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红学会,石头记,红楼

红学,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红学会,石头记,红楼梦

石头记-红楼梦之六十七                                               

                仙  逝


芙蓉花,分为木芙蓉和水芙蓉,前者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后者就是荷花。

诔文,是古代丧葬礼仪上用的一种文体,用于叙述死者生平,相当于如今的悼辞或哀悼文章

晴雯死后,宝玉不能释怀,小丫鬟戏言晴雯做了芙蓉花,宝玉深信不疑,“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杜撰”了一篇《芙蓉女儿诔》,又备了四样晴雯所喜之物:“群花之蕊,冰鲛之縠(hú),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在夜月之下,芙蓉花前,泣涕涟涟吊念晴雯。

读毕,宝玉犹依依不舍,方欲回转,忽听山石后有一人笑:“且请留步。”二人听了,不免一惊。那小丫鬟回头一看,却是个人影从芙蓉花中走了出来。丫鬟大叫,以为晴雯显魂了!

    人死不能复活,何来的魂,是黛玉来了。黛玉说:(诔文中)“‘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这一联意思却好,只是‘红绡帐里’未免熟滥些”。“咱们如今都系霞影纱糊的窗槅,何不说‘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呢?”宝玉笑道:那就改为‘茜纱窗下,小姐多情,黄土垄中,丫鬟薄命’,就算是你悼念晴雯的。要不就改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忡然变色。批书人指出:“一篇诔文总因此二句而有,又当知虽诔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奇幻至此!若云必因晴雯诔,则呆之至矣。”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黛玉掣的花名正是芙蓉花。这就是说,“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是黛玉的死亡之谶。

前八十回书中,预示黛玉死亡的地方还很多。

《好了歌注》第六句:“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批书人说:“黛玉、晴雯一干人。” 

第三回,黛玉进贾府和众人说,有个和尚要度她出家父母不肯,那和尚便说:“既舍不得她,只怕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可事实却是,黛玉每每已泪洗面,见得都是外姓亲友。

第二十二回,宝玉悟道,作了一偈:“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黛玉看后认为还不够,续了两句:“无立足境,方是干净。”

那么,黛玉是在什么状态之下死亡的呢?

黛玉下凡的目的是“以泪还债”,这还泪的过程,也就是黛玉病情逐渐加重的过程。

第三十二回,黛玉独自感伤:“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

第四十五回,宝钗看望黛玉,劝她请高明的医生再看一看。黛玉说:“不中用。我知道我这样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日子我是怎么形景,就可知了。”黛玉又叹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说话之间,已咳嗽了两三次。

第四十九回,黛玉告诉宝玉:“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象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

就在黛玉病情日益加重之时,贾府被抄,宝玉牵连入狱。那是八十回后的事,离别的时间是秋天

第二十八回,午饭后,宝玉看黛玉剪裁衣服,有人进来找宝玉。宝玉出去,黛玉向外头说道:“弥陀!赶你回来,我死了也罢了。”批书人说:“何苦来?余不忍听。” 

大观园诗社初启,大家咏白海棠,批书人说,“一人是一人口气。”黛玉吟到:“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批书人指出:“虚敲旁比,真逸才也。且不脱落自己。” 

第四十五回,宝钗看望黛玉后离去,窗外秋雨凄凉,黛玉作了一首《代别离》,命名为《秋窗风雨夕》。她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乐府杂稿》的《秋闺怨》、《别离怨》等词。

黛玉的词同样充满着离人的眼泪,她思念狱中的宝玉,泪洒千百竿翠竹,从秋天直到第二年的夏初。这种等待如此漫长,那眼泪岂有不干之理,正如《枉凝眉》曲子所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可知,春末夏初,就是黛玉死亡的时间。《葬花吟》也可为证:

……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其实,黛玉的死像极了《牡丹亭》中的杜丽娘。

在元妃省亲所点的四出戏中,有一出《离魂》。批书人说的:“《离魂》出自《牡丹亭》,《牡丹亭》伏黛玉之死。”

《牡丹亭》讲的是:贫寒书生柳梦梅,自从梦见花园梅树下有个佳人对他说“咱俩有缘”后,日思夜念,久久不能忘怀。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由《诗经?关雎》篇思春,到花园寻春,回来后梦见一书生持柳求爱,两人幽会于牡丹亭。从此,杜丽娘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弥留之际,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时,委托杜丽娘的老师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观,偶得杜丽娘画像,发现竟是自己的梦中情人。柳梦梅百般呼唤,杜丽娘神奇再现,二人成就“人鬼情缘”。后来,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魂归故里,两人结为夫妻。柳梦梅应试后到杜家送信,杜宝不信女儿还魂,将他囚禁。发榜后,柳梦梅高中,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闹到皇帝面前。皇帝御口亲赐,杜丽娘和柳梦梅终成眷属。

杜丽娘因情而相思,因相思而致病,继而因病而亡,这不就是林黛玉情感悲歌的写照吗?难怪回末情榜中黛玉的评语是“情情”——对与自己有情的人用情,难怪《牡丹亭》里的唱词曾经令黛玉的心弦震颤。不过,黛玉的死还有一种凄美的行为——泪尽沉塘。

第二十三回,黛玉听着《牡丹亭》中的曲子,联想到古诗词中的句子:“水流花谢两无情”、“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又想到《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第七十回,正值暮春,众姊妹迎合史湘云的雅兴,以柳絮为题填词唱和。黛玉以物喻人,用随波的柳絮,隐喻自己生命的漂逝:“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最重要的,还是黛玉的雅号“潇湘妃子”,契合了娥皇、女英的传说,她们都是因思念,泪洒青竹,泪尽投水。


宝玉在黛玉仙逝后的中秋节回到家中,来到曾经“凤尾森森,吟细细”的潇湘馆,只见“蛛丝儿结满雕梁”、“落叶萧萧,寒烟漠漠”。宝玉“对景悼颦儿”,伤叹不已。一弯冷月高悬天际,面对池塘中的荷花,宝玉再一次默诵起《芙蓉女儿诔》,表达对黛玉的无限怀念:

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

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

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

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后来,宝玉出家,沦为乞丐,每到黛玉的忌日,宝玉会不会如黛玉所说,睹物思人,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呢?

看看针对藕官在大观园里烧纸钱纪念菂官,宝玉对芳管说的话:

“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不是孔子的遗训。以后逢时按节,只备一个炉,到日随便焚香,一心诚虔,就可感格了……殊不知只一‘诚心’二字为主。即值仓皇流离之日,虽连香亦无,随便有土有草,只以洁净,便可为祭,不独死者享祭,便是神鬼也来享的……”

宝玉认为,祭祀的东西要“洁净”,祭祀的情感要“真挚”,所谓“心诚意洁”为是。他会“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来祭奠自己的林妹妹,但那水必是清洁的,就如他对林妹妹的情感,天地可鉴,日月可昭。


     


红学,红学研究,红学家,红学专家,红学会,石头记,红楼梦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仙 逝发布于2023-11-14 19:39: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