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献夫(1485-1544年),明朝广东南海人,原籍莆田县(今福建莆田市)。根据乾隆《广东通志》中的《方献夫传》记载,方献夫是遗腹子,自幼勤苦力学,不异寒暑,天聪胜人,弘治甲子魁于乡,乙丑20岁进士,翰林庶士选荣归。同年第一次上京,官吏部历验封文选诸司,主事员外郎皆称职,发表关于“皇位继承”的理论被认为正确,从进士学位的七品官提升为五品官之职。


 在讲究儒家古代,仕与隐、进与退、出与处总是横亘于历代士人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方献夫深谙进退之,他既曾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被尊称为“方阁老”,亦能隐居西樵山,修石泉书院广播学问,三进三退、三起三落之间,体现了古代士人们从时顺势、能屈能伸的安身立命之智。


 然而,这位三朝名臣最终逃不过历史的大浪淘沙,其命运在复杂的时代中起伏颠簸,屡屡遭遇尴尬。正所谓“千秋万世名,寂寞身后事”,进退之道,尽在风雨之中,或许这就是方献夫的人生写照。



出,他为明朝阁老

◆ ◆ ◆ ◆


 方献夫少年得志,20出头入北京翰林院,即将大展拳脚之际,从家乡传来噩耗,方母黄氏去世,方献夫乃孝子,母亲去世给他带来沉重打击。根据中国传统习俗,父母去世,要在乡梓守孝三年,方献夫立即向朝廷请假回籍奔丧,在此后三年,方献夫怀着一腔报效国家的热切愿望在家守丧三年。


 明正德四年(1509),25岁的方献夫终丧起复,授礼部祭司主事,两年后升至验封司员外郎,转文选。就在这时,方献夫迎来了他人生的一个重要事件——受学于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阳明,方献夫的为官之道,多受其影响。


 然时运不济,同年冬天,方献夫告病归西樵,直至嘉靖元年(1522),38岁的方献夫才又一次出仕,此次进出,他卷入了明嘉靖朝的“大礼议”之争。是时,新帝嘉靖帝与以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旧臣们就谁为嘉靖帝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亲)及嘉靖帝生父尊号的皇统问题,发生了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新帝与廷臣势成水火


 方献夫不顾位卑职微,两次上疏,提倡“圣人制礼本缘人情”,力倡嘉靖帝应“继统不继嗣”。其后,方献夫与张璁、桂萼、霍韬等人因议礼骤贵,共同编纂《明伦大典》,定议礼诸臣之罪,全面奠定嘉靖帝一方在“大礼议”中的胜利。此事之后,方献夫得到嘉靖帝的信任,官路通畅。任礼部、吏部两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掌官吏选授封勋大权。


 然而在朝廷浮沉并非事,再加上经历一场以内阁为中心的激烈政治斗争,方献夫早已厌倦了官场上的诡谲。嘉靖九年(1530),46岁的方献夫多次请辞,最终归隐故土。


 清静日子不过一年,翌年秋天,皇上又召方献夫回朝,他上疏推辞。当皇帝派人带着手诏到南海老家传他时,他甚至逃入西樵山称病。后诏书再下,谓将任别职时他才答应赴任。次年上京,方献夫除任原职外,还加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并掌吏部尚书之职。


 但面对着朝中大批的宿敌和反复无常帝皇,两年后,方献夫还是引退回乡,此后的十年一直于西樵四书院中,与人谈文论道。嘉靖二十三年(1544),60岁的方献夫病故,谥文襄。

//




处,修书院论道西樵

◆ ◆ ◆ ◆


 翻阅《明史》,书中对方献夫在朝时的事迹进行了详细记载和描述,但对其退隐西樵山的数十年时光,却仅得一句“寻谢病归,读书西樵山中者十年”。这从后人的角度看来,单“读书”两字显然不能概括方献夫在西樵山上的一番“耕耘”。


 与归隐山林、寄意田园的陶渊明不同,方献夫的“退休”生活用现代的话形容可谓更加充满正能量。身处乡野的方献夫并不敝帚自珍、放纵自我于山林之间,他选择了一种对世人影响更为深远的方式,为家乡的文化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正德十二年间(1517),33岁的方献夫首次告病退隐,返乡去了西樵山,在西樵石泉洞东建石泉精舍讲学。这处几乎与西樵四书院中最早的云谷书院同时建立的讲学地后被皇上赐书扩充为石泉书院,并与云谷、大科、四峰并称“西樵四大书院”,一时间汇集了大批文人学者登山求学问道,令西樵山成为当时的学术中心,被称作“理学名山”。有学者进一步考究,包括石泉书院在内的大量宗族书院的创建,成为维持地方文化不衰的基础,使南海地区自明代以后一直是岭南官宦辈出的地方。而以理学为宗的石泉书院也成为了当时阳明一派在岭南地区一个重要的传播中心。


 对于方献夫而言,书院成为了他远离朝堂、探讨理学的爱地。后人亦因此得见其《周易传义约说》《西樵山石泉书院记》《西樵遗稿》等著作传世。他修书院论道、广播学问,也正和其所习的理学中倡导“人要先完善自己的品行,然后再出来服务社会”的内涵相吻合。

//


叹,百年后墓归何处

◆ ◆ ◆ ◆


 病逝后的方献夫葬在了他的出生地——南海丹灶良登孔边村,但他却并未因此就得到了安息。


 方献夫原葬于西樵大岗。1983年,西樵开发大岗,在施工的过程中,有人偶然发现一座用石灰严密封闭的古墓。待天黑时,工地上的一些不良人士,便用炸药将古墓的灰砂炸开,挖出松木炭包裹的木棺,只见棺内尸身和物件仍保存完好。这些人遂将墓穴内有价值的文物掠夺一空,将木棺弃于西樵山金鉴湖水底内,尸身断开数段放于糖缸内,埋放在其它墓地旁。随后赶来的南海博物馆工作人员,经现场勘察、考证,确认该墓穴正是明朝阁老方献夫的墓穴,但方献夫的尸身却一时踪迹难觅。


 直到1991年,台湾同胞方德松回孔边村寻访祖居时,得知族中先贤方献夫尸骨下落不明,于是慷慨捐资寻找,几番细致探寻,终于在大岗一丛坟堆中发现了方献夫遗骨。时隔八年,1992年3月方献夫墓重建于孔边村(五叠祠堂后山岗)。而现立于墓前的道碑,是在1996年被梁氏后人发现,当时神道碑竟是在三水白泥镇岗头村的水井边被用作洗衣板。


 2016年1月,方献夫墓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但目前方献夫墓旁边石板上的介绍字样仍为“山市文物保护单位”。看着损毁日益严重、字迹斑驳的神道碑,丹灶良登孔边村文化站工作人员唯有希望相关牌证能早日下达,方氏后人能向政府申请保护性费用,从而更好地维护方献夫墓,让世人重新了解和认识这位对南海有重要历史贡献的人物

//


文章来源:佛山日报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


往期精彩回顾

闲人愁多,懒人病多,忙人快活!
王阳明:心态,才是一个人最大最好的本钱
王阳明:欲成大事者,必先破心中贼!
王阳明:所谓成熟,就是有这三种心态
你的姓氏里,藏着最美的情诗
《平凡的世界》最走心的20句话,总有一句让你热泪盈眶!
王阳明:无事则安,有事则磨,每一天都不白活!
王阳明96字家训,千年不灭一盏灯
王阳明:有一种高情商,叫“遇事不随意责人”
王阳明:忍,是世上最难的修行
王阳明:靠山山倒,靠河河枯;唯靠自己,事在心上练,方成!
关系再好,走得太近也是场灾难
王阳明:临难不惧 才是真正的内心强大
王阳明:不快乐,是功夫不够!
王阳明:一个人开始变好的3种迹象
王阳明:不忘初心,不过是坚持自己
王阳明:养好这三种气,世人皆可为圣贤
浮躁的年代,王阳明的三句话就会让你的心静下来~
相由心生,美貌也是一种福报



王阳明心学精髓悟道王阳明简介



“ ”

王阳明心学精髓龙场悟道王阳明简介

“…”



左下角“ ”

直达数字王阳明资源库全球共享平台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精髓,龙场悟道,王阳明简介王阳明悟道的龙场,王阳明名言,王阳明心学视频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跟王阳明学修心;感谢原文作者的辛勤付出,能够让更多的朋友有机会学习到中华传统圣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