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也有很多专业名词,怎么解读?


比如自慊,什么是自慊?


既然是自慊,那肯定是自己的事儿,左边是个竖心旁,那就是内心的事儿,什么事儿呢?


不用怀疑,一定是存天理,致良知,回归本心这件事,天底下只有这一件事情,除此以外,没有其他事情了。


这就是站在答案的角度看问题,剩下要做的,就是证这个答案而已。


儒家经典?大学?说“诚其意者,如好好色,如恶恶臭,此之谓自慊”,自慊就是如好好色,如恶恶臭。


闻见臭的东西就捂鼻子,看见美好的事物就喜欢,其实就是天性,就是本能。


那如何才能调动出这个本能呢?诚其意,也就是意诚,恼子不要胡思乱想。


意诚则正心,正心就是本心,回归了本心,就回归了本性,回归了道。


自然也就能做到顺其自然,率性而为,随心所欲,这就是本能。


那又如何才能做到意诚呢?


“一则诚,二则伪”,万事万物都是一个整体,我们要以这种方式来看问题,而不要分开来看,这就是佛家所说的“不二法”。


强行刻意的把事物进行分开,这就是人为,人为就是伪。老子在?道德经?中强调要“无为”,就是按照本能而为。


老子又说“强梁者不得其死”,强就是强行刻意,不得其死就是不得好死。


什么是好死?好死就是死得其所,按照生老病死的自然顺序死亡


死得其所,就是死得到了它自己的“所”(住所,来所),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从本心来,本心就是我们的所,死得其所就是回归了我们的本心,回归了我们的所。


所以“杀生(身)成仁”也是死得其所,因为仁心就是本心,为了维护本心,回归本心,遵循本心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本心又叫公心,因为天底下只有一个本心,是大家所共有的,所以为了大家而死,也叫死得其所,也叫杀身成仁。


不强行区分事物并不是说不要区分事物,而是不要强行刻意的区分,并停留在这种区分里面。比如,我看花是花,看树是树,花与树当然有所不同,有所区别,我们当然要区分,才能方便我们的生活,但是不执着于这种区分,因为花和树都是我自己本心的显化,这就叫无分别心


那我还没有回归本心,能不能做到无分别心呢?可以,因为以圣人为代表的那些觉者,觉悟到了真相,告诉了我们,我们学习就对了。


问题来了,万一我要是不信怎么办呢?“你们觉到的,又不是我觉到的,我不信”。所以佛家特别强调信,信是一切的开始,不信后面就无从谈起。


那我总不能盲从盲信吧?信从哪里来?


信就从本心中来,从觉中来。


我们虽然做不到圣人那样彻悟,那样时时刻刻觉悟,但是我们也有感动,也有触景生情的时刻,这种时刻就叫觉悟。


把这种时刻集合起来,形成一股大的力量就叫“集义”,用这种力量去感受圣人所说的,发现真的是这样,于是就信了。


我们与圣人没有本质的区别,共享同一个本心,同一个本性,同一个道,甚至肉体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感受力不同而已。


培养,具有很好的感受力,并感受那个世界的真相,就叫证出答案,就叫自证成佛,自悟成圣,就叫实事求是。

儒释道三教合一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跟王阳明学修心;感谢原文作者的辛勤付出,能够让更多的朋友有机会学习到中华传统圣贤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