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们一谈到阳明文化自然而然的就会联想到王阳明被谪贬到贵州的场驿(今修文),好像王阳明谪贬贵州的三年时间都在那里。其实不然,王阳明在贵州的三年据何静悟先生著《贵阳历史研究》一书载:“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著名教育家、哲学家王阳明(王守仁)因得罪宦官刘瑾,由兵部主事谪贬为贵州龙场驿(今贵阳市所辖修文县城处)驿臣。在被谪贬贵州三年,实际上除去旅途往返时间,他在龙场驿一年余,在贵阳城内断断续续住了将近一年。他在龙场驿的龙冈书院和贵阳的文明书院讲学期间创立了心学体系,提出了自己最重要的教学主张,培养了很多贵州弟子,开创了贵州一代学风。”故史有“悟于龙场,传道于贵阳”之说。


 文明书院是贵阳最早成立的书院,始建于元朝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由顺元路儒学教授何成在顺元路儒学故址处创建。(顺元路儒学是元朝贵阳最早的学校,其址在今市府路15号,原贵阳市人民政府处)文明书院从元朝一直存在到明朝,历史悠久,文明书院的辉煌时期是在明朝正德年间大学者王阳明讲学于该书院时。

 明正德四年(1509年)贵州提学副使毛科与其继任者提学副使席书遂自龙场聘王阳明来省城贵阳文明书院讲学。待之以上宾,当时王阳明正在病中,也急欲到贵阳城内就医,因而也乐意应聘到贵阳文明书院讲学。王阳明在文明书院主讲期间,不愿改课讲题,偏重研几悟道,贵州提学副使席书在公余之暇多次到文明书院来与王阳明讨论身心之学,常至深夜,讨论时围观的学生百人之上,阳明先生著名的“知行合一”学说,是当年在文明书院第一次提出的。阳明先生“知行合一”学说的提出,有如一声春雷,震撼了明代中叶的思想界,破除了知行叛离的陈规,横扫社会上言行不一,虚张伪饰的颓靡风气,掀起了思想解放的热潮。


 在教学上,他将自己悟道所得采用了咏歌、问答、闲聊等多种形式。其中“咏歌”王阳明是用浙江余姚家乡话,听起来好象是将教学内容配以越曲教学生唱,克服了语言不通的障碍。使学生懂、易记、易诵。我们可从其《春日花间偶集示门生》一诗看到王阳明在文明书院的讲学情况。诗云:“闲来聊与二三子,单夹初成行暮春。改课讲题非我事,研几悟道是何人?阶前细草雨还碧,檐下小桃晴更新。坐起咏歌俱实学,毫厘须遗认教真。”诗中的“实学”可以理解为实践的学问,即“知行合一”的学问。



 阳明先生在文明书院教学上还强调师圣贤,要求弟子打好知识基础,重视品德修养,不要迷信、不要盲从,坚定方向,学文须学古,脱俗去陈言。我们可从王阳明对文明书院弟子陈宗鲁的《赠陈宗鲁》诗中看到,诗云:“学文须学古、脱俗去陈言。譬如千丈木,勿为藤蔓缠。又如昆仑派,一泻成大川。人言古今异,此语皆虚传。吾苟得其意,今古何异焉?子才良可进,望汝师圣贤。学文乃余事,聊云子所偏”。王阳明还在写的《醉后歌用燕思亭韵》一诗中希望他的贵阳弟子们“记取青松涧底之,莫学杨花满阡陌”。


 王阳明在文明书院讲学期间写有诗作《答毛拙庵见招书院》《书书院四庭蕉》,诗作都是记述文明书院之事。《答毛拙庵见招书院》(毛拙庵,明正德初官贵州提学副使)诗云:“野夫病卧成疏懒,书卷常抛旧学荒。岂有威仪堪法象,实斯文檄过称扬。移居正拟投医肆,虚席仍烦避讲堂。范我定应天所获,空令多士笑王良。”诗文对毛科的来信赞扬感到惭愧,表示打算到贵阳就医,不愿上讲堂,也希望不要过多的受到限制。《书书院四庭蕉》诗云:“檐前蕉叶绿成林,长夏全无暑气侵。但得雨声连月静,不妨月色半床阴。新诗旧叶题将满,老芰疏梧根其深。莫笑郑人谈讼鹿,至今醒梦两难寻。”阳明先生在诗中描写了文明书院庭院夏天蕉叶成林,暑气全无,晚上夜深人静之时,写了很多诗,并于悟道中梦醒。


 王阳明在文明书院主讲期间,曾利用执教之暇浏览了贵阳城内外的一些名胜古迹。浏览时都有地方官员或友人、弟子相伴,并有诗作记其事,诗作真实地记录了当年王阳明在贵阳的思想活动及行踪,反映了王阳明谪居生活时复杂的内心世界,部份表达了他凄凉、忧愁的感受,只有一两首诗作是单纯记事的。浏览的名胜古迹有今区境内的来仙洞(今仙人洞)、南霁云祠(今达德学校旧址处),南庵(今翠微园),太子桥(今太慈桥),其几处诗文存于《王文成公全书》中留传至今。



 在今水口寺铜鼓山上的仙人洞(亦称来仙洞)明代就有僧人居住,常有白鹤游乐其间,旧时诗人墨客多携来游,在此饮酒赋诗。王阳明曾春秋两次浏览此处,留下了《来仙洞》和《游来仙洞早发道中》诗两首。《来仙洞》诗云:“古洞春寒客到稀,绿苔荒径草菲菲。书悬绝壁留僧偈,花发层萝绣衣。提榼远从童冠集,杖藜随处宦情微。石门遥锁阳明鹤,应笑山人久未归”。诗文描写了阳明先生春天游来仙洞时所见景象,将自己比喻为被石门锁住的白鹤,哀叹谪居贵阳不能归的心情。《游来仙洞早发道中》诗云:“霜风清木叶,秋意生萧疏。冲星策晓骑,幽事将有徂。股虫乱飞掷,道狭草露濡。倾暑特晨发,征夫已先途。渐来石间溜,炊火岩中庐。烟烽上初日,林鸟相嘤呼。意欣物情适,战胜癯色膄。行乐住宇宙富贵非吾图。”诗中写道阳明先生秋天心情怡恬中游来仙洞时沿途看到的景色,以及在途中野炊之事,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不贪图富贵的思想境地。


 小车河上的太慈古石桥为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年)太监杨贤所建,民间传说建文帝曾到此,故称太子桥。王阳明当年早春之时曾到此一游,留下《太子桥》诗,诗云:“乍寒乍暖早春天,随意寻芳到水边。树里茅亭藏小景,竹间石溜引清泉。汀花照日犹含丽,岩柳垂阴渐满川。欲把桥名寻野老,凄凉究说建文年。”诗文展现了五百年前小车河周边树里茅亭,竹石清流,汀花含雨,岸柳垂荫的自然风光及阳明先生以诗借景消愁和对惨遭官宦奸佞贬谪的愤懑。


 甲秀楼一侧的翠微园,旧名南庵,是旧时贵阳南门外风景如画的地方,阳明先生多次浏览,留下了《南庵次二首》和《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诗文。《南庵次韵二首》诗云:“隔水樵鱼亦几家,缘冈石路入溪斜。松林晚映千隆雨,枫叶秋连万树霞。渐觉形骸逃物外,未妨游乐在天涯。频来不用劳僧榻,已借汀鸥一席沙。”“斜日江波动客衣,水南深竹见崖扉。渔人收网舟初集,野老忘机坐未归。渐觉云间栖翼乱,愁看天北暮云飞。年年岁晚长为客,闲杀西湖旧钓矶”。文中的第一首诗描写了南庵附近景色,表达了阳明先生一时荣辱皆忘,游乐天涯的心情。第二首诗是描写南庵附近小西湖的美景,表达了阳明先生谪居闲赋,长年为客的忧愁心情。


 《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诗云:“岩寺藏春长不夏,江花映日艳于桃。山阴入户川光暮,林影浮空暑气高。树老岂能知岁月,溪清真可鉴秋毫。但逢佳景须行乐,莫遗风霜着鬓毛。”诗文除描写南庵附近的景色外,还表达了阳明先生时逢佳境须行乐的想法。


 在文明书院不远之处有一建于元代纪念唐朝忠臣南霁云的南霁云祠,阳明先生游览后留下《南霁云祠》一诗,诗云:“死矣中函莫漫疑,孤城援绝久知危。贺兰未灭空遗恨,南人如生定有为。风雨长廊嘶铁马,松柳月雾卷灵旗。英魂千载知何处,岁岁边人赛旅祠。”阳明先生在诗中歌颂了唐忠臣南霁云的功绩。


 今天,我们可从阳明先生以上所作诗文看到他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期间,在今南明区境中活动的身影,以及他留下的众多足迹。为纪念王阳明对贵州文化发展的贡献,贵阳在城东扶风山南麓修建阳明祠,20世纪40年代,地方政府将区境中的黔明路以王阳明先生之名命名为阳明路沿用至今,以示纪念。



 最后,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王阳明高仿真机器人书写的“龙场”。机器人通过交互认知的技术,临摹和示教书法真迹和碑帖,以此实现王阳明先生草书行书楷书等书法作品的重现。




图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

往期精彩回顾

闲人愁多,懒人病多,忙人快活!

王阳明:心态,才是一个人最大最好的本钱

王阳明:欲成大事者,必先破心中贼!

王阳明:所谓成熟,就是有这三种心态

你的姓氏里,藏着最美的情诗

《平凡的世界》最走心的20句话,总有一句让你热泪盈眶!

王阳明:无事则安,有事则磨,每一天都不白活!

王阳明96字家训,千年不灭一盏灯

王阳明:有一种高情商,叫“遇事不随意责人”

王阳明:忍,是世上最难的修行

王阳明:靠山山倒,靠河河枯;唯靠自己,事在心上练,方成!

关系再好,走得太近也是场灾难

王阳明:临难不惧 才是真正的内心强大

王阳明:不快乐,是功夫不够!

王阳明:一个人开始变好的3种迹象

王阳明:不忘初心,不过是坚持自己

王阳明:养好这三种气,世人皆可为圣贤

浮躁的年代,王阳明的三句话就会让你的心静下来~

相由心生,美貌也是一种福报


王阳明心学精髓龙场悟道王阳明简介



“ ”

王阳明心学精髓龙场悟道王阳明简介

“…”


左下角“ ”

欣赏更多先生精彩书法!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精髓,龙场悟道,王阳明简介王阳明悟道的龙场,王阳明名言,王阳明心学视频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跟王阳明学修心;感谢原文作者的辛勤付出,能够让更多的朋友有机会学习到中华传统圣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