经》中得到佛陀的最终印证。第二,《大般若经》,则更有着更加不可思议的加持力量;你读着读着,都有可能渐入无境而似乎入定。而这一切,均拜玄奘所赐。



3、玄奘的第三大贡献:大乘因明学?


玄奘的第三大贡献,就是全面引入了“大乘因明学”。什么是因明学呢,就是如何“立言”、如何“立论”、如何“辩论”、如何“讨论”,如何引导他人悟入的学问。比如阳明《传心录》,笛卡尔的《哲学沉思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马克思的《资本论》,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以及诸多大科学家的专业论文、现代社会的媒体文案等等;也包括远古时代,以亚里士多德为首的西方逻辑学、印度古因明和中国的墨辩等等,都属于因明学的范畴。但是呢,这些逻辑立论的学问,在每每遇到生命的本原问题时,在遇到物质与精神、肉体灵魂、唯物与唯心的人类终极命题时,在作者自己的生命尽头时,自己都会戛然而止,无奈作罢或求助于神灵。而只有佛陀的“大乘因明学,才将之彻底解决,圆满而无漏。而玄奘千辛万苦的西天取经,“大乘因明学”即是其中之一。也正是凭借着真实强大的“大乘因明能力”,玄奘不仅仅取得了曲女城大会震烁古今的胜利,更是在国内令以吕才李淳风为首的儒道之辩,和谐化解心悦诚服。更为重要的是,“大乘因明”的强大的沟通能力,令玄奘拥有了独特的个人风采和亲和力,先后说服了一个一个的帝王霸主。这其中就有西突厥叶护可汗,古印度的戒日王和鸠摩罗王,以及最初对佛教嗤之以鼻的唐太宗李世民。而这些人,都是玄奘取经、译经过程中最应该说服的人。与小乘外道的“因明逻辑学”所不同的是:古印度外道因明,以及当今大量的”世俗因明“,都是为了逻辑而逻辑,为了辩论而辩论,为了学问而学问。而“大乘因明”呢,却是为了自悟和悟他,是最核心的”大乘之悟“;”悟“什么呢,悟生死,悟万千生命的生生死死。因此,这些帝王霸主不仅仅是表面的被说服,而是死心塌地的心悦诚服,每一个人几乎都成为玄奘的生死之交。



我们大家所经常提到的佛陀“三藏”、“九部”、“十二部”经典,尤其是“十二部”的说法,其实说白了,就是佛陀的“大乘因明智慧”的具体形式。作为中国禅宗的核心经典,佛陀在《楞伽经》中就非常明确地要求大乘菩萨,就是要施设建立“大乘唯识”,就是施设建立“大乘因明”。而陈那菩萨对因明的理解很简单直白:第一个作用,“自悟”;第二个作用,“悟他”。那么这些种种因明,用我们现代人能明白的话来说,就是用佛陀的智慧来明辨,来明辨因果现象上的是是非非,来明辨哪一种人世间的有为法,是最为彻底而圆满的终极真理。而辩论的结果呢,应该“既能自悟”“又能悟他”。而这种辩论方法体系,也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为彻底、最为圆满、最为无懈可击的;为何呢,因为佛陀的“大乘般若智慧”无懈可击。因明学里的立论,但凡不彻底、不圆满的,便是“有漏”和“有过”,便是“似因”、“似能立”或“似宗”,你的因便不是“正因”,你的言教、你的立言、你的立论便经不起推敲,经不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就不是宇宙真相和真理,就不是“佛之正宗”。所以,在当今的因明学界里,尤其是汉地因明学者们,并没有意识到:“因明”,离开了佛,离开了佛陀的“大乘般若智慧”,其实已经陷入了人云亦云的世聪逻辑戏论中,非佛之第一义大乘理趣。自己早已经身处“自教相违”的似宗之过中,而盲然不觉。


我们此时再来看看玄奘的曲女城辩论,回国后与道家吕才、李淳风的辩论,以及后世中莲花戒与摩诃衍的辩论等等,就可以明白:佛家的因明辩义,不仅可以在佛门内大浪淘沙、正本清源,还几乎可以改变历史的方向。譬如今天的藏地,假如当初莲花戒大师辩论输了,今天的藏地老百姓,绝不是今天的这个样子。


在英语中,关于语言表达能力,在演讲口才、演讲形象、核心主题上,有3D的说法,第一个D,是Dialogue,是基本对话的能力。第二个D,是Discussion,是可以用语言参加最为基本的讨论的能力。第三个D呢,是Debate;什么意思呢,是辩论的意思;我们大家在英国下议院、在美国两院、总统选举中,所发生的双方辩论,都是这种水准的Debate。可是诸位可知,佛家大乘中的“因明辩义”,其境界、水平、辩义技巧,当今世界上某某国家的国会辩论、电视辩论、竞选辩论等等,与之相比,实在是差之千里,不在同一个数量级。如果我们国家的外交、国防、媒体宣传等等执政部门,能够拥有这样的“大乘因明”能力,其实际成效不知要高出多少倍多少倍;如果我们现代社会的学者、教授、科学家,能够拥有最为基础的“大乘因明技巧”,其专业学科相关的试验、论文和著述,不知要高效多少倍;对于我们广大的普通人呢,大家日常工作中的文案、谈判和沟通,如果能有初步的“大乘因明技巧”,你的办事效率也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4、玄奘的第四大贡献:能落地的大乘五明佛学?


在玄奘之前的佛家经典中,我们找不到成体系的、清晰而明确的佛家“五明佛学”。比如,《六祖坛经》中,六祖慧能曾经慨叹:“何其自性,能生万法”。那么,般若,是如何生出万法来的呢?比如我们大家眼前的5g手机、电脑、AI、电动汽车,是如何通过“般若”,一步一步演化生发出来的呢?这在玄奘之前,是完全没有的;搞得世间的人们、大儒、学者,历来只是认为佛家只是讲“空”。我们今天的佛弟子呢,也是如此,搞得大家认为佛家只是“四大皆空”。殊不知:”也只有玄奘之后,只有在以《瑜伽师地论》为核心的“玄奘之学”里,才开始系统阐述,阐述“般若”,如何能够科学地演变,如何令人心服口服地现量落地。


“五明佛学”,即是内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因明这五个;以“般若内明”为核心,依次而递进;说白了,《瑜伽师地论》中,所反映的这些最为伟大的普世真理,以直接、快捷、高效地应用到我们生活的一切当下细节中,包括科技、医学、经济、外交、国防等等,包括企业发展、团队成长、项目设计等等,包括一切最为高效的全民教育、高等教育、灵魂教育等等。


此时,我们再看看玄奘:还是《西游记》中以讹传讹的唐僧吗?



5、玄奘的第五大贡献:在教内高树法幢,正本清源?


玄奘最想翻译的,就是《瑜伽师地论》。然而教内的各个派别之间,其宗门、祖师及其佛弟子,早已经是“专门竟执”、“空有相争”、“各擅宗途”;都号称自己的就是佛之正法,而且根深蒂固,很难撼动;今天的佛门,也是如此。然而,通过《瑜伽》以及《唯识二十论》、《成唯识论》等等大乘经典的编纂翻译,我们就会看到:佛之大乘,到了《瑜伽师地论》的大乘层次,其所要破斥和颠覆的对象,往往就在佛门之内。而且,就是要针对绝大多数佛门之内的,各个宗派的非佛之本怀的理论根基,尤其是“二乘”和“外道”。玄奘认为:佛家的任何经典,都没有问题;有问题的,在其传人而不在经典。而佛门之内的“二乘”与外道人士,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大多都是你崇拜的偶像;也都走在了通往人类智慧高峰的路上,也都是祖师和千古圣贤,都会令人叹为观止。对我们普通受众而言,向上望去,所有的高峰之间,似乎都相差无几,似乎只在毫厘之间。我们不能说“二乘”和“外道”之中,就没有佛之大乘;但是对于玄奘这样的大乘菩萨,却是失之毫厘,而差之千里。也只有当你站在了真理智慧的的最高峰时,你才会懂得佛之大乘,可以一览众山小。因为,这可以决定一位行者法身慧命;可以决定整个佛教,是否可以松柏长青。


因此,大家平日里津津乐道的祖师、禅法、秘术等等诸多法门,到了玄奘这里,可能都将从根本上被被修正。“修正”后干什么,让你抄近路,直达佛顶。比如,众所周知的《大正藏》,共计100册,3493部,13520卷。按照这样的阅读量,从佛家自己的因果规律来说,在浩如烟海的佛经文字中,佛弟子终其一生、毫无结果,是注定的。但是,100卷的《瑜伽师地论》,恰恰就是这13520卷的浓缩。而且,《瑜伽师地论》名为“论”,其实它是“经”,是以《解深密经》为核心的,最为浓缩的经、律、论三藏。大家算一算,100卷比之13520卷,能省掉多少?这才是佛陀在《大般若经》中,所频繁、明确、清晰开示的,要超越二乘的,疾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之大顿悟”若此,你今生就有可能直趋佛地,高效通达。同时更为重要的一点,我们当今佛门之内,无论哪一个宗派的理论根源,玄奘其实都心知肚明,但是为何还要推崇《瑜伽师地论》呢,或许,只有玄奘本人才具备正信权威。


不可否认的是:玄奘,其梵文语言的通达能力,能够令其在曲女城大辩论中,可以征服所有的古印度大小乘外道;这在所有汉地译经家中,是唯一的一位。同时,其译场规则和翻译规则的严谨程度,古往今来当属第一;其大乘般若智慧的境界高度,其大慈大智所翻译的经典,影响力之深、之广、之正,古今公认;其五万余里的生死大行,十七年的不耻下问,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泣血翻译,更是无人可及。


所以,如果您对佛门之内的一些现象,有所不解、有所疑惑,直接问玄奘好了;这是一位,曾经去过印度,大小乘公认的,离佛最近的大菩萨。



四、唐太宗:180度的大拐弯儿?

李唐开国之初,为了政治上位的合理性,便牵强附会地与老子李聃挂钩,奉道家为第一国教。到了李世民上位以后,唐太宗对佛法也是轻描淡写,甚至嗤之以鼻。


《续高僧传》就记载了一个故事,贞观十三年冬,有道士秦世英,以方术邀荣,并进谗于皇室,告发终南山僧人法琳所著的《辩正论》,是嘲笑诋毁皇帝的祖宗,有罔上之罪。太宗大怒,下敕严查并淘汰所有的无道僧尼,同时抓法琳问罪。法琳毫不畏惧,不待追拿,自诣公庭,准备以身殉法。皇帝亲自下诏责问:“中国古来就有尊祖重亲之传统,为何还要广引似是而非之言,含沙射影诋毁我的祖先,如此轻蔑皇族,罪在不赦!”法琳则上疏力陈原义,据理力争。太宗闻奏后,下敕云:“你写的《辩正论》里,不是有‘观音者,临刀不伤’吗?今天就给你七日,就让你称念观音,看看动刑的时候,你是不是真的就临刀不伤?”等到了临刑那天,太宗下敕问:“今期限已到,马上就要动刑,不知你的观音灵验不?”法琳则智慧地答道:“臣七日以来,不曾称念观音,唯念陛下。”李世民遂哈哈大笑,下旨刀下留人。我们看看:玄奘之前的唐太宗,对佛法、对僧众虽然保持着基本的尊重,但依然就是这种不屑一顾和嗤之以鼻的态度。


所以,笔者也一直在揣测想象玄奘本人真实的相貌,到底他具备了什么样的魅力和力量,让一代帝王的世界观,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呢?




2、《瑜伽师地论》和李世民?

 

贞观三年春,最初向西出发的时候,玄奘是背离朝廷的政策而偷偷出关的;所以回国时,玄奘就忐忑不安,在于阗就早早上表,以探听朝廷的态度。在收到了李世民的回复后,玄奘心安了很多;但是对李世民,玄奘还是心中没底;翻译佛经,需要固定、安静的译经场,以及相关笔受、证义、润文、梵文等等戒行深厚的译经人才;如果没有朝廷的支持,自己弘扬“佛之大乘”的理想,一切都将变得遥不可及;对这些,玄奘也是心中没底。

 

直到有一天,玄奘将《瑜伽师地论》翻译完毕,并几次上表,恳求唐太宗李世民予以做《序》。并想尽一切办法,用最为通俗懂的语言,让李世民也明白了《瑜伽师地论》的基本意趣时,李世民不愧是一代明主,当即慨叹:


“而今观之,(大乘佛法)宗源杳旷,靡知涯际,其儒、道九流之典比之,犹汀滢方溟渤尔;世云三教齐致,此妄谈也!”


当即下令秘书省,以官方的名义正式颁布通行于九州万方,令率土之人共同分享这一人类最高的智慧。同时勒铭刻石,作《大唐三藏圣教序》,褚遂良执笔。不久,敕令太子李治,也同期作《述圣记》予以记之。我们看:一代帝王,父子两代皇帝,以正式官方的名义而颁行天下;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在佛门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这对姓李的唐太宗而言,不啻就是一个180度大拐弯儿。


但是,即便如此,玄奘依然不太放心;直到李世民驾崩后,高宗李治期间,大慈恩寺大雁塔落成,看着有两位皇帝的御刻石碑护佑,自己西行的一番心血安然地埋入地宫后,玄奘的心才稍微踏实了一些。



3、李世民最终的态度?


唐太宗曾经几次逼劝玄奘还俗,以共谋朝政;玄奘无奈而上《五义书》,既示之以帝王五义,又为国效力,为君分忧。既申之以淄衣大愿,又表其灵山之志,终不可夺。李世民无奈,只得作罢。


同时,玄奘的清净律仪,淡定从容的谈吐,舍身赴死的大行,也反过来影响着每一个身边的帝王。从贞观二十二年起,唐太宗就因为常年的征战杀伐,篡弑兄的阴影,以及国务的奔波劳碌,其身体每况愈下。开始有忧生之虑,开始关心因果报应,开始询问赎罪功德之事;并专门在紫微殿西,为玄奘别营一所“弘法院”。白天,两人则相谈甚悦;晚上,玄奘则回弘法院继续译经。似乎,太宗每天的生活里,与玄奘形影不离。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玄奘开始翻译《心经》。李世民呢,也以朝廷的名义,开始了大唐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建寺度僧活动。贞观二十三年四月,玄奘陪李世民到达终南山里的翠微宫;政事之余,唯参禅问道,问因果报应,还问玄奘印度取经的故事。此时的唐太宗,常常拉着玄奘的手而叹息:“朕共师相逢晚,不得广兴佛事。”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4、玄奘和清华北大?

 

清华大学的百年变迁中,清华园作为其灵魂之根,从未变;北京大学的百年变迁中,朗润园作为其灵魂之根,亦从未变。而当今世人却少有人知:“清华园“与“朗润园”之缘起,却是玄奘。在《大唐三藏圣教序》中,唐太宗李世民毫不吝惜对法师的赞美:“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而玄奘之根又在哪里呢,就在当今西安的大雁塔下,在玄奘法师所翻译的经典中。大雁塔下有一个巨大的照壁,八个大字:法门领袖,民族脊梁;古人之用心,何其良苦矣。




五、如人指月,是月非指?


佛经当中,佛陀会经常提到一个譬喻“如人指月,是月非指”。譬如玄奘法师所翻译的大量经典,我们中国人知道最多的只是《西游记》,只知道他去西天取经。或者,有着大量的学习书法人群,大量的书画家也都在临摹《大唐三藏圣教序》。总之,大家都只是在《西游记》的小说故事里,与佛法牵强附会。或者,只是在王羲之的文字符号上临摹较真儿;却从来不见有人去思考,这个“圣教”到底是什么?法师所取的“经”,到底是什么“经”?而这些“经典”中,佛陀的真实意趣,佛陀所指的“月亮”,究竟是什么?这些,对我们自己、对我们的民族国家、对我们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每每至此,笔者不胜唏嘘;法师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九死一生,难道仅仅是为了我们今天的人们,来看看《西游记》?来临摹临摹书法吗?


笔者自己人微言轻,但愿尽蚁蜉之力,以令更多的有缘人看到真实的玄奘。也更期盼着,会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无论佛门内外、相关国学教育者、以及历史研究者,不仅仅能够真正看到玄奘法师在历史、地理、考古、佛学上的价值,而能够从万民福祉、国强民富、人类发展的角度,从追求宇宙、自然真理的高度,全面、完整地认识法师,认识到所谓的“西天取经”,第一要取的就是《瑜伽师地论》,以及在《瑜伽师地论》中所弘扬的、最为精准的前沿科学和普世真理。而法师一生中,最为伟大、最为卓著、最耗费心力的三大类翻译作品,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至今也是独步全球的。第一首推《瑜伽师地论》,第二首推《大般若经》,第三当属《因明正理门论》系列。而恰恰这些,才是玄奘西行取经,风霜雨雪、生生死死、誓不回头的根本动力。


因此,设若我们今天的中国人,一旦真的能够领会到其中所蕴含的人类最高文明意趣时,何其善莫大焉。


笔者举个很恰当的例子,如果牛顿、爱因斯坦、霍金甚至当今的量子科学家们,能够有缘彻底地领悟这些经典的话,我们的量子科学、电子科学、数字芯片网络科学,等等前沿科学不知要超前多少年、多少代。在今天看来,我们人类历史上所有流派的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无出其右者。为此,法师几乎耗尽了最后的一滴心血、最后的一丝生息。《大般若经》翻译完后,法师身体即每况愈下,不久于世;每每至此,笔者也是不禁心生窒咽,独自潸然。



注:本文参考经典,1、《瑜伽师地论》;2、《大般若经》;3、唐本《楞伽经》;4、《大智度论》;5、《六祖坛经》;6、《五灯会元》;7、《解深密经》;8、《摄大乘论》;9、《显扬圣教论》;10、《因明正理门论》;11、《入因明正理论疏》;12、《唯识三十颂》;13、《唯识二十论述记》;14、《成唯识论述记》;15、《续高僧传》;16、《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17、《大唐西域记》;18、《旧唐书》;19、《开元释教录》;20、《续高僧传》;21、《法相唯识学》等等。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这才是真实的玄奘!(深入篇)发布于2024-02-23 11:5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