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衍红楼读书笔记·第七则 

         

           


              

有人说,《红楼梦》是写窝里斗的。这不无理。窝里斗,在《红楼梦》中,主要表现为家庭战争。其内容主要有:1,贾赦和贾政兄弟,邢王夫人妯娌之间,赵姨娘和王夫人嫡庶之间,为争夺家政管理权之斗。2, 贾政和宝玉父子,贾探春和赵姨娘母女之间的观念冲突。3,赵姨娘母子之间的情绪战争。

 

书的前80回对这种窝里斗写得惊心动魄。第7375回抄检大观园,三小姐贾探春曾有箴言: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咱们倒是一家亲骨肉呢,一个个像是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自杀自灭”,“你吃了我,我吃了你”,“一败涂地”——真是“杀气腾腾,你死我活”啊。探春这话不但指出了这种“抄检”窝里斗的危害,会导致贾氏自家贵族的毁灭,从而对主子提出了严重警告;而且,还包含着一个普遍的真理:“堡垒,常常是从内部攻破的。”中外历史有无数的事例,证明了这条真理。探春这话,是大智大慧,是一般的能人所不能言,而只有诸葛亮式的谋士才说得出的。这显然是曹雪芹借探春之口,论断贵族社会必然毁灭的本质所在,表达着作品的基本主旨。对此,80回后必有重笔浓墨,续写这种“自杀自灭”的窝里斗。然而,高鹗续书在这方面却是轻笔淡墨;只是写了一个掉包计。掉包计,前人写的太多,高鹗拾人牙慧已经是下等了,把贵族阶级灭亡的大悲剧缩小成宝黛二人的小悲剧,更非曹雪芹原意。探春预言中的“杀气腾腾,你死我活”的悲剧气氛削弱了,甚至没有了,代之以家业复起、兰桂齐芬的大团圆结局。


 

《泪衍红楼》承续曹雪芹原意,用了重笔浓墨,多方面多层次,续写了这种“自杀自灭”的窝里斗,把象征整个封建皇府的宁荣两个国府的各式各样的窝里斗,写得如火如荼,血沽淋当,让人读着透不过气来。从而最鲜明最有力地表现了:这种窝里斗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封建末世必有的客观规律,也是红楼作品的主题。其中,环三爷杀母的情节场面,写得非常到位,非常残酷,非常深刻,是这场窝里斗最凄惨,最触目惊心的事件。我读它时浑身打战,如掉冰窖。

 

慈禧有诗:“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杀人不眨眼的慈禧尚且发此人语,何况常人?孝敬父母,是人的起码的人性。杀母亲,是人性的彻底毁灭;说是兽性,是对兽的污蔑,虎毒不食子,羊有跪乳之恩。贾环这种行为,是连禽兽也不如了

 

贾环杀母的情节在《泪衍红楼》中,不是孤立存在。贾蓉检举乃父贾珍,贾琏的悔过书把自己的罪恶推向父亲贾赦,贾府的女婿孙绍祖抄杀岳丈的家府,凤姐的兄长王仁把亲外甥女卖给妓院...一桩桩血淋淋的亲人之间的人吃人事件,让人心寒胆战,把封建统治阶级人性的毁灭,把《红楼梦》伟大悲剧的内涵写得气氛浓烈,淋漓尽致

 

贾环和赵姨娘之间的母子之斗,是属于亲人间的情绪战争。情绪,是人的精世界之感性显现。情绪战争,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世界频于崩溃的恶斗,标志着人在灭亡之前的垂死争扎。贾环母子之斗,是以贾府为代表的整个贵族阶级,是统治阶级的国府灭亡之前垂死争扎的一个局部显现。

 

张媛写贾府的窝里斗,在手法上,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大面积地写贾府主子之间,父子之间,翁婿之间,主奴之间的多种斗,又重点写贾环母子之斗。面上的斗是一大片血腥之汪洋,点上的斗是汪洋之中一只沉没的流血的船。

 

点面结合,是曹雪芹红楼基本笔法之一。秦可卿丧事排场,洋洋洒洒,数千字,极写豪奢,却把“死封禁尉”,作为文眼,画龙点睛,伏下封建末世灭亡之因是皇宫腐败。抄检大观园从头到尾,一起一伏,达五个多回,却在末尾突出晴雯之死,详写贾宝玉的《芙蓉女儿诔》,控诉统治阶级迫害的罪恶。前后写了多个方面写了窝里斗事件,却把探春的名言作重点,道出窝里斗的本质。

 

《泪衍红楼》正是承续了曹雪芹这一笔法。

 

贾环杀母,固然是整部《红楼梦》主旨的需要,也完全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贾环杀母的性格原因,说他太蠢,似乎太抽象。应当从他性格的深层和性格的发展逻辑上作出分析。

论身份,贾环也算得上是贾府的公子。但同宝玉贾兰们相比,在众人眼里却是另一册的。宝玉在大观园里和姑娘们乐消遥的得天独厚生活,贾环看着只是流涎。贾兰有母亲对他的爱,有贾母邢王夫人和凤姐的关心。贾环呢?几乎所有的人,包括麝月芳官丫环们,都鄙视他;挨骂,倒是有他的份。贾环也得不到父亲贾政的父爱。在贾政眼中,宝玉是“神彩飘逸,秀色夺人”,贾环则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贾环的胞姐探春对宝玉非常亲密,花费很大工夫为宝玉做鞋。赵姨娘为此事怨探春从没关心过亲兄弟。探春听说,沉下脸来把母亲赵姨娘训了一番,说这事“爱给那个哥哥弟弟,随我的心。谁敢管我不成!”极明显地厌恶贾环。更使贾环寒心的是他自己的母亲赵姨娘,也从来没有母爱,倒是常常把他当出气筒。

 

作为贾府的公子贾环,处在这样的境地中,他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呢?会因为自己的庶出身份而极端自卑,极端嫉妒,极端愤恨,极端仇恨。这种心态一遇事,就要发作的:第20回,和莺儿赌博耍赖,若无宝钗用假话包庇他,争吵下去,贾环肯定要动武的;第25回,贾环用燃烧蜡烛烫宝玉眼睛;第34回,在贾政前诬告宝玉强奸金钏。他的这种心态好比一把藏裹在鞘的锋利的刀,发展到了极端时,就会出鞘,就会杀人。谁撞上了他的刀口,就会人头落地!

 

可见,张媛这样写贾环弑母,既符合曹雪芹红楼主旨的原意,从人物性格方面来分析,也全在情理逻辑之中。



【《泪衍红楼》读书笔记·第八则】 


          


《红楼梦》第20回庚辰眉批:“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昌(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 丁亥夏 畸笏叟”

 

对这则批语,一般人认为,80回后有一回的标题叫“花袭人有始有终”。既有标题,必有内容。其内容是什么呢?因曹雪芹原著迷失,只好用探佚法来推测。推测的前提,一是曹雪芹80回中已有文字,或伏笔,或暗示,或预言;一是脂评,或明言,或提示。

 

首先要明确:花袭人的始和终是指什么。综观前80回,她的“始”,主要是两件事:第一件是对贾宝玉的关心体贴,第二件是和蒋玉菡的婚姻。对贾宝玉的关心体贴,写得明白周到,从白昼献爱到生活上各种照顾,监护,箴劝,无微不至。和蒋玉菡的婚姻,只在第27回暗写:蒋玉菡赠宝玉茜罗,宝玉又给了花袭人。

 

据此,花袭人的“终”也应当是这两件事。

 

高鹗续书写了袭人和蒋玉菡的婚姻。对这事,高鹗是用封建贞节观念贬袭人的,用桃花庙”诗讽刺袭人:“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认为袭人不该出嫁,而应当用死节来成全自己,成为节妇。这样,花袭人的“终”,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刘心武的《续红楼梦》遵从脂评,把“花袭人有始有终”作为第91回的标题,其内容是说因当年蒋玉菡赠贾宝玉的茜香罗,成了蒋、花成婚的信物,二人婚姻美满。这就是花袭人的“始”和“终”。刘心武这种观点,可成一说。

 

但本人更欣赏张媛在《泪衍红楼》中对花袭人之“终”的推测,更欣赏她对这个人物的评价。


 

《泪衍红楼》在105回的回目,未曾标出“花袭人有始有终”,好像与脂评不合,其实不然。脂评原文是:“袭人正文标昌:‘花袭人有始有终。’”这“标昌”二字,俞平伯认为是“标目曰”,这样,“花袭人有始有终”就成了正文的标题了。把“昌”字当作是“目曰”的误写,虽然可以说得过去,但不能作绝对肯定。“标昌”,并不排除非“目曰”误写的可能性,也可能是其它字的误写,也可能另有它义。既然如此,《泪衍红楼》在回目中,就不必定要标出“花袭人有始有终”;但内容却是写着的,写得很到位。大意是:

 

贾府被抄家,众人被关押。三日后,贾政夫妇,宝玉和宝钗夫妇等,十几个人被放出来。时花袭人已经和蒋玉菡成婚,袭人时时担忧王夫人、宝玉们,到处打听消息,得知他们被放出来的信息,即备车到狱门前接他们出狱。袭人见到王夫人,下跪在她面前,哭道:“早听说太太眼睛不好了,我日日担心,觉也睡不着,如今可怎样了?”王夫人仍然称袭人“我的儿!”二人抱着痛哭。袭人又和二宝夫妇及麝月诸人拥泪相怜互语,场面很是感人。表明袭人对荣国府主子,特别是对王夫人和宝玉,仍是一片温柔和顺。——这,就是花袭人的“终”。


要注意的是,对于花袭人这个人物,曹雪芹和脂评的观点似有矛盾之处。花袭人的判词画面上,一簇鲜花,一床破席。明显是贬义。其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是说花袭人的温和性格和芬芳色体,对于贾宝玉来说,是“枉”和“空”,最后受福的人是优伶琪官,而不是公子宝玉。第21回虽用“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似称颂袭人的贤德,而从内容来看,是写袭人对宝湘友谊的吃醋,是贬袭人。第63回袭人的签上“桃红又是一年春”,预言袭人嫁蒋玉菡后,心中目中只有玉菡,袭人对宝玉的关系就结束了。从这看,曹雪芹似乎没有在对贾宝玉的关心体贴方面,持“有始有终”的观点。

 

而脂评却不是这样。在评语中,多次称花袭人为“袭卿”,多次赞誉她,19回批语两次称袭人是“孝女义女”,“实可爱可敬可服之至”、”贤而多智”。在第20回说“唐突我袭卿,实难为情”,足以证明袭人在脂评中的份量。这第20回“花袭人有始有终”的评语,是说袭人对宝玉的“温柔和顺,似桂如兰,既“有始”,也“有终”啊,分明是对判词,对“桃红又是一年春”的否定。

 

怎样看待和理解这种矛盾呢?

 

细读书中对花袭人的全部情节,会发现一个问题:曹雪芹在判词和许多场面描写中,对袭人持贬义批判态度;但同时,又有许多情节流露着对袭人的同情和赞美。19回表现得最明显。这回的内容是说花袭人劝说贾宝玉走仕途正路的。目的并不可取。但从“情切切良宵花解语”这个标题和“花解语”的过程来看,花袭人温柔体贴的姿态,循循善诱的说服技巧,多智多情的芬芳品格,真有“可爱的袭卿”之感觉。可见,曹雪芹在塑造花袭人这一形象时,是持矛盾态度的,既批判她,又赞美她。


 

要注意的是,脂评不只是脂砚一人,还有畸笏叟。脂评者和曹雪芹更不是同一个人,对《红楼梦》的观点就有可能不一致,对花袭人这个人物存在不同的看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曾说过,评价人物,有两种视角:英雄的视角和平民的视角。用英雄的视角看刘姥姥,人穷志短,乞求嗟来之食,在富人膝下当丑角,供贵族取乐当篾片,可怜可鄙。用平民的视角看刘姥姥,在困难之时,她能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寻找解决困难的门路;她思维灵活,在陌生人面前能随机应变,让自己的目的顺利达到。是个精神世界积极进取的人,可敬可慕。

 

同理,用英雄视角看花袭人:她身为奴隶,对奴隶生活津津乐道,对富人主子顶礼膜拜,用色情勾引主子,背后告密害人,是奴隶阶级中的败类。用平民视角来看花袭人,她出身极端贫苦,从小卖给贾府,为了生存,为了不累家人,她小心翼翼做人,一心一意保护贾宝玉,劝他读书成才,在生活上对宝玉无微不至地关怀;她背后告密,是错误,可这错误是为了爱啊!孔子向鲁定公告密革新派季孙氏三家和少正卯,捏造罪名把少正卯处死,又贪爱南子引起子路的抗议,不也是罪恶吗?圣贤尚且如此,何况一个丫环?。

 

曹雪芹对待花袭人是兼用上述两种视角,而倾向于平民视角。脂评对花袭人用的是平民视角。


仔细阅读张媛的《泪衍红楼》,感觉这个女孩爱憎分明。对邢夫人赵姨娘母子等坏人,极尽鞭鞑;对花袭人一类下层生灵,极尽仁慈宽容;她是用的平民视角,用同情博爱之心态来衍写花袭人的。在她的笔下,花袭人是值得同情的重情义的,知恩图报的低层弱势人物,是好人。

 

对于花袭人一类人,让我们多看看她们生存的艰难环境,多体贴她们的种种凄苦和不幸,原谅她们在无奈中做的一些错事!


 

 



红学研究经典名著红学家红学专家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祝秉权|读“感天动地”奇作《泪衍红楼》笔记(之四)发布于2021-06-01 21:00:01