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楞伽经?中的一段:


尔时世尊通力,于彼山中复更化作无量宝山,悉以诸天百千万亿妙宝严饰。一一山上,皆现佛身,一一佛前,皆有罗婆那王及其众会十方所有一切国土,皆于中现;一一国中,悉有如来,一一佛前,咸有罗婆那王并其眷属,楞伽大城阿输迦园,如是庄严,等无有异。一一皆有大慧菩萨,而兴请问,佛为开示自证智境,以百千妙音说此经已,佛及诸菩萨皆于空中隐而不现。”


佛经读起来很像读西游记,像神话故事,完全可以像拍西游记一样拍成影视剧,这个时候我们头脑中就有画面了;


佛祖大手一挥,各种金山银山,金银珠宝,亭台楼阁,琼楼玉宇,各种气扑鼻,各种奇妙的声音就全部出现了,这不就是天堂吗?(想一想现实中佛教寺庙,为什么金碧辉煌,烟雾缭绕,梵音袅袅?这是在复现经中的描述,目的在于透过眼耳鼻舌身意见到这些东西的当下,回归本心


相是生灭变化的,是会崩坏的,相上的天堂是不永久的,那实际上是在讲什么?


什么是神通力?神就是道,道就是如来,如来在心中,通过本心起作用,神通力就是本心之力。


万物都是本心的显化,所以心能转境,心能转物,心态一变,心境一转,所有相就跟着转了,相由心生


本心就是天堂,回归本心,当下的一切就是天堂。


“一一山上,皆现佛身,一一佛前,皆有罗婆那王及其众会十方所有一切国土,皆于中现;一一国中,悉有如来,一一佛前,咸有罗婆那王并其眷属”,到底有几个佛,几个如来,几个罗婆那王并其眷属?


实际上这指的是心相一如,每一个相的后面都站着同一个本心,每一个本心都对应着无穷无尽的相。


这里的佛身实际上是法,化,报三身合一,也就是性,心,相合一。


“楞伽大城阿输迦园,如是庄严,等无有异”,表面是说这个城这个庄园很庄严,实际上是说本心很庄严。在本心这里万物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众生平等,“等无有异”。


“一一皆有大慧菩萨,而兴请问,佛为开示自证智境”,我们读佛经的结果时候就会发现一个现象,每一部佛经,佛祖对话的主要人物都不同,?楞伽经?是佛祖与大慧菩萨的对话,?金刚经?是佛祖与须菩提的对话,还有的与阿难对话,与普贤菩萨对话,与文殊菩萨对话……等等。


这些菩萨都觉悟了,为什么还要请教?向佛祖请教,其实就是代众生问,是众生不觉悟有疑惑,所以请教佛祖。这里的佛祖实际上是本心,众生都问自己的本心,都要回归自己的本心,佛为大家开示,就是本心为众生解惑,本心是万物本来的老师,本师佛。


本心带动眼耳鼻舌身意回归本心本身,这就是自己证自己,“自证智境”。


阳明看花一样,心明亮显化为相明亮,共同回归本性,达成性心相一如,自动具有“三身四智”(法身报身化身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


“以百千妙音说此经已”,佛祖明明只有一种声音,哪里来的百千妙音?实际上是一回一还。


佛祖只有一种声音,但是佛祖在说经的当下即见本心,这是“回本心”;从本心再出发(实际上同时发生)观照万物,本心本来包含有万物,包含有万千种声音,所以能发出“百千妙音”,也就是通过一种声音触发本心,再从本心还原声音的本来面貌。


佛祖说“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首先我们身体见到了种种相,这时候相是有局限性的,但是见的当下即回归本心,回归本心就是回归本性,回归天道,道即如来。站在本心上再来看相,就能够洞见相的本来面貌,还原相的本来面貌,这就是“非相”,破除“身见”。


也就是对应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不出户以知天下,不窥牖以见天道”,以小见大,将局部纳入到整体中来,系统中来,就能够还原全貌,本心具足一切。


比如,我们眼睛看东西是有局限性的,但是,看的当下回归本心,就回到了大而全,以本心观照相,就破掉了眼睛的局限性,但不妨碍眼识继续起作用,继续用眼睛看。


“佛及诸菩萨皆于空中隐而不现”,明明有个肉体,怎么就隐而不现呢?指的就是本心在相中隐而不现。

儒释道三教合一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跟王阳明学修心;感谢原文作者的辛勤付出,能够让更多的朋友有机会学习到中华传统圣贤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