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举到为官,再到得罪权奸被廷杖和贬谪,王阳的经历放在历史的长河里其实并无多少痕迹可留下,官场漩涡,代代不绝,比他冤屈,比他凄惨的笔笔皆是。但他的特别之处又在于其略显秘的精神生活阳明一直在认真严肃地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安身立命


 从古至今,对大多数人来说,“安身”就是找工作,有稳定的收入,这个收入当然是越多越好;“立命”就是想方设法地活着,死了,命就没了。在封建时代,实现安身立命最好最快的路径就是参加科举考试。科举的学问叫“举子学”,举子学之外还有一套“身心学”,后者追求的是一个看上去特别虚无目标:学做圣人。那么,谁是圣人?儒家自有一个圣人系统:尧、舜、禹,文王周公孔子孟子……


 王阳明12岁时曾问私塾先生一个问题:“什么是人生第一等事?”先生回答说:“惟读书登第耳。”小阳明却驳:“登第恐非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后来这事儿被父亲知道了,父亲没有嘲笑他,却也没有鼓励他,只是看着他又问了一遍:“你确定你立志要做圣贤么?”


 王父不是不相信自己儿子的宏图大志,而是中国的读书人一直处于人格分裂的状态下,天天念圣贤书,但目的只在于科举高中,金榜题名,当官发财娶媳妇儿,从此走上人生巅峰。读圣贤书,学做圣贤,这在逻辑上成立,但却很少有人真心当一回事,更别说身体力行去实践了。



人生为宽,学问为窄


 读圣贤书,能不能学做圣贤?这个问题伴随了阳明一生。换句话说,阳明在寻找人生的真谛。


 到哪里去找?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去找。阳明把各种思想学说都研究了一遍,在儒、道、释,兵、法之间出门入户,以其巨大的心量,全盘接收中国传统思想资源。


 从45岁开始,阳明在他人生最后的十余年里,只有讲学与剿匪两件事,讲学剿匪,再讲学再剿匪,直至生命的终点。儒家最讲究“内圣外王”的美丽人生,而阳明就是一个把学问与事功,“杀心中贼”与“杀山中贼”融通为一的典范。


 学问是宽,事功是窄;人生是宽,学问是窄。人生的境界,不是宽与窄的对立,而是宽与窄的通融。



人心为宽,良知为窄


 孟子讲恻隐之心,并且从恻隐之心出发,总结出人性的四个方面:“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这就是孟子主张“人性本善”的四端说。1800年以后,阳明将孟子的学说称之为“良知”。


 阳明发展了孟子学说,他指出,普通人只在特殊的“一瞬间”具备恻隐之心。因此,“内圣”的修养功夫,就是能不能把这“一瞬间”扩充到时时、事事、处处。这一扩展过程并不能自然实现,需要时时警惕,刻刻留意,杀尽“心中贼”。


 阳明说,“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每一个人心中具足良知、良能,因此只要向自己的心学习,就能拥有一切、成就一切。


 宽的是人心,窄的是良知;人心有良知,良知又矫正着人心;宽窄互溶,互道。阳明认为,任何人如果能“致其本然之良知”,那么就一定可以实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的外王事业


知是宽,行是窄


 阳明心学的根本宗旨是要培养一个人的社会实践能力,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干事创业的能力,至少是好好工作的能力。


 儒家经典大学》提出一个“内圣外王”的修学模型,称“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前四项是“内圣”,后三项是“外王”,中间的“修身”是内圣转向外王的枢纽。


 直至悟道,阳明才终于明白“格物致知”的真实含义:“格”是“使其归正”;“物”是“事”,比如孝、悌;“致知”不是扩充认识外部世界的理性知识,而是让被私欲遮蔽的良知完全呈现出来。因此,他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心即理也!


 阳明说,“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乎人之一心”,因此格物致知的工夫“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等到“此心无私欲之蔽”,“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


 阳明心学不是抽象的哲学理论,而是工夫,是“去人心私欲”的工夫,阳明称之为“杀心中贼”。他要我们相信,每个人心中具足良知良能,普通人的良知良能被私欲遮蔽,就像乌云遮住了太阳,而学做圣人只是“拔云见日”,恢复良知本体,也就是“致良知”。


 明白了这个道理,是“顿悟”,但顿悟只是起点,还要“渐修”,时时、处处“杀心中贼”,因为私欲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知是宽,行是窄。有宽不能没有窄,知道,更要做到。宽与窄,互生,互荣。知行合一,谓之大道


心中贼是宽,山中贼是窄


 龙场悟道后的阳明,暂时还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他的学说还需要事功来加以证明。阳明事功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江西南部剿匪,是为牛刀小试;二是平宁王之乱,是为阳明兵法谋略的巅峰;三是平宁王之乱后,与朝廷周旋,保全江西;四是晚年广西剿匪。


 阳明说,“只要学问纯熟,心静如水,良知清澈,自能临事不乱,应变无穷”,这句话字字是真。


 阳明剿匪,时时洞若观火,处处干净利落,成本最小化,成果最大化;而且他的剿匪不是一次成功,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成功。现在有一个新词,叫“降维攻击”,感觉阳明仿处在四维世界,而盗匪处在三维世界,四维世界能看到三维世界,而三维世界看不到四维世界,这多出来的一维应该就是清澈的良知。


 “心中贼”是为宽,“山中贼”是为“窄”,宽窄通联,可达天地阳明通过“杀心中贼”完成内圣,再通过“杀山中贼”实现外王,他以其短暂的一生最终证明“内圣外王”不是无用的虚文,而是人人可以践行的实学。


宽窄相通才是大道


 在阳明心学里,宽是问题,窄是方法;宽是自在,窄是担当。在此之下,我们可以参照阳明“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的人生建立一种人物评价新模型,所有人都可以按照“担当”与“自在”,即“窄”与“宽”分为四类:


第一类人,“不担当还不自在”,无宽无窄,这是普通人,芸芸众生


 第二类人,“不担当但自在”,有宽无窄,以佛、道中人最为典型,他们不再担当尘世责任,乐得逍遥自在;


第三类人,“有担当但不自在”,有窄无宽,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他的确伟绩流芳,却也将自己活活累垮,而后人观其事迹,心里也觉得很抱歉;


 第四类人,“担当又自在”,有宽又窄,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部分达到了此等境界,而阳明实现了“大担当下的大自在”,宽与窄相通的终极人生。


大无是宽,大有是窄


公元1695年,阳明的余姚老乡,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病逝,终年86岁。临终前四天,他给孙女婿万承勋写信说:“总之,年纪到此,可死;自反平生虽无善状,亦无恶状,可死;于先人未了,亦稍稍无歉,可死;一生著述未必尽传,自料亦不下古之名家,可死。如此四可死,死真无苦矣!”


 公元1529年,阳明病逝于江西大庾县青龙铺码头,终年57岁。临终前门人问其有何遗言?阳明略一停顿,微笑着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生死是大事,黄宗羲是“大有”,阳明是“大无”。“大无”是宽,“大有”是窄,人生之道,尽在“宽窄”之间。

文章整理自圆道智库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往期精彩回顾

闲人愁多,懒人病多,忙人快活!

王阳明:心态,才是一个人最大最好的本钱

王阳明:欲成大事者,必先破心中贼!

王阳明:所谓成熟,就是有这三种心态

你的姓氏里,藏着最美的情诗

《平凡的世界》最走心的20句话,总有一句让你热泪盈眶!

王阳明:无事则安,有事则磨,每一天都不白活!

王阳明96字家训,千年不灭一盏灯

王阳明:有一种高情商,叫“遇事不随意责人”

王阳明:忍,是世上最难的修行

王阳明:靠山山倒,靠河河枯;唯靠自己,事在心上练,方成!

关系再好,走得太近也是场灾难

王阳明:临难不惧 才是真正的内心强大

王阳明:不快乐,是功夫不够!

王阳明:一个人开始变好的3种迹象

王阳明:不忘初心,不过是坚持自己

王阳明:养好这三种气,世人皆可为圣贤

浮躁的年代,王阳明的三句话就会让你的心静下来~

相由心生,美貌也是一种福报


王阳明心学精髓龙场悟道王阳明简介



“ ”

王阳明心学精髓龙场悟道王阳明简介

“…”



左下角“ ”

直达数字王阳明资源库全球共享平台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精髓,龙场悟道,王阳明简介王阳明悟道的龙场,王阳明名言,王阳明心学视频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跟王阳明学修心;感谢原文作者的辛勤付出,能够让更多的朋友有机会学习到中华传统圣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