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照不知何许人也。大历二年,居衡州云峰寺,勤修不懈。一日,于僧堂粥钵中,睹五色祥云,云内现山寺,寺东北有山,山下有涧,涧北有石门,门内复有一寺,榜曰,大圣竹林寺。他日,复于钵中见云中数寺,池台楼观,万菩萨众,杂处其中。以所见问知识有一僧曰,圣变化,不可情测。若论山川势面,乃五台也。

法照不知是什么身世来历的人,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居住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的云峰寺,精勤修行从不懈怠。
有一天于堂用饭时,在盛着粥的钵内,看到五色的祥瑞云彩,云层里现出山林寺院,寺院的东北方有一座山,山下有溪涧,而在涧水的北边则有一道石门,石门里面还有一座寺院,它的匾额题著:“大圣竹林寺”。
又有一天,再次于钵中看到云层中有几个寺院,其内有池水高台宫殿楼阁,数以万计的菩萨众,间杂地居住在其中。
法照将他所见的境界请教一些善知识,有一个僧人说:‘诸菩萨圣人们的神妙变化,是不可以凡夫的情见来推测的。但是如果只就山川的地理形势而论,这个地方应当是五台山。’
四年,照于郡之湖东寺,开五会念佛道场感祥云弥覆,云中现楼阁,弥陀佛,及二菩萨,身满虚空。衡州举郭,咸瞻礼,良久方灭。照复遇一老人,谓曰,汝曾发愿往金色世界,礼觐大圣,今何辄止。言讫,不见。照遂与同志数人,远诣五台。
大历四年(769年),法照在本郡的湖东寺,开设五会念佛道场,感应了祥瑞的云彩覆满天空,云层中现出庄严的楼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的身像遍满虚空。衡州全城的民众看到之后,都烧香注视礼拜,过了很久才消失。
又有一天,法照遇到一位老人跟他说:‘你曾经发愿要往五台山金色世界,礼拜朝见文殊师利菩萨,现在为什么停止不前呢?’说完之后就不见了。法照于是和几位志同道合的人,远赴五台山。 
五年四月六日,至五台县佛光寺。其夕四更,遥见异光照身。即之,行五十里,得一山。山下有涧,涧北有一石门。见二童子,自称善财难陀。引至一寺,榜曰,大圣竹林寺,如钵中所见。金地宝树,以为庄严。入寺,登讲堂,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各据师子座,万众围绕,而为说法。照作礼,问曰,末代凡夫,去圣时远,知识隘劣,障垢尤深,佛性无由显现。佛法浩瀚,未审修何法门,最为其要。
大历五年(770年)四月六日,法照等一行人,到达五台县的佛光寺。就在那天夜里四更(凌晨一点至三点),法照远远地望见一道奇异的光芒照在自己的身体,因此向前接近跟随而去。
走了五十里,见到一座山,山下有溪涧,涧水北边有一道石门。看到两位童子,自称是善财和难陀,他们引导法照到一座寺院,匾额写着:“大圣竹林寺”,就如同过去在钵里看到的一样。
此处黄金为地、七宝行树,以众宝来庄严整个寺院。
法照于是进入寺院,登上讲堂,见到文殊菩萨在西边,普贤菩萨在东边,各自坐在师子座上,有数以万计的菩萨众围绕在旁,文殊、普贤则为围绕在旁的大众说法。
法照于是向前问讯顶礼,然后问说: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距离世尊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间已经很遥远了,知识浅薄根器陋劣,业障烦恼尤其深重,本来具足清净佛性无法显露出来。而佛法又浩瀚广大无量无边,不知道要修什么法门,才最容得到佛法的心要?’
文殊告曰,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善要。我于过去劫中,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故,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诸法之王。
文殊师利菩萨告诉法照说:‘你现在修习的念佛法门,正是最适合这个末法时代的。在一切的修行法门中,再也没有胜过念佛和供养三宝的了,如果能够这样做,就能快速圆满地福慧双修。此念佛和供养三宝两种法门,最为胜善和重要。
我文殊师利在过去劫中,因观想佛的缘故、因为念佛的缘故、并且由于供养三宝的缘故,得到如来的一切种智。所以你应当要知道,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以及甚深禅定,乃至十方诸佛,都是从忆佛念佛而生,因此可知念佛法门,是一切法门之王。’
照问,当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决定往生,永不退转。语已,二大圣同舒金臂,摩照顶曰,汝以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照欢喜作礼,辞而退。二童子送出寺门。举头,忽失所在,乃立石标记其处。
法照又问:‘那么应该要如何念呢?’
文殊师利菩萨回答说:‘在此娑婆世界的西方,有阿弥陀佛,彼佛所发的愿力不可思议,你应当要净念相继,不要令它间断,临命终后,决定往生极乐世界,永远住于不退转之地。’
说完之后,文殊,普贤两位大圣,同时伸出金色的手臂,抚摩法照的头顶说:‘你因为念佛的缘故,不久之后就可以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有善男子女人等,期愿能够尽速成佛,再也没有比念佛更好的了。只要一心念佛,就能够快速地证得无上菩提。’
法照听完之后欢喜踊跃顶礼菩萨,然后告辞退出讲堂。
两位童子将他送出寺院。才一抬头,整个寺院突然消失不知所在,法照因此在当处堆积石头,以标记它的处所。 
至四月十三日,照与五十余僧,同往金刚窟,虔心礼三十五佛名。照礼才十遍,忽见其处,广大严净,琉璃宫殿,文殊普贤,俱在一处。复独诣金刚窟所,愿见大圣,以身扑地。见梵僧佛陀波利,引入一院,额曰金刚般若寺,异宝庄严,光明闪烁。照虽历睹灵异,而未语人也。
到了四月十三日,法照和五十几位僧人,一同前往五台山的金刚窟,虔诚恭敬地礼拜三十五佛洪名,法照才礼拜了十拜,忽然看到整个地方变得广大辽阔庄严洁净,其中有由清净琉璃所建造的宫殿,文殊、普贤两位大圣,都在里面。
后来法照又独自一个人到金刚窟,希望能够再次见到文殊师利菩萨,因此全身扑倒在地恭敬地顶礼恳求。
突然看到一个清净的僧人叫佛陀波利,引导他进入一座寺院,门口的匾额题为:“金刚般若寺”,整个寺院都以奇异的珍宝庄严而成,清净光明闪耀亮丽。 
法照虽然一再地亲身经历不可思议的祥瑞感应,但是从来没有告诉别人。
是年十二月,于华严寺,入念佛道场。绝粒要期,誓生净土。至七日初夜,正念佛时,见一梵僧入,谓曰,汝所见台山境界,胡不传示世人,言毕不见。照心异之。翌日,又见梵僧语如前。照曰,非敢秘密圣道,恐生疑谤耳。僧曰,大圣文殊,现在此山,尚招人谤,汝何惜焉。但以所见境界,普告众生,使见闻者,发菩提心 ,作毒鼓缘耳。照遂忆所见,录以传世。
就在同一年(770年)的十二月,于华严寺进入念佛道场,断绝饮食订定日期,誓死往生极乐净土。
到了第七日的初夜,法照正在念佛时,见到一位清净的僧人进入道场,告诉他说:‘你所见到五台山文殊师利菩萨金色世界的殊胜境界,怎么不宏传显示给世间人知道呢?’ 说完之后就不见了,法照当时心里觉得非常奇异。
第二天,又见到那位清净僧,依然如昨天那样说。
法照于是回答:‘我并非敢于隐藏文殊大圣不可思议的境界,只是恐怕令凡夫产生疑心而起毁谤。’
那位清净僧说:‘大圣文殊师利菩萨,现在居止于五台山,尚且都要招人毁谤,你又有什么好自我爱惜、有什么放不下的呢?只要把你所见到的境界,普遍地告知天下的众生,使得凡是见闻的人,皆发菩提心,就如同涂毒鼓一样能普遍地作为影响众生的因缘(指凡有见闻者皆发菩提心)。’
法照因此回忆他所见所闻的境界,并记录下来流传于世间。 
明年,江东释慧从,与华严寺诸僧,随照至金刚窟,及立石标记处,瞻仰旧迹。大众悲喜未已,忽闻钟声,其音雅亮,节解分明。众愈惊异,知照所见不虚。因书于屋壁,愿见闻者,共发胜心。后于化竹林寺题额处,建寺一区,仍号竹林焉。
第二年(771年),江东的释慧从,与华严寺的一些僧人,随同法照来到金刚窟,以及在大圣竹林寺立下石头标记的地方,瞻仰过去的遗迹。
来到这个地方之后,正当大众内心悲喜交集之时,忽然听到一阵钟声,它的音声优雅响亮,音节段落清晰分明,众人愈加感到惊喜和怪异,才知道法照所见所闻的境界,的确是真实不虚的,因此将此事书写记录于金刚窟的墙壁上,普愿见闻的人,都能一同发起无上菩提心。
后来又在化现题名“大圣竹林寺”匾额的地方,建立一小区的寺院,仍然称为竹林寺。 
照于是笃志念佛,日夜无旷。忽见佛陀波利谓曰,汝华已就,后三年华开矣。至期,谓众曰,吾行矣,端坐而逝。或言,照尝于并州五会念佛。德宗时,诏入京师,教宫人念佛,亦及五会,号五会法师。(宋高僧传,乐邦文类。)
自此以后,法照专志念佛,日夜精进从不间断休息,有一天忽然又见到僧人佛陀波利告诉他说:‘你极乐世界的莲华已经成就了,再过三年莲华就会开放。’
等到三年的时间一到,法照告诉大众说:‘我要走了。’ 然后端坐往生。

又有人说:法照曾经在山西并州举行五会念佛,唐德宗时,皇帝诏他入京城,请他教导皇宫里的宫人念佛,也有五会之多,因此号称为“五会法师”。(宋高僧传。乐邦文类)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唐 法照(莲宗四祖)发布于2024-01-12 00: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